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多功之位(柔中);变乾错坤综乾。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朱熹:以阴居阳,“悔”也。居中得应,故能“亡”之。“厥宗”,指九二。“噬肤”,言易合。六五有柔中之德,故其象占如是。
程传:六以阴柔当暌离之时,而居尊位,有“悔”可知。然而下有九二刚阳之贤,与之为应,以辅翼之,故得“悔亡”。“厥宗”,其党也,谓九二正应也。“噬肤”,噬啮其肌肤,而深入之也。当《睽》之时,非人之者深,岂能合也?五虽阴柔之才,二辅以阳刚之道而深入之,则可往而有庆,复何过咎之有?以周成之幼稚而兴盛王之治,以刘禅之昏弱而有中兴之势,盖由任圣贤之辅,而姬公、孔明所以入之者深也。
孔颖达曰:“宗”,主也,谓二也(李一忻本为谓二屯)。
王申子曰:《睽》之诸爻皆言“睽”,独二五不言“睽”而言合。“肤”者睽之浅,噬则合之深,君臣之合如此,可以往而有为,何“咎”之有?
龚焕曰:《睽》与《同人》所谓“宗”,皆以其应言也。然“同人于宗”则“吝”,而睽“厥宗噬肤”则无咎者,处同人之世,则欲其公,不可以有私应;处《睽》之世则欲其合,不可以无正应。时义有不同也。
胡炳文曰:《噬嗑》六二曰“噬肤”,《睽》六五以九二为“厥宗噬肤”,《睽》二变即《噬嗑》也。或曰:二至上有《噬嗑》象,二五刚柔得中,故五以二为“宗”,其合也,如“噬肤”之易;二以五为主,其合也,有于巷之遭。“宗”,亲之也,上当以情亲下也。主,尊之也,下当以分严上也。
李光地:《睽》之时“小事吉”者,迳情直行则难合,委曲巽入则易通也。如食物然,啮其体骨则难,而噬其肤则易。九二遇我乎巷,是“厥宗”之来“噬肤”也。我往合之,睽者不睽矣。此其所以“悔亡”也,何“咎”之有?
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程传:爻辞但言“厥宗噬肤”,则可以往而无咎,《象》复推明其义,言人君虽己才不足,若能信任贤铺,使以其道深入于己,则可以有为,是往而有福庆也。
项安世曰:二以五为主,而委曲以入之,巷虽曲而通诸道,“遇主于巷”,将以行道,非为邪也。五以二为宗而亲之,二五以中道相应,当睽之时,其间也,微而易合,如肤之柔,噬之则人,岂独“无咎”,又将“有庆”,二五阴阳正应,故其辞如此。
何楷曰:“厥宗”既“噬肤”矣,往则有相合之庆,盖决之也。
子夏易传;睽而未通,悔之道也。終而有應,故悔亡之矣。宗二也。三柔比之,欲以為附,二噬而絶也。而願合於已,往何咎哉。柔膚也。陽噬之易也。中而有與,往有慶也。
虞翻曰:往得位,“悔亡”也。动而之乾,乾为宗。二动体噬嗑,故曰“噬”。四变时,艮为肤。故曰“厥宗噬肤”也。变得正成乾,乾为庆,故往无咎而有庆矣。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王弼曰:非位悔也。有应,故“悔亡”。厥宗谓二也。噬肤者,啮柔也。三虽比二,二之所噬,非妨已应者也。以斯而往,何咎之有。往必见合,故“有庆也”。
案:二兑为口,五爻阴柔,噬肤之象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译文]六五,悔恨消除。同宗族的人期待遇合,这像咬嫩肉一样容易,前往有何灾祸?(厥:其。宗:宗人,宗亲。)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译文]《象传》曰:同宗族的人期待遇合,像咬嫩肉一样容易,说明此时前往会有喜庆之事。
[提示]利用积极因素化凶为吉之法。
请你先讲讲“悔亡”二字。六五有何可悔之事,又是如何消除的?
六五以阴爻处于阳位,本来就不当位,又处于睽离之时,这些都是六五的不利因素,这样看来六五原来是应该有悔的。但是六五也有明显的优越之处,这就是联系到睽卦的《彖传》中所说的:“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于刚。”此处指出六五的三大特点:柔进、得中、应刚。就是说,六五为阴性,故处事柔顺;居于中位,故能掌握中道;与九二阴阳相应,可得刚中之臣相助。只要充分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一定能够排除逆境,化凶为吉,使睽离转化为和合,“悔亡”是必然的。
“悔亡”二字原来还有这一番道理。“厥宗噬肤”这四个字更叫人莫名其妙。“厥宗”是“同宗族的人”,在卦象中何所指呢?这“厥宗”又为什么要咬皮肤呢?
“肤”指柔嫩的肉。“噬肤”是《周易》时代惯用的比方,形容一件事很容易办到,像咬嫩肉一样容易。我们在噬嗑卦的爻辞已经见到过“噬肤灭鼻”的说法。这都是当时人的习惯用语,现代人看来会觉得很奇怪。说到“厥宗”,是指九二而言。九二与六五处在相对位置,正是同宗之亲,不但阴阳正应,而且同以中道相交。我们从九二的爻辞已经得知,九二委曲宛转地通过小巷以求与六五相遇,而六五则居尊而柔顺,下应九二,它们的遇合岂不像咬嫩肉一样容易,一咬就能合牙,合则不再睽离,这还有什么“悔”和“咎”可言!岂止无悔无咎,六五能屈尊前往迎合九二,必有喜庆之事,所以《象传》说“往有庆也”。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