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三》变占第五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三》變占第五

周易筮述卷三

華隂王宏撰撰

變占第五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汴水趙氏曰:觀於卦,予知象之所存乎?玩其象,予知辭之所由説也。觀其蓍,予知變之所存乎?玩其變,予知占之所由立也。是故求占者必於變,求辭者必於象。或曰:得象可以忘言,知變則又奚假於占?然而必貴乎是者,變占以前民用,象辭以同民患,皆道德性命之故也。予懼或者偏倚於一,故掲聖人之言,析而明之。

象,釋云:包犧觀象而作卦,文王、周公因象而繫辭,故曰易者象也。純陽象天,象不止天,而剛健之理可求。純隂象地,象不止地,而柔順之理可得。震、巽以動入之理象風雷,艮、兑以止說之理象山澤,坎、離以虚明流行之理象水火。互乘而六十四卦,變動而三百八十四爻,物物有象,象象具理,觸類而格之,象不可勝窮,理不可勝用,則精粗一貫,窮達一致。其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非誣我也。聖人謂言不盡意,故立象以盡意,則象非可鹵莽而定也。物理精微,格致其極,然後可得而定也。乾、坤隂陽夐殊也,而坤上稱龍。戶庭、門庭幾近也,而吉凶胥反。履之虎不咥於卦而咥於爻,小畜之雲雨於爻而不雨於卦言桎梏,於蒙之初而言挍,於噬嗑之上下言鴻,於漸之六爻而言飛鳥,於小過之初上、蹇之五二不稱往來,中孚諸爻象皆不類。木取枯楊,金别黄金,水指井谷,火極焚巢,聖人沿理以象物,其精微若是,雖疑似之間,斷乎其不可易。奈何漢儒習聞春秋以來筮易之辭,不察聖人象物之意,於是以象為象,不以象為理,玩辭以辭,不玩辭以象,甚而取筮家互體與術家卦氣、五行諸說而附益之,其淫流蔓茹,罔知紀極。王輔嗣病其然,則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之論以通之。其說曰:義苟合順,何必坤乃為牛?義苟應健,何必乾乃為馬?然質諸聖人之言,馬乃一畫剛之象,健則三畫乾之德。在需,乾居坎下,以剛健而免險陷之災;至重,坎雖各具一陽,而六爻終无出險之象。儻指一畫之剛為三畫之健,不亦違聖人之情而謬得失之幾乎?聖人因卦爻而立物象,卦爻所無,聖人不輕象以物也。輔嗣尤漢儒之案文責卦,乃欲忘象以求義。且聖人設卦觀象,舍象无所觀也。象既忘矣,何義之可求?使義可忘象而得,則聖人何為立象以盡意?是漢儒病於固滯,輔嗣則流於荒忽矣。夫三才有是理,則包犧有是象;卦爻有是象,則文王、周公有是辭。夫子所謂剛柔當否之類,蓋指觀象之法以探三才之理。然則辭也,象也,理也,一物而異名者也。

辭。釋云:文王之彖,周公之爻,皆以發其憂樂之情。乾元亨利貞,樂辭也。豐亨則示日中之戒,臨元亨而猶懼八月之凶。剥不利有攸往,憂辭也。明夷則艱貞以致謹,遯則猶幸利貞而致亨。隨孚於嘉吉,樂也。泰三戒於勿恤其孚,鼎四懼於折足覆餗。師或輿尸,憂也。遯初謹於勿往,豫五幸於不死。凡此皆事明而辭顯。至於變動不拘,憂樂迭見,其微辭奥義,皆可涉涯涘而窺浩渺。坤之五,欲顯然辭之曰君,而卦為絶隂。其言黄裳者,取居中處下之義,示坤之當下於乾,隱然有后妃之象。他如泰之歸妹,剥之宫人,明夷之箕子,皆有深意,以垂萬世之訓。玩文、周之辭,至此无餘蘊矣。奈何聖哲少而中才多,故吾夫子為之辭,或發凡,或辨疑,或足其微旨。如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以擬其象。健、順、動、巽、明、險、止、說,以體其德性。失得以紀變,當否以辨爻,中正以立本,乘承應比以明位。立卦而觀,則為上下、首足、本末、升降。偃卦而觀,則為内外、前後、往來、始終、消長。若是皆發几之類。无咎一也,有誰咎,有不可咎;當位吉也,有當位而疑,有不當位而利,若是皆辨疑之類。萃九四无咎,而尚嚴位不當之戒;離六五出涕戚嗟,而特尊為王公之離,若是皆足其微旨之類。若夫辭嚴義明,以片言别,知蒙而不失之畧【蒙曰:險而止蒙。蹇曰:見險而能止,知矣哉。只益一能字,而知蒙分】。辭衆理備,句為之釋,而不失於詳【此五六爻】,義有錯綜,如歸妹則上下文不嫌於異【上言天地之大義,下言天地不交,文似背馳】理不可易,如震則彖象辭不嫌於同【釋彖,釋初九爻】,若此者非一,所當深玩而密求之也。嗟夫!三聖人之辭,或因畫之象,或因象之義,皆有攸本。畫之象有通一卦為象者,有析上下卦為象者,有指一爻為象者,有合數爻為象者;象之義有通一卦起義者,有析上下卦起義者,有指一爻起義者,有合數爻起義者,各釋之本文,難以枚舉。大抵有畫即有象,有象即有義,曰象曰義,名雖不同,其為繋辭之本一也。

