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傅恒《御纂周易述義•卷八》繫辭上傳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清)傅恒《御纂周易述義》繁体版【卷八】繫辭上傳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此明畫前有易也。天確然處上而尊,地隤然處下而卑,不待奇耦之畫,而乾坤已定矣。天地萬物,由卑至高,以序而陳,不待六畫之次,而貴賤已位矣。以兩物言,或動而或靜;以一物言,時動而時靜,莫不各有常理焉,不待陰陽之判,而剛柔已斷矣。方,謂在天之方侯,方候易則生殺之氣以類而聚也。物,謂在地之形質,形質異則清濁之品以羣而分也。不待得失之報而吉凶已生矣。精氣上著而聚散顯晦之靡常者,在天成象也;體質下凝而流峙榮枯之迭更者,在地成形也。不待九六之用,而變化已見矣。此天地自然之易,《易》書之所由以作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

此言易之變化也。摩,如以兩物相摩切。盪,猶以器盪於水上也。相摩,謂以一交一,八卦以前之事。相盪,謂以一交八,八卦以後之事。

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霆,即電也。生物之機,動於雷霆。養物之用,資於風雨。暑以發而舒之,寒以斂而止之。惟剛柔八卦之摩盪,故震為雷之鼓,離為霆之鼓,巽為風之潤,坎為雨之潤,離為日運行於晝,坎為月運行於夜。日月之行,有冬有夏,為一寒而一暑。要其品彙,男女之根,資始成形之本,則莫非乾坤之所為也。乾道成男,震坎艮皆乾之成;坤道成女,巽離兌,皆坤之成物。未有始,乾道始之主之,而無心也,物物自成,坤道因其成而成之,若為之而有迹也。此造化之功用,即易變化之妙用也。

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此言天地之成化,皆根於性情之德也。大始之知,無為而善始初,無艱深險阻之處,以易知也。成物之作,從陽而善承初,無繁擾作為之處,以簡能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此言人體乾坤之德也。人之所為,如乾之易,則所知皆性分所固有,無一人不可以與知,是易知也。如坤之簡,則所能皆職分所當為,無一人不可以與能,是易從也。易知則有親,樂其中之無險也。易從則有功,信其成而爭先也。有親則天下附之而不可解,故可久。有功則天下成之而不知倦,故可大。可久則日新不已而為賢於人之德,可大則富有無外而為賢於人之業。知至德可久,不外一易;能至業可大,不外一簡,故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是理也,三才之道也。聖人得之,所以成位乎天地之中,而與天地參也。朱子曰:「此章以造化之實,明作經之理。又言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也。」

右第一章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象立意盡,不言而吉凶以見,此包犧之易也。繫彖爻之辭,以明示吉凶,而象見乎辭,此文周之易也。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剛柔兩盛則為相摩,剛柔迭勝則為相推。柔推剛則剛變而化柔,剛推柔則柔變而化剛,此揲蓍求卦之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此象之著於人事者也。憂者迫切於中,虞者猝乘於外。悔生於事後,則自凶而之吉。吝見於當前,將由得而致失。事有大小,故辭有緩急,各著其象也。上文所謂繫辭以明吉凶者,此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此象之著於天道者也。春夏為進,秋冬為退。柔變而剛,則進而為春為夏;剛化為柔,則退而為秋為冬,象四時也。變而剛則為晝,化而柔則為夜,象一日也。動謂九六之變。三極者三才,各具一太極。道則理之流行,自主宰而言則為太極,自流行而言則為三極,其實一也。上文所謂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者此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君子謂作易之人。易之序,有其時,有其位,理之一定者也。君子居則别其象之定理,安而涵泳其辭意之深。爻之辭,陳其理,著其戒,事之當然者也。君子動則揆其變於幾先,玩而體察其占事之決,故動與吉會,自天祐之而攸往皆利矣。然惟聖人身體心契,與天地合德,而後能。若參以己私,則玩辭玩占,有不必皆利者矣。朱子曰:「此言聖人作易,君子學易之事。」

右第二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彖者觀象所繫之辭,言乎象者,至著之象、至微之理所寓也。爻者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言乎變者,不一之變,至一之理所貫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

