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五:第四十五卦_萃卦:泽地萃(坤下兑上)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卷五:第四十五卦_萃卦:泽地萃(坤下兑上)

泽地萃卦 地位:老阴|人位:少阳|天位:少阳|错卦:山天大畜|综卦:地风升|交互卦:风山渐

萃,亨,

注云:聚乃通也。

王假有廟。

注云:假,至也。王以聚至有廟也。

利見大人,亨,利貞。

注云:聚得大人,乃得通而利正也。

用大牲,吉。

注云:全夫聚道,用大牲乃吉也。聚道不全,而用大牲,神不福也。

利有攸往。

孔穎達疏::正義曰:萃,卦名也,又萃聚也,聚集之義也。能招民聚物,使物歸而聚己,故名為萃也。亨者,通也。擁隔不通,无由得聚,聚之為事,其道必通,故云萃亨。

王假有廟者,假,至也。天下崩離,則民怨神怒,雖復享祀,與无廟同。王至大聚之時,孝德乃洽,始可謂之有廟矣,故曰王假有廟。

「利見大人,亨,利貞」者,聚而无主,不散則亂。惟有大德之人,能弘正道,乃得常通而利正,故曰「利見大人,亨,利貞」也。

「用大牲,吉」者,大人為主,聚道乃全,以此而用大牲,神明降福,故曰「用大牲,吉」也。

「利有攸往」者,人聚神祐,何往不利?故曰「利有攸往」也。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

注云:但順而說,則邪佞之道也。剛而違於中應,則強亢之德也。何由得聚?順說而以剛為主,主剛而履中,履中以應,故得聚也。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

注云:全聚乃得致孝之享也。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注云:大人,體中正者也。通聚以正,聚乃得全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

注云:順以說而不損剛,順天命者也。天德剛而不違中,順天則說,而以剛為主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注云:方以類聚,物以群分,情同而後乃聚,氣合而後乃群。

孔穎達疏::正義曰:萃,聚者,訓,萃名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者,此就二體及九五之爻釋所以能聚也。若全用順說,則邪佞之道興;全用剛陽,而違於中應,則強亢之德著,何由得聚?今順以說,而剛為主,則非邪佞也。應不失中,則非偏亢也。如此方能聚物,故曰「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

「王假有廟,致孝享也」者,享,獻也。聚道既全,可以至於有廟,設祭祀而致孝享也。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者,釋聚所以利見大人,乃得通而利正者,良由大人有中正之德,能以正道通而化之,然後聚道得全,故曰聚以正也。

「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順天命也」者,天之為德,剛不違中,今順以說,而以剛為主,是順天命也。動順天命,可以享於神明,无往不利,所以得用大牲,吉。利有攸往者,只為順天命也。

「觀其所聚,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者,此廣明萃義而歎美之也。凡物所以得聚者,由情同也。情志若乖,无由得聚,故觀其所聚,則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象》曰:澤上於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注云:聚而无防,則眾生心。

孔穎達疏::正義曰:澤上於地,則水潦聚,故曰「澤上於地,萃」也。除者,治也。人既聚會,不可无防備。故君子於此之時,脩治戎器以戒備不虞也。

初六:

初六: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

注云:有應在四而三承之,心懷嫌疑,故有孚不終也。不能守道,以結至好,迷務競爭,故乃亂乃萃也。一握者,小之貌也。為笑者,懦劣之貌也。己為正配,三以近寵,若安夫卑退,謙以自牧,則勿恤而往无咎也。

《象》曰:乃亂乃萃,其志亂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者,初六有應在四,而三承之。萃聚之時,貴於近合,見三承四,疑四與三,始以中應相信,末以他意相阻,故曰有孚不終也。既心懷嫌疑,則情意迷亂*,奔馳而行,萃不以禮,故曰乃亂乃萃。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為笑者,非嚴毅之容,言懦劣也。己為正配,三以近寵。若自號比為一握之小,執其謙退之容,不與物爭,則不憂於三,往必得合而无咎矣,故曰「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无咎」也。

