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毛奇龄撰《仲氏易》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毛奇龄撰《仲氏易》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

欽定四庫全書|仲氏易卷三

翰林院檢討毛奇齡撰

周易上經

凡卜筮書皆稱易,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是也。特此名周易者,易緯云:因代以題周。【謂文王作易,故取其代號題之】。

此與連山稱夏易,歸藏稱商易正同。【或云連山係神農時易,歸藏係黃帝易,夏、商持取而修用之者。然神農稱連山氏,即列山氏;黃帝稱歸藏氏,則亦代號也。鄭玄解周為普遍,非是】。

祇周易以移易為義【說見二卷】。

而乾鑿度有去、入二音,因有易本、易知之解。【乾鑿度云:易者,易也,音異。又云:變易也,不易也,音亦】。

此由三國以前不設四聲

【齊中郎周顒始作平、上、去、入四聲】,故去、入並音而誤解之者。【今北人仍作異讀,然經祇讀亦,如大傳日新之謂盛德,與生生之謂易協是也】。

若唐孔氏曰:經字為後人所加,世昧所始。則前、後漢傳俱有之。【如前孟喜傳分上、下二經,後朱穆傳易經龍戰于野類】。

其來舊矣,分上、下篇,說見前。

乾下乾上】聚卦【一名不易卦】。【此以不易為易卦之始,所謂乾、坤成列者】。

乾:元亨利貞。

乾者,卦名也。三畫名乾,重之亦名乾者,以所重亦乾也。【乾下乾上本舊文,故三畫名乾】。

乾以下皆文王繋辭。【演辭為繋辭,繋、演聲轉,見大傳。今以大傳為繋辭,則後人所加者】。

所謂卦辭【卦下之詞與爻詞别】。

亦所謂彖辭【彖辭亦見大傳。今以孔子彖傳為彖辭,則誤去一傳字耳】。

而或以乾是舊名,祇元亨以下為辭,則習坎、履虎尾、同人于野諸辭皆連名為文,不可通矣。第乾本首卦,為伏羲畫卦之一,而前此易書皆不以為首,首之自文王始【說見一卷】。

乾,天也。【此以義不以字。易緯妄為字。易說謂☰即天字,䷀即乾字,諸卦皆然。此無理妄語】。

又健也【見說卦傳】。

則是天者乾之名,健者乾之德也。夫乾,健之德,豈易名哉?雖健祇一德,而分之有四:元、始、亨、通、利、和、貞、固【見子夏傳】。

乾元建而健德備焉。【四德又以乾元為首,然總名健德。唐李鼎祚謂天為體,乾為用,非是】。

此帝王之象也。【易解曰:三皇五帝,乃聖乃神,保合大和,而天下自治。王氏易是曰:就六爻而言,隱顯各見,固六位之分成;合一卦而言,本末兼資,乃一王之極事】。

元亨利貞文言稱四德,有元者,善之長也諸語,此是明註。而朱子作本義,作大亨而利于正,後人多非之。【易見曰:以元亨作大亨,則大哉乾元可曰大哉乾大乎?】夫元之訓大,始自彖傳【如屯之大亨貞,隨之大亨貞,類】,且古亦間有之。【易見謂:元訓始,不訓大。尚書元子非大子,春秋元年非大年,其說甚辨。然尚書有乃命元龜語,恐非始龜矣】。

第在乾卦,則斷屬四德,而必不可更有所訓。易卦詞用元亨利貞者六【坤、屯、隨、臨、无妄、革】舊皆訓四德,而文言之所引,則春秋傳穆姜所筮隨卦語也。【左傳襄九年:穆姜薨于東宫,始往而筮之,得艮之隨。姜曰:是在周易,曰:隨,元亨利貞,无咎。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有四德者,雖隨无咎】。

隨卦筮詞與文言諸語一一相同。【文言以體之長為善之長,體仁上加君子二字】。

故或謂:文言非孔子所作,焉有穆姜?此事先孔子生時十有餘年,而反得引孔子之言以為証者。但晉于寶論此辭,謂:四行者,道德之門,猶春秋之備五始也,故夫子留意焉。則明明以四德為孔子贊辭,又無可疑者。大抵舊易所訓,原有成書,文言用易訓,不必左傳用文言,故元亨利貞皆訓四德。穆姜所筮之隨卦,特其一耳。嘗考子服惠伯筮南蒯之叛,則坤之元亨亦訓元長,

