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惠棟撰《易例》卷下

| 易理书籍| 2023-12-25 21:46:09| 0

元和惠棟撰

飛伏

朱子發曰:凡卦見者為飛,不見者為伏。飛,方來也;伏,既往也。說卦巽其究為躁卦,例飛伏也。大史公律書曰:冬至一隂下藏,一陽上舒。此論復卦初爻之伏巽也。【六十卦飛伏,詳京房易傳】。

唐六典曰:凡易用四十九算,分而揲之,凡十八變而成卦。又視卦之八氣,王、相、囚、死、衰、沒、休、廢及飛、伏、世、應而使焉。

京房易傳曰:夏至起純陽,陽爻位伏藏;冬至陽爻動,隂氣凝地。

乾初九:潛龍勿用。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朱子發曰:左傳蔡墨曰:在乾之始,曰潛龍勿用。初九卦坤下有伏震,潛龍也。【此與漢易異】。

坤上六:龍戰于野。荀爽曰:消息之位,坤在於亥,下有伏乾,為其兼【王弼改作嫌】于陽,故稱龍也。

暌彖曰: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仲翔曰:剛謂應。乾五伏陽,非應二也,與鼎五同義也。

鼎彖曰: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昰,以元亨。仲翔曰:柔謂五,得上中應。乾五剛【亦昰;伏陽】,巽為進,震為行,非謂應二剛,與暌五同義也。

坤文言曰:易曰履霜堅冰至,盖言順也。荀爽曰:霜者,乾之命令。坤下有伏乾,履霜堅冰,盖言順也。乾氣加之性,而【讀為能,猶耐也】。堅,象臣順君命而成之。

又曰:隂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荀爽曰:六三陽位,不有伏陽。坤,隂卦也,雖有伏陽,含藏不顯,以從王事,要待乾命,不敢自成也。

困象曰:君子以致命遂志。虞仲翔曰:君子謂三,伏陽也。案,六三戊午火,故云伏陽。

繫辭上曰:樂天知命,故不憂。荀爽曰:坤建于亥,乾立于巳,隂陽孤絶,其法宜憂。坤下有伏乾為樂天,乾下有伏巽為知命。【巽為命】,隂陽合居,故不憂。

繫辭下曰:龍虵之蟄,以全身也。仲翔曰:蟄,潛藏也。龍潛而虵藏,隂息初巽為虵,陽息初震為龍。十月坤成,十一月復生,始巽在下,龍虵俱蟄。初坤為身,故以全身也。又云:利用安身,以崇德也。九家易曰:利用,隂道用也。謂姤時也。隂升上,究則乾伏坤中,屈以求信,陽當復升,安身默處也。

貴賤

乾鑿度曰:初為元士,【在位卑下】。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宗廟,人道之終】。凡此六者,隂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民所以為象則也。

坤六三:或從王事。干寶曰:陽降在四【自否來】。三公位也。隂升在三,三公事也。

訟上九:或錫之鞶帶。荀爽曰:鞶帶,宗廟之服。三應于上,上為宗廟,故曰鞶帶也。

師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干寶曰:離上九曰:王用出征,有嘉折首。上六為宗廟,武王以文王行,故正開國之辭於宗廟之爻,明己之受命,文王之德也。

解上六:公䠶隼。仲翔曰:上應在三公,謂三伏陽也。損彖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荀爽曰:二簋,謂上體二隂也。上為宗廟,簋者,宗廟之器,故可享獻也。

益六三: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仲翔曰:公謂三,伏陽也。三公位,乾為圭,【圭,玉也。乾為玉】。乾之二,故告公用圭,【卦自否來,故稱乾】。巽上九:巽在牀下。九家易曰:上為宗廟。禮,封賞出軍,皆先告廟,然後受行三軍之命,將之所專,故曰巽在牀下也。

繫辭下曰: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崔憬曰:二主士大夫位,佐於一國;四主三孤三公牧伯之位,佐於天子,皆同有助理之功也。二士大夫位卑,四孤公牧伯位尊,故有異也。

又云:三與五同功而異位。崔憬曰:三,諸侯之位;五,天子之位。同有理人之功,而君臣之位異者也。

爻等

繫辭下曰:爻有等,故曰物。干寶曰:等,羣也。爻中之義,羣物交集,五星四氣,六親九族,福德刑殺,衆形萬類,皆來發于爻,故總謂之物也。

京房乾卦傳曰:水配位為福德,【陸績曰:甲子水昰乾之子孫】。木入金鄉居寶貝,【甲寅木乾之財】。土臨内象為父母,【甲辰土乾父母】。火來四上嫌相敵,【壬午火乾官鬼】。金入金鄉木漸微,【壬申金同位傷木】。

京房易積算法曰:孔子曰:八卦鬼為繫爻,財為制爻,天地為義爻,【陸績曰:天地即父母也】;福德為寶爻,【福德即子孫也】,同氣為魯爻,【兄弟爻也】。

抱朴子引靈寶經【周、秦時書】。謂支干上生下曰寶日。【原註:甲午、乙巳,昰也】。下生上曰義日。【壬申、癸酉,昰也】。上克下曰制日。【戊子、己亥,昰也】。下克上曰伐日。【甲申、乙酉,昰也】。上下同曰專日。又云:入山當以保日及義日,若專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淮南天文曰:子生母曰義,母生子曰保。【與寶通】。子母相得曰專,母勝子曰制,子勝母曰困。【困即繫也】。以勝擊殺勝而無報,以專從事而有功,以義行理名立而不堕,以保畜養萬物蕃昌,以困舉事破滅死亡。淮南之說與京房及靈寶經合,蓋周、秦以來相傳之法,九師言易,安知不用昰為占歟?【師法用辰不用日,故京易止據辰也】。

參同契曰:水以土為鬼。

今占法,水以土為官,以火為妻。案左傳曰:火,水妃也。蓋從所勝者名之。故鄭康成注尚書鴻範曰:木八為金九妻也。

比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干寶曰:六三乙卯,坤之鬼吏,在比之家,有土之君也。周為木德,卯為木辰,同姓之國也。爻失其位,辰體隂賊,【卯木以隂氣賊害土,故為隂賊】,管、蔡之象也。比建萬國,唯去此人,故曰比之匪人,不亦傷王政也。

小畜九五象曰:有孚攣如,不獨富也。九家易曰:有信,下三爻也。體巽,故攣如。如謂連接其隣,隣謂四也。五以四隂作財【卦體木,六四辛未土,乃制爻也,故為財】。與下三陽共之,故曰不獨富也。