變。釋云:變也者,其生生不息之理歟?是以聖人化而裁之,裁此變也;神而明之,明此變也。據會要,觀方來,使天下之人趣時不倦,既成萬物而參贊化育矣。聖人知變,凡人昧變,彼禍福之倚伏,吉凶之胥禪,成矣而敗忽繼焉,是矣而非或貽焉。况時有汚隆,政有損益,蓋將日異而月不同,推而百千萬年之後,其變有不勝紀者。於是聖人作易畫卦,剛柔相推,以盡天下之變。揲蓍求卦,爻象變動,以逆天下之變,而天下之能事畢矣。且自蓍而言,自分二掛一,至三變而一爻成,十有八變而六爻備,此蓍變而成爻者也。六爻成矣,爻之中凡得七八者不變,九變隂,六變陽,一卦之變六十四,通為四千九十六卦,此因爻而變卦者也。方未分蓍之初,隂陽之爻猶未别,至分二而始寓於兩握之中,雖寓也而猶未見,至三變而後見,既見矣卦未備也,至十有八變而後備,既備矣卦遇九六者,至互變而後定,而吉凶可得而占焉。嗟夫!揲蓍之法,聖人幽贊於神明而生之者也。然聖人能立法以盡變,不能逆知其變,當分二之後,未揲之前,莫辨爻之為陽為隂,雖至十有七變,猶未别為何卦,是以其變不測,而蓍之神為无窮。然非荒誕茫昧,无有條理也。詳玩静索,實由自然,故分挂揲歸,若參錯不齊,而初變不五則九,次變、三變不四則八,未始少紊。三變之餘為九者十二,為七者二十,為六者四,為八者二十八,其多寡夐絶如是,而類之為隂陽各三十二,總之為六十四,正與卦數等。於至變之中有不變者存,以其不變,此至變之所由出也,是謂變卦。復自卦而言,其變凡二,有卦變,有爻變。經卦互重以成六十四卦之體,此卦變也。爻重為六,因各有變,自卦下隂陽之純者為始,上下互易以極三百八十四爻之變,此爻變也。乾坤重卦交而為六,䷫䷗為一隂一陽之始,凡爻之一陽五隂與一隂五陽者皆由此次第互易而變,各五卦。䷠䷒為二隂二陽之始,變如上,各十四卦。䷊䷋為三陽三隂之始,變如初,各十八卦。卦變之辭如健而巽,止而說,爻變之辭如剛來而下柔,柔進而上行,皆聖人作易之所取也。六卦之變先後有序,秩然一定,儻一循其變而索之,聖人釋彖之意昭然易見矣。或曰:六十四卦自八卦而變,今震、坎、艮皆自臨變,巽、離、兌皆自遯變,豈先有臨、遯而後有六子耶?曰:合經卦、重卦而論,則三重為六,是八卦為先,六十四卦為後。但指六畫而論,則八卦互重,一時同變,豈復有先後之分?聖人於噬嗑曰頤中有物,曰噬嗑,非先有頤而後有噬嗑也。况卦變、爻變例各不同,烏可比而一之耶?或曰:包犧畫卦,目擊道存,卦變之外復有爻變,回視包犧之畫,何繁瑣若是?曰:包犧雖未命辭,而憂世之根柢已寓於畫。文王、周公因卦爻之變而辭之,良由萬古之變无窮,而易之變包乎萬變之表。雖中古所无、後世未有之事,而易中已先具其理。卦變之外復有爻變,乃自然之故,聖人詎容特秘之?故世有此事而易无此變,則非所以為易;易有此變而不能明此變,則不足與言易。非聖人之不憚煩也,聖人因變而命辭,若文王釋卦、周公釋爻是也。至夫子則兼卦與爻,極其變以錯綜之,文王、周公之辭可知已。夫子兼極卦爻之變,請舉隅以明之。訟之辭曰上剛下險者,釋乾上坎下之體也。曰剛來而得中者,訟二隂爻卦自䷠變九三來為九二而得中䷅,此釋二三兩爻之變,他卦皆然,特辭有顯晦,未易卦為之釋爾。无妄之辭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此析經卦而論,三為外,初為内,蓋无妄初爻之陽自䷠下卦九三變來,初䷘而為主於内,凡是通謂卦變。若夫復即是剥,夬即是姤,以至三隂三陽之卦特在反復升降之間爾,實一理也。其他如李之才相生圖、邵康節反對升降之說,義皆幾近。若朱漢上所載虞仲翔卦變,則錯雜而无統。《左傳》蔡墨所舉止為一爻變之例,一世二世之變流於術矣。衛元嵩取之為元包,又其末也。焦延夀所變雖與蓍合,其辭不經,要非聖人之意。第細玩三聖人之辭皆有自來,觸類而長,其變不可勝窮,豈止三百八十四而已乎?又豈止四千九十六而已乎?

