《周易正义》,古代易学著作。南宋初国子监所刻 《周易》 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十四卷全。《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
正义又称疏,系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依据,故群经注疏之写本、刻本流传甚多。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复刻之。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至罕。
此本半叶15行,行26字,白口,左右双边,间有补版。刻工有包端、王政、朱宥、章宇、陈常、顾仲、弓成、王允成、李询、 徐高等,皆南宋初杭州地区名匠。卷后有端拱元年 (988)衔名一叶,前人因谓为北宋刊本。查卷中桓、构等字缺笔,证以刻工,实属南宋初复刻北宋本。又《玉海》载“绍兴九年九月诏下诸郡,索国子监元颁善本校对镂版,十五年闰十一月博士王之望请群经义疏未有版者令临安府雕造。二十一年五月诏令国子监访寻五经三馆旧监本刻版,上曰:其他阙书亦令次第雕版,虽重修所费亦不惜也。由之经籍复全”,由是推之,此书与《五经正义》中其余各经,当刻于绍兴十五年(1145)至二十一年(1151)之间。
此本宋代为俞琰所藏。琰字玉吾,吴县 (今江苏省吴县 )人,生平深于易学,著有《周易集说》、《读易举要》等。该本中有俞氏家藏、石涧书、 俞琰玉吾、石涧、林屋山人、易学传家、读易楼图书记等印。明代递藏唐寅、王世贞家。衔名后,有墨笔“吴郡唐寅藏书”一行,又贞元、仲雅二印。入清则归季振宜所有。季氏《延令宋板书目》中《周易正义》四册,即此本。该本中有季振宜印、沧苇、季振宜读书、御史之章等印。清中叶又归徐松,有翁方纲跋,又翁氏题款一行及翁方纲、覃二印。另有高松堂鉴定书画印、庄虎孙印,其人不详。此书清末为徐坊所得,又由徐归于傅增湘,有傅增湘印、双鉴楼藏书印、藏园秘笈等印。1935年,傅氏将此书邮致日本,选集良工,精摹影印行世。后此本由傅氏归近代著名藏书家陈清华。今藏北京图书馆。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首提要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八論 |
第一卦_乾卦:乾为天(乾下乾上) | 第二卦_坤卦:坤为地(坤下坤上) |
第三卦_屯卦:水雷屯(震下坎上) | 卷二第四卦_蒙卦:山水蒙(坎下艮上) |
第五卦_需卦:水天需(乾下坎上) | 第六卦_讼卦:天水讼(坎下乾上) |
第七卦_师卦:地水师(坎下坤上) | 第八卦_比卦:水地比(坤下坎上) |
第九卦_小畜:风天小畜(乾下巽上) | 第十卦_履卦:天泽履(兑下乾上) |
第十一卦_泰卦:地天泰(乾下坤上) | 第十二卦_否卦:天地否(坤下乾上) |
第十三卦_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 | 第十四卦_大有:火天大有(乾下离上) |
第十五卦_谦卦:地山谦(艮下坤上) | 第十六卦_豫卦:雷地豫(坤下震上) |
第十七卦_随卦:泽雷随(震下兑上) | 第十八卦_蛊卦:山风蛊(巽下艮上) |
第十九卦_临卦:地泽临(兑下坤上) | 第二十卦_观卦:风地观(坤下巽上) |
第二十一卦_噬嗑:火雷噬嗑(震下离上) | 第二十二卦_贲卦:山火贲(离下艮上) |
第二十三卦_剥卦:山地剥(坤下艮上) | 第二十四卦_复卦:地雷复(震下坤上) |
第二十五卦_无妄:天雷无妄(震下乾上) | 第二十六卦_大畜:山天大畜(乾下艮上) |
第二十七卦_颐卦:山雷颐(震下艮上) | 第二十八卦_大过:泽风大过(巽下兑上) |
第二十九卦_坎卦:坎为水(坎下坎上) | 第三十卦_离卦:离为火(离下离上) |
第三十一卦_咸卦:泽山咸(艮下兑上) | 第三十二卦_恒卦:雷风恒(巽下震上) |
第三十三卦_遯卦:天山遯(艮下乾上) | 第三十四卦_大壮:雷天大壮(乾下震上) |