随初九:官有渝,【此易經官爻之明文】。貞吉,出門交有功。九家易曰:渝,變也。謂陽來居初,德正為震,震為子,得土之位,故曰官也。隂陽出門,相與交通,隂往之上,亦不失正,故曰貞吉而交有功。

先儒皆以随為否上之初,初柔升上,昰乾之上九居坤初為震,坤之初六升乾上而為兑也。震初庚子水,得坤初乙未土之位,故曰官有渝。水以土為官鬼,官鬼變則吉也。上本隂位,故隂往之上,亦不失正。

漢書王莽傳曰:太后聽公卿采莽女,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廟,雜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服䖍曰:卜法横者為土,立者為木,邪向經者為金,背經者為火,因兆而細曲者為水。孟康曰:金水相生也】。卦遇父母得位。【父母者,京房所謂天地爻也。皇后母天下,父母得位,故吉】。所謂康強之占,逢吉之符也。

貞悔

尚書鴻範曰:曰貞,曰悔

○又云:卜五占,用(句),二衍忒。(句)。鄭氏曰:二衍忒,謂貞悔也。

左傳僖九年曰: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蠱,曰: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晉語曰: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韋昭曰:震在屯為貞,在豫為悔。

京房易傳曰:静為悔,發為貞。

唐六典曰:凡内卦為貞,朝占用之;外卦為悔,暮占用之。胡氏炳文曰:乾上九,外卦之終,曰有悔;坤六三,内卦之終,曰可貞。貞、悔二字,豈非發諸卦之凡例歟?

消息

剝彖傳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豐彖傳曰: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臨彖傳曰:至於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左傳正義: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兑、消、息。

繫辭上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息卦為進,消卦為退也。

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仲翔曰: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陽息而升,隂消而降。陽稱息者,長也,起復成巽,萬物盛長也。隂言消者,起姤終乾,萬物成熟,熟則給用,給用則分散,故隂用特言消也。

《易緯乾鑿度》曰:聖人因隂陽起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又云: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

史記歷書:太史公曰:皇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注:皇侃曰:乾者陽生為息,坤者隂死為消也。

漢書: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來,少隂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隂,息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隂少陽,為臣下也。

後漢書:陳忠上疏曰: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時,水漏為變。天之降異,必有其故。所舉有道之士,可策問國典所務,王事過差,令處煖氣不效之意,庶有讜言,以承天誡。

四正

說卦曰:震,東方也。離也者,南方之卦也。兑,正秋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離、兑、坎,隂陽各六爻。荀爽以為乾六爻皆陽,陽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時。坤六爻皆隂,隂爻六,四六二十四,合二十四氣。蓋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言云:乾坤有消息,從四時來也。

繫辭上曰:兩儀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兑,震春、兑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離震兑二十四氣,次主一爻,其初則二至二分也。坎以隂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逹,極於二月,凝涸之氣消,坎運終焉。春分出於震,始據萬物之元,為主於内,則羣隂化而從之,極于南正,而豐大之變窮,震功究焉。離以陽包隂,故自南正,微隂生于地下,積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質衰,離運終焉。仲秋隂形于兌,始循萬物之末,為主於内,羣陽降而承之,極于北正,而天澤之施窮,兑功究焉。故陽七之静始于坎,陽九之動始于震,隂八之静始于離,隂六之動始于兑。故四象之變,皆兼六爻,而中節之應備矣。【一行六卦議】,易緯昰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

康成注通卦驗曰:冬至坎始用事,而至六氣,初六爻也。小寒於坎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于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驚蟄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穀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滿於震直六五,芒種於震直上六。夏至於離直初九,小滿於離直六二,大暑於離直九三,立秋於離直九四,處暑於離直六五,白露於離直上九。秋分於兑直初九,寒露於兑直九二,霜降於兑直六三,立冬於兑直九四,小雪於兑直九五,大雪於兑直上六。

孟康漢書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兑、坎,為方伯監司之官。所以用震、離、兑、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昰四時各專王之氣,各卦主時,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其善惡也。魏正光歷曰:四正為方伯。薛瓚注漢書曰:京房謂方伯卦,震、兑、坎、離也。京氏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馬生子亡。《易緯乾鑿度》曰: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康成云: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離為經,震、兑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傳曰:賦歛不理兹謂禍,厥風絶經緯。【四時不正也】。又云:大經在辟而易臣,兹謂隂動。【坎離為經,位方伯,故云大經。辟,辟卦也。大經在辟,謂方伯擬君,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經摇政,兹謂不隂。【不隂不臣也】。漢書:魏相奏曰: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兑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

十二、消息

易繫辭曰:變通配四時。仲翔曰:變通趣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又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仲翔曰:謂十二消息,九六相變,剛柔相推而主變化,故變在其中矣。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隂陽相變易也。十二消息,隂陽往來無窮已,故通也。

又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仲翔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隂息陽消,從姤至復,故寒往暑來也。隂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寒來也。

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夀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諏訾以下謂自寅至丑,自泰至臨也】。干寶注乾六爻曰: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乾納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在九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四月於消息為乾】。又注坤六爻曰:隂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隂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隂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隂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隂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剥來也。隂在上六,十月之時也,【十月於消息為坤】。

康成注乾鑿度曰:消息於雜卦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繫。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屬復,坤之初六屬姤、昰也。臨、觀以下倣此。

春秋緯、樂緯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初之始,其色尚黑,以寅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鷄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其色尚赤,以夜半為朔。

此後漢陳寵所謂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康成謂十日為微,一月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

