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親輔也,其卦坤下坎上,以卦象論,水在地上,最相親切,比之象也,以爻論,五居尊位,眾陰比而從之,有一人輔萬邦,四海仰一人之象,故為比也。《序卦》:「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所以次師。
比吉,原筮元永貞,无咎,不寧方來,後夫凶。
原者再也,與《禮記》「未有原」之原同。蒙之剛中在下卦,故曰初筮,比之剛中在上卦,故曰原筮。下卦名初筮,上卦名原筮,非真以蓍草筮之也。孔子于二卦《彖辭》皆曰以剛中言。蒙剛中在下,故能發人之蒙,比剛中在上,故有三德,而人來親輔也,非舊註所謂再筮以自審也。元者元善也,即仁也,永恒也。貞,正也,言元善長永貞固也,無咎者,有此元永貞之三德也。不寧者,不遑也,四方歸附,方新來者不遑也,猶言四方歸附之不暇也。坤為方,故曰方。後夫凶者,如萬國朝禹,而防風後至,天下歸漢而田橫不來也。下畫為前,上畫為後,凡卦畫陽在前者為夫,如睽卦「遇元夫」是也,此夫指九五也,陽剛當五,乃位天德,元之象也。四陰在下,相率而來,不寧方來之象也,一陰高亢于上,負固不服,後夫之象也。
言筮得此卦,為人所親輔,占者固吉矣,然何以吉哉?蓋因上卦陽剛得中,有元永貞三者之德,則在我己無咎,而四方之歸附于我者且不遑,後來者自蹈迷復之凶矣,此所以吉也。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釋卦名義,又以卦體釋卦辭。比,吉也,乃漸卦女歸吉也之例,皆止添一也字。比輔者,言陽居尊位,群下順從以親輔之也。蓋輔者,比之義,順從者,又輔之義。順者情不容已,從者分不可逃。以者因也,因有此剛中之德也。剛中,則私欲無所留,所以為元善者此也。剛中則健而不息,所以為永者此也。剛中,則正固而不偏,所以為貞者此也。蓋八卦正位,坎在五,所以有此三德而無咎。九五居上,群陰應于下,上下相應,所以不寧方來。道窮者,理勢窮蹙,无所歸附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物相親比而無間者,莫如水在地上,先王觀比之象,建公侯伯子男之國,上而巡狩,下而述職,朝聘往來,以親諸侯,諸侯承流宣化,以親其民,則視天下猶一家,視萬民猶一身,而天下比于一矣。彖則人來比我,象與諸爻則我去比人,師之畜眾,井田法也,比之親侯,封建法也。秦惟不知此義,故二世即亡。善乎六代。論曰:譬如芟刈股肱,獨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觀者為之寒心。而始皇自以為帝王萬世之業,豈不悖哉。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終來有他吉。
有孚者,誠信也。比之者,比于人也。誠信比人則无咎矣。缶,瓦器也,以土為之,而中虛,坤土陰虛之象也。盈者充滿也,缶,坤土之器,坎,下流之物,初變成屯,屯者盈也,水流盈缶之象也。若以人事論,乃自一念,而念念皆誠,自一事而事事皆誡,即盈缶也。有孚即孟子所謂信人,盈缶則充實之謂美矣。來者,自外而來也。他,對我言。終,對始言。
初六,乃比之始,相比之道,以誠信為本,故無咎。若由今積累,自始至終,皆其誠信充實于中,若缶之盈滿,孚之至于極矣,則不但无咎,更有他吉也。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言比不但無咎,而即有他吉,見比貴誠實也。
六二:比之自內,貞吉。
二在內卦,故曰內。自內者,由己涵養有素,因之得君,如伊尹樂堯舜之道,而應成湯之聘也。八卦正位,坤在二,故曰貞。
六二,柔順中正,上應九五,皆以中正之道相比,蓋貞而吉者也。占者有是德,則應是占矣。
《象》曰,比之自內,不自失也。
中正故不自失。
六三:比之匪人。
三不中不正,已不能擇人而比之矣,又承乘應皆陰,故為比之匪人。二之中正而曰匪人者,止以陰論也。婦人雖賢,猶是婦人,非先儒隨時之說。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傷,哀傷也,即孟子哀哉之意,不言其凶,而曰傷乎者,蓋惻然而痛憫也。
六四:外比之,貞吉。
九五外卦,故曰外,謂從五也。之字指五,本卦獨九五為賢,六二以正應而比之,脩乎己而貞吉也。六四以相近而比之,從乎人而貞吉也,於此見易之時。
六四柔順得正,舍正應之陰柔,而外比九五剛明中正之賢,得所比之正者矣,吉之道也,故占者貞吉。
《象》曰,外比于賢,以從上也。
五陽剛中正,故言賢。居尊位,故言上。言六四外比,豈徒以其賢哉。君臣大分,亦以安其從上之分也。
九五:顯比,王用三驅,失前禽,邑人不誡,吉。
顯者,顯然光明正大無私也,言比我者無私而我亦非違道干求比乎我也。下三句,顯比之象也。三驅者,設三面之綱,即天子不合圍也,坎錯離為日,王之象也,又居三,三之象也。坎馬駕坤車,驅之象也。綜師用兵,驅逐禽獸之象也。前後坤土兩開,開一面之象也。故同人初九,前坤土兩開,曰同人于門,一陽在眾陰之中,與小過同,禽之象也,故師卦亦曰禽,前禽指初。下卦在前,初在應爻之外,失前禽之象也。坤為邑,又為眾,又三四為人位,居應爻二之上,五之下,邑人之象也。不誡者,禽之去者聽其自去,邑人不相警誡,以求必得也。不誡者,在下之無无私。不合圍者,在上之无私,所以為顯。
九五,剛健中正,以居尊位,群陰求比于己,顯其比而無私,其比而無私,其不比者,亦聽其自去,來者不拒,去者不追,故有此象。占者比人無无私,則吉矣。
《象》曰,顯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順,失前禽也。邑人不誡,上使中也。(舍,音捨)
位正中,即剛健中正,居尊位也。用命不入網而去者為逆,不我比者也。不用其命,入網而來者為順,比我者也。人中正,則不貪得,邑人不誡者,以王者有中德,故下化之,亦中,亦不貪得,猶上有以使之也。所以失前禽,邑人不誡。
上六:比之无首,凶。
乾為首,九五乾剛之君,乃首也。九五已與四陰相為顯比,至上六則不能與君比,是比之無首,其道窮矣,故蹈後夫之凶。
《象》曰,比之无首,無所終也。
無所終,即後夫凶。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