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变占第四-[宋]胡方平撰《易学启蒙通释》卷下

| 易理书籍| 2023-12-27 12:16:04| 0

考變占第四

乾卦:用九,見羣龍無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坤卦:用六,利永貞。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用九用六者,變卦之凡例也。言凡陽爻皆用九而不用七,隂爻皆用六而不用八。用九,故老陽變為少隂;用六,故老隂變為少陽;不用七八,故少陽少隂不變。獨於乾坤二卦言之者,以其在諸卦之首,又為純陽純隂之卦也。聖人因繫以辭,使遇乾而六爻皆九,遇坤而六爻皆六者,即此而占之。蓋羣龍無首,則陽皆變隂之象;利永貞,則隂皆變陽之義也。餘見六爻變例。

歐陽子曰:乾坤之用九用六,何謂也?曰:乾爻七九,坤爻八六,九六變而七八无,為易道占其變,故以其所占者名爻,不謂六爻皆九六也。及其筮也,七八常多而九六常少,有无九六者焉,此不可以不擇也。六十四卦皆然,特於乾坤見之,則餘可知矣。

案:此說發明先儒所未到,最為有功。其論七八多而九六少,又見當時占法三變皆掛,如一行說。

【羣龍,六龍也。筮得六爻,皆用老陽之九,則變而之坤。既變而坤,故不可為首。首,先也。坤為首,則先迷矣。永貞,陽也。筮得六爻,皆用老隂之六,則變而之乾。既變而乾,故以大終。大,陽也,易中稱大為陽也。乾爻七九、坤爻八六者,蓋謂遇乾而變者為老陽之九,其間亦有不變而為少隂之七者。遇坤而變者為老隂之六,其間亦有不變而為少隂之八者。七八常多,九六常少者。七八每易遇,以其或奇或偶之不齊,故常多也。九六每難遇,以其老陽必三奇,老隂必三偶,故常少也。又見常時占法三變皆掛者,蓋三變皆掛,則少陽二十、少隂二十八為易遇,老陽十二為難遇。後二變不掛,則老陽二十七遇之為易矣。進齊徐氏曰:六爻皆用九,則乾變之坤。九者,則乾之極天德也。天德不可為首,指卦變言,即坤无首之義,非謂乾剛有所不足也。善用九者,物極必變,剛而能柔,不為物先,用坤道也】。

凡卦六爻皆不變,則占本卦彖辭,而以内卦為貞,外卦為悔。彖辭為卦下之辭。孔子筮立衛公子元,遇屯,曰:利建侯。秦伯伐晉,筮之,遇蠱,曰:貞,風也;其悔,山也。

朱子曰:陽用九而不用七,且姤占得純乾,卦皆七數,這却不是變底。他未當得九,未在這爻裏面,所以只就占上面彖辭。他亦然。以内卦為貞,外卦為悔者,

朱子曰:貞是事之始,悔是事之終;貞是事之主,悔是事之客;貞是事在我底,悔是應人底。今就占本卦彖辭,而分内外卦為貞悔者,大抵筮法有變卦,則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无變卦,則以内卦為貞,外卦為悔。此又是兼内外卦體推斷,如貞風、悔山之類,是以貞為我,悔為彼也。論貞悔,詳見後篇末。左昭七年,衛卿孔成子欲立公子元,筮之,遇屯,以示子朝。子朝曰:元亨。且其繇辭曰利建侯,子其建之。成子遂立。元即靈父也。僖十五年,秦伯伐晉,卜徒父筮之,吉。其卦遇蠱,貞,風也;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已,不敗何待?遂獲晉侯以歸】。

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占。

沙隨程氏曰:畢萬遇屯之比,初九變也。

蔡墨曰:乾之同人,九二變也。晉文公遇大有之暌,九三變也。陳敬仲遇觀之否,九四變也。南蒯遇坤之比,六五變也。晉獻公遇歸妹之暌,上六變也。

【一爻變者,凡六卦,有圖在後。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一爻變,自姤至夬;以坤為本卦,一爻變,自復至剥是也。餘放此。沙隨所舉六事,皆各得一爻變,就本變卦爻占其例,觀後注可見。左閔元年,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孰大焉?其必蕃昌,公侯之卦也。昭二十九年,秋,龍見于絳郊,魏獻子問于蔡墨,墨曰:乾之同人,九二變也。僖二十五年,晉文公將納王,使卜偃筮之,遇大有之暌,曰:公用饗于天子之卦,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莊二十二年,陳厲公生敬仲,使周史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此其伐陳有國乎?昭十二年,南蒯將叛,筮遇坤之比,曰:黄裳元吉。以為大吉。子服惠伯曰:忠信之事則可,不然必敗。後蒯果敗。僖十五年,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暌,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由曰:士刲羊,亦无也;女承筐,亦无貺也】。

