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上传-[元]熊良辅撰《周易本义集成•卷三》

彖上传-[元]熊良辅撰《周易本义集成•卷三》

所属分类:易经彖传

著作年代:

错综复杂:

阅读原文:

软件介绍

[元]熊良輔撰《周易本義集成•卷三》彖上傳

周易本義集成卷三,元熊良輔撰

彖上傳

彖即文王所繫之辭。上者,經之上篇;傳者,孔子所以釋經之辭也。後凡言傳者倣此。

第1卦-乾卦䷀彖傳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此專以天道明乾義,又析元亨利貞為四德以發明之,而此一節首釋元義也。大哉,歎辭。元,大也,始也。乾元,天德之大始,故萬物之生皆資之以為始也。又為四德之首,而貫乎天德之始終,故曰統天。

集疏:

《語録》曰:萬物資始與資之深、資於事父之資,皆訓取字。又曰:乾者,萬物之始,對坤而言,天地之道也。元者,萬物之始,對亨利貞而言,四時之序也。

○蔡氏曰:天道流行,雖有元亨利貞之分,而其所以无間斷,實惟一元之運行,故曰統天。

○愚案:元亨利貞,文王之意只言大亨而利於貞正,而夫子析為四德,以見化育流行,上下昭著,莫非一元之氣運用而不已,所以發易道之淵深也。繫辭傳許多性命道德之說,皆本諸此。是則一元之氣包括宇宙,所謂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也。

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此釋乾之亨也。

集疏:

○誠齋楊氏曰:雲行雨施,氣之亨也。品物流形,形之亨也。

○愚案:此一元之氣運行發泄於天地之間,有流動充滿之意,於德為亨,於時為夏,物至此莫不亨通也。

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始即元也,終謂貞也。不終則无始,不貞則无以為元也。此言聖人大明乾道之終始,則見卦之六位各以時成,而乘此六陽以行天道,是乃聖人之元亨也。

集疏:

○安定胡氏曰:以定位言,謂之六位;以變化言,謂之六龍。

○《語録》曰:乾道終始,即四德也。六爻之位,各以時成,皆四德之流行。初九、九二之半,即所謂元;九二之半與九三,即所謂亨;九四與九五之半,即所謂利;九五之半與上九,即所謂貞。又曰:六龍只是六爻,龍只是譬喻。明此六爻之義,潛、見、躍、飛,以時而動,便是乘六龍,便是御天。

○愚案:不言始終,而言終始,貞下起元也。大明終始,六位時成,聖人所以明天道;時乘六龍以御天,聖人所以行天道也。六位以時而成,六龍以時而御,聖人之元亨,合乎天之道也。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太和,隂陽會合冲和之氣也。各正者,得於有生之初;保合者,全於己生之後。此言乾道變化,无所不利,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之義也。

集疏:

《語録》曰: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如昨日是夏,今日立秋為變;到那全然天凉,没一些熱,是化。又曰:乾道變化,是發生之始;到各正性命,則小以成小,大以成大矣。又曰:各正性命,便是那乾道變化底,如天命之謂性。孟子道性善,是就人身上說,此是就天人相接處說。

問保合太和。曰:天之生物,莫不各有箇軀殻,如人之有體,果實之有皮核。有箇軀殻保合以全之,則貞性常存,而生生不窮矣。

曰:保合太和,天地人物皆然。天地便是大底萬物,萬物便是小㡳天地。

曰:保合太和,是保合此生理。天地保合天地生物之理,萬物各自保合萬物之生理,不保合則无物矣。

○愚案:元亨屬陽,利貞屬隂。萬物生於陽而成於隂,則利者陽已變而化,隂物已生而向成之時也,故言乾道之變化。蓋乾道變化是乾之利處,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是乾之貞處。利,宜也。乾道變化,无所不宜也。貞,正而固也,故曰各正,而又曰保合。保合,固之義也。太和,元氣也。

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聖人在上,高出於物,猶乾道之變化也。萬國各得其所而咸寧,猶萬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此言聖人之利貞也。蓋嘗統而論之,元者物之始生,亨者物之暢茂,利則向於實也,貞則實之成也。實之既成,則其根蔕脫落,可復種而生矣,此四德之所以循環而无端也。然而四者之間,生氣流行而无間斷,此元之所以包四德而統天也。其以聖人而言,則孔子之意,蓋以此卦為聖人得天位、行天道而致太平之占也。雖其文義有非文王之舊者,然讀者各以其意求之,則並行而不悖也。他卦倣此。

