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刁包撰《易酌•卷六》

【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刁包撰《易酌•卷六》

典籍作者:[清]刁包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刁包撰《易酌•卷六》

欽定四庫全書|易酌卷六

祁州刁包撰

周易下經

䷞【艮下兑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

上經首乾、坤,天地一大夫婦也。下經首咸、恒,夫婦一小天地也。

傳曰: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義,男女交相感也。物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復甚焉。《本義》曰:艮止則感之專,兑說則應之至,俱精甚。天地以交感而泰,不感則否。人心以交感而通,不感則暌。

傳曰:凡君臣上下以及萬物,皆有相感之道。物之相感,則有亨通之理。君臣能相感,則君臣之道通。上下能相感,則上下之志通。以至父子、夫婦、親戚、朋友,皆情意相感,則和順而亨通。事物皆然,故咸有亨之理也。利貞,相感之道,利在於正也。不以正,則入於惡矣。如夫婦之以淫姣,君臣之以媚說,上下之以邪僻,皆相感之不以正也。天下感應之大端,悉此矣。請自其正者言之。如君以禮使臣,臣以道事君,而不為媚說,君臣之利貞也。父以義訓子,子以道諭親,而不為順從,父子之利貞也。夫婦相敬如賓,而不為狎褻,夫婦之利貞也。推之萬物,莫不皆然。然於夫婦為猶切,故曰取女吉。傳統承彖傳說,然所重只在貞字。六禮不備,貞女不行。男以正感,女以正應,故吉也。以尊卑言,君尊臣卑,男尊女卑。以先後言,君先求於臣,男先求於女。觀取女之吉,則人臣守身之義可知矣。自古未有炫玉求售而迪吉者。

彖曰:咸,感也。

有心恐涉偏私,非寂然不動之理,故彖以咸代感。无心恐涉寂滅,非感而遂通之道,故彖傳以感解咸。先儒云互明其旨是也。

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兑女故曰柔上,艮男故曰剛下。

傳曰:柔上變剛而成兑,剛下變柔而成艮。指乾坤二體言也。卦六畫皆剛柔相應,故曰二氣感應以相與,謂情意和合也。又乾感坤而坤應之成兑,坤與乾也。坤感乾而乾應之成艮,乾與坤也。

龜山曰:夫婦之道,止而不說則離,說而不止則亂。艮男居兑女之下,故曰男下女,所謂男先求于女也。親迎、御輪、前導,皆此意也。柔上剛上,二氣感應以相與,解亨,卦體也。止而說,解利貞,卦德也。男下女,解取女吉,卦象也。各有所指,是以二字則總結之耳。下又因男女交感而推之天地聖人,无非此理也。

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天地所以感萬物者,氣焉耳,而傳曰天地之理;聖人所以感人心者,體焉耳,而傳曰聖人之用。於天地則曰二氣交感,於聖人則至誠以感。億兆之心,直從源頭本領處說。萬物化生,翕然丕變,成形成色也;人心和平,徯志丕應,无侮无拂也。觀其所感,緊承上二句來,極是蒙引,非之過矣。感者情也,所以感者性也。性微而情顯,蓋就流行發見之真切篤摯處言也。明乎感通之理,天地萬物豈有近情乎?

傳曰:知道者默而觀之可也。此語尤為可思。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虚受人。

朱子主傳說,以為水潤土躁,二氣感通,有虚受之義。其理甚確,但未見山字義。余謂山高澤下,山上有澤,高而能下,虚受之象也。朱子又云:兑上缺,有澤口之象;下二陽畫,有澤底之象。艮上一畫陽,有土之象;下二隂畫中虚,便是滲水之象。說象尤為顯切。君子觀其象,而以虚受人。虚者,實之反也。實則有來必拒,虚則无物不容。

傳曰:虚中者,无我也。中无私主,則无感不通。以量而容之,擇合而受之,非聖人有感必通之道也。最為簡盡。

蒙引曰:納其言而酌其是非,悉其事而裁其當否。未免添足。以虚受人,只主善而當受者言為是。

初六,咸其拇。

《本義》云:此卦雖主於感,然六爻皆宜静而不宜動也。二句雖好,宜細看。感就人身取象,而以心為主,非獨心不可動,身亦不可動也。初居最下,宜安分内求,而曰咸其拇,則是未能不動也。拇,足大指也。指動而足不動,其能有行乎?