二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占,仍以上爻為主。經傳無文,今以例推之,當如此。

【二爻變者,凡十五卦。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二爻變,自遯至大壯;以坤為本卦,二爻變,自臨至觀是也。後放此。

朱子曰:凡變須就其變之極處看,所以以上爻為主。不變者是其常,只順其先後,所以以下爻為主。亦如隂陽老少之義,老者變之極,少者只順其初。

又曰:二爻變者,下至上而極;二爻不變者,下便是不變之本,故以之為主。

又曰:卦是從下生,占事都有一箇先後首尾】。

三爻變,則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辭,即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前十卦主貞,後十卦主悔。凡三爻變者,通二十卦,有圖在後。沙隨程氏曰:晉公子重耳筮得國,遇貞屯、悔豫,皆八。蓋初與四、五,凡三爻變也。初與五用九變,四用六變。其不變者,二、三、上在兩卦皆為八,故云皆八。而司空季子占之曰:皆利建侯。

【三爻變者,凡二十卦。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三爻變,自否至泰;以坤為本卦三爻變,自泰至否是也。後放此。所以占本卦及之卦彖辭者,蓋變至三爻,則所變爻與不變爻六爻平分,故就兩卦彖辭占,而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也。前本卦主貞,後本卦主悔者,且如乾三爻變,自否至恒為前十卦,自益至泰為後十卦;如坤三爻變,自泰至益為前十卦,自恒至否為後十卦。若所得變卦在前十卦内,雖占兩卦彖辭,却以本卦貞為主,是重在本卦彖辭占也;若所得變卦在後十卦内,雖亦占兩卦彖辭,却以變卦悔為主,是重在變卦彖辭占也。司空季子所占屯、豫皆利建侯,其例可見。

朱子曰:三爻變則所主者不一,故以兩卦彖辭占。

又曰:所以到那三爻變第三十二卦以後,占變卦彖辭者,无也。到這裏時,離那本卦分數多了,到四畫无畫,則更多矣。國語:晉公子重耳筮得國,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

四爻變則以之卦,二不變爻占,仍以下爻為主。經傳亦無文,今以例推之,當如此。

【四爻變,凡十五卦。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四爻變,自觀至臨;以坤為本卦四爻變,自大壯至遯是也。後放此】。

五爻變,則以之卦不變爻占。穆姜往東宫筮,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蓋五爻皆變,唯二得八,故不變也。法宜以係小子失丈夫為占,而史妄引隨之彖辭以對,則非也。

【五爻變,凡六卦。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五爻變,自剥至復;以坤為本卦五爻變,自夬至姤是也。後放此。左襄九年:穆姜始往東宫,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云云。案:穆姜,魯成公母。姜淫僑如,欲廢成公,故徙居太子宫也。筮遇艮之八者,艮五爻皆變,惟六二少隂,八不變。不云之隨而云之八者,八指隨之六二言也。以之卦不變爻占,則重在六二,故云之八也。史妄引隨之彖辭以對,故又不云之八而云之隨耳】。

六爻變,則乾、坤占二用,餘卦占之。卦彖辭蔡墨曰乾之坤曰見羣龍无首,吉是也。然羣龍无首,即坤之牝馬先迷也。坤之利永貞,即乾之不言所利也。

【六爻變只一卦,如第一圖以乾為本卦,六爻盡變則為坤;以坤為本卦,六爻盡變則為乾是也。後放此。乾坤占用九用六之辭,餘卦无二用可占,故占之卦彖辭也。

朱子曰:遇乾而六爻皆變則為隂,故有羣龍无首之象,即坤利牝馬之貞也。言羣龍而却无頭,剛而能柔則吉也。牝馬順而健行者,故坤利此以為貞。先迷陽,先隂後,以隂而先陽則迷矣。

又曰:遇坤而六爻皆變則為陽,故有利永貞之象,則乾之元亨利貞也。不言所利者,利也。左昭二十九年蔡墨答魏獻子曰:乾之坤曰:見羣龍无首,吉。蓋言六爻皆變之占也】。

於是一卦可變六十四卦,而四千九十六卦在其中矣。所謂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豈不信哉!今以六十四卦之變,列為三十二圖。得初卦者,自初而終,自上而下;得末卦者,自終而初,自下而上。變在第三十二卦以前者,占本卦爻之辭;變在第三十二卦以後者,占變卦爻之辭。凡言初終上下者,象圓而言;言第幾卦前後者,從本卦起。

