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四》

【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元]胡震撰《周易衍义•卷四》

典籍作者:[元]胡震

著作年代:元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

【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元]胡震撰《周易衍義•卷四》

周易衍義卷四,元胡震撰

【原文】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原文】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否與泰正相友,其要止在君子小人之進退而已爾。君子進則天下治而成泰,小人進則天下亂而為否。

曰:否之匪人,非无人也;否之所施非其人,則无人道之正也。道在君子,是為人道之正;否非人道,故不為正道之利。大往小來,則賢否易位,此否泰之所以分也。夫斯道之正,窮天地,亘古今,不可以冺没者。堯、桀有治亂,正道不以堯、桀而重輕;舜、跖有善惡,正道不以舜、跖而增减。故舉天下萬世,未有能捨正道而獨立者。時乎上下之異心,於是三綱淪,九法斁,正道不行於天下;時乎隂柔之勝正,於是邪說行,正義廢,而正道不行於天下。故彖辭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上意不下逹則无以主張斯道,下情不上通則无以維持斯道。朝有倖位而无以去斯道之蠧,野有遺賢而无以合斯道之助。仁義之教不達於生民,禮樂之化不行于斯世,雖有邦猶无邦也。隂柔在内,陽剛在外,小人來居於内,君子往居於外,小人道長,君子道消,是小人之利,天下之不利也,君子獨貞,天下之不貞也。嗚呼!三代而下,漢之衰也,以上下言,則元帝與蕭望之情不交通;以賢否言,則石顯得志而望之道消,此正道不利於漢末也。唐之衰也,以上下言,則唐帝與九齡之志不交孚;以賢否言,則林甫登相而九齡罷出,此正道不利於唐季也。觀乎此,則彼小人者真可畏也。

楊氏曰:隂陽剛柔,不惟君子小人而已,亦氣類應感而自至也。主德不斷,亦隂柔也;女謁通行,亦隂柔也;近習用事,亦隂柔也。是三者有一焉,小人乘而入之矣。故内小人而外君子,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聖人必先之以内隂外陽,内柔外剛,惟隂召隂,惟柔召柔,氣類然也。此卦其變為泰卦,其象天上地下不相交,否之象,其占不利君子。

【原文】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天氣上而不交於下,地氣下而不交於上,否塞之象。天地閉塞不交之時,陽氣揫斂,不蕩於隂,萬物反本,不榮于末。君子當此時,宜收斂晦藏其德,以避小人之難,不得貪禄位以為榮也。孟軻之道,不利於齊王之時,則辭萬鍾之禄。子思之道,不利於繆公之世,則辭鼎肉之餽。邦有道則仕,固本夙心。邦無道而穀,亦聖賢所深耻也。

楊氏曰:君子當此時,避難可也,何必儉德。非能忍天下,不可忍之窮。不能避天下,不可避之難。窮之不忍,而難之是避。避之未幾,而誘之者至矣。誘之所投,禍之所隨也。惟不可榮以禄,庶乎免矣。

童溪曰:否卦君子道消之時,聖人屢稱君子大人者,以天道不可一日無陽,天下不可一日無君子也。

【原文】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原文】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泰與否皆取茅為象,以羣陽羣隂同在下,有牽連之象。泰之時則以同征為吉,否之時則以同貞為吉亨。始以内小人、外君子為否之義,復以初六否而在下為君子之道,易隨時取義,大扺然也。否之初六,以一隂之柔合羣隂之進,如拔茅連茹而以其彚,此小人之合其類。然始進之初,其過未形不遠,而復入于貞正,則未有不如君子之吉且亨者。盖人生天地間,同得无極之真以為性,同得二五之精以為形。方其初也,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唯其氣質不同,習尚各異,陽明勝而循天理則為君子,隂濁勝而狥人欲則為小人。然氣質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此小人之可變為君子也。否之初六,三隂並進,想其進也,掩義隱賊,好行凶德,相招為禄仕歟?毁信廢忠,崇飾謟諛,相誘圖貨賄歟?以若人而並進,凶咎之集也。然小人雖自絶天理,而天理不絶小人。一息而為惡,則為小人;一息而為善,則為君子。使其以並進為凶,其惡未顯,而亟反于正,未害其為吉也。

小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謂小人變為君子,則能志於愛君,而不志於私也。禹、臯、共、鯀本同一天,使共、鯀之惡未形,而反之於正,則共、鯀可為禹、臯。周、召、管、蔡本同一天,使管、蔡之惡未形,而反之於正,則管、蔡可為周、召。奈何戴皇天,履后土,棄其天,而卒為小人之歸耶?