《易緯乾鑿度》曰:孔子曰:復表日角,臨表龍顔。泰表載【與戴同】,干。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古脣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耳參漏,足履王,知多權。遯表日角連理。否表二好文,【坤為文,故好文】。觀表出凖虎。剥表重童,【與瞳同】,明歷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舉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參同契曰:朔旦為復,【初九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陽氣始通,出入无疾,【仲翔云: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无疾】;立表微剛,黄鐘建子,【韋昭曰:十一月黄鐘,乾初九也。康成曰:黄鐘,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張,播施柔暖,黎蒸得常,臨爐施條,【九二】;開路正光,光耀漸近,日以益長,丑之大呂,【康成曰: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結正低昂,仰以成泰,【九三】;剛柔並隆,隂陽交接,小往大來,【仲翔曰:坤隂詘外為小往,乾陽信内為大來】;輻輳于寅,運而趣時,漸歷大壯,【九四】;俠列卯門,【春分為戼,戼為開門】;榆莢堕落,還歸本根,【二月榆落,魁臨于戼,翼奉風角,曰木落歸本】;刑德相負,【建緯戼戼,刑德並會,相見歡喜】;晝夜始分,夫隂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九五飛龍】;振索宿塵,乾健盛明,廣被四隣,陽於已【上、已】中而相干。姤始紀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與乾初九為飛伏,乾為冰也】。午為蕤賓,【康成曰:蕤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賓服於隂,隂為主人,遯去世位,【六二:遯乾二世】。收歛其精,懷德俟時,【陸績曰:遯,俟時也】。栖遲昧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隂伸陽屈,沒陽姓名,觀其權量,【六四】察仲秋情,任畜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蘖,因冒以生,【八月麥生,天罡據酉,詩緯推度災曰:陽本為雄,隂本為雌,物本為魂,雄生八月仲節,號曰太初行三節。宋均注曰:本即原也,變隂陽為雌雄,魂也。節猶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據此時菱薺生以為驗也。陽生物行三節者,須雌俱行物也】。剝爛肢體,【六五:雜卦曰:剥,爛也。初足二辯四膚,指間稱辯,辯上稱膚,皆屬肢體】。消滅其形,【消艮入坤】。化氣旣竭,【秋冬為化】。亡失至神,【乾為神】。道窮則返歸乎坤元,【坤元即乾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正義曰:天地之氣謂之隂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聖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隂皆伏。至五月一隂初升,至十月六隂盡升,六陽盡伏。今正月云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者,陽氣五月之時為隂從下起,上嚮排陽,至十月之時六陽退盡,皆伏于下,至十一月陽之一爻始動地中,至十二月陽漸升,陽尚微,未能生物之極。正月三陽既上,成為乾卦,乾體在下,三隂為坤,坤體在上,是陽氣五月初降,至正月為天體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陽初生而上排隂,至四月隂爻伏盡,六陽在上。五月一隂生,六月二隂生,隂氣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隂生而成坤體,坤體在下,三陽為乾,而體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氣下降,天氣上騰。劉洽、汜閣、皇侃之徒既不審知其理,又不能定其旨趣,諠諠撓撓,亦無取焉。

乾升坤降

荀慈明論易,以陽在二者當上升坤五為君,隂在五者當降居乾二為臣。盖乾升坤為坎,坤升乾為離,既成濟定,則六爻得位。繫詞所謂上下无常,剛柔相易,乾彖所謂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利貞之道也。【坎為性,離為命,二者乾坤之遊魂也。乾坤變化,坎離不動,各能還其本體,是各正之義也。此說得之京房】。左傳史墨論魯昭公之失民、季氏之得民云:在易卦,雷乘乾曰大壯,天之道。言九二之大夫當升五為君也。慈明之說合于古之占法,故仲翔註易亦與之同。【玉弼泰六四注云:乾樂上復,坤樂下復。此亦升降之義,而弼不言升降】。

文言曰: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仲翔曰:陽始觸隂,當升五為君,時舍於二,宜利天下。

又曰:水流濕,火就燥。慈明曰:陽動之坤而為坎,坤者純隂,故曰濕。隂動之乾而成離,乾者純陽,故曰燥。

又曰: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慈明曰:謂乾九二本出於乾,故曰本乎天;而居坤五,故曰親上。坤六五本出於坤,故曰本乎地;降居乾二,故曰親下也。

又曰:雲行雨施,天下平也。慈明曰:乾升于坤曰雲行,坤降於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兩既濟,隂陽和均而得其正,故曰天下平。【慈明注時乘六龍以御天云:御者,行也。陽升隂降,天道行也】。

又曰:與天地合其德。慈明曰:與天合德,謂居五也;與地合德,謂居二也。

與日月合其明。慈明曰:謂坤五之乾二成離,離為日;乾二之坤五為坎,坎為月。

坤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慈明曰:乾二居坤五為含,坤五居乾二為弘,坤初居乾四為光,乾四居坤初為大。【乾上居坤三亦為含,故六三含章可貞。坤三居乾上亦成兩既濟也】。天地交,萬物生,故咸亨。

師彖曰:能以衆正,可以王矣。慈明曰:謂二有中和之德,而據羣隂,上居五位,可以王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慈明曰:左謂二也,陽稱左。次,含也。二與四同功,四承五,五无陽,故呼二。含於五,四得承之,故无咎。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承讀如墨子引書承以大夫師長之承】。慈明曰:大君謂二。師旅已息,既上居五,當封賞有功,立國命家也。宋衷曰:陽當之五,處坤之中,故曰開國。隂下之二,在二承五,故曰承家。

泰九二:朋亡,得尚于中行。慈明曰:朋謂坤。朋亡而下,則二得上居五,而行中和矣。

臨九二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慈明曰:陽感至二,當升居五,羣隂相承,故無不利也。陽當居五,隂當順從,今尚在二,故曰未順命也。

升彖曰: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慈明曰:謂二以剛居中而來應五,故能大亨,上居尊位也。大人,天子,謂升居五,見為大人。羣隂有主,无所復憂,而有慶也。

九二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仲翔曰:升五得位,故有喜。六五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慈明曰:隂正居中,為陽作階,使居五以下降二,與陽相應,故吉而得志。

繫辭上曰: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慈明曰:陽位成於五,隂位成於二,五為上中,二為下中,故曰成位乎其中也。

元亨利貞,皆言既濟【卦具四德者七:乾、坤、屯、随、臨、无妄、革,皆言既濟】。

乾:元亨利貞。述曰:易有太極,昰生兩儀。乾、坤,昰也。元,始。亨,通。利,和。貞,正也。乾初為道本,故曰元。六爻發揮,旁通于坤,故亨。乾二五之坤成坎,坤二五之乾成離,坎上離下,六爻位當,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昰,利貞之義矣。既濟傳曰: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此二篇卦爻辭之通例。

乾彖傳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虞註云:已成既濟,上坎為雲,下坎為雨,故雲行雨施,【下坎謂五】。乾以雲雨流坤之形,萬物化成,故品物流形。

