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六十四卦之中孚九二爻正解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中孚九二

地位多誉之时(刚中);变震错巽综艮。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mí)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九二,呜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朱熹:九二《中孚》之实,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故有鹤鸣子和我爵尔靡之象。鹤在阴,谓九居二。“好爵”,谓得中。“靡”,与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我之所独有,而彼尔系恋之也。

程传:二刚实于中,孚之至者也,孚至则能感通,鹤鸣于幽隐之处,不闻也。而其子相应和中心之愿相通也。“好爵”我有,而彼亦系慕,说“好爵”之意同也。有孚于中,物无不应,诚同故也。至诚无远近幽深之间,故《系辞》云,“善则千里之外应之,不善则千里违之”。占诚通也,至诚感通之理,知道若为能识之。

孔颖达曰:九二体刚,处于卦内,又在三四重阴之下,而履不失中,是不徇于外,自任其真者也。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也。“靡”,散也。不私权利,惟德是与。若“我有好爵”,愿与尔贤者分散而共之。故曰“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王安石曰:君子之言行,至诚而善,则虽在幽远,为己类者,亦以至诚从而应之,中孚之至也。

苏轼曰:《中孚》必正而一,静而久,而初九六四,六三上九,有应而相求,皆非所谓正而一,静而久者也。惟九二端悫无求,而物自应焉。

张浚曰:二处二阴下为在阴,“其子和之”谓初。

郑汝谐曰:二独无应,若未信于人,而爻之最吉莫二若也。自耀者其实丧,自悔者其德章。无心于感物,而物无不感者,至诚之道也。二以刚履柔,其居得中,且伏于二阴之下,盖静晦而无求者,无求而物自应,故鹤鸣在阴,而“其子和之”者,感以天也。

李光地:《易》例凡言“子”言“童”者,皆初之象,故张氏以“其子和之”为初者近是。“好爵”,谓旨酒也。“靡”,谓醉也。九二有刚中之实德,无应于上,而初与之同德,故有鹤鸣子和好爵尔靡之象。言父子,明不逾出户庭也。言尔我,明不逾同类也。《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则居爽垲之地,而声及远矣。处于阴而子和,则不求远闻可知。又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佣,则同乐者众矣。吾与尔靡,则惟二人同心而已。君子之实德实行,不务于远而修于迩。故《系辞传》两言“况其迩者乎”!然后推广而极言之。

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程传:“中心愿”,谓诚意所愿也,故通而相应。

朱震曰:荀子所谓“同焉者合,类焉者应”也。

程敬承曰:鹤之鸣,由中而发,子之和,亦根心而应,故曰“中心愿”,愿出于中,乃孚之至也。

 

子夏易传;鶴者陽明之物也。而守隂處内,修徳立誠,名達而隱也,上中孚也。求中信以致,雖居隂也,時亦索之。中心願與之為治,同志而相求也,故公家之有好爵,而相與縻之矣。君子之道在於進徳乎,無隱而不彰,上求下治之本也。故君子而求其母也。
虞翻曰:靡,共也。震为鸣;讼离为鹤,坎为阴夜,鹤知夜半。故“鸣鹤在阴”。二动成坤,体益。五艮为子,震巽同声者相应,故“其子和之”。坤为身故称“我”。吾,谓五也。离为爵,爵,位也。坤为邦国,五在艮,阍寺庭阙之象。故称“好爵”。五利二变,之正应坎,故“吾与尔靡之”矣。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虞翻曰:坎为心,动得正应五,故“中心愿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

    尔靡之。

[译文]九二,鹤鸟鸣叫在背阴,它的同类以声相应和。我有甘美的酒浆,我愿意与你共同分享,以求同乐。(阴:背阴。爵:饮器,此处借指酒浆。靡:共同。)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译文]《象传》说:鹤鸟的同类以声相应和,说明这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意愿。

[提示]心意诚信,远也能应。

九二爻辞念起来像是一首短诗,不仅句式整齐,偶句押韵,而且形象生动鲜明。

的确如此。“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句中鸣鹤比喻九二,其子比喻九五,九二阳刚居正,处两阴之下,笃实诚信,声名闻于外,故有“鸣鹤在阴”之象。九五处上,也以自己的诚信之德遥相应和,故是“其子和之”。

那“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这句又怎么理解?

实际上这句的意思与上句是一样的,“我”、“吾”均指九二,“尔”指九五,以甘美酒浆共饮同乐为象,进一步说明九二、九五以诚信相互感通,相互应和。

这种至诚感通之理应用到平常的社会生活中,该是怎样的呢?

具备了这种诚信之德,就会有善言善行,即使在千里之外也能应之;反之,不具备这种诚信之德,就会有恶言恶行,即使千里外,也会违之。

这说明只要心意真诚,以至诚感人,纵使相距再远,也能相互应和。

 

相关推荐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傅以渐、曹本荣等撰《御定易经通注》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旧版内容 10 2023-02-23

第11卦-泰卦䷊地天泰卦-(明)张献翼撰《读易纪闻》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旧版内容 45 2023-02-23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南宋)都絜撰《易变体义》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旧版内容 34 2023-02-23

第11卦-泰卦䷊地天泰卦-(明)钱一本撰《像象管见》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旧版内容 32 2023-02-23

待录内容

待录内容待录内容待录内容待录内容

旧版内容 10 2023-02-2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