*原文作「情志迷亂」依他本為「情意迷亂」。

《象》曰「其志亂」者,只謂*疑四與三,故志意迷亂也。

*「謂」或作「為」。

六二: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注云:居萃之時,體柔當位,處坤之中,己獨處正,與眾相殊,異操而聚,民之多僻,獨正者危。未能變體以遠於害,故必見引,然後乃吉而无咎也。禴,殷春祭名也,四時祭之省者也。居聚之時,處於中正,而行以忠信,故可以省薄薦於鬼神也。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變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引吉无咎」者,萃之為體,貴相從就,聚道乃成。今六二以陰居陰,復在坤體,志於靜退,則是守中未變,不欲相就者也。乖眾違時則致危害,故須牽引乃得吉而无咎也,故曰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者,禴,殷春祭之名也。四時之祭最薄者也。雖乖於眾,志須牽引。然居中得正,忠信而行,故可以省薄薦於鬼神也,故曰孚乃利用禴。

《象》曰「中未變也」者,釋其所以須引乃吉,良由居中未變。

六三: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注云:履非其位,以比於四,四亦失位。不正相聚,相聚不正,患所生也。干人之應,害所起也,故「萃如嗟如,无攸利」也。上六亦无應而獨立,處極而憂危,思援而求朋,巽以待物者也。與其萃於不正,不若之於同志,故可以往而无咎也。二陰相合,猶不若一陰一陽之應*,故有小吝也。

*「應」原文誤作「至」。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居萃之時,履非其位,以比於四,四亦失位。不正相聚,相聚不正,患所生也。干人之應,害所起也,故曰「萃如,嗟如,无攸利」也。「往无咎,小吝」者,上六亦无應而獨立,處極而憂危,思援而求朋,巽以待物者也。與其萃於不正,不若之於同志,故可往而无咎。但以上六是陰,己又是陰,以二陰相合,猶不若一陰一陽之應,故有小吝也。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者,以上體柔巽,以求其朋,故三可以往而无咎也。

九四:

九四:大吉,无咎。

注云:履非其位而下據三陰,得其所據,失其所處。處聚之時,不正而據,故必大吉,立夫大功,然後无咎也。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當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大吉无咎」者,以陽處陰,明履非其位,又下據三陰,得其所據,失其所處。處聚之時,不正而據,是其凶也。若以萃之時,立夫大功,獲其大吉,乃得无咎,故曰大吉无咎。

《象》曰「位不當」者,謂以陽居陰也。

九五: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注ˋ云:處聚之時,最得盛位,故曰萃有位也。四專而據,己德不行,自守而已,故曰无咎匪孚。夫脩仁守正,久必悔消,故曰「元永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貞,悔亡」者,九五處聚之時,最得盛位,故曰萃有位也。既得盛位,所以无咎。匪孚者,良由四專而據,己德化不行,信不孚物,自守而已,故曰「无咎,匪孚」。若能修夫大德,久行其正,則其悔可消,故曰「元永貞,悔亡」。

《象》曰「志未光也」者,雖有盛位,然德未行,久乃悔亡。今時志意未光大也。

上六:

上六:齎咨涕洟,无咎。

注云:處聚之時,居於上極,五非所乘,內无應援。處上獨立,近遠无助,危莫甚焉。齎咨,嗟歎之辭也。若能知危之至,懼禍之深,憂病之甚,至於涕洟,不敢自安,亦眾所不害,故得无咎也。

《象》曰:齎咨涕洟,未安上也。

孔穎達疏::正義曰:齎咨者,居萃之時,最處上極,五非所乘,內又无應,處上獨立,无其援助,危亡之甚,居不獲安,故齎咨而嗟歎也。若能知有危亡,懼害之深,憂危之甚,至於涕洟滂沱,如此居不獲安,方得眾所不害,故无咎矣。自目出曰涕,自鼻出曰洟。

《象》曰「未安上」者,未敢安居,其上所乘也。

相关推荐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傅以渐、曹本荣等撰《御定易经通注》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旧版内容 60 2023-02-23

第11卦-泰卦䷊地天泰卦-(明)张献翼撰《读易纪闻》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旧版内容 58 2023-02-23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南宋)都絜撰《易变体义》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旧版内容 43 2023-02-23

第11卦-泰卦䷊地天泰卦-(明)钱一本撰《像象管见》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旧版内容 45 2023-02-23

待录内容

待录内容待录内容待录内容待录内容

旧版内容 13 2023-02-2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