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坛领袖人物欧阳修一生经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在《诗经》和《易经》,《易童子问》就是他在《易经》方面的代表作。《易童子问》精彩地诠释了几千年来有关易学和汉民族思想史乃至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诸多经典疑难问题。她涵盖、会通了哲学、国学、美学、传媒学、预测学、生命科学、训诂学、文献学、考古学、音韵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经济、医学、军事、音乐、伦理学等众多学科,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可多得的原创作品。
宋儒欧阳修,号醉翁是北宋庆历年间“疑古辨伪”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他的《易童子问》,假托一童子,以其与自己对话、请教易学知识形式成书。欧阳修认为《易传》不合圣人之旨,“非圣人之作”,在此书中彻底否定了孔子作《易传》的事实,这给其后千百年间易学史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而公元1973年马王堆帛书易的出土证明:一代大文豪欧阳修在大易面前确确实实是个易童子。《易童子问》作者甘称“易童子”,足见其在大易面前秉持的谦卑情怀。
《易童子问》分《易问》、《易宗》、《易用》三篇。作者根据潜心研究,精彩地回答了在易学界的三个经典难题。一是欧阳修关于“易有多出”的千古疑问;二是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大易为何并未被当今社会普遍接受和认可;三是文明绝非必然走向冲突。中西文明应是“文明以悦,大亨而正”的会通关系。作者反对朱熹四圣“不同揆”,即孤立地界定“伏羲易”、“文王/周公易”、“孔子易”的说法,也不同意郭雍“四圣同揆”的说法,开创性地提出包括舜帝在内的“五圣同揆说”。认为大易发展有“揆”、有“宗”。“揆”与“宗”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指出:五圣所“揆”为阴阳、三才观。易宗是:“乾坤一元,阴阳相倚,终始兴替;三才印心,德道同形,数理比翼”(“乾坤一元”是反对“乾元”、“坤元”二元论;“阴阳相倚”是说独阳不生,独阴不存;“终始兴替”指《易经》不是讲循环论,而是讲唯物辩证法;“三才印心”是指“天地之心”与人心相合,三才之心是“德心”;“德道同形”是说“德”是种“道”。“数理比翼”是说《易经》本旨无象数派、易理派之分。象数、易理为大易的两翼,不可或缺);作者坚持筮的本质是数(“筮,数也”)的认知,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提出在世界秩序重建的今天,我们必须回过头来谦卑地向古人、向《易经》借智慧;书稿既厘清了世界辩证法的源头,找到了近代法制的人文原点,又确证了《易经》对现代数码科技的直接影响。认为中西文化“以同而异”,中西方“文明嘉汇”、“殊途同归”,坚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观念,坚持革故鼎新、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观,反对文明冲突论,从而对上述三个问题都作出比较圆满的诠释。
作者全面揭示了《易传》特点:“舍象立言”、“宗揆驱鬼”、“富于思辨”、“以形判道”、“百虑致一”、“尚简”,从而恢复了大易作为哲学的本来面目。
书稿指出,“内圣外王思想”“绝不是儒家真传”。由道家庄子提出、宋儒导入、清儒发阐、新儒家精心进行体系建构的“王道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是宣扬帝王将相的思想,是搞个人崇拜、主张人治、反对法治、反人道的思想。而来自《易经》的“德道”思想,就个体而言,是指践行仁、义、礼、智、信之道;就社会而言,是主张践行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和平、合作之道。
《易童子问》语言风格独特。作者多用诗、赋概括抽象、深奥的易理,展示了作者对大易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比如“龟长筮短道益损,象数和于羑里困?日月顺行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事历三古更五圣,大易衍进揆益宗。千古疑问难孔子,后生斟酒语醉翁。”“易林多翘楚,阴阳常青树。易宗为正道,三才皆通途。”“夫易不占险,凶吝莫怨乾。人文纲纪观,天机等闲看。”诗作如此,其《形上赋》所云“静观西方哲思纷纷谢幕,试看中华哲学登台从容”和“今日世界秩序重建,敢问天下舍我其谁!”更是气势恢宏,令人拍案。
作者努力弘扬先进的传统文化,主张要用德道“救救孩子”;靠德道“培育新儒商”;以德道“影响、团结世界青年”。深刻地指出:我们要重新赢得世界尊重,还须依靠我们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实现民族新的伟大复兴,更需要革故鼎新,兼容并蓄,建设符合国情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易童子问》强调易用,但反对以筮占从事迷信活动,希望要等闲看待“天机”。指出,人们依据大衍筮法每次筮占,实质是推衍自身在时空坐标中的“几”、“微”曲线。从人生全过程来说,占的是郑玄所说的“始、壮、究”和牟宗山先生所说的人生抛物线。
《易童子问》为还大易“本来面貌”,利于初学,将《周易》本经和孔门“十翼”拆开附于书后。为了业内直观了解大易的历史演变,做了上博简本、帛书本、汉石经本、京氏本、邵氏本、今传本卦序比较表,还按照《系辞》“卦有大小”原理自编了“九六卦序”。为了学人俯瞰中西文化交流“全貌”,特别制作了一个与易学相关的浩大的古今中外“人物年表”。书稿关于八进制重卦、二进制衍(演)卦的辨析;元素论五行理论内涵中、西比较和德性论五行“德道”、“善道”的集合;内宇宙(身、心)与外宇宙的媾和;道德底线与“正法”准绳的把握;“全媒体”回归原点的诠释;“美宗”的发现与审美时尚的溯源;乐、易同根新论;“情本体”对“空心化”哲学的充填等,无不鞭辟入里,可谓弥纶天地。
作者身为“儒商”,原创大作问世,本有条件创造轰动效应。可他既不搞作品发布会,也不自我宣扬。这种严谨的“朴学精神”、“先迷后得”的智慧令人叹服!
《易童子问》“‘平分’象形义理,学贯古今东西,可谓独见天地之心。”
“究天人会通,求万国咸宁,成一家之言。”
《易童子问》依据考古新发现(清华简《保训》[7]等)和传统文献,运用“五圣同揆说”、“易宗说”,依宗揆驱鬼,为《易经》正本清源;以“德道”理论为中华思想史正本清源。
书稿认为:孔子“以同而异”、“文明嘉汇”、“殊途同归”、“继善成性”和“德道”理论,是《易经》现代化、国际化的理论基础。
原创大作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树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传统优秀文化重新走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的万国咸宁世界都有重大现实意义。
本文转载于易学网,点此阅读原文地址:https://www.eee-learning.com/article/5842
易学网是台湾一名易学家于2009年创办的免费易经习平台,古籍资料亦经易学网站长点校整理,质量相当不错。可能因为是服务器在台湾的原因,在国内访问网站速度比较慢,所以为方便国内易学爱好者,转此于本站。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