乾文言曰: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荀註云:乾升於坤曰雲行,坤降于乾曰雨施。乾坤二卦成兩既濟,隂陽和均而得其正,故曰天下平。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述曰:乾流坤形,坤凝乾元,終亥出子,品物咸亨,故元亨。坤為牝,乾為馬,隂順于陽,故利牝馬之貞。乾來據坤,故君子有攸往。【疏曰:陽來據坤五,三初之位,故君子有攸往也】。

屯:元亨利貞。述云:坎二之初,六二乘剛,五為上弇,故名屯。三變之正,故元亨利貞。

屯彖傳曰:雷雨之動滿形。虞註云:震雷坎雨,坤為形也。謂三已反正成既濟,坎水流坤,故滿形。謂雷動雨施,品物流形也。

随。元亨利貞,无咎。述曰:否上之初,二係初,三係四,上係五,隂随陽,故名随。三四易位成既濟,故元亨利貞,无咎。臨。元亨利貞。述曰:陽息至二,與旁通。臨者,大也。陽稱大,二陽升五,臨長羣隂,故曰臨。三動成旣濟,故元亨利貞。

无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述曰:上之初。妄讀為望,言无所望也。四已之正成益,利用大作。三上易位成既濟,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故元亨利貞。其謂三,三失位,故匪正。上動成坎,故有眚。體屯難,故不利有攸往。災及邑人,天命不祐,卦之所以為无妄也。襍卦曰:无妄,災也。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虞註曰:上之初,與蒙旁通。悔亡,謂四也。四失正,動得位,故悔亡。離為日,孚謂坎。四動體離,五在坎中,故已日乃孚,以成既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故元亨利貞,悔亡矣。與乾彖同義。

彖傳曰: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虞註云:文明,謂離。說,兑也。大亨,謂乾。四動成既濟,定,故大亨以正。革而當位,故悔乃亡也。

諸卦既濟

乾彖傳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既濟:亨小,利貞。虞註云:小謂二也。柔得中,故亨小。六爻得位,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故利貞矣。【虞註未濟云:濟,成也】。

彖傳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襍卦曰:既濟,定也。虞註云:濟成六爻,得位定也。

賁彖傳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虞註云:泰乾為人,五上動體,既濟賁離象,重明麗正,故以化成天下也。咸彖傳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虞註云:乾為聖人,初四易位成既濟,坎為心為平,故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此保合太和,品物流形也。

恒彖傳曰: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虞註云:聖人謂乾。乾為道,初二已正,四五復位,成既濟,定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有兩離象,重明麗正,故化成天下。

家人上九象傳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虞註云:謂三動坤為身,上之三成既濟定,故反身之謂。此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損、益言既濟,夬九二、漸九五言既濟、泰、升,【二、升五】歸妹、豐、渙。

用九,用六

乾彖傳曰:元亨利貞。坤彖傳曰:元亨利牝馬之貞。此即用九、用六之義也。文言曰: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此申用九、用六之義,所謂中庸也。中庸亦云:惟聖者能之。【用九、用六,言用九、六不失其正也。中庸謂之用,中庸亦用也】。

易稱乾坤,乾不獨乾,坤不獨坤,故著用九、用六一條。乾用九兼坤,乾為首,坤先迷,故元首吉。坤用六兼乾,坤為終,乾陽大,故以大終。

用九

史墨舉乾六爻曰:其坤,見羣龍无首,吉。俗儒謂乾變坤,非也。爻有九有六,凡稱九六者,隂陽之變。用九用六,六十四卦皆然,皆言變。故乾用九稱其坤,則坤用六亦當云其乾也。其坤其乾者,言乾坤六爻之變,非乾變坤,坤變乾也。自魏晉以來,諸儒皆不得解。【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稱九六,而不變者居半。其言不變,則見于卦爻之辭】。

周以前易書名象,皆占七八,至文王始用九六,以變為占,改名曰易也。【乾鑿度曰:陽以七,隂以八為彖,陽變七之九,隂變八之六。鄭註云:九六,爻之變動者。繫曰:爻效天下之動也。然則連山、歸藏占象,本其質性也。周易占變,效其流動也】。用九用六之法,在乾坤二卦。

繫下曰:若夫襍物撰德,辨昰與非,則非其中(句)。爻不備。虞註云:乾六爻二、四、上非正,坤六爻初、三、五非正,故襍物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非其中,則爻辭不備。道有變動,故曰爻也。

坤彖傳曰:含弘光大。荀註曰:乾二居坤五為含,坤五居乾二為弘,坤初居乾四為光,乾四居坤初為大也。乾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荀註曰:見者,見居其位。田謂坤也。二當升坤五,故曰見龍在田。大人謂天子。九四:或躍在淵,无咎。荀註曰:乾者,君卦。四者,隂位。故上躍居五者,欲下居坤初,求陽之正地,下稱淵也。

上九,忼龍有悔。九家易曰:忼極失位,當下之坤三,屈為諸侯,故曰有悔者也。

坤初六:履霜,堅冰至。九家易曰:霜者,乾之命也。堅冰者,隂功成也。謂坤初六之乾四,履乾命令,而成堅冰也。六三:含章,可貞。述曰:三下有伏陽,故含章。三失位,當之三,故可貞。

六五:黄裳,元吉。述曰:坤為裳。黄,中之色;裳,下之飾。五當之乾二,而居下中,故曰黄裳。

甲子卦氣起中孚

老子道經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河上註云:道唯窈冥無形,其中有精,實神明之相薄,隂陽交會也】。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真猶誠也,誠猶信也。淮南解此經,引晉文公伐原,以為失信得原,吾弗為也。是精、真、信者,如易卦之中孚也】。

淮南泰族曰:天設日月,列星辰,調隂陽,張四時。日以暴之,夜以息之,風以乾之,雨露以濡之。其生物也,莫見其所養而物長。其殺物也,莫見其所喪而物亡。此之謂神明。【神眇萬物】。聖人象之。故其起福也,不見其所由而福起。其除禍也,不見其所以而禍除。遠之則邇,延之則疎。稽之弗得,察之不虚。【誠不可揜】。日計無算,歲計有餘。夫濕之至也,莫見其形,而炭已重矣。風之至也,莫見其象,而木已動矣。日之行也,不見其移,騏驥倍日而馳,草木為之靡,縣熢末轉,而日在其前。故天之且風,草木未動,而鳥已翔矣。【鳥巢居,知風】。其且雨也,隂曀未集,而魚已噞矣。【魚潜居,知雨】。以隂陽之氣相動也,故寒暑燥濕,以類相從,聲響疾徐,以音相應也。故易曰:鳴鶴在隂,其子和之。【中孚微陽應卦,故鶴鳴子和】。高宗諒闇,三年不言,四海之内寂然無聲,一言聲然大動天下。【所謂言行動天地】。昰,以天心呿唫者也。【復見天心】。故一動其本而百枝皆應。【本謂初甲子,卦氣所起】。若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故聖人懷天心,聲然能動,化天下者也。【參同契曰:故易統天心。復卦建始,蒙,聖人象之,故懷天心,聲然能動也】。故精神感於内,形氣動於天,則景星見,黄龍下,祥鳳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溶波。故詩云:懷柔百神,及河嶠嶽。【乾元用九而天下治,既濟之效也】。

