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光地撰《周易觀彖•卷十》繫辭上傳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清)李光地撰《周易觀彖•卷十》繫辭上傳

周易觀彖卷十

大學士李光地撰

繫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尊卑專言天地,卑高則天地間之物,山澤之類是也。動静以兩物言之,或動而或静;以一物言之,時動而時靜,莫不各有常理焉。方謂在天之方候,方候易則生殺之氣以類而聚矣。物謂在地之形質,形質異則清濁之品以羣而分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謂其本一氣也,而有兩在,如日月之精降為水火,水火之氣升為雲電,皆其驗也。此節以造化不易之體言,樂記所謂天地之序也。上句皆屬造化,下句皆切易書,明畫前之有易也。故下文遂直用易中名物以說造化,不復分别。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相摩以兩物相交言,如天與地,山與澤,雷與風,水與火;相盪以八物互相交言,如天與雷、風、水、火、山、澤,餘亦如之。此節以造化交易之情言。

鼔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生物之機動於雷霆,養物之用資於風雨。暑者所以發而舒之,寒者所以歛而止之。要其品彚男女之根,資始成形之本,則莫非乾坤之所為也。此節以造化變易之用言,合上節皆樂記所謂天地之和也。不易者一定之分,故首節先天地而次以六子之倫。變易者流行之機,故此節先六子而以乾坤終焉。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上文言天地之化備矣,此則推言其所以成化者,根於天地性情之德。易,坦易也。簡,簡約也。為物不二,故其心易;無為而成,故其事簡。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以人之體天地者言也。心坦易,故易知;事簡約,故易從。易知則人心協,故有親;易從則人力合,故有功。有親則得乎同然不易之理,故可久;有功則極乎推凖無外之規,故可大。可久可大者,賢人之德業也。天地德業,易簡而已。故易簡則得天下之理,而可以成位於天地之中。

右第一段。

此章明作易之原,乃上下傳及說卦諸篇之綱要。蓋先儒之言易者,曰不易也,交易也,變易也,易簡也。其義則此章備之。凡傳中言廣大,言神化,言德業之精微,莫不一出乎此。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聖人兼羲、文、周言之。設為八卦而觀其象,伏羲之易也;繫之彖、爻辭以明示吉凶,文、周之易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承上文而言卦中所有之象,以起下文也。蓋卦畫既成,剛柔交錯,有相推之象,則天道人事之變化,出孚其間矣。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此象之著於人事者也。剛柔相雜,而吉凶悔吝生焉。得則吉,失則凶,可憂則悔,可虞則吝,而人事之變窮矣。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象之著於天道者也。變則進,化則退,剛為晝,柔為夜。六爻變動,乃隂陽、剛柔、仁義並行,天地人之至理也,而天道之變盡矣。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

天道之消息盈虚,人事之存亡得喪,皆有自然之之序焉。以身體之,故居而安。其理則皆見於聖人之辭,以心契之,故樂而玩。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别其象之定理,揆其變之先幾,所謂易之序也。涵泳其辭意之深,體察其占示之决,所謂爻之辭也。體道順理,則合乎天之意,而自天祐之。