言象言變,不外吉凶悔吝之辭。時有消息,位有當否,故有得有失,悔未純吉,吝未純凶,如物之有小疵也。時位之難處,本宜有咎,以其知過能改,得善處之道,故免於咎,所謂轉禍為福,易危為安者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列猶陳也,位分上下而貴賤陳,故有陰得位反貴,陽失位反賤者,是貴賤无恒,存乎其所列之位也。齊猶定也,陽大陰小。陽卦多陰,以陽為主。陰卦多陽,以陰為主。卦之大小,以卦主定之也。吉凶者事之已成,玩其辭可辨也。悔吝則小疵方形,必有其幾微之介焉。聖人於此而預為之憂,所以使人謹於幾先,不待著明而後覺也。自有咎而之於无,機在於悔。一念震動,恐懼修省,乃所為善補其過。下傳曰:「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懼即震之謂也。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卦主既有大小之殊,而聖人繫辭則因時取宜。其辭或難或易,皆指人以所之,而使不迷於所往也。朱子曰:「此章釋卦爻辭之通例。」

右第三章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易所以道陰陽,故與天地準。準所以為平,言與之平也。彌者彌縫之無有罅隙,大無不包也。綸者條理之極其分明,細無不析也。猶《中庸》之言「大德敦化,小德川流」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此以易窮理之事也。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可見者為明,不可見者為幽。明者易之呈於有象,幽者易之藏於無朕。幽明之故,以易知之也。原人之始,而知其所以生;反人之終,而知其所以死。死生之說,易一陰一陽之說也。精氣則物成其形,魂游則物變其故。鬼神之情狀,易一屈一伸之情狀也。《中庸》曰:「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記》曰:「其氣發揚於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其狀也。《易》曰與鬼神合其吉凶,又曰鬼神害盈而福謙,此其情也。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此以易盡性之事也。德合天地而與之相似,故先後天而不違。知周如天,知之無不明。道濟如地,處之無不當,故不過差也。道有變動,故有旁行,知之事也。權必合經,而不流蕩,仁之事也。樂天理之自然,而知命分之當然,則此心與天為徒,故不憂,知之深也。安於所處,厚於所性,則無所往而非仁,故能愛,仁之篤也。能盡其性,而上下同流,所謂與天地相似者如此,凡易之所能備此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此以易至命之事也。範,鑄金之模也。天地無心而成化,聖人作易如範之圍繞於外,莫能踰越也。曲,謂一偏物,物偏旁幽曲之處,皆易之成能,而無纖悉之或遺也。晝夜之道,即幽明死生神鬼之所以然,聖人兼通而知之。貫天地之始終於一心,統萬物之消息於一氣,是默契之知而非聞見之知也。蓋其主之神者,陰陽不測,而無可求之以其方。是以化之易者,惟變所適,而無可執之以為體。此易所以彌綸天地之道而與天地準也。張子曰:「語其推行故曰道,語其不測故曰神,語其生生故曰易,其實一物,指事異名爾。」朱子曰:「此章言易道之大,聖人用之如此。」

右第四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陰陽,氣也。一陰一陽,有對待之體,有交易之用,有循環迭運之機,有互根互藏之妙,所謂道也。以陰先陽,道具乎陰而行乎陽也。陰陽變化接續而無窮謂之繼,渾然純粹,何其善也。人物稟受凝成而有主謂之成,生理各正是為性也。繼善陽之動,成性陰之靜。繼之成之,形下之事。善與性,形上之事。孟子性善之說,蓋出於此。

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人均具此性,均有此善,而氣稟不同,則所見亦不同。有偏乎陽而意存乎仁者,則所見皆仁,而以流動者為道。有偏乎陰而意存乎知者,則所見皆知,而以貞靜者為道。至於百姓日用之間由之,而不知,此君子之道,知者鮮矣。蓋君子見其全,仁知見其半,百姓則全不見,而道無乎不在也。