楊氏曰:初六一隂方長,而君子已知其三隂之類,從已有引身而退,貞固自守之心。曰貞吉亨者,以退為吉,退吉於進;以窮為亨,窮亨於亨。然豈君子之本心哉?彼拔茅彚進,而此貞吉之志,未嘗不在君也,畎畝不忘之義也。

【原文】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原文】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群也。

六二以柔謟之資,居大臣之位,下則并包羣小而為之宗,如林甫得仙客國忠之助;上則順承於一君以固其寵,如林甫縱明皇逸樂之欲。當是時,羣小相慶,可謂小人吉矣。為大人君子者,宜若之何?以否處否,以獨處獨,則身愈否,道愈亨,身愈獨,羣愈遠矣。所謂小人之包承者,以其好苟合,好面從,好逢迎,好狐趍犬媚,用能固君寵,媚權要,以保貴位,以登要津,衮衣繡裳以豐其身,誇詡流俗以驕其衆,此小人自以為吉也。至於大人處否時則不然,不同流,不合汚,不馳心於榮貴,不改節於貧賤,衡門之下,可以棲遲,考槃在澗,碩人之寛,身雖否而道則亨也。小象曰不亂羣也,謂大人獨守中正於否塞之時,不如小人之包承而雜亂於小人之羣類也。盖天下皆醉我獨醒,天下皆濁我獨清,其否之大人歟?雖然,大人之道亨,不以否泰而增損,小人包承之吉,亦安保其終吉也?附丁、傅者,皆貴於哀帝之朝,而朱博以丁、傅敗;附叔文者,皆貴於唐帝之朝,而宗元以叔文貶。後之竊位苟禄者,盍亦戒茲?

【原文】六三:包羞。

【原文】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六三以隂柔不中不正而居否,又切近於上,非能守道安分,其所包蓄,謀慮邪濫,無所不至,可羞耻也。小人窮,斯濫矣。天下之可羞耻者,不在於外而在於内,不在于身而在于心。六三隂柔自處其中,所藴以偏黨而妨正直,以側媚而害忠良,巧言令色以為諛,匿怨友人以為謟,持禄固位,名教所賤,德薄位尊,其形渥,凶。六三之包羞如此,豈不大可耻耶?

小象曰:位不當也,玩不當位之一言,則見其有冒居人上之羞焉,有妨害賢路之羞焉,有柔邪不正之羞焉。以若人而居下之上,天下如之何而不否也?雖然,羞惡之心人皆有之,六三之包羞,正謂不知其可羞而居之不疑也。是知耻之為義,不能遠害而反道敗德,則耻為天下之至不善;有能知耻而遷善改過,則耻為天下之至善。使六三而知耻,幡然從善,何包羞之有?

楊氏曰:六三包羞忍耻,以苟富貴而不忍去,不知其位之不當而身之將危,思上蔡之大,悔華亭之鶴而後已。否之二爻、三爻,聖人皆惡其包;泰之九二,聖人又喜其包。盖泰六二所包者正道,而否二三所包者非正也。

