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8卦-井卦䷯水风井卦(巽下坎上)-[宋]李光撰《读易详说•卷八》

【周易下经】第48卦-井卦䷯水风井卦(巽下坎上)-[宋]李光撰《读易详说•卷八》

典籍作者:[宋]李光

著作年代:宋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48卦-井卦䷯水风井卦(巽下坎上)

【周易下经】第48卦-井卦䷯水风井卦(巽下坎上)-(宋)李光撰《讀易詳說•卷八》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井,以象有常德之君子也。改邑不改井。邑,人民所聚,聚散无常,而邑有時而遷,井无變也。夫有喪則有得,若本无喪,何所得乎?汲者常滿而我无所損,物賴以濟而我无所增。或汲已而往,或方汲而來,出入往來,其應无窮,而井固自若也。此井之功用也。井之功用如此,而汲者當致力以求之。汔,幾也。繘,綆也。瓶,所汲之器也。若幾至而不及泉,與不汲同,以象君子之進德修業,當力行而不怠也。若半途而畫,非徒不能成濟物之功,而吾之器業亦隨喪矣。羸者,喪敗之象也。人之器業至于喪敗,豈有不蹈凶禍者哉?故羸其瓶,凶也。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養而不窮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剛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巽,木也;坎,水也。巽下坎上,木下而水上,舉水而上之,汲之象也。此合二卦之體,言井之用也。井之為用,泉源渾渾,不舍晝夜,取之无盡,汲之愈新,養物而无窮者也。人物有代謝也,墟落有時而變遷也,而井不可易也。二與五皆有剛中之德,故能有常如此,以象君子獨立而不變者。爵禄可辭也,名節不可移也,身可殺也,而道不可屈也,非剛中者能之乎?二、五皆以剛陽為德,而非應也。有應則可以濟物,而有功于天下矣。故汔至亦未繘井者,未有功也。上下各以剛陽,君臣各行其意,豈能成功哉?羸瓶之凶,何所逃乎?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勞民勸相。

木本在上,欲汲水則反下;水本趨下,欲濟物則反上,二者皆勞也。君子欲兼善天下以成濟物之功者,未有不始于勤勞者也。故觀乎井之用,以勞民勸相。勞民者,非驅之死地也,東作西成,不失其時,春耕秋斂,不遺其力。以是而勸民,使不怠于生養之業;以是相民,使不乏于衣食之原,皆所以法井之功用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舊井无禽,時舍也。

井以潔清為貴,汲多則日新无窮。六處井下而上无其應,不汲之井也。汚泥所聚,不可食也,不食則井之用廢矣。雖禽鳥亦將棄而遠之,况于人乎?如人不能致身高遠之地,而自處卑穢,誰復汲引之者?其極至于无禽,則為時所舍棄可知矣。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象曰:井谷射鮒,无與也。

水性本下,其流為江河,畜為沼沚,卒歸于海者,以善下故也。而井之為用,乃以上出為功,非其性也。九二雖以陽剛處中,而无應于上,乃下比于初,不能及物,故旁出為谷,徒能射鮒而已。井之功用廢矣,如敝漏之甕,何所用哉?故象言井谷射鮒,无與也。无與者,不為九五所與也。君子有剛陽之才,既不為上所汲引,當以廉靜自守,歸潔其身可也。而朋比于下,自投汚穢之地,以抗其上,其顛覆必矣。故如甕之敝漏,而无用于時也。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治井,去其汚,穢其泉,清潔可食也。三居坎水之下,巽木之上,汲之象也。治井至于清潔可食,如君子修德潔行于幽隱之中,非在上者有以汲引之,亦將廢而不用矣,故為衆心之所憫惻也。君子豈以不見用輕動其心哉?為我心惻者,衆人也。水至于渫治清潔,則可用汲汲。不汲者,上也。君子有可用之才,非明主孰能知而任用之?知人惟帝其難之,故稱王明。王而明,則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君臣上下俱獲其福利。井之功既成,而汲者以濟,非獨在上者受其福而已。若渫而不食,則行道之人皆為之傷惻也。君子之不見用,豈當有求哉?求王明者,量而後入也。王而明,吾之所求也。不明之王,可與有為哉?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井之畜泉,泥或汨之,甃所以潔其泉也。君子進德修業,必有致力之處,雖未能及物,然德業之盛,必由此而致焉。六四以柔弱之才,居近君之位,不能以剛健上輔人主,從容禆贊,期于无過而已,此大臣之任也。故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井非修治,則汚穢所聚,或為棄井。朝廷之不治,則綱紀廢弛,豈非大臣之咎哉?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九五,君位。人君履中正之位,其利澤可以及物矣。冽,清也。井至清而寒泉之可食者也,以象人君博施濟衆,物所賴以生養者也。人孰无濟物之心?困于无位,而利澤不加于百姓者,則勢不足以有行也。故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井,收汲也,收其綆以上水也。縱而下之,收而上之,所以汲也。幕者,以幕障之,使不得汲,則井之用廢矣。上六正應在九三,井之為利,當與衆共,乃偏于所應而幕之,使不得妄汲,非居上博施之道,故戒之如此。有孚元吉者,收而勿幕,則遠近内外,居者行者,咸獲其利,故有孚而獲,大善之吉也。象言元吉在上大成者,井之功用至此而大成,則在下者得其所濟,而在上者獲其元吉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