顯諸仁,藏諸用,鼔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仁者造化之心,用者造化之功。仁本在内者也,達而在外,是顯其所藏之仁,萬物之出機也。用本在外者也,斂而在中,是藏其所顯之用,萬物之入機也。鼔動萬物之出入,而不與聖人同其憂。聖人成務,不能無心,故有憂。神道鼔物,寂然無情,故無憂也。顯仁者,流行不息,德之盛而極其至也;藏用者,充塞無間,業之大而極其至也。故曰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時而藏用,則舉萬物之生意,包括無遺。富有如此,故由内知外,而謂之大業。時而顯仁,則舉萬物之生機,時出不窮。日新如此,故由外知内,而謂之盛德。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陰生陽,陽生陰,遞禪而不息,亦交互而不窮,所以為易。天地之化,聖人之書,皆此理也。别而言之,無象之中,忽然成象,固有主乎其大始者,則謂之乾。象之方始,即順承而效法之,固有作成乎其物者,則謂之坤。舉天地間,無一物而非陰陽之生生也。有象斯有數,即七八九六之數也。推而極之,則可以彰往察來,而謂之占。因卦之變而通乎事之變,則可以盡趨避之方,而謂之事。舉日用間,無一事而非陰陽之生生也,此所謂易可得而知者也。若夫陰陽之妙,無在而無不在,有不可測而知者,則謂之神。蓋一陰一陽之謂道,以其生生,故無體,而謂之易,以其不測,故無方,而謂之神。聖人本天地以作易,其德業亦即與天地參者蓋如此。

右第五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廣謂無所不受,大謂無所不包。遠以用言,邇以體言。以言乎遠則充周無外而不可禦,以言乎近則自然無為而各具其理,以言乎天地之間則無一處無一物不具足該備矣。

夫乾,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易之廣大,於乾坤見之。乾坤各有性情,故各有動靜。乾,君道也,其靜也專,純一不雜。其動也直,直遂不撓。是以其氣貫徹無外,而大生焉。坤承順乾者也,其靜也翕。受乾之施而翕聚也。其動也闢,施其所受,開生萬有也。是以其體含弘光大而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乾大生,無不覆。坤廣生,無不載,故配天地。陽變而通乎陰,陰變而通乎陽,流行不息,故配四時。復之七日,陽之義也。臨之八月,陰之義也,故配日月。乾易坤簡,至善所存,故配人心之至德。自廣大而至於易簡,立言之序,自博而趨約也。天道人事,無乎不配。易之廣大可見矣。

右第六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至言易道之至,具易理於心,是以易崇德也。體易理於身,是以易廣業也。知崇者,德之所以崇。禮卑者,業之所以廣。德崇於知,聖人之知,如天之運,而極其高明,故曰崇效天。業廣於禮,聖人之禮,如地之凝,而極其卑順,故曰卑法地。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自天地設位,而生生之易已行乎其中。人之知禮,能如天地,則成性存存不已,而率之而為道,宜之而為義,若闢其門而利用出入之無窮,故曰道義之門。道義即在人之易也。

右第七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易有象有爻,象者何形?天下無形之理也。爻者何窮?天下無窮之事也。無形則含而不見,故曰賾。賾,頤中深處也,極深斯有以見天下之賾。形容者物之狀,宜者物之理,擬以象之,肖其狀,即以盡其理,而無形者有形矣。無窮則變而難執,故曰動,研幾斯有以見天下之動。會者理之聚,通者理之行,不觀其會,則拘於一曲而無由得其通,不觀其通亦互相窒礙,而無由達其會。會得其通,即為典禮。典者理之常,禮即理之節文也。繫辭焉而因得失以斷其事之吉凶,而無窮者可窮矣。

