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人與人羣居天地中,能高飛遠走,不在人間乎?而獨與人為異,何也?人異乎人者,物之棄,人同乎人者,物之歸。然同而隘,則其同不大,同而暱,則其同不公。同人于野,公而大也。同乎人者公而大,則天下歸之,故亨。天下歸之,何險不濟?故利涉大川。然則當无所不同乎?曰:不然,利在君子以正道相同而已。君子與小人為同,則君子為小人;小人與小人為同,則小人害君子,豈正也哉?故九五可同六二,而九四不可同九三。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六二以陰居陰,故曰得位,下卦正中,故曰得中,二與五應,故曰應乾。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一柔應五剛,下應上也;五剛應一柔,而九五正應,上應下也。上下相應,其同大而公矣。乾行,上應下之謂。「同人曰」三字衍。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爲能通天下之志。
兩武相戰,兩邪相傾,安能同哉?以乾之剛健,而離以文明下之,非兩武也;以五之中正,而二以中正應之,非兩邪也,所以為君子之正同也。君子以正相同,則天下之志正者感而通,不正者化而通。焉往而不大同哉?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與火,其性俱上,故為同人。天火相同于上,萬物相見于下,粲然有辨矣,故君子以之類族辨物。既曰同人,又曰類辨,无乃爲異乎?同其不得不同,異其不得不異,所以為同之大,所以為利君子。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門,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與人曷常不同?隔之者門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此顔子克己之學。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彖辭贊六二得中而應乎乾,贊其德之中正也。爻辭吝六二同人而同于宗,吝其才之柔弱也。以同于宗族為同,則宗族之外,皆築而封之於同之外矣。此楚王亡弓,楚人得之之心也。吝,嗇甚矣。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九三挾初九同剛暴之德,覆之于六二之下,伏戎于林莽之中也。據下卦之極,而居其上,升于高陵也。九三何為而然也?忌六二應乎九五之君,而欲劫之以同己也。使六二肯同已,則九三奸雄之心濟矣。其如九五之剛而不可敵何,是以久而不能興也。桓溫忌王謝之忠,壁人以圖之而不能,此伏戎者也。欲得九錫以升高,而王謝緩其事,未幾死焉。此「升于高陵,三歲不興」者也。安行者,安得而行哉。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九三、九四同利相趨,同害相死之人也。二人者,皆有覦其上之利,而有牽其下之害,是故九三恃初九以爲戎,九四恃九三以爲墉。一伏戎于下,一乘墉于上,以仰逼九五之尊,其志皆不利六二之應九五,而有牽于己也。六二肯我同,而後九五之勢孤,九五孤而後九三、九四之援合。今六二秉大臣中正之德,堅與君同心之操,凜不可奪,則九三有兵,九四有城,將何施焉?陶侃握重兵,據上流,此九四乘墉之勢也。外則憚溫嶠之忠,內則創八天之夢。欲攻其上,疑其不克,欲干天命,知其不可,豈真畏天下之大義,而自反君臣之天則哉。知困而僅保其吉爾。嗟乎,六二以一柔弱之君子,而能抗九三、九四兩剛強之小人,陰消其一,而使之不興,深媿其一,而使之自反者,中正而已矣。人臣苟中正矣,何強之不弱,何弱之不強哉?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九三、九四之謀,下欲奪六二之上應,上欲間九五之下應,豈惟六二忠而不貳,微九五中直而不疑。臣亦豈能自信于君哉?管蔡毀旦、燕蓋譖霍,先悲而號也,群小之黨既殲,周、霍之忠益明,後喜而笑也。惟成王、昭帝之中直,然後能力主君子而力勝小人。大師剛而力之謂,故師莫大乎君心,而兵革為小;克莫難于小人,而敵國為易。君臣同,則人畢同矣。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郊、野,一也。同人于野,爲亨爲利,同人于郊,止于无悔。其未得志者,上九居一卦之外而无位,雖欲同人,而人皆同乎九五矣,誰我同者?此項羽之衆,一散而不再合;李密之衆,再合而卒不能濟。故曰「志未得也」。君子之於人,異勿處先,同勿處後。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