傳曰:以微處初,其感未深,豈能動於人?故不言吉凶。

又曰:人之相感,有淺深輕重之異,識其時勢,則所處不失其宜矣。皆格言也。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四在卦外,而初與為正應,咸其拇,則是志也,動于九四矣。動者志,置之弗問可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居下體之中,故曰咸其腓。腓在拇之上,故曰二當其處。腓,足肚也。行則先動,有躁進之象。二與五為正應,若不待五之感而輕身以先,所謂无媒自嫁者也,凶可知矣。但二本中正,所應又中正,若安汝止而不輕動,破凶為吉无難耳。方戒之以躁妄自失,隨處之以安静自處,聖人之誨人至矣。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雖者,抑揚之辭也。既凶矣,又能迪吉者,豈必矯逆而為之哉?隂性本静,直順其性而不改中正本色,則无失身之害而吉矣。聖人非欲其絶所感也,但當待時而動耳。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三以剛居剛,非隨人之才也。居艮體之上,非隨人之位也。而曰咸其股,股在身之中下,猶三在卦之中下也,故以為象。執其隨者,一意以隨人為主,而胸中漫无操持也。以是而往,无面目對正人君子,故可羞吝也。傳以為三隨上,《本義》以為三隨二與初,蓋股本隨足而動者也,《本義》更確。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不處,猶言不居也。初與二皆隂,其不處也宜也。三陽亦踵而從之,不自愛甚矣。曰亦者,若曰二隂不足道,如三亦爾爾乎?蓋深致憐惜之意也。志在隨人,可謂甘居下流,不自振拔者矣。或曰:陽在上而下隨二隂,故曰所執下也亦好。後世若張禹、孔光輩,皆素行修謹,身列上位,而一阿王氏,一媚董賢,其九三之謂乎?蒙引以王莽之揚雄,朱全忠之張文蔚、薛貽矩為喻,而又引高季迪鶴媒詩嗟爾高潔非凡禽,胡為狗食移此心,可謂生平夙負聞望,而失節末路者之明鑒矣。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四當心位,咸之主也,而不言咸其心,欲其以无心感也。以九居四非正,又說體居隂而應初,故以貞吉勉之,而又戒以不貞之悔也。

傳曰:貞者,虚中无我之謂也。《本義》云:貞者,正而固也。非正而固,亦安能虚中无我哉?二說正互相發耳。余謂貞則一,一則静虚動直而吉,吉則悔无不亡矣。

傳曰:聖人感天下之心,如寒暑雨暘,无不通,无不應者,亦貞而已矣。貞一,則所感无不通。若往來憧憧然,用其私心以感物,則思之所及者有能感,而動所不及者不能感也。是其朋類,則從其思也。以有係之私心,既主於一隅一事,豈能廓然无所不通乎?其理甚確。朱子又云:往來不是心中憧憧然往來,如所云往來於懷也。這个只是對那日往則月來底說,那个是自然之往來。此憧憧是加私意,不能順自然之理,猶言助長正心,與計獲相似,其理益醒矣。此爻是心學之要,故孔子繫辭極言之,《程傳》又句句發明,朱子又反覆數千言,皆不可不熟讀也。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偏害正,私害公。貞吉悔亡,只是廓然大公,故未感於偏私之害也。憧憧往來,則其志偏而私矣。偏則不光大,私則不光明,故曰未光大也,豈所以感天下乎?

傳曰:以私感則其道狹。言朋則從,而非朋則不從也,極好。恐只說的未大。

九五,咸其脢,无悔。

五爻皆戒動,獨此爻不動,而静又无取焉。何也?能動而不能静,則有用无體,非感也;能静而不能動,則有體无用,非感也。九五居說體之中而得正,宜如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也。今在心之上,口之下,故曰咸其脢。脢,背肉也。背心而動,漠然无所感者也。此所謂勿求於心,若後世之禪學是也。寂滅自甘,豈曰无可悔哉?无所悔耳。傳解爻辭云:與心相背而所不見也。言能背其私心,感非其所見而說者,則得人君感天下之正而无悔也。至象辭則云:戒使背其心而咸脢者,為其存心淺末,係二而說,上感於私知也。却費一轉。朱子云:武王不泄邇,不忘遠,是其心量該遍,故周流如此。是此義也。至《本義》又云:志末謂不能感物。則與武王之說矛盾矣。二說俱似未確。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心者,身之本;脢者,身之末。舍其本而末,是志塊然不靈,故不能感物也。又脢在背後,故曰末。

上六,咸其輔頰舌。

輔、頰、舌,用其一足矣,而必三用者,言其諄復不憚煩也。上以隂柔為說之主,居感之極,又兑為口舌,故有此象。不言凶咎者,不待言也。胡傳云:信在言先者,不言而自喻;誠在令外者,不令而自行。徒區區口舌間,何為乎?

傳曰:不能以至誠感物,而發見於口舌之間,小人女子之常態也。豈能動於人乎?不直云口,而云輔、頰、舌,亦猶今人謂口過曰唇吻、曰頰舌也。輔、頰、舌,皆所用以言也。說的詳明。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上焉者不務修德而徒恃詔令,下焉者不務積誠而專凴文辭,故曰滕口說。无實事而有空談,三代後感人者多坐此病。《本義》曰:滕、騰通用。張中溪曰:蘇秦、張儀之徒,縱横其說,即滕口說也。引証亦確。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