既濟

莊子:田子方曰:孔子曰:至隂肅肅,至陽赫赫。肅肅出乎天,赫赫發乎地。【郭註:言其交也】。兩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

至隂,坤也;至陽,乾也。肅肅出乎天,坤之乾也;赫赫發乎地,乾通坤也。至隂至陽,乾坤合于一,元也。【元】,兩者交通,亨也。【亨】,成和而物生,利也。【利】,六爻得正,貞也。【貞】,元亨利貞,既濟定也。或為之紀,而莫見其形,易也。故曰:易无體。

剛柔

易道剛勝而柔危,故尚剛。道家則不然,乃曰剛強者死之徒,此儒與道之别也。夫子曰吾未見剛者,子路問強,聖門皆尚剛也。

天道尚剛。

後漢丁鴻傳:鴻因日食,上封事曰:臣聞天不可以不剛,【見董子繁露】。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可以不強,不強則宰牧從横。註云:三光,日月星也。天道尚剛,易曰:乾,健也。天道終日乾乾,是其剛也。

君道尚剛不尚柔,【缺】。

七八:九六

蓍為陽,故云七。卦為隂,故云八。爻為變,故稱九六。天地之數,止七八九六。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天五為虚者,土生數五,成數五,二五為十,故有地十,則五為虚也。虚者為用,故一二三四得五為六七八九,而水火木金具,土居其中,故易止有七八九六,而天地之數已備矣。

七八九六合之為三十,而天地之數畢矣。

水火木金得土而成,故一二三四得五為六七八九。九六義【七八附】。

古文易上下本無初九、初六及用九、用六之文,故左傳昭二十九年蔡墨述周易,于乾初九則曰乾之姤,于用九則曰其坤【劉炫規過曰:蔡墨此意取易文耳,非揲蓍求卦。此本當言初九、九二,但以爻變成卦,即以彼卦名爻,其意不取于之。適所言其同人、其大有,猶引詩言其二章、其三章】。說者謂初九、初六皆漢人所加,然夫子十翼于坤傳曰六二之動,大有傳曰大有初九,文言曰乾元用九,坤傳曰用六永貞,則初九、初六、用九、用六之名,夫子時已有之,當不始于漢也。其九六之義,繫辭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有天九、地六、【九家易謂九天數、六地數、】。乾之筴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筴百四十有四,皆以四九、四六積算,則為乾九、坤六。又二十律本于易十一月,黄鍾,乾初九也,黄鍾為天統,律長九寸六分;林鍾,坤初六也,林鍾為地統,律長六寸,亦乾九、坤六,此九六之義也。其七為少陽、八為少隂、九為老陽、六為老隂之義,見于孔頴達之易乾卦正義及賈公彦之周禮太卜疏、崔憬之周易新義。孔、賈、崔之說本之陳諮議參軍張機易乾卦正義,所稱張氏即機也。機之說又本之鄭康成之易註。鄭易已亡,散見于五經正義及周禮、儀禮、公羊諸疏與王厚齋之集註。【集鄭氏易為一卷,附玉海後】。鄭註易有四象云:布六于北方以象水,布八于東方以象木,布九于西方以象金,布七于南方以象火。又註精氣為物,游魂為變云:精氣謂七八,游魂謂九六。七八,木火之數;九六,金水之數。木火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氣為物;金水用事而物變,故曰游魂為變。言木火之神生物東南,金水之鬼終物西北。【此上鄭註】。若然,生物故謂之少,終物故謂之老,是老少之義也。合鄭、張、孔、賈、崔之說考之,七八九六實天地之全數耳。繫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據古易次第】。虞仲翔註云:問易何為取天地之數也?下傳云:昰,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蓍圓而神七也【七七四十九】。卦方以知八也【八八六十四。周禮太卜曰:其經卦皆八,其别六十有四】。六爻,易以貢九六也。【繫辭曰:爻者,言乎變者也。

又曰: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

又曰:道有變動故曰爻。故易三百八十四爻皆稱九六】。昰,天地之數,易之所取止有七八九六,以為蓍卦之德,六爻之義。至其用以筮,而遇卦之不變者,則不曰七而曰八。蓋蓍圓而神,神以知來;卦方以知,知以藏往。知來為卦之未成者,藏往為卦之已成者,故不曰七而曰八。左傳襄九年:穆姜始往東宫而筮之,遇艮之八。晉語:重耳歸國,董因筮之,得泰之八。八者卦之數,故春秋内外兩傳,從無遇某卦之七者。以七者筮之數,卦之未成者也。【據揲蓍之時,七八九六皆卦之未成者。既成之後,則七八為彖,九六為變。及舉卦名,則止稱八不稱七,此古法也】。必知七八九六為天地之全數者。天地之數,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一二三四得五,為六七八九。水火木金行于四時,五五為土。【見太玄,二五為十,昰謂地十】。居中央,王四方,故天地之數,止有七八九六。七八十五,九六亦十五,二者合為一月之數。七八為春夏,九六為秋冬,四者合為一歲之周。天六地五,日有六甲,辰有五子,五六三十而天地之數畢。【三統歷日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十一即五六也。漢志五六天地之中合,亦謂天六地五。楊傑賦謂天五地六,非漢法也】。故知七八九六為天地之全數,而易之所用也。

兩象易

䷡【大壯】,䷘【无妄】。

繫上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宫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虞註云:无妄,兩象易也。无妄乾在上,故稱上古。艮為穴居,乾為野,巽為處。无妄乾人在路,故穴居野處。震為後世,為聖人。後世聖人,謂黄帝也。艮為宫室,變成大壯,乾人八宫,故易以宫室。艮為待,巽為風,兑為雨,乾為高,巽為長,木反在上為棟。震陽動起,故上棟下宇,謂屋邊也。兑澤動下,為下宇。无妄之大壯,巽風不見,兑雨隔震,與乾體絶,故上棟下宇,以待風雨,盖取諸大壯也。