右第二段。

上章既言造化之理,以明作易之原,故此章繼之,遂言聖人作易之事。蓋易之作,明天道而察民,故吉凶與人同患者也。故學易之君子,必孜孜反已,拳拳服膺,然後能得聖人之心,而受天之祐。此後數章,皆以申釋此章之意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象者,變之統會;變者,象之支分。彖辭總言一卦之象,爻辭析言六位之變。上章言爻之辭者,舉爻以該卦,故此備言之。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彖爻之辭,為筮而設,故吉凶、悔吝、无咎者,斷占之凡例也。吉凶者,失得之象,故辭之吉凶,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憂虞之象,故辭之悔吝,言乎其小疵也。无咎則行乎四者之間,蓋内省不疚,以消悔吝之萌,反已無愆,而順吉凶之至,乃人心之得其正,而人事之得其平者,故辭之无咎,善乎其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爻位有上下尊卑,故有以列貴賤,而變存乎其間矣。卦體有隂陽消息,故有以齊小大,而象見乎其内矣。至於察其消息,審其當否,而辨其吉凶之占,則存乎彖爻之辭。然吉凶者,事之已成,辨之而已。悔吝則小疵方形,必有其幾微之介焉。聖人往往於此而預為之憂,曰:如是則有悔,如是則有吝。所以使人謹於幾先,不待乎著明而後覺也。无咎雖行乎四者之間,而而其機皆在於悔。蓋悔而後能補過,能補過而後无咎。其所以一轉而為吉者,此也。以是處吉,則必惕然有以保其吉,而不至於吝。以是處吝,則必翻然有以消其吝,而不至於凶矣。故凡易之震動人以无咎者,必於悔而發其機焉。下傳曰: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懼者,震之謂也。知懼則知悔矣。无咎,其四時中和之氣;悔,其子半來復之陽與。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所謂彖者,言乎象也,舉卦以該爻。

右第三段,

申釋二段吉凶得失一節之意。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凖,則也。易之作,所以則乎天地,故於天地之道,皆有以彌合而條理之。幽明之故,死生之說,鬼神之情狀,皆天地之道也。天地之道,以其顯者知其微者。天文地理,如日月水火之類,或主施而舒光,或主受而涵景,此即幽明之故也。始終者,事物之始終。凡事物之始,必有以順其理;事物之終,必有以完其初,此即死生之說也。精氣游魂,皆以在人身者言。游者,思慮動作,寂感無常之稱也。隂精陽氣,各有靈爽,如神示之對待;魂動魄静,交為變化,如人物之屈伸,此即鬼神之情狀也。此節發明進退晝夜之義。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與天地相似,不言易者,蒙上文也。天地之性,以人為貴,人之所以配天地者,以有仁義也。易有仁義之道,故與天地克肖而不相違。知周萬物,義之精矣,然所知者皆濟天下之道,其知不過也。旁行汎應,仁之熟矣,然所行者皆有從心之矩,其行不流也。既樂天理,又知天命,故義理不窮於氣數而不憂,其知益深也。安於所處,厚於所性,故本心不奪於外物而能愛,其行益篤也。此節發明三極之道。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範圍天地不言易,亦蒙上文天地以氣化生成萬物,而其本然之妙則合一而不二。易有所為合一不二之機,故天地之化皆範圍乎其中也。萬物之性即我之性,故生成曲盡而不遺,道濟仁愛之極也。晝之道即夜之道,故通貫周知而無間,知幽明死生鬼神之至也。所謂範圍天地者,此兩端而已。蓋惟主之神者渾一而无方,是以化之易者周流而无體。此節又總上兩節之義而極言之。

一隂一陽之謂道。

釋所謂天地之道也。幽明、死生、鬼神者,一隂一陽而已。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釋與天地相似之性也。繼,猶繼體、繼志之繼,蓋天賦人受交接之間也。天地之性,純粹至善,人物得是理以有生,則莫不有天命之善焉。然乾道變化,二五參差,氣異質殊,品類各正,是則為人物之性。故不特人與物通塞偏正較然異也,就人之中,仁知之見各倚於所禀,百姓之愚行習而不知,此所以與天地不相似,而仁義合一之道鮮也。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釋所謂天地之化也。天地之化,一晝一夜以成萬物而已。然方其晝而顯也,乃即其在中之仁;方其夜而藏也,乃即其在外之用。以是鼓萬物之出入,皆其自然之妙而無所容心焉。此其德業所以為盛大之至也。蓋惟其所藏者用,乃萬事之所以成就而蓄積,故謂之大業;惟其所顯者仁,乃在中之所以日出而不窮,故謂之盛德。德業即道也。德業互為其根,此晝夜之道所以通一而無二也。