占。釋云:筮雖掌於卜史,至玩占則間出名大夫之議論。子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則筮者性命道德之事。故上聖神其法,春官率其屬,賢者序其占。自聖人沒,道散於九流,或者乃擅之以名家,而不統於儒,豈唯斯徒自賤其業,將併其法有賤之者矣。夫儒者命占之要,本於聖人,其法有五,曰身,曰位,曰時,曰事,曰占。求占之謂身,所居之謂位,所遇之謂時,命筮之謂事,兆吉凶之謂占。故善占者既得卦矣,必先察其人之素履與居位之當否,遭時之險夷,又考所筮之邪正,以定占之吉凶。姑以衛孔成子所筮論之。孟縶與元皆嬖人,婤姶之子,則身也。孟長元次,則位也。襄公死,社稷無主,則時也。筮享衛國,則事也。筮元得屯,筮孟得屯之比,則占也。夫繼體為君,將主社稷,臨祭祀,奉民人,事鬼神,從會朝,而孟不良於行,成子雖不筮可也。疑而兩筮之,皆得元亨。儻史朝以元為長,昧非人之義,而吉孟之占,是使跛躄為君,而蓍失其所以靈矣。孔成子筮立孟,得屯之比,史朝以卦辭為占。畢萬筮仕,亦得屯之比,辛廖兼本卦之卦。兩象為占,非卦同而占異也。立君與仕,事之輕重已殊,孟縶、畢萬之身與位時又殊,雖使百人千人同得此卦,其占烏乎而可同?南蒯將叛,筮得坤黄裳,元吉。子服惠伯以為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晉文筮有晉國,得屯之豫,史以為不吉。司空季子以命筮之辭占之日,吉孰大焉?是知吉凶無常,占由人事。固有卦吉占凶,卦凶占吉;亦有同卦異占,異卦同占。非參稽五物,无以得蓍之情而窮其神也。是故業不精不筮,志不誠不筮,謀不正不筮,事不疑不筮,喜不筮,怒不筮,賣不筮,不時不筮。離此八者,而後筮可言也。不然,神亦不告。若其用卦,或以内外卦為貞悔,或以本卦之卦為貞悔,或用變爻,或不用變爻,或用本卦不用之卦,或用之卦不用本卦,或本卦之卦並用,或用二卦之下,或用二卦之上。其取象,或以八象,或以互體。其斷吉凶,或以卦辭,或以爻辭,或用卦名,或用當時占書。要在玩占者忠信正直,達權識變,而後其占不忒。若子大叔舉復之頤,占楚子之將死;王子伯廖舉豐之離,占曼滿之見殺。是專以人事逆其吉凶,有不待筮而知者。此春秋諸臣猶能得聖人觀象玩辭之遺意。自時厥後,性命道德之學不傳,乃盡棄人事,雖悖禮越義者,一切求吉凶於筮,而占法遂變。至於納甲、五行、時日、六獸之類,蠭蝟而起。焦延夀作易林,以三百八十四爻之辭不能周四千九十六變之吉凶,故外易而别為之辭,又雜以納甲、飛伏之說,是舍人事義理而專於占者也。至火珠林、軌革流、衍析之流,遂陷溺於術,其别為相人、相地、壬遁、星命百家,自謂能定吉凶於人事未動之前。吁!視性命道德之學為何事耶?

八卦以象告。

朱子曰:象謂卦畫。

象見乎畫,天也。天垂象,見吉凶,故曰告。觀其變者,觀其象也。有本卦之象焉,有變卦之象焉,有中爻之卦之象焉。中爻之卦之象,撰德也,不可以不觀也。吴文正公云:内外既有二正卦之體,中四爻又成二互體之卦,然後其義愈无遺闕。正體則二為内卦之中,五為外卦之中;互體則三為内卦之中,四為外卦之中,故皆謂之中爻。

爻彖以情言。

朱子曰:爻彖謂卦爻辭。

情見乎辭,人也。聖人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故曰:言玩其占者,玩其辭也。有彖辭焉,有爻辭焉,有象辭焉。象辭,正德也,不可以不玩也。司馬文正公云:看卦須看其大象,或得某卦某爻,或吉或凶,皆是造物分定之理。有大象,辭意依而行焉。小象亦然。古之筮者,先象而後辭。朱子云:八卦數畫,該盡天下萬物之理。學者於言上會得者淺,於象上會得者深。象有三:一本畫之象,一取諸物之象,一聖人以意自取之象。物物有象,象象有理,至顯也,亦至微也。不明於象之理者,不知易者也。今之筮者,舍周易之辭,而用焦氏之易林,是惑也。朱子卦變之說,與焦氏合,而韓氏謂不如焦氏之密,予䆒其實,未見其有不如者。韓氏之占,兼用易林,予則必除之,而一以文王之彖辭、周公之爻辭、孔子之象辭為斷,尊聖人之教也。春秋時,又别有繇辭焉,今其書亡矣。可得聞者,左氏所載,數簡而已,餘無可考。

史記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穀之筮吉,故周王。王者决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

司馬季主曰:且夫卜筮者,掃除設坐,正其冠帶,然後乃言事,此有禮也。言而鬼神或以饗,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其親,慈父以畜其子,此有德者也。

班孟堅曰:衰世懈於齋戒,而屢煩卜筮,神明不應,故筮凟不告,易以為忌。

白虎通德論曰:聖人獨見前睹,必問筮龜何?示不自專也。

楊子雲曰:凡筮有道,不精不筮,不疑不筮,不軌不筮,不以其占不若不筮。

管公明曰:蓍者,二儀之明數,隂陽之幽契。施之於道,則定天下吉凶;用之於術,則收天下纎豪。關子明占筮,先人事而後說卦,每語及興衰之際,必曰:用之以道,輔之以賢,未可量也。

希夷陳氏曰:羲皇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之人觀其象而已。能如象焉,則吉凶應;違其象,則吉凶反。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傳,聖人於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謂易止於是,而不復知有畫矣。邵子曰:凡辨卦考數,在仔細參詳所得之卦,合得何理,爻居何位,有何吉凶。知是何等人,則卦之吉凶,各從其類。然以名尋數,不若以理尋數。一時之吉,可反而凶;一時之制,可反而用。如否、泰之制,反有天衢、後喜、復隍、係遯,動止无常,屈伸有變,非以理推,固難洞見【制反,說見京氏易傳】。