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象顯天下至幽之義,而名言宜稱,則自不至於厭惡其賾矣。辭載天下至多之事,而處決精當,人所易從,自不至於棼亂其動矣。擬者比倫詳度之意,議者商確裁定之意。言動者人身之變化也,擬其所立之象以出言,則言必簡而合宜。議其所合之爻以制動,則動必惠而得吉。擬言議動,則語默動靜,必合於道,而易之變化成於吾身矣。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雜舉七爻以為擬言議動之例,此釋中孚九二爻義。鳴鶴在陰,而其子必和,情之所同,無隱顯之間也。我有好爵,而爾亦靡心之所欲,無物我之間也。在陰者,鳴鶴幽隱之地也。居室者,君子幽隱之地也。居其室,出其言善,天下皆以為善,故應。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天下皆以為不善,故違。人心之於善惡,相感應如此,豈可以一室之幽隱而忽之哉。戶之動,發於樞;天之動,發於機。極,言行之至,可以動天地,則三才一理,又可見也。言,兌口象。行,震行象。居室,艮門内之象。樞機,震行艮止之間之象。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釋同人九五爻義。爻言始異終同,孔子釋之以迹異心同。出處語默,迹之異也。斷金蘭臭,心之同也。同心者之行,譬如至利之器,可斷至堅之金,物莫能間之也。同心者之言,譬如幽生之蘭自見,臭味之一物莫能雜之也。九五之陽在上,有或出或語之象。六二之陰在下,有或處或默之象。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釋大過初六爻義,物之置於地也亦可安矣,而又藉之以茅,過於慎也。凡天下之事,過則有失,惟過於慎則無所失,故无咎。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釋謙九三爻義。厚之至,言非氣量淺薄者所能也。有功且以下人,矧無功而欲上人乎。觀地中有山之象,德之盛而充實如山焉。禮之恭而接下,如地焉。内之德極其盛,而外之禮極其恭,所以處上而人不忌,處前而人不怨,此謙所以長保其位,而有終得吉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釋乾上九爻義。孔穎達曰:「上既以謙德保位,此明無謙則有悔,故引乾之上九證驕亢不謙也。」

「不出戶庭,无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釋節初九爻義。節下卦為兌,兌為口舌,口舌者人一身之門戶也。一語不謹則失,臣失身,殃禍立至,此尤君子之所重也。故夫子因明謹行,而又推之謹言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

釋解六三爻義。負者以身負物,物貴而身賤,故曰小人之事。乘者以身乘車,身尊而物卑,故曰君子之器。凡盜皆乘隙而動,苟無釁隙,盜安能犯?負者而乘,非所安也。故盜乘釁而奪之。慢其上而暴其下,盜則乘其過惡而伐之,受伐者無防,如慢藏之誨盜。被奪者自辱,如冶容之誨淫。所謂知盜,非知奪伐之盜,知教奪伐者之盜也。

右第八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河圖之數也。天地者陰陽對待之定體,一至十者陰陽流行之次序。天之氣專直而無間斷,故其數奇。地之形翕闢而有容受,故其數耦。一三五七九,陽之奇也。二四六八十,陰之耦也。一二三四五,生數也。六七八九十,成數也。其位則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五行順布,陰陽互藏,此畫卦之原,大衍之數所由以出也。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數者氣之分限節度處也。一生一成,合為一位,故曰五位相得。謂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九與十,皆兩相得,如十干之甲乙木,丙丁火之類是也。有合,謂一與六,二與七,三與八,四與九,五與十,皆兩相合,如十干之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之類是也。由其相得者觀之,則二氣迭運,四時順播,而消息盈虛之變成乎其中矣。由其有合者觀之,則内外賓主之位,互藏其宅,而鬼神不測之機行乎其内矣。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為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衍,推衍也。天地之數,造化自然之數,以生卦也。大衍之數,聖人推衍之數,以生蓍也。宋咸曰:「自太極生兩儀,則陽一陰二,衍而為三。兩儀生四象,則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衍而為十。四象生八卦,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衍而為三十六。通太極之一,兩儀之三,四象之十,八卦之三十六,則其數五十是也。」其用四十有九者,太極為數之體,虛而不用,其用惟兩儀四象八卦之數也。揲蓍之時,平分左右以象兩儀也。取右一策,掛左小指,以象三才也。左右互揲,以四為節,以象四時也。又歸所掛之奇於左右之餘,併以象閏也。揲四者為正數,奇零者為閏數,故掛為積餘之端,扐為積餘之總,再扐之後而復起掛,猶再閏之後而復起積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蓍策三變皆奇為老陽,而過揲之數九其四而為三十六。十有八變皆奇,積為二百一十有六,如遇乾而畫皆老陽者,此數也。三變皆耦為老陰,而過揲之策六其四而為二十四。十有八變皆耦,積之為百四十有四,如遇坤而畫皆老陰者,此數也。合二卦之策,凡三百有六十,當周一歲之日數,每期歲以二十四氣計,則三百六十六日而不足。以十二月朔計,則三百五十四日而有餘。折中之為三百六十日也。合上下經二篇計之,陽爻一百九十二,因每爻三十六策,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陰爻一百九十二,因每爻二十四策,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者,舉盈數而為言也。抑此論,九六老數也。若以七八少數推之,少陽過揲之策七其四而為二十有八,少陰過揲之策八其四而為三十有二,如乾坤皆少,其合亦三百有六十。二篇皆少,其合亦萬有一千五百二十。《傳》言二老而不言二少者,猶卦爻以九六名爻而不言七八,九六純陰純陽,七八陰陽相雜,乾坤可以該六子,九六可以該七八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四營,謂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也。奇耦始分而老少未定,故曰易三變斯老少定而成畫,十有八變斯内外備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則六十四卦為大成也。引謂加長之,伸謂舒展之。由小成而大成,是引而伸之也。以此抵彼曰觸,物之相同曰類,六十四卦變為四千九十六卦,隨其所觸而互相長,是觸類而長之也。而天下人之所能為天下人之所當有,事盡於此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顯道,闡幽也。神德行,微顯也。酬酢,謂幽明之相應,如賓主之酬酢也。言揲蓍求卦,顯陰陽之道,神德行之用,可與鬼神相酬酢,而佑助造化之神功。夫陰變陽化而道無不在,故曰神。神不可知,於變化而知之。變化之道於圖數見其體,於衍數見其用。成變化者神之所為也。非聖人,其孰能知之,故曰至誠如神。

