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卷四

胡煦| 易经注解| 2023-02-16 16:15:13| 0

【周易上经】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清)胡煦撰《周易函書•約註》卷四

䷌【离下乾上】

image.png乾坤初闢,有水無火。交泰之後,有火無水。至坎離而上經終。

同人于野,【古作埜】。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同人,與人同也。天在上,火炎上,乾為人,與天同,故曰同人。二得位得中,上應九五,其義也。又一隂而五陽,皆欲同之,亦同人也。閉戶隔絶,曷由能同?若涉之畛域,同亦有限。乾象廣大,一隂同之,故曰于野。野則曠遠无私,无畛域,故亨。互巽伏坎,以健而行,故利涉大川。内明外健,主隂,中正而有應,故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虞本不作羨文,郭、京刪此三字】。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二柔為主爻,柔處二,故得位得中。應乾謂五,二五皆人位相應,故曰同人。乾體廣大在外,故言野。以内同外,故同人于野。巽舟遇風而健行,伏坎為川為通,乾為大,大而能通,故利涉大川。乾行謂用之健也。主離應乾,則是離體而乾用,故言乾之全體,非論一爻也。向作主乾,又作濟險說,非旨。知野為乾,則同人于野必非乾。知大為乾,則利涉大川必非乾。文明,離也,以用也。健雖乾德,說在文明之下,因主離而言用耳。凡卦皆内體外用者也。中正謂二,應謂五,在二故言君子,與九五異也。不先言健,不先言應,而先言文明中正,主隂之辭也。文明以健,則无暗昧柔靡之私。中正而應,則无邪僻孤行之患。正,貞也。不言利者,健則能利之故,應則獲利之效也。通者,乾之亨也。伏坎為通為志,離在乾下,故曰天下。居乾下而中通,故曰通天下之志。此總釋亨利貞三段,以發明能通之理。下君子兼正字在内,又明亨利之故,皆得位得中所致,而歸功于貞也。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離本乾體,坤隂再索而成離,故後天之離位,先天乾位,言不異也。乾之歸遊入離,離之歸遊入乾者,此也。火由天出,天火同為一卦,又當人位,故曰同人。辨類非同也,然類其族之異,所以致其人之同;辨其物之異,所以合其人之同。西銘言分殊,正要知理一耳。張子曰不有兩則无一,此旨也。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變艮為門,于門謂出門外也。門外非野,然門内私而門外公,是畧同而未大同者。上无應,故止曰于門。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出門,明不内也。止曰出門,為在初也。誰咎者,人之同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卦爻之動,隂陽互變,然隂靜陽動,隂无陽有,隂暗陽明,故隂又以得陽為主,主即宗義也。離二之隂,索乾而成,其體乾體,其位乾位,凡本支流衍,始克稱宗。今坤索乾二,變為隂爻,逮于隂變,又復乾體,陽為隂主,故曰宗。此兼五陽而言,然乾陽開舒,坤隂儉嗇,一隂同五陽,二又變陽,是得主而復乎其位,故曰同人于宗。乃應止九五,亦巳狹矣,而儉嗇之性,又因開舒之五陽相形,而莫由自掩,故曰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侯果。吝字斷句】。

因同陽而嗇形以著,若有所操以自致者然,非所同之過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伏坎為隱伏,互巽入伏師,離為戈兵,戎象。巽隂木,莽象。巽又為高,二隂本為坤土,三變互艮,陵象。三在二上,故為升高陵。震二亦同此義。三,離數。興,發也。伏戎于恐九五之見攻,升高陵,將敵五攘二也。對五言,三在下,故曰伏。對二言,三在上,故曰升。總因五陽皆欲同二,三亦欲同者也。三剛而不中,二本有正應,據理則二非正應,理不直,據勢則五居尊位,勢不敵,所以三年之久,終不發也。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三與乾接,故為敵。剛恐人悞,為攻二也。行即興也。安行者,揆于理勢,不急不暴,俟時而動也。此爻變震,有巽、艮兩象故也。

九四:乘其墉,【鄭元作庸】,弗克攻,吉。

四與下離接,在上故言乘離。中虛外圍,墉象,與解上、泰上同義。三四皆争奪,故不言同人。三惡五親,二有犯上之心。四惡二比,三有凌下之志。四不中正,非應而欲同。二三為二墉,故有乘墉攻二象。然以剛居柔,去二又遠,故有自反弗克攻之象。因欲攻而致困,因弗克而弗攻,所以有反則之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義即理也,則即理之法則。困,窮也。爻變巽,為進退不果,故有攻不攻兩象。乾四之進退,亦是如此。弗克何以云義?盖二内四外,三為二墉,四乘三,欲同二,故曰乘墉。非本然之契合,故斷以義而弗克也。弗克即不攻也。弗克而猶乘,所以致困。弗克而歸于義,故為困而反。則乘謂在下卦上,反謂在上卦下。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火无定體,離之歌嗟,出涕沱若,中孚之泣歌,與此皆離也。先號咷者,六爻未變離,伏坎為加憂,五之同二,隔于伏戎之三,乘墉之四也。後笑者,爻變互兌,悦也。旅卦由兌悦變小過災眚之凶,故反此。用大師者,三伏莽,四乘墉,非大師豈能克?本卦伏師,爻變離伏坎,用大師象,故先號咷。克相遇,故後笑。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中直即中正,見隔于三四而致號咷也。然以中正相與則相同,後笑之理皆具矣。克謂克,三四克而遇,故後笑。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國外郊,郊外野,皆曠遠意。于野言卦之全體,无所不同,故亨。于郊止言外卦之上,謂无可與同,故止无悔。此亢悔之爻也。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无人可同,則无以通天下之志,故象于郊。志未得與通天下之志相反。主爻言宗,陽為隂主,最親之辭。郊遠而不内,是外而疎之之辭。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