【三十二圖初終上下各主首末兩卦為本卦,反覆變易,隨所遇老陽老隂,而一卦可變六十四卦,共四千九十六卦,皆在六十四卦所變之中。引伸觸類,人謀鬼謀,百姓與能,而天下之能事備於此矣。得初卦者,自初而終,自上而下,如得乾卦者,自變姤初六至坤上六之類。得末卦者,自終而初,自下而上,如得坤卦者,自變復初九至乾上九之類。後放此三十二卦前後者,如乾自姤至恒,坤自復至益,為三十二卦之前,皆占本卦爻辭者,即所謂一爻二爻以至三爻之變,前十卦皆以本卦為占也。如乾自益至坤,坤自恒至乾,為三十二卦之後,皆占變卦爻辭者,即所謂三爻之變,後十卦以至四五上爻變,皆以之卦為占也。然而必以三十二卦為限,以在前者主貞,在後者主悔,亦取其中也。變在三十二卦之前,則正適其中,故皆主貞卦以為占。變在三十二卦之後,則便過其中,故皆主悔卦以為占也。雲莊劉氏曰:筮決占卦爻之辭,然其辭與事應者,吉凶固自可見。又有不相應者,吉凶何自而決?蓋人于辭上會者淺,于象上會者深。伏羲教人卜筮,亦有卦而已。隨其所遇,求之卦體、卦象、卦變,无不應矣。文王、周公之辭,雖以明卦,然辭之所該終有限,故有時而不應。必如左傳及國語所載占卦體、卦象、卦變,又推互體,始足以濟辭之所不及,而為吉凶之前知耳。讀易者不可不察也】。

WYG20-719a WYG20-718b WYG20-719b WYG20-720a WYG20-720b WYG20-721a WYG20-721b WYG20-722a WYG20-722b WYG20-723a WYG20-723b WYG20-724a WYG20-724b WYG20-725a WYG20-725b WYG20-726a WYG20-726b WYG20-727a WYG20-727b WYG20-728a WYG20-728b WYG20-729a WYG20-729b WYG20-730a WYG20-730b WYG20-731a WYG20-731b WYG20-732a WYG20-732b WYG20-733a WYG20-733b WYG20-734a WYG20-734b WYG20-735a WYG20-735b WYG20-736a

以上三十二圖反復之,則為六十四圖。圖以一卦為主,而各具六十四卦,凡四千九十六卦,與焦、贑、易林合。然其條理精密,則有先儒所未發者,覽者詳之。

【三十二圖,反復其變,悉如乾、坤二卦變圖例。每圖各以第一卦為本卦,順變將去,則自初而終,自上而下,是由乾以至于坤。反之則又以末一卦為本卦,逆變轉求,則終而初,自下而上,是由坤以至于乾。一順一逆,每圖遂以兩卦為本卦,而成兩圖矣。合三十二圖反覆,則為六十四圖矣。然三十二圖先後次第,皆本於乾、坤卦變,只以第一圖觀之可見。如以乾為本卦,則次姤,次同人,以至于常,計三十二卦,今各為三十二圖之第一卦,而次第不紊矣。如以坤為本卦,則次復,次師,以至于益,計三十二卦,今各為三十二圖之末一卦,而次第亦不紊矣。此即三十二圖之序也。又以三十二圖末一圖逆數轉來,如以益為本卦,則次噬嗑,次隨,以至于坤,計三十二卦,即第一圖後三十二卦由益而順數至坤也。如以恒為本卦,則次井,次蠱,以至于乾,亦計三十二卦,即第一圖之前三十二卦一畫陽必對後三十二卦一畫隂,前三十二卦一畫隂必對後三十二卦一畫陽,各各相對,又具兩邊搏易而成之義。而乾、坤、艮、兌、震、巽、坎、離雖无先後次序,然其對待則一定而不易也。本不過明卦變之凡例,而隂陽對待自然之妙如此,亦足以見易畫從横逆順,无適非一隂一陽之道而不亂也。此皆條理精密,先儒所未發者。合而論之,圖之變固无窮,而莫不以乾坤卦變為主焉。然乾坤第一圖次第固皆為三十二圖之例矣,又必先乾六爻之變者,蓋乾坤雖隂陽之純,而乾又坤之尊故也。故曰乾者君道,首出庶物;坤者臣道,无成而代有終。其分如此,其數如此,推而至于圖之變亦如此。愚所以合四篇大旨,一言蔽之曰陽尊,于斯為尤信矣】。

易學啟蒙通釋卷下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