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位易知之终(失正);变坤错乾综坤。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朱熹:一阳在上,《剥》未尽而能复生。君子在上,则为众阴所载;小人居之,则剥极于上,自失所覆,而无复“硕果”“得舆”之象矣。取象既明,而君子小人,其占不同,圣人之情,益可见矣。
程传:诸阳削剥已尽,独有上九一爻尚存,如硕大之果不见食,将见复生之理。上九亦变,则纯阴矣。然阳无可尽之理,变于上则生于下,无间可容息也。圣人发明此理,以见阳与君子之道。不可亡也。或曰:《剥》尽则为纯坤,岂复有阳乎?曰:以卦配月,则《坤》当十月;以气消息言,则阳剥为《坤》,阳来为《复》,阳未尝尽也。《剥》尽于上,则《复》生于下矣,故十月谓之阳月,恐疑其无阳也。阴亦然,圣人不言耳。阴道盛极之时,其乱可知,乱极则自当思治,故众心愿载于君子,“君子得舆”也。《诗》、《匪风》、《下泉》,所以居变风之终也。理既如是,在卦亦众阴宗阳,为共载之象。“小人剥庐”,若小人则当剥之极,剥其庐矣,无所容其身也。更不论爻之阴阳,但言小人处剥极,则及其庐矣。庐取在上之象,或曰,阴阳之消,必待尽而后复生于下,此在上便有复生之义,何也?《夬》之上六,何以言终有凶?曰:上九居《剥》之极,止有一阳,阳无可尽之理,故明其有复生之义,见君子之道,不可亡也。《夬》者阳消阴,阴小人之道也。故但言其消亡耳,何用更言却有复生之理乎?
程子曰:息训为生者,盖息则生矣,中无间断。“硕果不食”,则便为复也。
杨文焕曰:“贯鱼”者,众阴在下之象也。“硕果”者,一阳在上之象也。
胡炳文曰:乾为木果,众阳皆变,而上独存,有“硕果不食”象。果中有仁,天地生生之心存焉。“硕果”专以象言,“得舆”“剥庐”,兼占而言。床,上之藉下以安者也,庐,下之藉上以安者也。始而“剥床”,欲上失所安,今而“剥庐”,自失所安矣。自古小人欲害君子,亦岂小人之利哉?
蔡清曰:《易》固为君子谋,然其为君子谋者,亦所以为小人谋也,观“小人剥庐”之辞可见。盖道理自是如此,天地间岂可一日无善类哉?不然,人之类灭矣。可见圣人非姑为是抑彼以伸此也。
乔中和曰:“硕果不食”,核也。仁也,生生之根也。自古无不朽之株,有相传之果,此剥之所以复也。
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程传:正道消剥既极,则人复思治,故阳刚君子,为民所承载也。若小人处剥之极,则小人之穷耳。“终不可用也”,非谓九为小人,但言剥极之时,小人则是也。
《朱子语类》云:唯君子乃能覆盖小人,小人必赖君子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剥君子,则君子亡,而小人亦无所容其身,如自剥其庐也。且看自古小人欲害君子,到害得尽后,国破家亡,其小人曾有存活得者否?故圣人于《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子夏易传;極剥而保於上,大果有乎。拔不食者也。極消則息道,斯來矣。君子厚徳以藏垢也,故民所載矣。小人矜忌而偶怨也。故剥人之廬,終不可用也。復而不敵怨於剥者,君子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德车,小人剥庐。
虞翻曰:艮为硕果,谓三已复位,有颐象。颐中无物,故“不食”也。夬乾为君子,为德;坤为车,为民;乾在坤,故以德为车。小人谓坤,艮为庐;上变灭艮,坤阴迷乱,故“小人剥庐”也。
《象》曰:君子德车,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侯果曰:艮为果,为庐。坤为舆。处剥之上,有刚直之德,群小人不能伤害也。故果至硕大,不被剥食矣。君子居此,万姓赖安,若得乘其车舆也。小人处之,则庶方无控,被剥其庐舍,故曰“剥庐,终不可用”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译文]上九,硕大的果实没有被吃掉,君子得到大车,小人剥蚀房屋。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译文]《象传》说:君子得到大车,说明万民得以乘载。小人剥蚀房屋,说明小人终究不可任用。
[提示]孤阳独存时会有两种可能。
诸阳都已被剥成阴,只剩上九独存阳实,犹如硕果仅存。这仅存的一阳,下乘众阴,关系非常重大。预后如何,有两种可能。如果君子能够得到这可贵的一阳,把握矛盾转化的时机,就可以力挽颓势,转剥复阳,那么得此一阳就犹如得到一辆大车,运装万民滚滚向前,历史就会展开一个新的历程。这样,经过了拨乱反正,整个局势就转危为安了。如果在此危急关头,小人竟占了上风,扑灭了这仅存的阳气,那就无异于破坏了安身的房屋,大家都无法生存了。一阳在上,覆盖五阴,也正像一间房屋;如果剥掉这一阳,岂不是掀去屋顶了吗?可见在此危急关头,切切不可任用小人,否则遗患无穷。在同样的局势下,却有两种天壤之别的发展趋向。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这正是“剥”尽“复”来、君子有为之时,所以爻辞作此吉言,殷殷勉励;这同样又是独枝孤果、摇摇欲坠之时,所以爻辞又特设危言,谆谆告诫。
把一个问题的正反两面作了对比式的表述,确实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使人产生千钧一发的危急感和千载一时的紧迫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