【昭十二年,南蒯將叛,筮之,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飾也;元,善之長也】。

衛史朝之筮立君,晉司空季子之筮反國,則屯之元亨亦訓元長,

【昭七年,衛孔成子將立靈公,筮屯之比,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成子曰:非長之謂乎?對曰:康叔名之,可謂長矣。以靈公名元,係康叔見夢所名故也。國語:晉文侯筮反國,得屯之豫,司空季子曰:主震雷長,故曰元;衆而順嘉也,故曰亨】。

每疑易彖元亨不止乾卦,凡坤而屯、而隨、而无妄、臨、革,皆當以四德為訓。而孔子贊易,首重乾元,懼其與諸卦相埓,故自乾而外,或易為大亨以正,使德獨歸乾,以為德之有四,即四象八卦所由始。故干寶曰:猶春秋之備五始。是四德之訓,舊詞啓之,孔子又從而更定之。他卦可易,在乾則斷斷不可易者,乃必曰大亨而利于正,然則孔子非與?

初九,潛龍勿用。

此為爻辭

【史記日者傳:故伏羲畫卦,文王演象,凡三百八十四爻。皆指文王,無指周公者。說見二卷】。

亦為象辭【見大傳。若孔子象傳,則贊象者耳】。

初,始也。卦從下始,故下曰初,曰内。【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干内。又下卦曰内卦】。

曰本。【大過:本末弱也。謂初爻為本】。

獨其以陽為九,以陰為六,則老少之說不可為訓。【朱子本義云:陽數九為老,七為少,老變而少不變,故謂陽爻為九。

按:老少之說起于崔憬,謂乾為老,陽數九;震為少,陽數七;坤為老,隂數六;巽為少,隂數八。後儒推求,多不解陽何以无一,隂又何以无四。即曰參天兩地,然三兩何必非數?况憬又有坎五、艮三、兌二、離十之數,其次第别出,且與鄭玄大衍配卦之數全不合。故蘇軾謂老少之說未之聞也。特杜預、韋昭俱有商易占七八、周易占九六之說,則老少諸名從來有之。故左傳、國語筮卦俱有艮之八、泰之八、貞屯悔豫皆八諸語。推其意,大抵老則動變,少則不動變。其曰之八,謂占其隂之不動變者,以周易占法占動爻,商易占法占不動爻耳。則是老少之說專為占卦者言。若但以爻之隂陽便分老少,則安見商之隂陽皆少、周之隂陽皆老也?若謂老取動變,則何以周之隂陽皆動變、商之隂陽皆不動變也?况商易皆八,則凡隂皆八矣,何以又曰之八?且無卦無八矣,何以又曰貞屯悔豫皆八?則是商易七八、周易九六皆指占變,不指爻位,斷斷然者惟老少之解。則唐一行以蓍策四十九數核之,老陽十三餘策三十六為四九,少陽二十一餘策二十八為四七,老隂二十五餘策二十四為四六,少隂十七餘策三十二為四八,雖十五二少仍推數所不及,然總以占卦言,揲蓍者占卦之事,老少八九者動静之分耳。後朱子亦襲一行說,以先天方位,老陽位一則餘九,少隂位二則餘八,少陽位三則餘七,老隂位四則餘六,此誤襲偽圖位數杜撰。其乾一、坤八、震四、巽五諸數,又與乾九、坤六、震七、巽八老少原數不合,此皆不必然者,詳見予易帖】。

大抵畫成于三,三其三則為九,兩其三則為六,所謂參天兩地者也。【舊以參天兩地為一,三五參而為九,二四兩而為六,則何以獨遺七八也?或謂陽兼陰共九畫,隂祇本體,故六畫,則未免杜撰矣】。

乾為龍【見九家易】,龍所以象陽也【見子夏傳】,天下之物莫健于龍,故借龍以象在天之陽【見馬融說】,而無如其尚在地也。【大傳:三才以初二為地道。鄭玄曰:初在地下,二在地上】。

潛也。蓋其時尚勿之用耳。

:後漢魯恭封事曰:潛龍勿用,以陽氣潛藏,未得用事。此勿用之義也。若賈誼新書云:潛龍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勿用者,不可也。陸佃埤雅云:勿用,戒使勿為也。【如勿用取女、小人勿用之類】。

若然,則非潛龍之勿用也,勿用潛龍矣。【漢五行志:京房易傳云:潛龍勿用,衆逆同志,至德乃潛,厥異風,行不解,物不長。所謂厥異風者,以初爻變陰成巽故也。此以變卦解占驗,不以變卦解爻辭也。幾見潛龍一久有巽象乎?】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當九二時,爲出潛離隱之際【見王弼說】。

