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难知之始(失正);变乾错坤综乾。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朱熹:初与四为正应,理之常也。然初居下,而在初未可以深有所求。四震体而阳性,上而不下,又为二三所隔,应初之意,异乎常矣。初之柔暗不能度势,又以阴居巽下,为巽之主,其性务入,故深以常理球之,“浚恒”之象也。占者如此,则虽正亦凶,而无所利矣。
程传:初居下而四为正应,柔暗之人,能守常而不能度势。四震体而阳性,以刚居高,志上而不下,又为二三所隔,应初之志,异乎常矣。而初乃求望之深,是知常而不知变也。“浚”,深之也。“浚恒”,谓求恒之深也。守常而不度势,求望于上之深,坚固守此,“凶”之道也。泥常如此,无所往而利矣。世之责望故素而致悔咎者,皆浚恒者也。志既上求之深,是不能恒安其处者也。柔微而不恒安其处,亦致凶之道。凡卦之初终,浅与深,微与盛之地也,在下而求深,亦不知时矣。
陆希声曰:常之为义,贵久于其道日以浸深,初为常始,宜以渐为常,而体巽性躁,遽求深入,是失久于其道之义,不可以为常,故“贞凶”。
胡瑗曰:天下之事,必皆有渐,在乎积日累久,而后能成其功。是故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初六居下卦之初,为事之始,责其长久之道,永远之效,是犹为学之始,欲亟至于周孔;为治之始,欲化及于尧舜,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故于贞正之道,见其凶也。“无攸利”者,以此而往,必无所利,孔子曰;“欲速则不达”是也。
王宗传曰:初,巽之主也。当《恒》之初而以深入为恒,故曰“浚恒”。犹之造事也,未尝有一日之劳,而遽求其事成。犹之为学也,未尝有一日之功,而遽求其造道。大造事而欲其有所成,为学而欲其有所造,固所当然。然望之太深,责之太遽,俱不免于无成而已,故凶而无攸利也。
王申子曰:恒,久也。天下可久之事,岂一朝夕所能致者?初六质柔而志则。质柔故昧于远见,志刚故欲速不达,处恒之初,是方为可久之计者,而遽焉求深,故曰“浚恒”。非急暴而不能恒,则必苟且而不可恒矣。贞固守此以为恒,取凶之道也,何所利哉。
李光地:此爻义,陆氏、胡氏、二王氏俱与《传》义异,于卦义尤为精切可从。盖凡事渐则能久。不渐则不能久矣。孟子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也。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程传:居恒之始,而求望子上之深,是知常而不知度势之甚也。所以“凶”,阴暗不得恒之宜也。
朱震曰:初居巽下,以深入为恒,上居震极,以震动为恒,在始而求深,在上而好动,皆凶道也。
郭雍曰:进道有渐而后可久,在《恒》之初,浚而深求,非其道也。
王申子曰:可恒之道,以久而成,始而求深,是施诸己则欲速不达,施诸人则责之太遽者也,故凶。
苏濬曰:凡人用功之始,立志太锐,取效太急,便有欲速不助长之病,故曰“始求深”,盂子言“深造必以道”,正是此意。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译文]初六,深求恒久之道,固守此道必凶,没有利。(浚:音jun,深。贞:贞固。)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译文]《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的凶险,是由于初六刚开始就遽求深入。
[提示]指出求恒久之道须日以浸深,戒遽求深入。
元代吴澄《易纂言》说:“恒者,夫妇居室之常也。内卦巽女为妇,外卦震男为夫。故爻辞内三爻言妇道,外三爻言夫道。”六爻实际上是专从夫妇关系的各个层面来讲恒久之道,并以此推及人事的。初六的爻辞也是谈夫妇之道的,不过这是一对年轻夫妇。初爻为夫妇恒久之道的开始。长男与长女刚结婚,长女就要求长男像相处多年的夫妻一样对她感情很深,所以爻辞说“浚深”。恐怕双方并不是自由恋爱,相知不深而又相求太急,欲速则不达,所以反而不能得恒久之道。如果长女固守此道不变,以为这就是夫妇恒久之道,必然会招致凶险.没有任何好处。故《小象传》说,深求恒久之道之所以凶险,在于刚开始就遽求深入。从爻象来看,初六居恒之始,又是巽体的主爻,但以柔居刚不当位,质柔而志刚则性躁,于事总想一步到位。固守这条道走下去,自然是只有凶险,没有好处。《序卦传》说:“恒者,久也。”恒之道贵久,久就是逐渐积累。做什么事都有个日就月将的积渐过程,不唯是夫妇之间的恒久之道。宋代胡瑗深谙此理,他在《周易口义》中的一段阐释对理解初六的爻旨很有助益,特移录在此以供参考:“是故为学既久,则道业可成,圣贤可到;为治既久,则教化可行,尧舜可至;为朋既久,则契合愈深;为君臣既久,则谏从言听而膏泽于下民:若是之类,莫不由积日累久而后至,固非骤而及也。今此初六居下卦之初,为事之始,责其长久之道,永远之效,是犹为学之始,欲亟至于周、孔;为治之始,欲化及于尧舜;为朋友之始,欲契合之深;为君之始,欲道之大行:是不能积久其事,而求常道之深。”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