右第九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指其所之,易之辭也。以言者尚之,則言無不當,化而裁之,易之變也。以動者尚之,則動無不時,象其物宜,易之象也。以制器者尚之,則可以盡創物之知,極數知來,易之占也。以卜筮者尚之,則可以窮先知之神。凡卦爻皆具此四者,此與第二章觀象玩辭,觀變玩占相應。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此以蓍言之,辭變象占之用,所以行也。為為於身,行行於世。以言,謂求卦爻之辭,以發言處事也。命者,將筮而告神之辭。受命以答,如響應桴凡,遠而天下後世,近而瞬息戶階,幽而事幾之潛藏,深而情偽之不測,遂知將來禍福之物也。明炳於幾先,故曰至精。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此以卦爻言之,辭變象占之體所以立也。天地之數,函於三,中於五。參以三相參,伍以五相伍,錯綜以順逆相錯,上下相綜,通參伍之變,一剛一柔,相間成文。陽剛天文,陰柔地文,故曰遂成天地之文。極錯綜之數,自内自外,剛柔有體,内體内象,外體外象,故曰遂定天下之象。用周於無窮,故曰至變。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此又總蓍卦而言其體用之妙也。易謂蓍卦,其體寂無思為,而天下之故涵焉。其用因於有感,而天下之故通焉。靜則同乎一物,動則妙乎萬物,故曰至神。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理之内藴,深也。極者,深無不濬之謂。動而未形,幾也。研者,幾無不剖之謂。聖人之作易也,辭變象占,藏理之深,而通德類情,無不畢具,天下之志能通焉。顯動之幾,而惟變所適,於會得通,天下之務能成焉。範圍天地而不假疾而後速,經緯萬方而不待行而後至,蓋聖人聚天地之神於一心,撰一心之神於易,則辭非煩也,變非幻也,象非迹也,占非數也,故曰易有聖人之道四也。