第三十五卦_晋卦:火地晋(坤下离上) | 第三十六卦_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 |
第三十七卦_家人:风火家人(离下巽上) | 第三十八卦_睽卦:火泽睽(兑下离上) |
第三十九卦_蹇卦:水山蹇(艮下坎上) | 第四十卦_解卦:雷水解(坎下震上) |
第四十一卦_损卦:山泽损(兑下艮上) | 第四十二卦_益卦:风雷益(震下巽上) |
第四十三卦_夬卦:泽天夬(乾下兑上) | 第四十四卦_姤卦:天风姤(巽下乾上) |
第四十五卦_萃卦:泽地萃(坤下兑上) | 第四十六卦_升卦:地风升(巽下坤上) |
第四十七卦_困卦:泽水困(坎下兑上) | 第四十八卦_井卦:水风井(巽下坎上) |
第四十九卦_革卦:泽火革(离下兑上) | 第五十卦_鼎卦:火风鼎(巽下离上) |
第五十一卦_震卦:震为雷(震下震上) | 第五十二卦_艮卦:艮为山(艮下艮上) |
第五十三卦_渐卦:风山渐(艮下巽上) | 第五十四卦_归妹:雷泽归妹(兑下震上) |
第五十五卦_丰卦:雷火丰(离下震上) | 第五十六卦_旅卦:火山旅(艮下离上) |
第五十七卦_巽卦:巽为风(巽下巽上) | 第五十八卦_兑卦:兑为泽(兑下兑上) |
第五十九卦_涣卦:风水涣(坎下巽上) | 第六十卦_节卦:水泽节(兑下坎上) |
第六十一卦_中孚:风泽中孚(兑下巽上) | 第六十二卦_小过:雷山小过(艮下震上) |
第六十三卦_既济:水火既济(离下坎上) | 第六十四卦_未济:火水未济(坎下离上)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七:系辞上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八:系辞下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九:说卦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十:序卦 |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十一:杂卦 |
《周易正义》·十卷(内府刊本)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易》本卜筮之书,故末派寝流於谶纬。王弼乘其极敝而攻之,遂能排击汉儒,自标新学。然《隋书·经籍志》载晋扬州刺史顾夷等有《周易难王辅嗣义》一卷,《册府元龟》又载顾悦之(案悦之即顾夷之字)《难王弼易义》四十馀条,京口闵康之又申王难顾,是在当日已有异同。王俭、颜延年以后,此扬彼抑,互诘不休。至颖达等奉诏作疏,始专崇王注而众说皆废。故《隋志》“易类”称:“郑学寝微,今殆绝矣。”盖长孙无忌等作《志》之时,在《正义》既行之后也。今观其书,如《复·彖》“七日来复”,王偶用六日七分之说,则推明郑义之善。《乾》九二“利见大人”,王不用“利见九五”之说,则驳诘郑义之非。於“见龙在田,时舍也”,则曰“《经》但云‘时舍’,《注》曰‘必以时之通舍’者,则辅嗣以通解舍,舍是通义也”,而不疏舍之何以训通。於“天玄而地黄”,则曰“恐庄氏之言,非王本意,今所不取”,而不言庄说之何以未允。如斯之类,皆显然偏袒。至《说卦传》之分阴分阳,韩注“二四为阴,三五为阳”,则曰“辅嗣以为初上无阴阳定位”,此注用王之说。“帝出乎震”,韩氏无注,则曰“《益卦》六二‘王用亨于帝,吉’,辅嗣注云:‘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出震而齐巽者也’,则辅嗣之意以此帝为天帝也”。是虽弼所未注者,亦委曲旁引以就之。然疏家之体,主於诠解注文,不欲有所出入。故皇侃《礼疏》或乖郑义,颖达至斥为“狐不首丘,叶不归根”,其墨守专门,固通例然也。至於诠释文句,多用空言,不能如诸经《正义》根据典籍,源委粲然,则由王注扫弃旧文,无古义之可引,亦非考证之疏矣。此书初名《义赞》,后诏改《正义》,然卷端又题曰《兼义》,未喻其故。《序》称十四卷,《唐志》作十八卷,《书录解题》作十三卷。此本十卷,乃与王韩注本同,殆后人从注本合并欤.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