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多功之位(中正);变艮错兑综震。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朱熹:上有信以惠于下,则下亦有信以惠于上矣,不问而“元吉”可知。
程传:五刚阳中正居尊位,又得六二之中正相应,以行其益,何所不利。以阳实在中,“有孚”之象也。以九五之德之才之位,而中心至诚在惠益于物,其至善大吉,不问可知,故云“勿问元吉”。人君居得致之位,操可致之权,苟至诚益于天下,天下受其大福,其“元吉”不假言也。“有孚惠我德”,人君至诚益于天下,天下之人,无不至诚爱戴,以君之德泽为恩惠也。
王弼曰:得立履尊,为《益》之主者也。为益之大,莫大于信,为惠之大,莫大于心。因民,所利而利之焉,惠而不费。惠心者也,信以惠心,尽物之愿,固不待问而“元吉”,以诚惠物,物亦应之,故曰“有孚惠我德”也。
吕祖谦曰:人君但诚心惠民,不须问民之感,如此然后“元吉”,民皆交孚而惠君之德也。苟惠民而先问民之感不感,是计功利,非诚心惠民者也,安能使民之乐应乎。
蔡清曰:“惠心”,惠下之心也。“惠我德”,下惠我之德也。而皆“有孚”,上感而下应也。“有孚”之施于下者,在我只为心,自下之受此施者目之,则为德矣,实非有二也。
郑维岳曰:《损》之六五,受下之益者也。《益》之九五,益下者也。《损》六五受益而获“元吉”,《益》九五但知民之当益而已,“勿问元吉”也,此惠心之出于“有孚”者也。然上虽不望德于民,而民固德其惠矣。其德其惠,亦出于“有孚”也,故曰王道本于诚意。
李光地:“勿问”二字,吕氏说是,观孔子《象传》可见。
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程传:人君有至诚惠益天下之心,其元吉不假言也。故云“勿问之矣”,天下至诚怀吾德以为惠,是其道大行,人君之志得矣。
崔憬曰:损上之时,一以损己为念,虽“有孚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已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问”,犹言也。如是获“元吉”,且为下所信而怀己德,故曰“有孚惠我德”。君虽不言,人惠其德,则我“大得志也”。
张振渊曰:惠出于心,又何问焉!“大得志”,非以民之惠我为“得志”,以我足以致民惠我为得志也。
子夏易传;有中正之徳,當益之尊,信以令人,施以心惠,勿問之矣,乃大吉也。我信惠下,下益報之,上下交孚,治之至也,大得其志矣。
虞翻曰:谓三上也。震为问。三上易位,三五体坎,已成既济。坎为心。故“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故《象》:“勿问之矣。”坤为我,乾为德,三之上体坎,为孚,故“惠我德”。《象》曰“大得志”。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崔觐曰:居中履尊,当位有应。而损上之时,自一以损已为念。虽有孚于国,惠心及下,终不言以彰已功。故曰“有孚惠心,勿问”。问,犹言也。如是,则获元吉,且为下所信而怀已德,故曰“有孚惠我德”。君虽不言,人惠其德,则我“大得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译文]九五,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毫无疑问是非常吉祥的;天下万民也必将真诚信实地回报我的恩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译文]《象传》说:怀有真诚信实地施惠天下的心愿,说明非常吉祥是不用问的;天下万民回报我的恩德,说明(九五)大得损上益下的心志。
[提示]益人者自受益。
九五以阳刚中正之德居尊位,下应六二,犹如怀有诚信惠下之心,即爻辞所言“有孚惠心”。天下之民受其恩惠,当然是不待问而必有吉祥,故爻辞说“勿问元吉”。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九五以至诚益于天下,天下之人当然亦至诚爱戴,真心实意地回报其恩德。
是的。爻辞“有孚惠我德”即此意。
为什么前边说惠“心”,后边说惠“德”呢?
这里心与德是一回事。在九五看来,惠益下民是自己的心愿;在百姓看来,这就是赐予他们的恩德。九五有至诚惠民之心,作为反馈,民则至诚回报九五之德。注意“惠我德”的“惠”与“有孚惠心”的“惠”不同,后者是施惠,前者是感惠,有回报的意思。
《象传》说“有孚惠心,勿问之矣”,为什么这里再次强调“勿问”?
损、益两卦第五爻均有“元吉”之称,损卦的六五是受下之益,益卦的九五是自损以益下,比较起来益卦的九五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自损以益下也就把自己的吉祥带给别人了。实际上,我们前面已讨论过,益下也就益了自己,故《象传>告之日。九五元吉无疑,不必有所疑问。
有道理。《象传》说“惠我德,大得志也”,是不是说民众回报我的恩德,正说明九五完全实现了自己损上益下的心志?
是的。“大得志也”,描绘出了九五踌躇满志的神态。九五算得上是一个高明的统治者、管理者。
上一篇
下一篇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