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多誉之时(中正);变兑错艮综巽。
程传:六二处中正而体柔顺,有虚中之象。人处中正之道,虚其中以求益,而能顺从,天下孰不愿告而益之。孟子曰: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满则不受,虚则来物,理自然也。故或有可益之事,则众朋助而益之。“十”者,众辞众人所是,理之至当也。“龟”者,占吉凶辨是非之物。言其至是,龟不能违也。“永贞吉”,就六二之才而言。二中正虚中,能得众人之益者也。然而质本阴柔,故戒在常永贞固,则吉也。求《益》之道,非永贞则安能守也。《损》之六五,十朋之则“元吉”者,盖居尊自损,应下之刚,以柔而居刚,柔为虚受,刚为固守,求益之至善,故“元吉”也。六二虚中求益,亦有刚阳之应,而以柔居柔,疑益之未固也,故戒能常永贞固则吉也。“王用享于帝吉”,如二之虚中而能永贞,用以享上帝,犹当获吉,况与人接物其意有不通乎。求益于人,有不应乎。祭天,天子之事,故云“王用”也。
王逢曰:为臣若是,王者用之,可享上帝。
郭雍曰:“或益之”,人益之也。“十朋之龟弗克违”,龟神益之也。“王用享于帝吉”,天益之也。“天且弗违,况于人与鬼神乎”!
兰廷瑞曰:六二柔顺,受益之臣,王用之可以享帝获吉。如成汤用伊尹而享天心,太戊用伊陟而格上帝。
李简曰:“王用享于帝吉”,犹言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也。
郑维岳曰:王用享帝,言王用六二以享帝也,古人一德克享天心,又曰吁俊尊上帝。
李光地:郭氏说,于文意甚明,“益之”者人也,“弗克违”者鬼神也。然必克当天心,乃获是应。故《损》五《象传》,推本于自上祐,而此爻辞又更有享于上帝之义也。郑氏谓王用六二以享帝者极是,《随》上《升》四,其义皆同。但彼云“西山”“岐山”,而此云“上帝”者,彼但言鬼神享之而已,此爻上文既云朋龟弗违,则鬼神其依之义已见,故复推而上之至于上帝。若山川之神,则不大于蓍龟也。
或益之,自外来也。
朱熹:“或”者,众无定主之辞。
程传:既中正虚中,能受天下之善而固守,则有有益之事,众人自外来益之矣。或曰“自外来”岂非谓五乎?曰如二之中正虚中,天下孰不愿益之,五为正应,固在其中矣。
孔颖达曰:“自外来”者,明“益之”者从外而来,不召而至也。
杨简曰:“或益之,自外来也”,亦犹《损》六五之“或益之”,“自上祐也”,皆言本无求益之意,而益自至也,曰“自外来”,言非中心之所期,自外而至也。
子夏易传;柔以得位,受上之益,得中之道,能精意以奉五,通於人而信於神也,故外來非常之祐也。夫陰之所利,在於永貞,而二能盡之,其於吉也。雖訪諸十朋之龟,不能違也,長正之道,豈止於臣下哉。雖王用之而享於上帝吉也。
虞翻曰:谓上从外来益初也,故“或益之”。二得正远应,利三之正,已得承之。坤数十,损兑为朋;谓三变离为龟,故“十朋之龟”。坤为永,上之三得正,故“永贞吉”。震称帝。王谓五。否乾为王。体观象。艮为宗庙。三变,折坤牛。体噬嗑食。故“王用享于帝”。得位,故“吉”。
干宝曰:圣王先成其民而后致力于神,故“王用享于帝”。在巽之宫,处震之象,是则苍精之帝同始祖矣。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虞翻曰:乾上称外,来益初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译文]六二,有人赐予价值十朋的宝龟,无法辞谢,永久守持正固可获吉祥;君王得此宝龟祭享天帝,吉祥。(或:有人。朋:古代货币单位,两贝为一朋。弗:不。克:能。)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译文]《象传》说:有人赐予(价值十朋的大宝龟),这是从外部不招自来的增益。
[提示]道德中正、虚怀若谷,可以得到别人的帮助。
记得损卦的六五爻也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它与益卦的六二爻有何关系?
前面我们说过益卦与损卦正相反,所以损卦的六五倒过来就是益卦的六二。由于两爻都得中虚中(得中指处上体或下体的中位,虚中指阴爻中虚而不实),有道德中正且虚怀若谷之象,能得到天下人的助益,故爻辞都说“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此外,损卦的六五是上九益之的,益卦的六二与九五相应,是得九五之余刚,故损卦六五的《象传》说是“自上佑也”,益卦六二的《象传》说是“自外来也”,都强调这种增益是不招而至的。
依你之说,这两爻完全相同?
不,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损卦的六五柔居阳位,刚柔得中;而益卦的六二,爻、位皆阴,刚德不足。所以损卦六五的爻辞日“元吉”,而益卦六二的爻辞则戒之日“永贞吉”,即受益必须永远走正道才能得吉。
具体做法就是爻辞所说的“王用享于帝”。
对,六二虽然中正虚中,得到天下人的帮助,甚至有人赠送他大宝龟,但六二不将增益之物据为己有,而是将之用于君王的祭享,这与初九获益图报,欲“为大作”有共同之处。
上一篇
下一篇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