䷛【大過】䷼【中孚】

又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諸大過。虞註云:中孚上下兩象,易也。本無乾象,故不言上古。大過乾在中,故但言古者。巽為薪,艮為厚,乾為衣,為野。乾象在中,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穿土稱封。封,古窆字也。聚土為樹。中孚旡坤、坎象,故不封不樹。坤為喪期,謂從斬衰至緦麻,日月之期數。无離、坎日月,坤象,故喪期无數。巽為木,為入處。兑為口,乾為人。木而有口,乾人入處,棺歛之象。中孚艮為山邱,巽木在裏,棺藏山陵,椁之象也。故取諸大過。

䷪【夬】。䷉【履】。

又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虞註云:履,上下象易也。乾象在上,故復言上古。巽為繩,離為罔罟,乾為治,故結繩以治。後世聖人,謂黄帝、堯、舜也。夬旁通剝,剝坤為書,兑為契,故易之以書契。乾為百,剝艮為官,坤為衆臣,為萬民,為迷暗。乾為治,夬反剝,以乾照坤,故百官以治,萬民以察,故取諸夬。大壯、大過、夬,此三蓋取直,兩象上下相易,故俱言易之。大壯本无妄,夬本履卦,乾象俱在上,故言上古。中孚本无乾象,大過乾不在上,故但言古者。大過亦言後世聖人易之,明上古時也。

䷬【萃】。《䷒》【臨】。

大畜:利貞。虞註云:與萃旁通。此萃五之復二成臨,臨者大也,至上有頤養之象,故名大畜。

案,萃者,臨兩象易也,故萃五之復二成臨。虞註襍卦:大畜,時也。大畜五之復二成臨,時舍坤二,故時也。【兩象易,故不言四之初】。

䷏【豫】。『䷗』【復】。

小畜,亨。虞註云:與豫旁通。豫四之坤初為復,復小陽潛,所畜者小,故曰小畜。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虞註云:謂從豫四之初成復卦,故復自道。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何其咎,吉。乾稱道也。

案,豫者,復兩象易也,故豫四之坤初為復。小畜與豫旁通,而兼及兩象易者,漢法也。其本諸繫下,无妄、中孚、履與大畜倣此。

反卦

【有卦之反,有爻之反。卦之反,反卦也;爻之反,旁通也。

○王氏畧例曰:卦有反對】。

襍卦曰:否泰,反其類也。虞註云:否反成泰,泰反成否,故反其類。終日乾乾,反復之道,【否反泰,泰反否】。

復彖傳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虞註云:剛從艮入坤,從反震,故曰反動【艮反震】。

觀卦曰:觀,盥而不薦。虞註云:觀,反臨也,【觀,反臨】。

觀六二曰:闚觀,利女貞。虞註云:臨兑為女,兑女反成巽,【兑反巽】。

明夷,虞註云:夷,傷也。臨二之三而反晉也。

漸:女歸吉。虞註云:女謂四。歸,嫁也。坤三之四承五,進得位,往有功,反成歸妹。兑:女歸吉。

繫上曰:鼓之舞之以盡神。荀註云:鼓者,動也。舞者,行也。謂三百八十四爻動行相反。其卦【反卦之明文】。所以盡易之藴。【六十四反卦】。

案:古无反卦之說,唯虞註觀、復、明夷、漸五條,乃真反卦也。其襍卦一條,及虞註同人、荀註繫辭二條,仍可通之於旁通耳。【乾、坤、否、泰,旁通而兼及卦者也。

○同人九五曰:同人先號叽而後笑,大師克相遇。虞註云:同人反師。此旁通而云反者,亦乾、坤、否、泰之例也】。

朱震周易叢說曰:荀爽解中孚曰:兩巽對合,外實中虚。則古人取象,有用反卦為象者,於此可見。

繫下曰:重門擊,以待虣客。蓋取諸豫。九家易曰:下有艮象,從外示之。【示與視同;】,震、復為艮。兩艮對合,重門之象也。

又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虞註云:謂反損成益。

虞註序卦云:否反成泰,咸反成恒。

序卦正義曰:今驗六十四卦,二二相耦,非覆即變。覆者,表裏視之,遂成兩卦,屯、蒙、需、訟、師、比之類,昰也。變者,反覆唯成一卦,則變以對之,乾、坤、坎、離、大過、頤、中孚、小過之類,昰也。【此條昰,宋人反對之說,非漢人反卦之謂】。

反復不衰卦

乾象傳曰:終日乾乾,反復道也。述云:反復合於乾道。頤卦曰:頤,貞吉。虞註云:晉四之初,反復不衰。與乾、坤、坎、離、大過、小過、中孚同義,故不從臨、觀四隂二陽之例。繫上曰: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殺讀為衰】。者夫!虞註云:謂大人也。庖犧在乾五,動而之坤,與天地合聰明。在坎為聰,在離為明。神武謂乾,睿知謂坤。乾、坤、坎、離,反復不衰,故而不衰者夫!

朱子語類曰:三十六宫都是春,易中二十八卦翻覆成五十六卦,惟有乾、坤、坎、離、大過、頤、小過、中孚八卦,反覆只昰本卦,以二十八卦凑此八卦,故言三十六也。

半象

虞註需卦曰:大壯四之五。九二:需于沙,小有言。虞註云:大壯,震為言。四之五,震象半見,故小有言。

又註:需大象曰:二失信變體,噬嗑為食,故以飲食【二變初為半,震】。

又註訟六三曰:乾為舊德。食為初、四、二已變之正,三動得位,體噬嗑食,四變食乾,故食舊德。

註豫卦辭曰:三至上體師象,故行師。

註訟初六云:初四易位成震,言三食舊德,震象半見。註小畜卦辭云:需上變為巽,上變為陽,坎象半見,故密雲不雨。

註晉上九曰:動體師象。

註:益六二曰:三乾【當作變】,折坤牛體,噬嗑食,故王用亨于帝。【亦謂震半象】。

說文谷字下云:泉出通川為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又片字下云:判木也。从半,木。俎字下云:从半,肉在且上。