夾漈鄭氏曰:占筮之學,其來尚矣,特用之者有善未善耳。夫卦之與爻,有體本吉者,有反而後吉者,其相為倚伏而占驗,不可不知。卦之本吉,豐、泰、既濟之類是也;反之而後吉者,否、屯、未濟之類是也。爻之本吉者,乾之飛龍、坤之黄裳之類是也;反之而後吉者,上九亢龍、上六龍戰於野之類是也。知此而後可言卜筮矣。蓋嘗論之,世人顛倒於利欲之塲,終日戴天履地,行不祥之事而无所憚,至丘社則斂袵而過之;終日言動擬議,不出於易而不知畏,至露蓍而得繇辭,則敬而信之。吁!以此用心,宜乎筮龜之不驗也。至哉!横渠之言曰: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此言盡之矣。然則將如之何?曰:今之占驗者,當察其所占之人,當究其所主之事。昔者穆姜之得艮之隨,自知其必死於辱,卦非不吉也,元亨利貞,穆姜不足以稱之也。南蒯得坤之比,君子知其不免於咎,爻非不吉也,黄裳元吉,南蒯不足以當之也。此其所謂觀其所占之人。泰之為卦,天地氣交之卦也,而占父者憂之,父入土也。歸妹之卦,男女室家之卦也,而占母者憂之,女之終也。此所謂當究其所主之事。如吉者遽謂之吉,凶者便謂之凶,此其挾策布卦,為日者之事,非善明理之君子也。

先儒之言不勝述,謹録數則,其義亦已備矣。變卦用占,詳列如左:

六畫无變一卦,謂之本卦占法,所謂六爻未變,則占本卦彖辭者也。凡占彖辭,即占大象辭【卦之未成者,止可謂之畫,故易六畫而成卦。无變者,止有七无九,有八无六,故无變】。

䷀乾【占乾彖,内卦為貞,外卦為悔,凡自乾而變者,皆不得舍乾】。

一畫變六卦,自姤以後皆謂之之卦占法

所謂一爻變則占本卦,一變爻辭者也。凡占爻辭,即占小象辭。王氏云:本卦爻為貞,之卦爻為悔,二爻當兼用。

䷫初變姤【乾初九為貞,姤初六為悔】。

䷌二變同人【乾九二為貞,同人六二為悔】。

䷉三變履【乾九三為貞,履六三為悔】。

䷈四變小畜【乾九四為貞,小畜六四為悔】。

䷍五變大有【乾九五為貞,大有六五為悔】。

䷪上變夬【乾上九為貞,夬上六為悔】。

二畫變十五卦占法

所謂二爻變則占本卦,二變爻辭仍以上爻為主者也。畫卦自下而上,得爻有先後,當以先得者為貞。不然,二爻變俱在内卦,或俱在外卦可也。如一内一外,而以上爻為貞,則與内卦為貞、外卦為悔之義相左矣。變至二爻,則告之已詳,故之卦无占。

䷠初二變遯【乾初九為貞,乾九二為悔】。

䷅初三變訟【乾初九為貞,乾九三為悔】。

䷸初四變巽【乾初九為貞,乾九四為悔】。

䷱初五變鼎【乾初九為貞,乾九五為悔】。

䷛初上變大過【乾初九為貞,乾上九為悔】。

䷘二三變无妄【乾九二為貞,乾九三為悔】。

䷤二四變家人【乾九二為貞,乾九四為悔】。

䷝二五變離【乾九二為貞,乾九五為悔】。

䷰二上變革【乾九二為貞,乾上九為悔】。

䷼三四變中孚【乾九三為貞,乾九四為悔】。

䷥三五變睽【乾九三為貞,乾九五為悔】。

䷹三上變兌【乾九三為貞,乾上九為悔】。

䷙四五變大畜,【乾九四為貞,乾九五為悔】。

䷄四上變需,【乾九四為貞,乾上九為悔】。

䷡五上變大壯,【乾九五為貞,乾上九為悔】。

三畫變二十卦占法

所謂三爻變,則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辭,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者也。晉公子筮有晉國,得屯貞悔豫,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此其証也。朱子曰:三爻變,則所主者不一,故以兩卦彖辭占。然既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似不必更分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也【自初變為前十卦,自二變為後十卦】。