集疏:

《語録》曰:首出庶物,須是聦明睿智,高出庶物之上,以君天下,方得萬國咸寧。又曰:首出庶物,不必在上方如此。如孔子出類拔萃,便是首出庶物;著書立言,澤及後世,便是萬國咸寧。

總論:

○程子曰:四德之元,猶五常之仁,偏言之則一事,專言之則包四者。

○《語録》曰:元亨利貞,理也。有這四段,氣也。有這四段,理便在氣中,兩箇不曾相離。所以伊川說:元者物之始,亨者物之長,利者物之遂,貞者物之成。這雖就氣上說,然理便在其中。

曰:元者生意,在亨則生意之長,在利則生意之遂,在貞則生意之成。

曰:四德之元,專言之則全體生生之理,故足以包四者;偏言之則生物之端倪而已,故止於一事。

曰:氣无始无終,是從无處說起。元之前又是貞了,如子時是今日,子之前又是昨日之亥,无空缺時。

曰:乾四德,元最重,其次貞亦重,以明始終之義。非元則无以始,非貞則无以終,非終則无以為始,不始則不能成終矣。

曰:仁為四德之始,而智則能成始而成終,猶元為四德之長。然元不生於元而生於貞,蓋天地之化,不翕聚則不能發散。仁智交際之間,乃萬化之機轉,此理循環不窮,不貞則无以為元也。

曰:元亨利貞,文王本意在乾、坤者,只與屯等卦一般。至孔子作彖傳、文言,始以乾、坤為四德,而諸卦自如其舊。二聖人之意若有不同,及自發明一理爾。今學者自當虚心玩味,各隨本文之意而體會之,其不同處自不妨。

第2卦-坤卦䷁彖傳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此以地道明坤之義,而首言元也。至,極也,比大義差緩。始者氣之始,生者形之始,順承天施地之道也。

集疏:

○程子曰:萬物資乾以始,資坤以生,父母之道也。

○《語録》曰:資乾以始,便資坤以生,不爭得霎時坤之所生,即乾之所始者。

○誠齋楊氏曰:乾之元物資以始,坤之元物資以生。坤之生物,豈自為之哉?順以承天而已。

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言亨也。德合无疆,謂配乾也。

集疏:

○程子曰:坤之德厚,持載萬物,合於乾之无疆者也。含,包容也。弘,寛裕也。光,昭明也。大,博厚也。有此四德,故能成天之功,品物咸得亨遂。

○蔡氏曰:含弘,坤之事也。光大,乾之事也。德合乎乾,故亦至於光大。

○泉峰龔氏曰:含弘,以坤之量言也。惟其含弘,故能容得乾許多生意在中間,而其發也光明盛大,而品物咸亨也。

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

言利貞也。馬,乾之象,而以為地類者。牝,隂物,而馬又行地之物也。行地无疆,則順而健矣。柔順利貞,坤之德也。君子攸行,人之所行,如坤之德也。所行如是,則其占如下文所云也。

集疏:

○程子曰:取牝馬為象者,以其柔順而健行也。行地无疆,謂健也。乾健坤順,坤亦健乎?曰: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坤止也。其動也剛,不害其為柔也。

○《語録》曰:乾之利貞,是陽中之隂。坤之元亨,是隂中之陽。又曰:君子攸行,本連下面,緣他趁押韻後,故說在此。這般㡳難十分理會。

○童溪王氏曰:乾為馬,以其健於行也。若乾行而坤止,則无以成其化育之功。故坤亦取諸馬,而又取諸牝者,非牝則不順,非馬則不能往應乎乾。

○泉峰龔氏曰:坤先迷後得,而亦有元亨者,坤之元亨,承乾而已。故曰:至哉坤元,乃順承天。

曰:德合无疆,品物咸亨。坤之利貞,乃坤之德,故曰: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此亦先迷後得之意。坤不足於元亨,其所以能承乾之元亨,以為元亨者,以其柔順利貞也。

○愚案:龍以象乾,馬以象坤。龍行天之物也,馬行地之物也。柔順利貞,坤則以柔順為正道也。君子攸行,合聯下文先迷之上,不必以趁韻為拘可也。當時夫子只是從頭說下來。

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

陽大隂小,陽得兼隂,隂不得兼陽,故坤之德常減於乾之半也。東北雖喪朋,然反之西南,則終有慶矣。

集疏:

《語録》曰:東北非隂位,隂柔至此,既喪其朋,自立脚不得,必須歸本位,故終有慶。言終有慶,則有慶不在今矣。

○泉峰龔氏曰:文王卦位,坤與兌、離、巽居西南,皆隂卦也。乾與坎、震、艮居東北,皆陽卦也。故坤居西南為得朋,居東北為喪朋也。

○萬氏曰:陽先隂後,陽倡隂隨,則後而隨者,隂之道也。故先而迷者,以其失隂之道。惟順陽之後,乃得常道,即順承天之意也。

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安而且貞,地之德也。

集疏:

○丘氏曰:彖傳三无疆字,其指各異。德合无疆,乾之无疆也。行地无疆,坤之无疆也。應地无疆,君子之无疆也。无疆,天德也。惟地能合天之无疆,則地亦无疆。君子能法地之无疆,則君子亦无疆。然則君子法地,地法天,皆不出於一天德之无疆而已。

第3卦-屯卦䷂彖傳

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以二體釋卦名義。始交謂震,難生謂坎。

集疏:

○楊氏曰:震一索而得男,剛柔始交也。坎在前,難生也。

動乎險中,大亨貞。

以二體之德釋卦辭。動,震之為也。險,坎之地也。自此以下釋元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

集疏:

○楊氏曰:動乎險中則亨,動有亨之道也。蓋險非可止之道,止則終於險矣,故動乃亨也。

○潘氏曰:君子之處困、處屯、處蹇,凡居患難,全在守正。亨與不亨,命也。小人所守不固,枉道以求苟免。固有幸而免,亦有卒於免,皆非君子之所貴也。

○《語録》問:自此以下釋元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何也?曰:文王本意說元亨利貞,只是說乾道大通而至正,故筮得之者,其占當得大通而利於貞固。至孔子方作四德說,後人不知,將謂文王作易便作四德說,則非也。如屯卦所謂元亨利貞者,以其能動則可以亨,而在險則宜守貞,故筮得之者,其占為大亨而利於正,初非謂德也。

雷雨之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

以二體之象釋卦辭。需,震象。兩,坎象。天造,猶言天運。草,雜亂。昧,冥晦也。隂陽交而雷雨作,雜亂冥晦,塞乎兩間。天下未定,名分未明,宜立君以統治,而未可遽謂安寧之時也。不取初九爻義者,取義多端,姑舉其一也。

集疏:

《語録》曰:雷雨之動滿盈,亦是那鬱塞㡳意思。

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寧,說當此擾攘之時,不可无君,故須立君。不可道建侯便了,須更自以為不安寧方可。

總論:

○丘氏曰:彖傳大率於章首先釋卦名義,次釋卦辭,又次釋卦義。有未盡者,從而推廣之,此彖傳之定例也。其辭則雜取其體,卦象、卦德、卦變互發明之。卦體以兩體及六爻之義言,如剛柔始交而難生是也。卦象以雷風山澤水火言,如雷雨之動滿盈是也。卦德以健順明險動入止說言,如動乎險中是也。卦變以剛柔往來上下言,如柔來而文剛之類是也。

第4卦-蒙卦䷃彖傳

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以卦象、卦德釋卦名,有兩義。

集疏:

○程子曰:山下有險,内險不可處,外止莫能進,未知所為,故為昬蒙之義。

○《語録》曰:山下有險是卦象,險而止是卦德。蒙有二義,險而止,險在内,止在外,自家這裏先自不安稳了,外面更去不得,便是蒙昧之象。若見險而能止,則為蹇,却是險在外,自家這裏見去不得,所以不去,故曰知矣哉。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以卦體釋卦辭也。九二以可亨之道,發人之蒙,而又得其時之中,謂如下文所指之事,皆以亨行而當其可也。志應者,二剛明,五柔暗,故二不求五,而五求二,其志自相應也。以剛中者,以剛而中,故能告而有節也。瀆筮者二三,則問者固瀆,而告者亦凟矣。蒙以養正,乃作聖之功,所以釋利貞之義也。

集疏:

○程子曰:二以剛明之賢處於下,五以童蒙居上,非是二求於五,蓋五之志應於二也。賢者在下,豈可自進以求於君?苟自求之,必无信用之理。古之人所以必待人君致敬盡禮而後往者,非欲自為尊大,蓋其尊德樂道,不如是不足與有為也。

曰:未發之謂蒙,以純一未發之蒙而養其正,乃作聖之功也。發然後禁,則扞格而難勝,養正於蒙,學之至善也。

○《語録》曰:蒙昧之時,先自養敎正當了,到開發時,便有作聖之功。居蒙昧之中,已自不正,他日何由會有聖功?

