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者,有象以示人而為人所觀仰也。風行地上,遍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尊上,為下四陰所觀,仰觀之義也。《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所以次臨。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觀官喚反
盥者,將祭而潔手也。薦者,奉酒食以薦也。有孚者信也,顒者大頭也,仰也。《爾雅》「顒顒」「君之德也」,大頭在上之意,仰觀君德之意。言祭祀者方潔手而未薦,人皆信而仰之矣,觀者必當如是也。自上示下曰觀,去聲,自下觀上曰觀,平聲。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觀皆去聲,惟下觀而化平聲。
以卦體卦德釋卦名,又釋卦辭,而極言之。順者心于理無所乖,巽者事于理無所拂。中正即九五,陽大陰小,故曰大觀在上,中正則所觀之道也。言人君欲為觀于天下,必所居者九五大觀之位,所具者順巽之德,而後以我所居之中觀天下之不中,所居之正觀天下之不正,斯可以為觀矣。所以名觀,下觀而化,故人信而仰之,所以有孚顒若者此也。盥而不薦者神感也,有孚顒若者神應也,此觀之所以神也,故以天道、聖人之神道極言而贊之。神者妙不可測,莫知其然之謂。天之神道非有聲色,而四時代謝無少差忒。聖人神道設教,亦非有聲色,而民自服從,觀之神一而已矣。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上觀去聲,下觀平聲
省方者,巡狩省視四方也。觀民者,觀民俗也,即陳詩以觀民納價以觀好惡也。設教者,因俗以設教也,如齊之末業,教以農桑,衛之淫風,教以有別是也。風行地上,周及庶物,有歴覽周遍之象,故以省方體之。坤為方,方之象。巽以申命,設教之象。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咎。觀平聲
童者,童稚也。觀者,觀乎五也。中爻艮為少男,童之象也。初居陽,亦童之象。故二居陰,取女之象。小人者,下民也。本卦陰取下民,陽取君子。无咎者,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无咎也。君子吝一句,乃足上句之意,故小象不言君子。
初六當大觀在上之時,陰柔在下,去五最遠,不能觀五中正之德輝,猶童子之識見,不能及遠,故有童觀之象。然其占在小人則无咎,若君子豈无咎哉!亦可羞吝矣。見在小人則當无咎也。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不能觀國之光,小人之道,自是如此。
六二:闚觀,利女貞。觀平聲
闚,與窺同,門內窺視也。不出戶庭,僅窺一隙之狹者也。曰利女貞,則丈夫非所利矣。中爻艮,門之象也。變坎為隱伏,坎錯離為目,目在門內隱伏處,窺視之象也。二本與五相應,但二之前即門,所以窺觀。
六二陰柔,當觀之時,居內而觀外,不出戶庭,而欲觀中正之道,不可得矣,故有窺觀之象。惟女子則得其正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婦無公事,所知者蠶織;女無是非,所議者酒食。則窺觀,乃女子之正道也。丈夫志在四方,宇宙內事乃吾分內事,以丈夫而為女子之觀,亦可醜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觀平聲
下爻皆觀乎五,三隔四,四已觀國之光,三惟觀我生而已。我生者,我陰陽相生之正氣也,即上九也。為進退,為不果者,巽也。巽有進退之象,故曰觀我生進退。
六三當觀之時,隔四不能觀國,故有觀我生進退之人之象。不言占之凶咎者,陰陽正應,未為失道,所當觀者也。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道者陰陽相應之正道也。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觀平聲
光者,九五陽明在上,被四表,光四方者也。下坤土,國之象。中爻艮,輝光之象。四承五,賓主之象。九五王之象。觀國光者,親炙其盛,快覩其休也。賓者,已仕者朝覲于君,君則賓禮之,未仕而仕進于君,君則賓興之也。觀卦利近不利遠,六二中正,又乃正應,乃曰闚觀,則不利于遠可知矣。
六四柔順得正,最近于五,有觀光之象,故占者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尚謂心志之所尚,言其志意,願賓于王朝。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觀去聲
九五上九,生字亦如六三生字,皆我相生之陰陽也。觀我生作句,上九相同,觀孔子《小象》可見矣。觀我生者,觀示乎我所生之四陰也,即中正以觀天下也。君子无咎對初爻小人无咎言,下四陰爻皆小人,上二陽爻皆君子。小人當仰觀乎上,故无咎。君子當觀示乎下,故无咎。
九五為觀之主,陽剛中正,以居尊位,下之四陰皆其所觀示者也,故有觀我生之象。大觀在上,君子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二觀字皆去聲
民即下四陰,陰為民之象也,故姤九四曰遠民,以初六陰爻也。內卦三陰,遠于五,草莽之民也。六四之陰近于五,仕進之民也。九五雖與六二正應,然初三四與九五皆陰陽相生,故曰觀我生。觀民也即中正以觀天下之民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觀去聲
上九雖在觀示之上,然本卦九五有天下國家之責,所以九五觀示乎諸爻,諸爻仰觀乎九五。曰我生者,即大有六五,五陽皆其所有之意。言下四陰,惟我可以觀示,他爻不可得而觀示之也。若上九不在其位,不任其事,則無觀示之責,止因在上位,陰陽相生,義當觀其生,是空有觀生之位而已,故不曰觀我生,而曰觀其生者,避五也。是我字甚重,而其字甚輕也。君子无咎者,九五與上九皆陽剛在上,故並君子之无咎也。
上九以陽剛居觀之極,故有觀其生之象,亦君子之无咎者,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志者,上九之心志也。平者,均平也,與九五平分,相同一般之意。言周公爻辭,九五觀我生,而上九則以其字易我字者,何哉?以上九之心志,不敢與九五同觀其民也,故曰志未平也。蓋觀示乎民,乃人君之事,若上九亦觀示乎民,則人臣之權,與人君之權,相為均平而無二矣,豈其理哉。故上九陽剛,雖與五同,不過有觀生之位而已,不敢以四陰為我之民,與九五平觀示之也。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