䷋初二三變否【乾彖為貞,否彖為悔】。

䷴初二四變漸【乾彖為貞,漸彖為悔】。

䷞初二五變旅【乾彖為貞,旅彖為悔】。

䷿初二上變咸【乾彖為貞,咸彖為悔】。

䷮初三四變渙【乾彖為貞,渙彖為悔】。

䷿初三五變未濟【乾彖為貞,未濟彖為悔】。

䷮初三上變困【乾彖為貞,困彖為悔】。

䷑初四五變蠱【乾彖為貞,蠱彖為悔】。

䷯初四上變井【乾彖為貞,井彖為悔】。

䷟初五上變恒【乾彖為貞,恒彖為悔】。

䷩二三四變益【乾彖為貞,益彖為悔】。

䷔二三五變噬嗑【乾彖為貞,噬嗑彖為悔】。

䷐二三上變隨【乾彖為貞,隨彖為悔】。

䷕二四五變賁【乾彖為貞,賁彖為悔】。

䷾二四上變既濟【乾彖為貞,既濟彖為悔】。

䷶二五上變豐【乾彖為貞,豐彖為悔】。

䷨三四五變損【乾彖為貞,損彖為悔】。

䷻三四上變節,【乾彖為貞,節彖為悔】。

䷵三五上變歸妹【乾彖為貞,歸妹彖為悔】。

䷊四五上變泰【乾彖為貞,泰彖為悔】。

四畫變十五卦占法

所謂四爻變則占之卦,二不變爻仍以下爻為主者也。易之有筮,以變為占也。變者,動也。大傳云: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今乃觀其不變邪?云爻者,言乎變者也。云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今乃言乎不變,效其不動者邪?云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朱子《本義》云:吉凶悔吝,皆辭之所命也。然必因卦爻之動而後見,而今乃占不變爻,何也?夏氏云:既不變,如何用變底爻辭?周易不用七八,豈有七八而可冒用九六之辭哉?且有本卦之變爻,然後有之卦。今全舍本卦,竟占之卦之不變爻,則蓍何不變其一不變爻以告?而必待多爻之變,而後告之以一不變爻,其曲折支離,失自然之理甚矣。易之易簡而有是邪?故占不變爻之法,於心未安。王氏云:二爻變,當以初變爻為貞,次變爻為悔,作兩節消息之。三爻變,當以先變爻為貞,後二變爻為悔,作三節消息之。四爻變、五爻變,皆當以先變爻為貞,後變爻為悔,作四節、五節消息之。其不占、不變爻是矣。然蓍為人决嫌疑、定猶豫者也。今變至多爻,爻辭之吉凶不一,是蓍先自為猶豫矣,何以定筮者之猶豫哉?易道廣大,聖言變通,豈窮於辭焉?无可以指其事者,而必煩多爻之變,紛紜至是,將所謂冒天下之道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者,為虚語耶?且易致一者也,故損之六三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此之變爻,殆不止於三矣。又所謂决嫌疑者,何在邪?今擬以四畫變、五畫變、六畫盡變,皆如三畫變例,以本卦彖辭為貞,之卦彖辭為悔。徵之古人,穆姜筮往東宫,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舉隨之彖辭。董因筮晉公子,得泰之八,舉泰之彖辭。此五爻變、不占、不變爻之證也。意當時必有此占法,非妄也。故推此義,擬為今例,而先之以諸儒之言,欲占者以意會通,神而明之耳。易不可為典要,其此之謂歟?

䷓初、二、三、四變觀【乾彖為貞,觀彖為悔】。

䷢初二、三五變晉【乾彖為貞,晉彖為悔】。

䷬初二、三上變萃【乾彖為貞,萃彖為悔】。

䷳初二四五變艮【乾彖為貞,艮彖為悔】。

䷦初二、四上變蹇【乾彖為貞,蹇彖為悔】。

䷽初二、五上變小過【乾彖為貞,小過彖為悔】。

䷃初三四五變蒙【乾彖為貞,蒙彖為悔】。

䷜初三、四上變坎【乾彖為貞,坎彖為悔】。

䷧初三、五上變解【乾彖為貞,解彖為悔】。

䷭初四、五上變升【乾彖為貞,升彖為悔】。

䷚二三四五變頤【乾彖為貞,頤彖為悔】。

䷂二三四上變屯【乾彖為貞,屯彖為悔】。

䷲二三五上變震【乾彖為貞,震彖為悔】。

䷣二四五上變明夷【乾彖為貞,明夷彖為悔】。

䷒三四五上變臨【乾彖為貞,臨彖為悔】。

五畫變六卦占法

所謂五爻變,則占之卦一不變爻者也。今擬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四五變剥【乾彖為貞,剥彖為悔】。

䷇初二三四上變比【乾彖為貞,比彖為悔】。

䷏初二、三五、上變豫,【乾彖為貞,豫彖為悔】。

䷎初二、四、五、上變謙,【乾彖為貞,謙彖為悔】。

䷆初三四五上變師【乾彖為貞,師彖為悔】。

䷗二三四五上變復【乾彖為貞,復彖為悔】。

六畫俱變,一卦占法。所謂六爻變,則在乾占用九,在坤占用六,在餘卦占之卦彖辭者也。朱子既以用九用六為變卦之凡例,則占法不應有異。且用九用六言爻之用,而聖人因繫以辭耳,非自為一爻如七爻之說也。今擬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四、五、上變坤,【乾彖為貞,坤彖為悔】。