此不在地下而在地上矣。【鄭玄曰:地上即田】。

夫龍德,君德也,即大人也。龍見即大人見矣。第初、三、四、上,或隱或亢,或過或不及。以爲盛德,則利于此時見之;以爲大業,則利于九五時見之。【大人無二,非此大人見彼大人也,亦非天下見大人也。易通曰:見大人只是大人見。猶春秋書龍見,同】。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郭京舉正以夕為句,惕若厲又句,則象傳終日乾乾爲誤讀矣。且古皆以夕惕若厲四字為句,如班固曰尸禄負乘,夕惕若厲,張衡思玄賦夕惕若厲,以省愆兮類。雖若字亦可斷,如豐之發若,巽之紛若類。然此又不同,以詞法如是耳】。

三于三才為人道,雖秉天德,必盡人事,此君子自修之時也。第以乾剛居剛位,而又當兩乾之間,乾而又乾,

【羅彛正曰:三居二乾之間,有乾乾之象。居下乾之終,有日終而夕之象】。

若惟恐内外相際,畧有所間而無間也。其惕若厲也,蓋自朝而至夕矣。淮南子曰:終日乾乾,以陽動也。夕惕若厲,以隂息也。夫乾以為動,而惕以為息,雖厲何咎之有?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四雖人道,而近乎天矣。淵者,下不離田,而上可與天接。【淵,似下于田,然淵者水也,地天相接處皆水,如大瀛環地可見】。

躍,則可上可下,正由田而天之際。【文言曰中不在人】。管輅曰龍陽精而居于淵,故能興雲,以此。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此為剛健中正,以天德乘天時,而進據天位,龍至此飛矣。然而離羣絶人,已極乎天,盛德大業,不宜于此全見之乎?故又曰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上雖天道,而位過乎中,龍之亢者也。夫窮居曰亢,亢則知進而不知退,蔡澤所謂亢龍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音伸】。

而不能絀,往而不能自返者也。夫悔者,變也【見何氏訂詁】。

洪範曰:貞曰悔。悔者,則變之名也。【謂卦變】。

夫能悔即能變。文中子曰:平陳之後,隋德亢而卒不悔,悲夫!彼亦以不變為不悔矣。蓋四德循環,貞復起元,此正窮則變、變則通之際,故此為盈卦,又為極卦。【象傳盈不可久,文言與時偕極,皆指此】。

夫月盈則仄,物極必反。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據春秋傳,此當與上九合作一節】。

此亦上九爻辭。【說見後】。

以每卦通例,而兼寓全卦推易之法。夫所謂每卦通例何也?大凡每卦終爻俱有通變,而特于乾、坤開其端,以為諸卦類推之例。蓋乾九既亢,而思所用之,則行返乎藏,飛歸乎潛,有羣龍无首之象。【統為飛潛,則一龍各為飛潛,則羣龍矣。故傳又稱六龍】。

龍,陽物;首,又龍一身之陽物。身動必首先之,无首則動不可見

【張杉曰:神龍見尾而不見首,舊皆倒誤。今人多見龍,第見尾耳。首必不可見】,故以六爻樹觀,則上爻爲首,首藏,而六爻之為羣龍者若无首然。此正貞復起元之時,所以斡旋上九之過亢者。故文言直以乾元用九四字並指用九,謂用九即乾元也,所謂貞元也。此卦終必變也,此通例也。

若夫寓全卦推易之法,則以周易一書,無非乾、坤之用。【傳曰:顯諸仁,藏諸用。

又曰:精義入神,所以致用】。

用乾、坤以為諸易,故六十二卦皆無用字,而獨于乾、坤二卦發之。此正乾、坤成列,而用之為往來推易之法。【傳曰: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曰:諸卦皆從乾、坤來,乾、坤不從諸卦來也。夫首者,來也,先也,謂所生者也。【人物之生,必先之以首,故物來亦先以首】。

今以易之體言之,則乾、坤之生,必有所來。【如云太極生兩儀者】。

而祗以用言,則剛柔相生,無有先于乾、坤者。故六子之生,本于乾、坤,不待言也。乃演卦之法,即從類聚羣分以推至于極,則自剝、復、臨、觀、否、泰以及于姤、夬,無非由乾、坤剛柔展轉推易。而惟乾六爻則無所來,惟坤六爻則無所往。無來則無始,故曰無首;無往則無變,故曰永貞【見坤卦】。