右第十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天下之物,蒙昧難明,易示吉凶之理而未然者,剖物無不開焉。天下之務,曲折難舉,易酌趨避之宜而當然者,顯務無不成焉。天下之道,紛紜錯雜,莫可紀極。易昭變化之能,隨其所適,應用無遺,道無不冒焉。聖人以其開物者通天下之志,使之不迷於吉凶;以其成務者定天下之業,使之不岐於趨避;以其冒道者斷天下之疑,使之不滯於變化。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蓍以七七為數,象陽之圓,陰陽不測,故為神。卦以八八為數,象陰之方,吉凶有定,故為知。易,謂變化。貢,謂顯出於外。聖人體備三者之德,以洗濯其心,愈洗愈退,愈退愈藏,愈藏愈密,發而為用,則以物我一體之心,與民同其憂患,故聖心之神可以知來,謂將至未至之幾,預知之也。聖心之知,可以藏往,謂現成之理,蘊蓄於胸中也。其誰能為此哉!蓋聰明旁燭,足以通天下之志,不蓍而神也。睿知内涵足以定天下之業,不卦而知也。神武,應機足以斷天下之疑,不爻而貢也夫。以殺止殺為武,不殺而事無不立,功無不成,人無不服,則神矣。蓋古聖之心易如此。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之道謂天理之自然,民之故謂人事之所以然。明之察之,神知自然之能事也。興神物以詔民,使先事而知吉凶,以導其用,即通志定業斷疑是也。齋戒即洗心之事,神明者變化不測之謂,其德即神知之德。何楷曰:「古之通志定業而成亹亹,必寄諸無心者而後神。故蓍卦既設,而聖人以之洗心,民用可前,而聖人還以齋戒。蓋以無心合無心,所以通神明之德者此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造化流行,有靜有動,即萬物出入之戶也。靜而氣機收斂如戶斯闔,陰氣用事,故謂之坤。動而氣機發生如戶斯闢,陽氣用事,故謂之乾。一闔一闢,陰陽變易,謂之變。闔闢往來,流轉無窮,謂之通。及其生物氣聚而可見,謂之象。體立而有形,謂之器。聖人法天地而制之為筮,以分二象乾之闢,揲餘復合象坤之闔,既合復分,又以象闢,是謂蓍之變。分合之中,有往來不窮之妙,是謂蓍之通。見為奇耦而陰陽以分,是謂蓍之象。形為老少而卦爻以定,是謂蓍之器。蓍,數也。數行理著,故曰法。法既立矣,利用出入,民咸用之,鼔舞於趨避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神。闔闢變通,見象形器,是天道也。制用之法,咸用之神,是民故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太極者,理之極致也。儀,匹也。承上文而言,所以往來闔闢而無窮者,以其有理為之宰耳。有是理,即有是氣。理一而已,氣則無不兩者。兩而生四,四而生八,程子所謂加一倍法,朱子所謂一本雙幹之理也。至於八則三才已備,故聖人因之畫為八卦,以形變易之妙而定吉凶,俾民無所疑而勇於趨事赴功,故生大業。朱子曰:「此數言者,聖人作易自然之次第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法謂地之理,象謂天之文。易之奇耦,天地之法象也。老少純雜,四時之變通也。陰陽往來,日月之懸象著明也。易無乎不在,而天地四時日月,其莫大者也。然非富貴之位,則易之道不行。非聖人之作則,易之用不備。非蓍龜之神,則易之理不顯。理藏於内曰賾,探者入而取之。伏於幽曰隱,索者尋而得之。賾在内而猶未深也,深則探之不及也。鈎以引之,隱雖伏而未遠也,遠則索之不獲,必致而至之,如是以定吉凶,而失得之報明,成亹亹而趨避之機決,皆聖人之大業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天地變化,以四時言。天垂象,以日月言。見,猶示也。日月如常,則示人以吉,有變則示人以凶。則者則其無心而知吉凶,效者效其體一而用萬變,象者象其不言而以象告。龍馬負圖而出於河,神龜載書而出於洛。具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數,聖人則之,而蓍數之進退,卦畫之方位,由之以出,此作易之原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四象,象與變也。繫辭,辭也。定吉凶,占也。易之所以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者,此也。