六畫无變,一卦謂之本卦,占本卦彖辭。

䷁坤【占坤彖,内卦為貞,外卦為悔,凡自坤而變者,皆不得舍坤】。

一畫變六卦,自復以後皆謂之之卦,占本卦之卦。

一變爻辭

䷗初變復,【坤初六為貞,復初九為悔】。

䷆二變,師【坤六二為貞,師九二為悔】。

䷎三變謙,【坤六三為貞,謙九三為悔】。

䷏四變豫,【坤六四為貞,豫九四為悔】。

䷇五變比,【坤六五為貞,比九五為悔】。

䷖上變剥,【坤上六為貞,剥上九為悔】。

二畫變十五卦占本卦二變爻辭。

䷒初二變臨,【坤初六為貞,坤六二為悔】。

䷣初三變明夷,【坤初六為貞,坤六三為悔】。

䷲初四變震,【坤初六為貞,坤六四為悔】。

䷂初五變屯,【坤初六為貞,坤六五為悔】。

䷚初上變頤,【坤初六為貞,坤上六為悔】。

䷭二三變升,【坤六二為貞,坤六三為悔】。

䷧二四變解,【坤六二為貞,坤六四為悔】。

䷜二五變坎,【坤六二為貞,坤六五為悔】。

䷃二上變蒙,【坤六二為貞,坤上六為悔】。

䷽三四變小過,【坤六三為貞,坤六四為悔】。

䷦三五變蹇,【坤六三為貞,坤六五為悔】。

䷳三上變艮,【坤六三為貞,坤上六為悔】。

䷬四五變萃,【坤六四為貞,坤六五為悔】。

䷢四上變晉【坤六四為貞,坤上六為悔】。

䷓五上變觀,【坤六五為貞,坤上六為悔】。

三畫變二十卦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變泰【坤彖為貞,泰彖為悔】。

䷵初二四變歸妹【坤彖為貞,歸妹彖為悔】。

䷻初二五變節,【坤彖為貞,節彖為悔】。

䷨初二上變損【坤彖為貞,損彖為悔】。

䷶初三四變豐【坤彖為貞,豐彖為悔】。

䷾初三五變既濟【坤彖為貞,既濟彖為悔】。

䷕初三上變賁【坤彖為貞,賁彖為悔】。

䷐初四五變隨【坤彖為貞,隨彖為悔】。

䷔初四上變噬嗑【坤彖為貞,噬嗑彖為悔】。

䷩初五上變益【坤彖為貞,益彖為悔】。

䷟二三四變恒【坤彖為貞,恒彖為悔】。

䷯二三五變井【坤彖為貞,井彖為悔】。

䷑二三上變蠱【坤彖為貞,蠱彖為悔】。

䷮二四五變困【坤彖為貞,困彖為悔】。

䷿二四上變未濟【坤彖為貞,未濟彖為悔】。

䷺二五上變渙【坤彖為貞,渙彖為悔】。

䷞三四五變咸【坤彖為貞,咸彖為悔】。

䷷三四上變旅【坤彖為貞,旅彖為悔】。

䷴三五上變漸【坤彖為貞,漸彖為悔】。

䷋四五上變否,【坤彖為貞,否彖為悔】。

四畫變十五卦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四變大壯【坤彖為貞,大壯彖為悔】。

䷄初二、三五變需【坤彖為貞,需彖為悔】。

䷙初二、三上變大畜【坤彖為貞,大畜彖為悔】。

䷹初二四五變兌,【坤彖為貞,兌彖為悔】。

䷥初二、四上變睽【坤彖為貞,睽彖為悔】。

䷼初二、五上變中孚【坤彖為貞,中孚彖為悔】。

䷰初三四五變革【坤彖為貞,革彖為悔】。

䷝初三、四上變離【坤彖為貞,離彖為悔】。

䷤初三、五上變家人【坤彖為貞,家人彖為悔】。

䷘初四、五上變无妄,【坤彖為貞,无妄彖為悔】。

䷛二三四五變大過【坤彖為貞,大過彖為悔】。

䷱二三四上變鼎【坤彖為貞,鼎彖為悔】。

䷸二三五上變巽,【坤彖為貞,巽彖為悔】。

䷅二四五上變訟【坤彖為貞,訟彖為悔】。

䷠三四五上變遯,【坤彖為貞,遯彖為悔】。

五畫變六卦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四五變夬【坤彖為貞,夬彖為悔】。

䷍初二三四上變大有【坤彖為貞,大有彖為悔】。

䷈初二、三五、上變小畜【坤彖為貞,小畜彖為悔】。

䷉初二、四五、上變履【坤彖為貞,履彖為悔】。

䷌初三四五上變同人【坤彖為貞,同人彖為悔】。

䷫二三四五上變姤,【坤彖為貞,姤彖為悔】。

六畫俱變一卦占法

所謂六爻變,則在坤占用六者也。今擬占本卦之卦彖辭:

䷀初、二、三、四、五、上變乾【坤彖為貞,乾彖為悔】。

用卦爻无定,恐筮者增惑,故先儒嘗為例。今舉乾、坤二卦,餘以此推之。王輔嗣云:彖者,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貞悔始於洪範,《左傳》亦多言之。朱子云:貞是事之始,悔是事之終。貞是事之主,悔是事之客。貞是事在我底,悔是事應人底。大抵筮法有變卦,則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无變卦,則以内卦為貞,外卦為悔。貞占見在,悔占將來。貞主静,是就成事說;悔主動,則教戒之意也。又有云一貞八悔者,亦以一卦變而為八卦,一為貞,八為悔也【謂貞是事方如此,悔是事已如此亦可】。古有不筮不告之文。蓋聖人之筮,配以道義,非如後世技術,不論道義,而有問必告也。故事有宜不宜,則神有告不告,所謂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也。然不筮則在人矣,不告於何見之?夫筮必有事,爻之動也,是蓍告人以其事,當用此卦之此爻也。以動為變,變至於二,亦已贅矣。至於三、至於四、至於五、至於六爻盡變,何為乎?愚謂凡蓍之所以多其變者,皆所以示人不告之意也。筮者遇此,當掩蓍而退。若為人筮,則當致辭焉。如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也。又卦爻言變,見於經傳之卦之說,於古未聞。或曰: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此之卦之所自名也。然此其字是指其人與事而言,示之以其事之所當適也,非指卦爻而言也。今觀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辭之所載可知矣,豈嘗言卦爻之所之哉?且變者,陽變而為隂,隂變而為陽也。如乾初爻變而為姤,坤初爻變而為復是也。之者,自此往彼耳。則陽仍為陽,隂仍為隂,必之而變焉,而後陽乃為隂,隂乃為陽也。是變可以該之,而之不足以該變也。今舍聖人之言變而必曰之,愚之所未解也。但先儒相傳已久,不敢輒易,聊記以存疑。若曹能始不取隂陽變之說,以男子婦人為喻,則自為執固之言,而不達於聖人之言者也,非所論矣。

:張子云:辭各指其所之,聖人之情也。指之以趨時盡利,順性命之理,臻三極之道也。吴氏云:示人以所適之路,此非言卦爻之所之也明矣。沈元雅作易小傳,特言之卦之義。朱漢上云:所之者,動爻也,言乎其變也。春秋傳觀其動曰之某卦是也。予:傳如艮之八、艮之隨,之字是虚字,不作往字解。言艮爻之八、艮宫之隨也,猶蔡墨云其同人、其大有也。如以艮之隨為艮往隨,已不成文理,猶可言也;以艮之八為艮往八,豈可通乎?則言之何如言變之為得也。