此即象傳之所謂天德不可為首。【宋衷曰:萬物之始,莫或先之】。

與永貞以大終事者。【坤象傳詞】。

是用九用六之法,即文王演易繋辭之法。所謂易以易為義,不易者推易之始也,此全法也。

:此與亢龍有悔相接,不分亢之則悔,用之則吉,皆上九爻辭。其說在春秋傳蔡墨見龍之對。有之,而世儒不解,遂致脫誤。據蔡墨對云: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羣龍无首,吉。【左傳昭二十九年:龍見于絳郊。蔡墨曰:龍,水物也。水官棄矣,故龍不生。得不然?周易有之:在乾之姤曰:潛龍勿用。其同人曰:見龍在田。其大有曰:飛龍在天。其夬曰:亢龍有悔。其坤曰:見羣龍无首,吉。坤之剥曰:龍戰于野,其血玄黄。若不朝夕見,誰能物之?】。

夫墨為此對,非謂夬有亢龍,坤有羣龍也;又非謂夬之上六可以亢龍為之占,坤之上六可以羣龍為之占也。墨欲引龍見之,多以為乾初有之,乾二有之,乾五、乾上俱有之。乃其稱乾初、乾二、乾五,不曰初與二與五也,但曰乾之姤與乾之同人、大有,而初、二、五以見,以初可變姤,二可變同人,五可變大有也。其稱上九,不曰上九也,但曰其夬、其坤,而上九以見,以一爻變則上可變夬,六爻變則上又可變坤也。惟引經之意,專主龍見,故亢龍、羣龍雖共一爻,而故為分之。實則其夬上九,其坤亦上九,無可分者。亢龍上九辭,則羣龍亦上九辭,無有異者。若謂用九自變,無關上九,則天下無非爻而可云變者。用九非爻,焉能變坤?能變坤,則非上九不可矣。若謂用九另變,當另立爻辭,則天下無七爻之卦,因兩變而分兩爻,則七爻矣。第其說從來不解,惟宋王介甫有云:用九八字,當合上節。然不知所據。若蘇氏易傳謂一爻一變,各指其一,惟坤則六爻皆變,當通六爻,是以墨說為變占,既屬可笑。至朱子本義又云:使遇此卦而六爻皆變者,即此占之。則既誤解墨說,而又因誤而創為一變、六變仍占本辭之法【見啓蒙。變占】,是誤之又誤。夫天下無既變而仍只占本辭者。古人占法,貞悔並重。兩卦既定,則必先舉所遇卦,而後雜及于所變之辭。如單以所遇占所之,則墨所云乾之大有,猶之大有之乾也。乾之大有,當占飛龍,則大有之乾,當占厥孚也。【大有六五曰:厥孚交如,威如,吉】。

乃春秋成季所筮,祇占變乾,有云:同復于父,敬與乾同。【閔二年成季將生,筮大有之乾,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以乾為君父。今變離為乾,則仍復爲父,敬與君同也】。

未嘗占交威,何也?若六爻俱變,古亦罕見,然考唐時耳目記載王庭湊事,則正六乾變六坤,然斷之者但云坤為土地,當有分胙,則正以土地河山為坤隂得位之解,何嘗以羣龍為占?

【唐長慶中,成德兵變,殺節度使田弘正,而擁立部將王庭湊。先有筮者,得乾之坤,謂坤,土也,地也,大位當臨節旄不遠,兼有土地河山之分】。

夫墨所引經,亦但倣筮家狡獪辭例,如所謂歷家記度,以退作進,筮家名爻,即以變名正,此與子太叔引易稱復之頤、王子伯廖引易稱豐之離正同。【襄二十八年,鄭游吉使如楚,歸曰:楚子將死矣。其在復之頤,曰:迷復,凶。及冬,楚子果卒。宣六年,鄭公子曼滿欲為卿,王子伯廖曰: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勿過之矣。蓋取上六閴其無人,三歲不覿語也。後鄭人果殺曼滿】。

夫太叔所引,不過取復之上九迷復一語,未嘗筮也。即王子所引,不過取豐之上六三歲不覿一語,未嘗變而之離也。夫墨與太叔、王子俱未嘗筮,其所引乾與復與豐俱未嘗變而之坤之頤之離,則其曰之坤之頤之離,不過乾與復與豐之爻名已耳,而據以解占,妄矣。若本義用九用六以用老不用少為言,尤屬非義,略見潛龍節下。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此孔子贊易文也。舊名十翼,以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繋、下繋、文言、說卦、序卦、雜卦為十篇。【宋邢璹稱七翼。晁以道偽造古易,謂孔翼八篇,非是】。