大畜九三曰:二已變,三體坎,二至五體師象。【謂坤半象】,爻變受成法。

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終吉。虞註云:謂三已變,與上易位成坎。坎為孚,故有孚。乾為威如,自上之坤,故威如。易則得位,故終吉也。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虞註云:謂三動,【三得正而動,與上易位,此受成法也】。坤為身,上之三成既濟定,故反身之謂。此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漸初六曰: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虞註云:艮為小子,初失位,故厲。變得正,三動受上成震,震為言,故小子厲,有言无咎也。

上九:鴻漸于陸。虞註云:陸謂三也。三坎為平,變而成坤,故稱陸也。

又曰:其羽可用為儀,吉。虞註云:謂三變受成既濟,與家人彖同義。上之三得正,離為鳥,故其羽可用為儀,吉。三動失位,坤為亂,乾四止坤,象曰不可亂,彖曰進以正邦,為此又發也。三已得位,又變受上,權也。孔子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宜无性焉。

漸彖傳曰: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虞註云:謂初已變為家人,四進已正而上不正,三動成坤為邦,上來反三,故進以正,可以正邦。其位剛得中,與家人道正同義。三在外體之中,故稱得中。乾文言曰中不在人,謂三也。此可謂上變既濟定者也。

諸卦旁通。

乾文言曰:六爻發揮,旁通情也。陸績注云:乾六爻發揮變動,旁通於坤,坤來入乾,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也。【旁通,如乾與坤之與鼎,蒙與革之類】。

旁通卦變

小畜,亨。虞註云:與豫旁通。豫四之坤初為復,復小陽潛,所畜者小,故曰小畜。

○初九,復自道,何其咎,吉。虞註云:謂從豫四之初成復卦,故復自道。出入无疾,朋來无咎,何其咎,吉。乾稱道也。

○九二,牽復,吉。象曰:牽復在中,亦不自失也。虞註云:變應五,故不自失。

○九三,車說輹。虞註云:豫,坤為車,為輹。至三成乾,坤象不見,故車說輹。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虞註云:豫,坎為血,為惕。惕,憂也。震為出,變成小畜,坎象不見,故血去惕出。得位承五,故无咎也。

履虎尾,不咥人,亨。虞註云:與謙旁通。以坤履乾,以柔履剛,謙坤為虎,艮為尾,乾為人。乾兑乘謙,震足蹈艮,故履虎尾。兑悦而應,虎口與上絶,故不咥人。

○彖傳曰: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虞注云:剛中正謂五。謙震為帝,五帝位,坎為疾病,【謙坎】,乾為大明。五履帝位,坎象不見,故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虞注云:乾天為上,兑澤為下,謙坤為民,坎為志。謙時坤在乾上,變而為履,故辯上下,定民志也。大有,元亨。虞註云:與比旁通。

○彖傳曰:其德剛建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虞註云:大有通比,初動成震為春,至二兑為秋,至三離為夏,坎為冬,故曰時行以乾亨,坤昰以元亨。

○初九,无交害,匪咎。艱則无咎。虞註云:初動震為交,比坤為害。艱難謂陽動比初成屯。屯,難也。變得位,艱則无咎。

○九二,大車以載,有攸往,无咎。虞註云:比坤為大車,乾來積上,故大車以載,【比變成大有,故乾來積上】。

旁通相應。

暌彖傳曰: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虞註云:剛謂應乾五伏陽,非應二也。與鼎五同義。

鼎,元吉,亨。虞註云:柔進上行得中,應乾五剛,故元吉,亨也。

又彖傳曰: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昰,以元亨。虞註云:柔謂五,得上中應乾五剛。巽為進,震為行,非謂應二剛,與暌五同義也。

震、巽特變。

說卦曰:震為雷,其究為健,為蕃鮮。虞註云:震巽相薄,變而至三,則下象究。與四成乾,【變至三則成巽,故下象究。二至四體乾,故與四成乾】。故其究為健,為蕃鮮。【鮮白也。巽為白。虞註巽九五云:蕃鮮白,謂巽也】。巽究為躁卦。躁卦則震,震雷巽風无形,故卦特變耳。

又曰:巽為木,為風,其究為躁卦。虞註云:變至五成噬嗑,為市,動上成震,故其究為躁卦。明震内體為專,外體為躁。

下經恒六五云:恒其德,婦人吉,夫子凶。虞註云:動正成乾,故恒其德。婦人謂初。巽為婦,終變成益,震四復初,婦得歸陽,從一而終,故貞婦人吉也。震,乾之子,而為巽夫,故曰夫子。終變成益,震四從巽,死於坤中,故夫子凶也。【恆與益旁通諸卦,旁通則從旁通卦變。恆内震外巽之卦,故終變成益】。

恆卦彖傳云: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虞註云:初利往之四,終變成益,終則有始,故利有攸往也。

又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虞註云:動初成乾為天,至二離為日,至三坎為月,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也。

又云: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虞註云:春夏為變,秋冬為化。變至二離夏,至三兑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至,故四時變化而能久成。

上經小畜彖云:小畜,亨。虞註云:與豫旁通。豫四之坤初為復,復小陽潛,所畜者小,故曰小畜。

又初九:復自道。虞註云:謂從豫四之初成復卦,故復自道。又九三:輿說輹。虞註云:豫坤為車、為輹,至三成乾,坤象不見,故輿說輹。

豫彖傳曰: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虞註云:豫變小畜、坤為地,動初至三成乾,故天地以順動。過謂失度。忒,差迭也。謂變初至需、離為日,坎為月,皆得其正,故日月不過。動初時震為春,至四兑為秋,至五坎為冬,離為夏,四時為正,故四時不忒。通變之謂事,盖此之類。

案,小畜内象巽,豫内象震,震巽特變小畜,從旁通之例,豫終變成小畜,猶恒終變成益也。

蠱彖云: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虞註云:謂初變成乾,【大畜】。乾為甲,至三成離,【賁】。離為日,謂乾三爻在前,故先甲三日,賁時也。變三至四體離,【噬嗑】。至五成乾,【无妄】。乾三爻在後,故後甲三日,无妄時也。【蠱體巽,五震】。

下經巽九五云: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吉,後庚三日。虞註云:震巽相薄,雷風无形,當變之震矣。巽究為躁卦,故无初有終。震,庚也。謂變初至二成離,【家人】。至三成震,【益】。震主庚,離為日,震三爻在前,故先庚三日,謂益時也。動四至五成離,【噬嗑】。終上成震,震爻在後,故後庚三日也。巽初失正,終變成震,得位故吉。震究為蕃鮮白,謂巽也。巽究為躁卦,躁卦謂震也。與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同義。