生生之謂易。

釋易无體也。生而又生,迭禪互換,非一端之可執,故曰無體。

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

承上生生之易,而指其見於造化人事者。象成於天,日月往來之類是也;法效於地,水流物生之類是也。在占則因往以推來,在事則更新而革故,皆所謂易也。

隂陽不測之謂神。

釋神无方也。氣有動靜,神則無動無靜而無不周;形有彼此,神則無彼無此而無不在。其體也不可窺見,其用也不可度思,故曰无方。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彌綸天地,故遠不禦;與天地相似,故静而正;範圍天地之化,故於天地之間備矣。

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語道而至於神,可謂妙矣。然必語夫神之為德,而後為道之至,故復推原乾坤之性情,以明廣大之所由也。乾之心一而不二,故其静也專一而已,其動也直遂而已。坤之事順而無為,故其静也翕聚而已,其動也發散而已。此即首章所謂易簡也。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之廣大,配乎天地,總言之也。變通配四時,所謂進退之象。隂陽之義配日月,所謂晝夜之象。其本則在易簡之善,配乎至德,所謂三極之道也。

右第四段,

申釋第二段變化進退一節之意。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具易理於心,是以易崇德也;體易理於身,是以易廣業也。蓋凡人性之德,知則清明,而其崇象天;禮則篤實,而其卑象地。天地定位,而變化行矣。聖人能存存其本性之德,則與天地相似。故其理之具於心而為知也,日新日盛,是道所自出之門也;理之體於身而為禮也,日斂日固,是義所由入之門也。與天地之變化而日新富有者無異,故德崇而業廣也。此言聖人之學,以起下文君子學易之意。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賾者,物理之繁也。擬形容以得其類,象物宜以盡其情,此象所由立也。窮理者必於此探其原焉,是知所始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動者,事為之變也。觀其會聚而可通者,定其典常而可行者,此辭所由繫也。循理者必於此踐其實焉,是禮所生也。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不可惡,不可亂,故可以居安而樂玩焉。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至賾者,聖人之所擬而象之,故君子亦必擬之,而後理可言也。至動者,聖人之所審而斷之,故君子亦必議之,而後事可動也。聖人知崇禮卑而道義出,則與天地變化同矣。君子有擬議之功,則亦有以成其變化,而進乎聖人德業之事也。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中有實德,則不務於遠,故子和、爾靡,皆以近者言之。然而惟德動天,無遠弗届,故卦謂信及豚魚而應乎天也。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心同則無嫌於迹異,非物之所能間,而其號咷也相聞,其笑語也相洽矣。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欲為大過之事,基於敬慎之心。故棟,重物也,而猶患其傾橈;茅,雖薄物,而所以防傾橈者在是,是用可重也。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不伐不德,禮言恭也,然非德盛而厚之至者不能。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說具乾卦。

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言語謹密,節之大者。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誨盗,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解:小人乃致亂之根本,使小人得以乘君子之器,是上慢其爵禄,而下得以肆其殘暴也。奪者一人之禍,伐則國家之憂矣。受伐者無防,如慢藏之誨盗;被奪者自辱,如冶容之誨淫。以上七爻,舉居安樂玩之例。中孚同人,以誠為本也。大過初六,以敬為基也。謙則有終,亢則有悔,密於幾事,謹於名器,則亂無從生矣。右第五段,申釋第二段所居而安一節之意。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指明河圖數之所屬也。凡奇為天,凡偶為地。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又就圖數所列之位而指言之。天地之數各五,列成五位。四方相生,是相得也;奇偶同居,是有合也。

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又以圖數而細計之,以明所具之緼。蓋其四方奇偶之數,由少而多,則消息盈虚之變,成乎其中矣。内外賓主之位,互藏其宅,則鬼神不測之機,行乎其内矣。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蓍所以推衍天地之數。大衍者,蓍之尊稱也,常虚一而不用。

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揲之時,平分左右,以象兩儀也。取右一蓍,掛左小指,以象三才也。左右互揲,以四為節,以象四時也。又歸所掛之奇於左右之餘,併以象閏也。揲四者為正數,奇零者為閏數,故卦為積餘之端,而扐為積餘之總。再扐之後而復起掛,猶再閏之後而復起積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專以正數計之,猶歲不數閏之意。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分、掛、揲、歸而成一變,十八變而卦成矣,方得内之八卦,則為小成。

