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易知之终(当位);变巽错震综兑。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朱熹:《既济》之极,险体之上,而以阴柔处之,为狐涉水而“濡其首”之象,占者不戒,“危”之道也。
程传:《既济》之极,固不安而危也,又阴柔处之,而在险体之上,坎为水,济亦取水义,故言其穷至于濡首危可知也。《既济》之终,而小人处之,其败坏可立而待也。
胡瑗曰:物盛则衰,治极必乱,理之常也。上六处《既济》之终,其道穷极,至于衰乱,如涉险而濡溺其首,是危厉之极也。皆由治不思乱,安不虑危以至穷极而反于未济也。
薛温其曰:“濡其尾”者,有后顾之义。“濡其首”者,不虑前也。恃以为济,遂至陷没,没而至首,其危可知,历险而不虞患,故曰乱者有其治者也。《既济》“终乱”,其义见矣。
朱震曰:以画卦言之,初为始为本,上为终为末。以成卦言之,上为首为前,初为尾为后。
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程传:《既济》之穷,危至于濡首,其能长久乎。
胡瑗曰:《既济》之终,反于《未挤》,至于濡没其首,故当翻然而警,惕然而改,何可久如此乎!
李光地:“厉”未至于凶,特可危尔!知其危而反之,则不至于濡首矣,凡《易》言“何可长”、“何可久”者,自《屯》上至此爻,皆“惕”以改悟而不可迷溺之意。
子夏易传;旣濟而極於上,志與時窮,上反下矣。首濡矣,身其危哉。
虞翻曰:乾为首,五从二上在坎中,故“濡其首,厉”。位极乘阳,故“何可久”。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荀爽曰:居上濡五,处高居盛,必当复危,故“何可久也”。
上六,濡其首,厉。
[译文]上六,小狐渡河沾湿头部,有危险。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译文]《象传》说:小狐渡河沾湿头部有危险,说明若不采取断然措施怎么能够长久。
[提示]既济之道已面临危险,应采取断然措施。
上六处既济之极,坎险之上,质本柔弱,济道又穷,有如小狐涉水而濡溺其首,危厉可想而知。
不过“厉”只是危险,还有转危为安的可能,若至于凶便无可挽回了,所以《象传》说“濡其首厉,何可久也”,劝其采取措施,否则便不能长久了,其焦虑心情溢于言表。
卦辞所说的“终乱”,《彖传》所说的“道穷”,在上六这一爻中都表现出来了。
是的。但《彖传》说“终止则乱”,若能不停奋斗,自强不息,危机还是可以挽救的。《象传》说“何可久也”,就有劝其知危惧而速改的深意。
既济虽说是处于事已成之时,物无大小俱获亨通,但日子过得一点也不轻松。卦辞强调“利贞”,并警告说“初吉终乱”,《彖传》与卦前《象传》也反复申述了思患防患的思想,六爻更是无不见警戒之旨,初九要“曳其轮,濡其尾”,六二“妇丧其第”而“勿逐”,九三“小人勿用”,六四“终日戒”,九五“东邻杀牛”竟不如“西邻之禴祭”,上六“濡其首”,真是守成之难,难于上青天。
存不忘亡,安不忘危,既济不忘未济,既济卦所阐述的这种警钟长鸣、慎终如始的思想,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值得今人去认真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欽定四庫全書*易經通注卷一大學士傅以漸左庶子曹本榮撰上經因河圖而畫卦,先成三畫八卦,復成六畫六十四卦者,伏羲也。卦下各繫之以彖辭者,文王也。爻下各繫之以爻辭者,周公也。彖傳上彖傳下象傳上象傳下文言繫辭上傳繫辭下傳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謂之十翼,皆孔子所作也。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