君子為陽大義。

泰小往大來,傳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否大往小來,傳曰: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則陽為君子,隂為小人,明矣。故坤卦辭君子有攸往,君子謂乾陽。

說卦方位即明堂方位,【缺】。

諸例

自内曰往,自外曰來。内卦為主,外卦為賓,為客。陽謂君子,隂為小人。初為隐,【乾初九:龍德而隐。

又曰:隐而未見】。為潛,【乾初九:潛龍】。為微,【繫下曰:幾者動之微。虞註云:陽見初成震,故動之微。易乾鑿度曰:天道三微而成著,謂一爻】。為幾,【虞註繫辭曰:幾謂初】。為嘖,【繫辭:探嘖索隐。虞註云:嘖謂初】。為始,為深,為足,為趾,為履,為拇。二為大夫,【乾鑿度】為家,【虞註】為中和。四為三公,【乾鑿度】為心,為疑。五為中和,【太玄】為天子,為大君,為大人。上為宗廟,【乾鑿度】為首,為角,為終。

六不居五【皆指乾五】。

下為先,上為後;下為内,上為外。

陽為存,隂為亡;陽為吉,隂為凶。

陽為吉,為慶,為喜,為生,為德,為始,為存。

隂為凶,為惡,為殺,為刑,為終,為亡。

初九、九五為聖人,初六、六四、上六為小人。

九三為君子。九二為庸人。九四為惡人,為庸人。上九為庸人。

六二、六四為君子。

陽失位為庸人,隂失位為小人。

隂陽失正為邪。

二五為中和。

性命之理,【缺】。

君子小人。

乾鑿度曰:一、聖【復初九】,二、庸【臨九二】,三、君子【泰九三】,四、庸【大壯九四】,五、聖【夬九五】,六、庸【乾上九】,七、小人【姤初六】,八、君子【遯六二】,九、小人【否六三】,十、君子【觀六四】,十一、小人【剝六五】,十二、君子【坤上六】,十三、聖人【初九】,十四、庸人【九、二】,十五、君子【九、三】,十六、庸人【九、四】,十七、聖人【九、五】,十八、庸人【上、九】,十九、小人【初、六】,二十、君子【六、二】,二十一、小人【六、三】,二十二、君子【六、四】,二十三、小人【六、五】,二十四、君子【上六】二十五、聖人【初九】二十六、庸人【九二】二十七、君子【九二】二十八、庸人【九四】二十九、聖人【九五】三十、庸人【上九】三十一、小人【初六】三十二、君子【六二】三十三、小人【六三】三十四、君子【六四】三十五、小人【六五】三十六、君子【上六】三十七、聖人【初九】三十八、庸人【九二】三十九、君子【九三】四十、小人【當作庸人,謂九四】四十一、聖人【九五】四十二、庸人【上九】。孔子曰:極至德之世不過此。乾三十二世消,坤三十六世消。鄭注云:三十二君之率,陽得正為聖人,失正為庸人;隂失正為小人,得正為君子。

隂得正為君子,失正為小人,九三亦為君子。

泰彖傳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陽為君子,隂為小人。

○又一說隂小人,變之正則為君子。解六五:君子維有解,昰也。又蒙六五:失正為童蒙,變之正為聖人。蒙彖傳:蒙以養正,聖功昰也。

離四為惡人。

離九四曰:如其來如,焚如,死如,弃如。

大有初九:无交害。虞註云:害謂四,四離火為惡人。旅九四:旅于處。虞註云:巽為處,四焚弃惡人,失位遠應,故旅於處,言无所從也。

繫下云:子曰:德薄而位尊。虞註云:鼎四也。則離九四凶惡小人,故德薄。

大有九四:匪其尫。虞註云:其位尫足。尫體行不正,四失位,折震足,故尫

○象曰:匪其尫,无咎,明辯折也。虞註云:折之離,故明辯折也。四在乾則尫,在坤為鼠,【晉】。在震噬胏得金天,在巽折鼎足,在坎為鬼方,在離焚死,在艮旅于處,言无所容,在兑暌孤孚厲,三百八十四爻獨无所容也。

五行相次。

乾用九,見羣龍。彖傳曰:時乘六龍以御天。此帝王五行相次之道也。乾六龍,故明堂有六天。一為道本,初九勿用,天之主氣乃上帝也,故月令止有五帝。【天為玄,兼五色,天之主氣即太極也】。

土數,五。

一二三四得五為六七八九,故爻止用七八九六,而一二三四在其中。五得五為十,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太衍之數五十而五在其中。天地之數五不用,故九疇五行不言用;大衍之數一不用,故著數四十九。乾為仁。

虞仲翔註易云:乾為仁。史記五帝本紀云:其仁如天。管子曰:天仁地義。

初為元士。

易爻初為元士,乾六龍皆御,而初為元士者,案士冠禮記曰: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鄭注云:元子,世子也。無生而貴,皆由下升。又鄭郊特牲注云:明人有賢行著德,乃得貴也。愚謂二義相兼乃成。易氣從下生,其得位者從下而升,如二升五,亦有賢行著德,故得升五也。

震為車。

屯二:乘馬班如,乘震馬。晉語:震為車,婦乘墨車也。艮為言。

艮六五:艮其輔,言有序。杜註左傳曰:艮為言

○春秋傳曰:艮,山也,於人為言。說卦曰:成言乎艮。繫辭曰:吉人之辭寡。謂艮也。

中和之本,贊化育之本。

參天兩地而倚數。

又曰:兼三才而兩之。虞仲翔註云:謂分天象為三才,以地兩之,立為六畫之數,故倚數。參天兩地有坎、離之象,此中和之本也。說卦云:幽贊于神明而生蓍。此贊化育之本。

乾五為聖人。

虞氏謂文王書經繫庖犧于九五,故庖犧在乾五震初為聖人。【缺】。

乾九三:君子【缺】。

坤六三:匪人【缺】。

易例

坤文言述坤六三之義云:婦道也,妻道也,臣道也。盖坤于乾有婦道,有妻道,有臣道,獨不云有子道,子道屬之六子也。聖人易例之分明,如昰公羊傳曰臣子一例,乃春秋之例,非易例也。此治易者所當知耳。

易例卷下

 

下一章节

没有了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