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卦成之後,則有變卦,而共為十二畫,是引而伸長之也。

以六十四卦之事類合之變卦,是隨其所觸而互相長也,故可以盡天下之能事。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吉凶之理明,故有以顯道;趋避之機决,故有以神德行。由是可以與人答問,而助神明之功。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神之妙不可測,而化之用則可知。由圖象論之,則成變化者,所以行鬼神也;由蓍策論之,則顯道者,所以佑神也。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言莫美於易之辭,動莫神於易之變,制器莫備於易之象,卜筮莫决於易之占。前章言象、辭、變、占,以體用之序言也。然學易自辭始,辭因變而繫,變因象而生,象因占而立,故其序又如此。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此以蓍言之,象辭變占之用,所以行也。明炳於幾先,故曰至精。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此以卦爻言之。象辭,變占之體所以立也。用周於無窮,故曰至變。參伍以變者,隂陽相生也。錯綜其數者,剛柔迭居也。設卦而天地之文成,爻立而天下之象定。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此又總蓍卦爻而言之。其體寂無思為,而天下之故涵焉;其用因於有感,而天下之故通焉。機妙於不測,故曰至神。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至;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以其至精,故有以極深;以其至變,故有以研幾;以其至神,故感應之妙,莫能知其所以然者。通志者,明民之心;成務者,利民之用。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至精至變至神,歸於象辭變占而已。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又申前意,開物故志通,成務冒道,皆所謂成務也。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又推蓍卦爻之德,先具於聖心也。蓍之德神,故有以開物而通志;卦之德知,故有以成務而定業;六爻之用變,故有以冒道而斷疑。易有聖人之道,而聖人先備乎易之德。故當其洗心藏密,與易之寂然不動者無異也;及其同患,而藏往知來,與易之感而遂通者無異也。此聖心之至神也。聰明睿知者,神之體;神武不殺者,神之用。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聖有其德,故作易教人,以寓其道。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此即天道民,故聖人所明察之以作易者也。闔闢變通,見象形器,是天道也。制用之法,咸用之神,是民故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易有太極之理而不可見,是隂陽剛柔之本也。聖人畫卦,自兩儀始,至於四象八卦,而天道備矣。吉凶定,大業起,而民故周矣。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合前兩節而通論之也。天地、四時、日月,即闔闢變通,見象形器者也。處崇高之位,備物致用,以利天下,即制法使民咸用者也。定吉凶,成亹亹,即畫卦以生吉凶,而起大業者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又合全章而通論之也。天生神物,結大衍之數;變化垂象,結闔闢變通見象形器之理;河圖、洛書,結章首天地之數也。易為卜筮作,故先神物;觀察者,作易之本,故次天地;龍馬之祥,獨啟聖心,故以圖、書終焉。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又歸之象變。辭,占也。卦有四象,蓍數亦有之,言四象則象變皆舉矣。繫辭,辭也。定吉凶,占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第二章,觀象玩辭,觀變玩占之效,至於如此,故申明其意以釋之。尚辭尚變,尚象尚占,皆所以尚賢也。右第六段,申釋第二段居則觀象一節之意。蓋圖象蓍數者,象辭變占之本,故首述之。中間乃明指四者為聖人之道,末又原其皆出於聖人先得之心與天地自然之理,而勉學者以體易合天之事也。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書不足以盡所欲發之言,言不足以盡所欲示之意。然立象則足以盡意者,言之指示有盡,而象之包藴無窮也。象立則卦設矣,人事之情偽,盡在其中,故因而繫辭焉。又足以盡言,蓋凡書之事理,徵於實而主於一,易之事理,涵於虚而該於萬,則有以類觸旁通,而言由此盡矣。是故遇事變而通之,可以盡利者,言盡而天下之能事畢也。以是鼓舞於人,可以盡神者,意盡而有以通天下之志也。按:前章言設卦觀象,下傳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此言立象先於設卦者,其立象謂八卦,設卦謂六十四卦與?