右第十一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釋大有上九爻義。上九居天位,天之象也。應爻居人位,人之象也。離中虛,信之象也。中坤土,順之象也。九三,賢人也。上與之應,同德相尚,故曰尚賢。出於身在信順,取於人在尚賢,斯可以得天而獲其祐矣。朱子曰:「此錯簡,宜在第八章之末。」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言發諸口者無窮,文字不可以盡言。意存諸心者至深,言語不足以盡意。然則聖人之意何自而見之乎?兩言子曰,先自問,而後復自答也。立象,謂八卦之象,如說卦所陳是也。設卦,謂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也。象之所示,包括無窮,不待言而意已盡矣。人有情必有偽,猶卦之有陰陽淑慝也。設六十四卦之名,以觀愛惡之相攻,情偽之相取,而天下之情偽畢著矣。繫之以彖辭而不足,又繫之以爻辭,而聖人所欲言者盡於此矣。變通以事言,謂因其卦之變而通之,使人凡有所為,知所趨避,故足以盡利。鼓舞,以心言。謂其奮然有所興起也。方其未占,則人心有疑而不敢為,既占則自然作興,亹亹而不厭,故足以盡神。立象設卦繫辭,言作易之事。變通鼓舞,言用易之事。

乾坤,其易之緼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乾坤,指九六言,非以天地言。凡陽皆乾,凡陰皆坤。易之妙,盡藏於此,猶衣之緼也。成列者,一陰一陽相對待也。既有對待,自有變化。毀謂卦畫不立,息謂功用不行。一有不易,乾自乾,獨陽不生,坤自坤,獨陰不成也。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乾坤,陰陽也。陰陽,亦器也。其理則謂之道,道與器不相離,故分上下而總言形也。道一而神,器兩而化,因其自然之化而裁之,則盈虛消息,界限分明,是乾坤之一闔而一闢也,故謂之變。推此化裁而行之,則進退出入,隨在咸宜,是乾坤之往來而不窮也,故謂之通。於是舉而措之,開物成務,而民無不利,皆乾坤之法也。故謂之事業,蓋皆以器顯道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謂之象,指卦而言。卦與爻皆所以明象也,故以象發其端。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鼔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卦即象也,辭即爻也。窮幽隱之理而著之卦象,故曰極。發顯明之理以振作人心,故曰鼔。苟非其人,道不虛行,化裁之謂變,存乎能變而已。推行之謂通,存乎能通而已。神妙而明察之,存乎與道合體之人而已。淵然而凝成之,不假言語文字而與聖人相契,存乎躬行心得而已。俞琰曰:「前言變通而歸之事業,聖人以易道舉而措之天下也。此言變通而歸之德行,聖人以易道存之一身也。

右第十二章

相关推荐

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译文注释详解,周易雷山小过卦辞爻辞解读

雷山小过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二卦,这里给大家整理易经雷山小过卦全面的卦辞、爻辞原文、译文、注释及白话详解方面的内容,是卦象研究、爻辞断卦的重要依据,供爱好者参考。第一部分:雷山小过卦卦辞原文、译文及注释详解第二部分:雷山小过卦爻辞原文

转载随笔 147 2023-12-19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

解读易经(第二十八卦)——大过卦6.4万阅字体:二十八、大过卦大过卦是易经中的第二十八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易卦》作者将这凶吉绝然相反的占卜之辞同系于一卦,意在反映大过的卦、爻之象预示着多种意义。本卦二、三、四、五,四爻为阳,初

转载随笔 52 2023-12-19

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

内容导航:易经第六十卦怎么解问婚姻,周易第六十卦水泽节怎么解?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周易卦解,每卦上面有四句,最好可以翻译成白话,这样易懂。求解易经第60卦易经全文的白话文翻译及64卦的解释求易经64卦原文

转载随笔 136 2023-12-19

周易六十卦在线摇卦

对应着下面的六十四个卦自己找“吉凶祸福”就可以了。所谓易经八卦“算命”,主要是通过易经的八八六十四卦,配以天干地支和五行生克,用以测算已经发生的事和可能要发生的事,如:天时,求官,风水,婚姻,捕盗,遗失,出行,交易,寻人,见贵,田种,求财,

转载随笔 101 2023-12-19

周易第六卦讼卦上九爻详解 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周易第六卦详解第六卦初六爻详解第六卦九二爻详解第六卦六三爻详解第六卦九四爻详解第六卦九五爻详解第六卦上九爻详解上九爻动变得周易第47卦:泽水困。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兑)相叠。上九爻的含义讼卦第六爻人生启示从卦象上看,上九以阳爻居柔位,失位,

转载随笔 140 2023-12-19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