【原文】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原文】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吾道无久否之理,上天有必泰之運。九四之時,否已過中,泰運將來。君子之得天命也,一賢之進,无過以承天休,則羣賢之進,各得以行其道,而離麗于休祉矣。盖有天命而无咎,則其共天職也无愧,食天禄也无嫌,共天位也无曠。以此而承天命,志同道合者升,使朋類之有祉,此理也,亦勢也。有天命而有咎,則為廢天職,為叨天禄,為忝天位。以此而褻天命,羣枉並進,使朋類之无祉,此理也,亦勢也。商邦之否,將反為泰,伊尹則膺天祐一德之休,傳說則膺帝賚良弼之運。伊、傳之有命而无過,故敷求哲人,旁招俊乂,皆麗于商邦泰運之福。周室之否,將反為泰,呂望則膺非熊之卜,申、甫則降維嶽之神。呂、申之有命而无過,故翼予之十夫,庶常之吉士,皆麗于周家泰運之福。嗟夫!孔子之不得衛卿,命也;孟子之不遇魯侯,天也。故其疇類如顔、閔、樂正、萬章之徒,不過私相講道而已,不能得泰亨之祉也。否之九四,適際否去之時,此明良嘉會,千載一時,天之畀吾道,可謂幸矣。達善无過,朋來獲祉,可行其志,吉不待言也。

小象曰:志,行也。謂其有休命而无過咎。朋類離祉,其遠大之志,得行於天下也。雖然,天命一也,有以氣數言者,有以義理言者。所謂死生有命,得之有命,此氣數也。所謂天命之性,上帝降衷,此義理也。君子能全其賦予之命,以安其窮達之命,此又窮理盡性之事也。孟子曰:仁之於父子,義之於君臣,禮之於賓主,智之於賢者,聖人之於天道,猶有厚薄得失之分,此固命也。君子不謂命者,非不謂命之理也,正欲順吾天命之理,以立其命也。

程氏曰:四以陽剛健體,居近君之位,是有濟否之才,而得高位者也。所惡在居功取忌,若能使動一出於君命,威柄一歸於上,則无咎,而其志行可以濟時之否,其疇類皆附離而進,獲其福也。

楊氏曰:此志即初六之時,懷在君之志。

文公曰:須是有天命,方得无咎。

【原文】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原文】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九五以陽剛中正而居尊位,有德有位,能休息天下之否也,故為大人之吉。然未離於否,又有其亡之戒。否既休息,漸將反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慮遠戒,憂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當使安國之道,如係于苞桑,方可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乃叢生者,其固尤甚。夫天下之勢,甚矣其不常也。往來之相因,盛衰之相仍,不可一律齊。否之九五,其因否而致泰,則撥亂反正,息亡邦之難,致垂拱之治,故為大人之吉。然又當因泰以防否,故繫辭釋此爻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亡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漢光武日謹一日,以十年為遠,審黄石,存苞桑,所以能身濟大業,延祚四百也。漢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敗也。

【原文】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原文】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上九以陽剛之才佐九五陽剛之君,得九四陽剛同列之佐,撥亂反正,傾否為泰,可以喜矣。然上九猶有懼心,以傾否為先,以喜泰為後,如此則否終必泰,否不長否。九五有其亡其亡之戒,上九有先否後喜之心,此漢馮異謂陛下毋忘在河北時,小臣不敢忘巾車之恩,得否之上九、九五之義。夫上九不曰否傾而曰傾否者,上九之才剛健,有為小人之害仁義者則屏黜之,異類之塞政化者則蕩滌之,宦豎之塞聰明者則掃除之,有害必去,有亂必除,其傾也如鼎之傾,其穢惡之積也,轉愁怨為歡樂,固其所也。小象曰何可長也,謂亂極而治不可長也。雖然,九五休否而有其亡之戒,何其慮之深;上九傾否而有後喜之辭,何其幸之至。盖否去而憂者,憂泰之難保也;否去而喜者,喜泰之已至也。舜、臯未嘗无喜起之歌,而叢脞之慮固存;文、武未嘗无逸樂之道,而憂勤之志常在。聖賢喜治之心,憂亂之誠,固有並行而不悖者。處否之道,靜正者能之;轉否之道,剛健者能之。

楊氏曰:易為君子謀,故下三爻言處否之道,上三爻言轉否為泰之道。然轉否為泰,實機括於上下卦之交,故泰四隂性下復,泰將之否;否四陽道上行,否將之泰。其異者,交與不交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