第漢田何易原離二經與十翼為十二篇,至東萊費直始合十翼附之經,以代章句,今本乾卦是也。其後鄭玄倣馬融周禮註例,就經列註,于是復分彖、象諸傳附之經下,今本坤後六十三卦是也。特文王演易,凡于卦下所繋辭原名彖辭,其在爻下者原名象辭,故孔子彖、象則皆加傳字别之,謂之彖傳。象傳在魏、晉以前,不知何時又脫去傳字,或謂韓康伯刪之。魏高貴鄉公有彖、象連經之詢。【魏高貴鄉公問博士淳于俊曰:今彖、象不連經文,而註連之,何也?俊曰:鄭康成合彖、象于經者,欲使學者尋省易了也】。

則但稱彖、象,已無傳字,謂康伯所刪,繆矣。但彖字難解,傳曰:材也,

【劉瓛曰:斷一卦之材也】。

亦無義。王輔嗣曰:謂統論一卦之體。則知材者,體材耳。

元者,德之始也,然而萬物資之以為始。【《九家易》曰元者,氣之始也。

又曰:六十四卦,萬一千五百二十策,皆受始于乾】。

則所統不惟德矣。【王安石曰:分為四德,統惟一元,故統天】。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所以亨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偽古本以大明至此,次乃利貞,後謬】。

夫能明乎元之統乎終,與物之資乎始,則始可貫終,終亦可原始,即此終始而時生乎其間焉。位以時得,龍以時駕,統天者其德,御天者其時也。此德、位、時兼至之候也,亨之至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人第知利和貞固,徒處常守正,以為利物幹事之本,而不知易貴變化,即此純乾之道,一變一化,推致無窮,而自人而物,凡本之太和以為性命者,皆有以保合而使之各正,此乃所謂利貞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寜。

可以為天下王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趙氏輯聞謂健本乾字,以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毛奇龄撰《仲氏易》訛健,謬】。

此孔子卦象傳也,連下爻象陽在下也諸辭,俱名象傳。今脫傳字,乃以卦象傳為大象,爻象傳為小象。詳見彖下。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見龍在田,德施普也。

不曰在地,而曰在田,原田畮畮何?汎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清)毛奇龄撰《仲氏易》也。【張孟奇曰:田則耕稼利益俱見】。

終日乾乾,反復道也。

反復乾道。

或躍在淵,進无咎也。

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造,聚也。陸氏釋文云:劉歆父子作聚,以乾聚卦也。咎,聚合音】。

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張杉曰:非天德不可先物,物莫或先之】。

相关推荐

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详解,泽地萃卦九四爻辞详解:大吉,无咎。

一、泽地萃卦九四爻辞及爻辞释义1、泽地萃卦九四爻辞3、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释义二、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解卦吉凶三、泽地萃卦九四爻动变卦解析九四爻动变得周易第8卦:水地比。四、泽地萃卦九四爻爻辞详解1、泽地萃卦爻辞九四释意:4、泽地萃卦爻辞九四爻

转载随笔 85 2023-12-19

上乾下兑卦详解易安居

八卦分别为:乾、坤、巽、兑、艮、震、离、坎。关于“八卦”(乾、坤、离、坎、艮、震、兑、巽)的相关知识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是《易经》八卦的六个卦名,每个卦都代表不同的意义和象征。《易经》八卦中“乾,坤,离,坎,震,巽,艮,兑”各代表什么意思“乾坎

转载随笔 125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周易第四十五卦萃卦九四爻详解 大吉,无咎。

周易第四十五卦详解第四十五卦初六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二爻详解第四十五卦六三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四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九五爻详解第四十五卦上六爻详解从卦象上看,九四下临坤卦,坤为众,众人聚合支持九四,所以说“大吉”。象辞意思是:占卜大吉大利才能没有灾

转载随笔 141 2023-12-18

易经64卦灵签

什么是易经灵签易经六十四卦简称为“金卦卜”或“金钱卦”,相传为周文王所创,据说根据易经六十四卦来推算会十分的准确。在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及与之相对应的三百八十四种状态。如何求取易经灵签什么是易经六十四卦?因为有六十四卦,所以

转载随笔 126 2023-12-1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