先儒無七爻之說,林元齡識龍門叟,謂此奇數也,故乾坤用九用六為七爻。京氏易傳云:占卦而六爻皆静,无爻發之,即以月卦隂陽為占,如十一月占則决之以復,五月占則决之以姤。費氏於卦為繇辭七章,後章為六爻不動者設。吴斗南云:與其外求月卦,豈若近取諸覆卦之為愈乎?於是作六十四卦,六爻皆不變,占覆卦圖,其辭雖成理,終不若占本卦彖辭之為自然簡當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朱子曰:此卦爻辭之通例。

草廬吴氏曰:彖者,文王所繫一卦之辭,因各卦之象而言。爻者,周公所繫六爻之辭,因揲蓍之變而言。彖辭、爻辭或曰吉,或曰凶者,以言其事之有得有失也。曰悔,曰吝者,以言其事雖未大失,而已有小疵也。曰无咎者,以善其能補過也。有過當有咎,能補之則不過矣,故得无咎也。

吉凶悔吝,生乎動者也。

吉一而已,凶、悔、吝三焉。朱子云:人之所值,福常少而禍常多,不可不謹。此聖賢以卜筮教人之大旨也。傳又曰:悔吝者,憂虞之象也。朱子云:吉凶相對,而悔吝居其中間。悔自凶而趨吉,吝自吉而向凶也。吴氏云:憂謂憂患於中,虞謂虞度於外。事之憂虞,雖未有失,亦不為得;而占之悔吝,雖未至凶,亦不為吉矣。故君子慎幾。下文云:悔吝介乎吉凶之間,憂則知所趨。震者,動心戒懼之謂。能戒懼,則能改悔而可以无咎也。

一卦變八卦【一卦變六十四卦已見前】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三》变占第五

䷀乾宫  ䷫一世姤 ䷠二世遯
䷋三世否 ䷓四世觀 ䷖五世剥
䷢㳺魂晉 ䷍歸魂大有
䷁坤宫  ䷗一世復 ䷒二世臨
䷊三世泰 ䷡四世大壯䷪五世夬
䷄㳺魂需 ䷇歸魂比
䷲震宫  ䷏一世豫 ䷧二世解
䷟三世恒 ䷭四世升 ䷯五世井
䷛㳺魂大過䷐歸魂隨
䷸㢲宫  ䷈一世小畜䷤二世家人
䷩三世益 ䷘四世无妄䷔五世噬嗑
䷚㳺魂頤 ䷑歸魂蠱
䷜坎宫  ䷻一世節 ䷂二世屯
䷾三世既濟䷰四世革 ䷶五世豐
䷣㳺魂明夷䷆歸魂師
䷝離宫  ䷷一世旅 ䷱二世鼎
䷿三世未濟䷃四世蒙 ䷺五世渙
䷅㳺魂訟 ䷌歸魂同人
䷳艮宫  ䷕一世賁 ䷙二世大畜
䷨三世損 ䷥四世暌 ䷉五世履
䷼游魂中孚䷴歸魂漸
䷹兌宫  ䷮一世困 ䷬二世萃
䷞三世咸 ䷦四世蹇 ䷭五世謙
䷽游魂小過䷵歸魂歸妹

每卦自一爻變至五爻,是為五世,唯上爻不動。五世復下變第四爻如舊,是為游魂。又下變三爻如舊,以内卦歸本體,是為歸魂。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與八純【上世】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謂之四易。

項氏曰:京師易法,只用八卦為本。得本卦者,皆以上為世爻;得歸魂卦者,皆以三為世爻。亦因下體復得本卦,而三在本卦為上也。其餘六卦,皆以所變之爻為世,世之對為應。此其所謂變者,非以九六變也,皆自八純卦積而上之,知其為某爻之所變矣。如乾本卦上九為世,九三為應。乾初變姤為一世卦,初六為世,九四為應。再變遯為二世卦,六二為世,九五為應。三變否為三世卦,六三為世,上九為應。四變夬為四世卦,六四為世,初六為應。五變剥為五世卦,六五為世,六二為應。剥之四復變為晉,謂之游魂卦,九四為世,初六為應。晉下卦皆變為大有,坤復歸乾,謂之歸魂卦,九三為世,上九為應。餘卦倣此。又有飛伏法,凡卦見者為飛,不見者為伏。其在八卦,止以相反者為伏,以全體相反也。至八卦所變世卦,自一世至五世,同以本生純卦為伏。蓋五卦皆一卦所變,至游、歸二卦,則又近取所從變之卦為伏。世所傳火珠林者,即其法也。

衛氏元包云:乾若上九變,遂成純坤,無復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變,九返於四而成離,則明出地上,陽道復行,故游魂為晉。歸魂於大有,則乾體復於下矣。自大有又七變焉,而乾體復純也。坤若上六變,遂成純乾,無復坤性矣。坤之世爻上六不變,六返於四而成坎,則雲上於天,隂道復行,故游魂之卦為需。歸魂於比,則坤體復於下矣。自比又七變焉,而坤體復純也。

希夷陳氏曰:五行有宜與不宜,合時當理為尚,而爻辭未可為據。雖辭吉而理有凶者,雖爻凶而理有吉者,无窮妙義,盡在其中,故一卦能變。六十四卦有四體,八體奥妙,最為緊要,非詳於易者,未易見也。乾、坤二卦,六爻俱純,自无難見。至如六子之卦,渾乾、坤為體,剛柔迭用為象,則變動不居,其情義之妙,周流六虚,如四體八卦,不寓目前,不居心内,則難明矣。假如有人筮得漸卦,内艮外巽,是艮在下,巽在上。以正體言之,艮、巽而已;以四體言之,則艮有伏震,巽有伏兌;以八卦言之,九五、六四、九三互離,六四、九三、六二互坎,全體對歸妹,移漸之九三出外成否,移歸妹之六三出外成泰,是有八體存焉。一卦而具四體,八體之妙,又變歸妹與漸,十二爻、六十四卦備矣。