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原象之所自立也。乾坤者,象之宗。天地設位,有不易之體,然後交易變易之用行焉。非天地則變化之迹不可見,非變化則天地之道不幾於息乎?是故象也者,像此者也。首章蓋發此意,故此結言之。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形上超於形者,即乾坤之理,聖人所欲言之意也。形下成於形者,即乾坤之質,聖人所因以立之象也。有器則氣化行乎其間,因其流行之化而辨其節度,故謂之變。有變則有推移之機,因其推移之妙則可以行之而不窮,故謂之通。天道者,人事之本,故可舉而措之,承上節之意而起作易之端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天下之賾,形器之分也;天下之動,變通之迹也。立之象以極其賾,繫之辭以鼓其動,聖人所以盡意盡言而足以盡利盡神者,此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言,學易者之事也。易具變通之理,則人事所以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者,不外乎是矣。然變化之幾甚微,而轉移之用至妙,非神而明之者,道不虚行也。要必得其象外之精,契其言前之意,默然不言,以視象辭如筌蹄然,然後能神明於易道。此則存乎其人之心得,而躬行者以為事業之本也。然則聖人之意雖盡,而得其意者難,君子可不擬議觀玩以盡其心乎?右第七段。總上傳數章之意而結言之,故多用前辭而加深切焉。其所謂形上之道者,即易簡之理也;所謂德行者,即體易簡之理而有以成位乎其中者是也。

周易觀彖卷十

<經部,易類,周易觀彖>

 

 

点校說明

【点校底本】:文渊阁《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资料来源】:国学http://www.guoxuemi.com/siku/119642epyx/

标签:

相关推荐

易经三十六卦详解 易经三十六卦白话全解是什么情况?

易经第三十六卦周易全集《明夷第三十六》原文赏析与注解明夷卦:卜问艰难之事则利。太阳没入地中,是明夷的卦象。《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36卦的全文易经第三十六卦,算运势。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易经三十六卦白话全解方面知识,希望对你有

转载随笔 74 2024-05-03

泽山咸卦详解143易学网

六十四卦之泽山咸卦:咸卦【中上卦】相互感应六十四卦之泽山咸卦:经商六十四卦之泽山咸卦:求名六十四卦之泽山咸卦:婚恋六十四卦之泽山咸卦:决策易经本卦雷风恒变卦泽山咸卦详解”(这里说的是男人要守德,但后果可能不利,易经这一卦用同样的语词“恒其德

转载随笔 93 2024-05-03

周易第39卦_蹇卦(水山蹇)详解

周易第39卦详解蹇卦原文象曰:山上有水,蹇。蹇卦:筮遇此卦,利西南行,不利东北行。《象辞》说: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艮,艮为山,山石磷峋,水流曲折,是蹇卦的卦象。蹇卦坎上艮下,为兑宫四世卦。传统解卦这个卦是异卦(下艮上坎)相叠。坎为水,艮

转载随笔 115 2024-05-02

周易震卦详解 震卦:震为长子,鼎的功业由震继承,通过考验就可以传下去

鼎卦的功业由震卦继承,通过了考验就可以传下去,这是站在卦序角度的理解。可能有人会疑惑,前面鼎卦不是刚刚讲接班人要考虑所有子嗣不局限在嫡长子吗?以王权公器来看,鼎卦“元亨”,是开创者,开创的事业由震卦接班,所以少了开创的那个“元”,把“亨”留

转载随笔 131 2024-05-02

易经64卦灵签第18签解签: 蛊卦【中中】振疲起衰

蛊卦【中中卦】振疲起衰卦中爻象如推磨,顺当为福反为祸,心中有益且迟迟,凡事尽从忙处错。【香港启福阁:详解六十四卦】易经第十八卦,山风蛊,上艮下巽。卦画组合巽下艮上,传统称作山风蛊。不过,“九三”在下卦“巽”中,有顺从的美德,而且阳爻阳位得正

转载随笔 57 2024-05-02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