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易知之终(失正);变兑错艮综巽。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子夏易传;居其外也。已過其内,無與同者,患爭之,悔則免矣。求同無與,志何得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虞翻曰:乾为郊。失位无应,与乾上九同义,当有悔。同心之家。故“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侯果曰:独处于外,同人于郊也。不与内争,无悔吝也。同人之时,唯同于郊,“志未得也”。
朱熹:居外无应,物莫与同,然亦可以无悔,故其象占如此,郊在野之内,未至于旷远,但荒僻无与同耳。
程传:“郊”,在外而远之地。求同者必相亲相与,上九居外而无应,终无与同者也。始有同,则至终或有睽悔,处远而无与,故虽无同亦无悔。虽欲同之,志不遂,而其终无所悔也。
杨时曰:“同人于野亨”,上九“同人于郊”,止于“无悔”而已,何也?盖以一卦言之,则于野无暱比之私焉,故“亨”。上九居卦之外而无应,不同乎人,人亦无同之者,则静而不通乎物也,故“无悔”而已。
蔡渊曰:国外曰”郊”,郊外曰“野”,虽在卦上,犹未出乎卦也,故止曰“郊”。
梁寅曰:上无所系应,而“同人于郊”,则所同者远,亦无私矣。然犹未能极乎远,故不能“吉”“亨”,止于“无悔”而已。《象传》言“志未得”,盖其所同者未能周于天下,是其志之未遂也。
总论:孔颖达曰:凡处《同人》而不泰焉,则必用师矣者,王氏《注意》,非止上九一爻,乃总论《同人》一卦之义。去初上而言,二有同宗之吝,三有伏戎之祸,四有不克之困,五有大师之患,是处同人之世,无大通之志,则必用师矣。
杨文焕曰:“同人于野”则“亨”,“于门”则“无咎”,“于宗”则“吝”,“于郊”则“无悔”。“于宗”不若“于门”,“于门”不若“于郊”,“于郊”不若“于野”,六爻有不能尽卦义者,《同人》是也。
梁寅曰:《同人》之道,以大同而不私为善,故卦之诸爻,或比或应,皆为同于所近,无大吉者。彖言”同人于野”,则能绝其私与,而廓然大公,此其所以“亨”也。以一卦观之,由内而至外,初为“同人于门”,至近也;二为“同人于宗”,亦近也;至上而“同人于郊”,则远矣,然未如野之尤远也。“同人于野”,岂非超出于家邑之外乎?二为《同人》之主,而不能大同,故其有应者,乃所以为“吝”。初上虽“无咎”、“无悔”,然终不若“于野”之“亨”也。圣人以四海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而情无不孚,恩无不洽者,岂非“同人于野’之意哉!
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程传:居远莫同,故终无所悔,然而在同人之道,求同之志不得遂,虽无悔,非善处也。
蔡渊曰:未及乎野,非尽乎大同之道者也,故曰“志未得”。
李光地:卦外有野象,于野曰亨。而此爻但曰“无悔”,则知郊去野犹一间,而大同之志未得也,孔子可谓善读周公之文矣。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 . 上九居卦之终极,有处于荒郊境外之地,难觅同志之象,惟可远于内争,也不觉得悔恨。
2 . 王弼曰:上九处同人之时,最在于外,不获同志,而远于内争,故遂无悔咎,亦未得志。
3 . 刘沅曰:国外曰郊,郊外曰野,同人于野则亨,而郊不若野广远,是未能通天下之志也。
4 . 程颐曰:上九虽无悔,非善处也。同人之道穷矣。
5 . 象传曰:上九身处于荒郊境外之地而难觅同志者,乃谓上九与人和同之志,未能实现。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译文]上九,在郊外与人和同,没有悔恨。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译文]《象传》说:在郊外与人和同,说明求大同之志还没有实现。
【提示]再次强调广泛地与人和同的重要性。
上九是同人卦最靠外面的一爻,仅仅是“同人于郊”,还没有达到“同人于野”的地步。上九在与人和同的宽泛性上犹有欠缺,还没有做到我同天下之人,天下之人也来同我,求天下大同之志还没有实现。所以卦辞指出“同人于野”为“亨”,而本爻的“同人于郊’’仅仅可以“无悔”罢了。从本卦六爻看,都没有达到卦辞中所提出的理想要求。无论是同人“于门”、“于宗”、“于郊”,都有所不足,更不用说那些“伏戎”、“乘墉”、“大师克”的争夺行为了。由此可见,在行“同人”之道时,以天下为怀、求天下至公的大同,是极其不容易的。与人和同时最容易挟杂私心,这就是孔颖达所说的“易涉邪僻”,所以卦辞特别告诫说“利君子贞”。在现代人生活的人际交往中,与人和同的协作精神是不可缺少的。
卦辞强调了“同人”之道的基本精神和理想境界,固然令人向往;爻辞更通过“同”与“争”的柔盾冲,揭示出在现实生活中行“同人”之道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从中引申出若干可思、可感、可行、可戒之处,这些都是从前人社会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结晶品,也很值得认真玩味啊!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