邵子曰:凡上下二卦,无動爻者為體,有動爻者為用。體卦為主,用卦為事。互卦為事之中應,變卦為事之末應。互者,中四爻互二體也。變者,之卦也。體之氣,宜盛不宜衰。盛者,如春震巽木,秋乾兑金,夏離火,冬坎水,四季之月坤艮土是也。衰,如春坤艮土,秋震巽木,夏乾兌金,冬離火,四季之月坎水是也。體宜受他卦之生,不宜見他卦之克。他卦,謂用與互變卦也。生者,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克者,謂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也。體黨多而體勢盛,用黨多而體勢衰。如體卦是金,而互變皆金,則是體黨多矣。如用卦是金,而互變皆金,則為用黨多矣。體用之間,比和則吉。用吉變凶者,或先吉而後凶。用凶變吉者,或先凶而後吉。凡定事應之期,先天數則主卦氣。如乾兑則當應於庚辛申酉,而乾又當應於後天戌亥之位。震巽則當應於甲乙寅卯,而巽又當應於後天辰巳之位。後天則以卦數時數總之,而分行坐立卧之遲速,以為事應之期。然卦數時者,應近而不能决諸遠,必合先天後天之卦數,通用取决可也。懸鏡云:古人之卜筮最重,非有大事,不疑不卜也。其見於書者,虞有傳禪之筮,周有征伐之卜而已。故洪範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而從逆之間,人謀先之,卜筮次焉。蓋誠以事有兩可之疑,而後託之卜筮也。而其占又必誠敬專一,積其求决之真情至誠,以達於神明。故神明感應之誠,亦正告之以利害趨向,而不浪漫也。且易之初,其以六十四卦示人以占之例,亦已廣矣。求君父之道於乾,求臣子之道於坤,婚姻於咸、恒、漸、歸妹,待於需,進於晉,行師於師,爭訟於訟,聚於萃,散於渙,以至退於遯,守於困,安於泰、鼎,厄於明夷、蹇,盈於豐、大有,壞於損、蠱,家人之在室,旅之在塗,既、未濟、損、益、大小過、大小畜得失進退之義,雖卦名之為七十九字,文義明白,條例具足,亦可决矣。此未有文王卦辭之前已可占而斷者,况又三百八十四爻而示之以變乎?倘以不敬、不誠、不一之心求之,則問此而告彼,濶焉不與事相酬答,實神明之所不主而不告者也,又何受命如響之云?即卦辭考之,文王於蒙,嘗起其占筮之教矣。其言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凟,凟則不告,利貞。此文王之所以起其例也。夫占而揲蓍,積十有八變,必成一卦,卦必有卦辭,爻必有爻辭。何以言其告不告也?蓋誠意專一而筮,則神之告之,卦辭爻辭應合所問。如占婚姻,與之咸、恒,曰納婦吉,曰勿用取女,曰歸妹,征凶,无攸利。占征伐,曰利用侵伐,曰在師中吉,曰不利行師,曰勿用師。占田獵,曰田獲三狐,曰田獲三品,曰即鹿无虞,曰田无禽。若此者,皆所謂告也。若夫卦辭爻辭不應占之事,此則誠意不至,二三之凟,而所謂不告者也。此即文王之所謂不告也。不然,則得卦爻必有辭以告之,又何以有不告之云?夫誠敬不至,則吾心之神明不存,而神明之神亦爽。得不合之辭,而猶曰神明之告我也,必有他意,揣摩臆度,遷就曲推,強取以定吉凶,以至狂妄僥倖悖亂之念,皆自此生者,古有之矣,是惑之甚也。况世之占者,忽畧㓕裂,䙝凟瑣細,不敬尤甚,乃欲以此求神明之指,其所之至於不驗,又妄以為卜筮之理不可信,彼豈知夫告不告之道哉?

,此乃勉人以誠敬之言,是固一道也,然有不可拘者。神道遠,豈必問一事即告一事,如人之問答者,要自有曲暢旁通之妙耳。如子貢問貧富而悟切磋琢磨,子夏問素絢而悟禮後,誦詩者且然,况易之不可為典要哉!

周易筮述卷三

相关推荐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传》《国语》占第十三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

旧版内容 62 2023-02-23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余论第十四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餘論第十四伏羲合五緯,建五氣,消息禍福,以為之元命。潛龍氏筮之,乃迎日推測,疑後人所為。孔子曰:易始於一,分於三,盛於五,終於上。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

旧版内容 48 2023-02-23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八》推验第十五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八》推驗第十五周易筮述卷八華隂王宏撰撰【中有不以蓍得者,亦間録之,以為推斷之例】。全寅少瞽善卜,時在大同,值裕陵北狩,密遣人問寅。寅筮得乾之復,獨初爻不變,奏曰:明秋駕還,九

旧版内容 51 2023-02-23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六》卦辞上经(乾至离)第十二

【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六》卦辭第十二卦辭第十二周易筮述卷六華隂王宏撰撰乾:元亨利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疑】。初九,潛龍勿用。潛龍勿用,陽在下

旧版内容 27 2023-02-23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六》卦辞下经(咸至未济)第十二

【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六》卦辭第十二咸。亨。利貞。取女吉。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初六。咸其拇。咸其拇,志在外也。六二,咸其腓,凶,居吉。雖凶

旧版内容 24 2023-02-2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