○愚案:當童蒙之時,而能養之以正,則作聖之功,實自兹始。諺云:敎兒嬰孩,敎婦初來。

第5卦-需卦䷄彖傳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此以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程子曰:以乾之剛健而能需待而不輕動,故不陷於險。剛健之人,其動必躁,乃能需待而動處,需之至善者也。

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以卦體及兩象釋卦辭。

集疏:

○京口先生曰:始於知險而待時,中於出險而得位,終於濟險而有功,則需之義畢矣。

○《語録》曰:以正中,以中正也。只是一般,只是要協韻。

第6卦-讼卦䷅彖傳

訟,上剛下險,險而健,訟。

以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程子曰:需之為卦,上剛下險,險而又健也。又為險健之資,内險外健,皆所以為訟也。若健而不險,不生訟也。險而不健,不能訟也。險而又健,是以訟也。

毛氏曰:上剛下險,以彼此言之。險而健,以一人言之。

訟,有孚,窒惕,中吉,剛來而得中也。終凶,訟不可成也。利見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以卦變、卦體、卦象釋卦辭。

集疏:

臨川王氏曰:彖者,言乎才者也。有孚,窒惕,中吉,言九二之才也。利見大人,言九五之才也。不利涉大川,言一卦之才也。

○丘氏曰:剛來而得中,易中言卦變始於此。剛自上反下為來,柔自下而外上為往、為進。卦中言上下往來者,多三陽三隂之變,謂上下二體之變也。有四陽二隂、四隂二陽之卦,亦剛柔往來者,謂上下一爻之變也。

○泉峰龔氏曰:剛來而得中,訟自遯變也。

第7卦-师卦䷆彖傳

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

此以卦體釋師貞之義,以謂能左右之也。一陽在下之中,而五隂皆為所以也。能以衆正,則王者之師矣。

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又以卦體、卦德釋丈人吉无咎之義。剛中,謂九二。應,謂六五應之。行險,謂行危道。順,謂順人心。此非有老成之德者不能也。毒,害也。師旅之興,不无害於天下。然以其有是才德,是以民悦而從之也。

集疏:

○司馬氏曰:治衆不以剛,則慢而不振。用剛而不中,則暴而不親。无應於君,則身危而功不成。所施不順,則衆應而民不從。四者非所以吉而无咎也。吉而无咎,則惟剛中而應,行險而順者乎。毒之者,所以安之也。

第8卦-比卦䷇彖傳

比,吉也。

此三字疑衍文。

集疏:

案:只也字衍文。

比,輔也,下順從也。

此以卦體釋卦名義。

集疏:

《語録》曰:比,輔也。解,比字,下順從也。解,吉也。

原筮:元永貞,无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

亦以卦體釋卦辭。剛中謂五,上下謂五隂。

集疏:

○南軒張氏曰:陽為夫,隂為婦,隂柔之人,豈可捨剛而孤立,是以有无首之凶也。

通論:

○丘氏曰:蒙内卦坎為初筮,彖釋之以剛中,謂九二。比外卦坎為原筮,原,再也,彖釋之以剛中,謂九五。

第9卦-小畜䷈彖傳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

以卦體釋卦名義。柔得位指六居四,上下謂五陽。

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

以卦德、卦體而言,陽猶可亨也。

集疏:

項氏曰: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是統論六爻。五陽一隂也,健而巽,是以兩卦言之。剛中而志行,又以九二、九五兩爻言之。彖之義无所不備,不可以一說通也。

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尚往,言畜之未極,共氣猶上進也。

集疏:

《語録》曰:以隂畜陽,三陽上往而隂畜不住,所以不雨。正如飯甑漏氣,則无水滴下也。

○徐氏曰:四得位而不能大有所畜者,以柔故也。剛中,以二五言。志行,謂陽之志可以行也。亦釋亨義。尚往,陽也,言陽外而隂不能固止之也。施未行,隂也,言隂未能畜陽,降而成雨也。言未行者,非終不行也。

第10卦-履卦䷉彖傳

履,柔履剛也。

以二體釋卦名義。

說而應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以卦德釋彖辭。

剛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又以卦體明之,指九五也。

集疏:

○泉峰龔氏曰:此夫子推廣彖辭之所未及,而以履之大者言之也。履之大者,莫大於履帝位。剛中而正,則履帝位而不疚,不疚則光明矣。光明,陽德也。皆主五而言。

第11卦-泰卦䷊彖傳

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集疏:

《語録》曰:隂陽各有一半,聖人於泰、否,只為陽說道理。又曰:易之隂陽,以天地自然之氣論之,則不可相无;以君子小人之象言之,則聖人之意,未嘗不欲天下之盡為君子而无小人也。又曰:聖人作易,以立人極,其義以君子為主,故為君子謀而不為小人謀,觀泰、否、剥、復名卦之意可見。又曰:天地之化,不越乎一隂一陽兩端而已,其性雖未嘗一日不相反,然亦不可一日而相无也。聖人作易,常以陽為君子,而引翼扶持,惟恐其不盛;隂為小人,排擯抑黜,惟恐其不衰。何哉?蓋陽之德剛,隂之德柔;剛者常公,柔者常私;剛者常明,而柔者常闇;剛者未嘗不正,柔者未嘗不邪;剛者未嘗不大,柔者未嘗不小。公明正大之人用於世,則天下蒙其福。私闇邪僻之人得其志,則天下受其禍。此理之必然也。

○項氏曰:泰否之彖皆具三義。第一段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此以重卦上下為義,於隂陽二義无所抑揚,但貴其交而已。第二段曰: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此以卦體内外為義,雖在外在内,各得其所,要是重内輕外,則已於隂陽有所抑揚矣。第三段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此以六爻消長為義,乾陽長,坤隂消,所以為泰。至此則全是好陽而惡隂,以陽長隂消為福,則不止抑揚而已。否彖則依此推之。

○丘氏曰:泰,小往大來,吉亨者,先舉卦辭而釋之,惟泰否二彖為然。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之泰也。以内外釋往來之義,以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小大之義。

第12卦-否卦䷋彖傳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集疏:

○程子曰:天地之氣不交,則萬物无生成之理。上下之義不交,則天下无邦國之道。建邦國,所以為治也。上施政以治民,民戴君而從命,上下相交,所以治安。今上下不交,則天下無邦國之道也。

吴氏曰:易六十四卦,獨乾坤泰否四卦言隂陽,何也?曰:乾坤,隂陽也。諸卦或得乾而不得坤,或得坤而不得乾,惟泰否二卦,内外皆得乾坤之全體,故亦以隂陽言也。

○丘氏曰:天下无邦,非真无邦也,特上下不交,君臣隔絶,則國非其國,有邦如无邦爾。

第13卦-同人䷌彖傳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二,乾謂九五。

同人曰

衍文。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通天下之志,乃為大同。不然,則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集疏:

○程子曰:天下之志萬殊,理則一也。君子明理,故能通天下之志。聖人視億兆之心猶一心者,通於理而已。文明則能燭理,故能明大同之義。剛健則能克己,故能盡大同之道。

○《語録》曰:乾,行也。言須是這般剛健之人,方做得這般事。若是柔弱者,如何會出去外面同人,又去涉險。

○童溪王氏曰:君子所以通天下之志者,君子之正也。彼天下之人,其所惡欲趨舍之志,雖曰不同,而吾以君子之正一以貫之,則亦无不同者矣。

○蔡氏曰:先得我心之所同,故能通天下之志,所謂君子正也。

第14卦-大有䷍彖傳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以卦體釋卦名義。柔謂六五,上下謂五陽。

集疏:

○楊氏曰:柔得尊位大中,以虚受之,能有其大也。

○誠齋楊氏曰:同人、大有,一柔五剛均也。柔在下者,曰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我同乎彼之辭也。柔在上者,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我有其大之辭也。

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

以卦德、卦體釋卦辭。應天,指六五也。

集疏:

《語録》曰:文是文章,明是明著。易中多言文明是二字。

○丘氏曰:五以柔而應二之剛,是應乎天也。順時而行,是以大亨也。

第15卦-谦卦䷎彖傳

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言謙之必亨。

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終也。

變,謂傾壞。流,謂聚而歸之。人能謙,則其居尊者,其德愈光。其居卑者,人亦莫能過。此君子所以有終也。

集疏:

○程子曰:謙者,人之至德,故聖人詳言之,所以戒盈而勸謙也。

○蔡氏曰:下濟而光明,艮也。卑而上行,坤也。虧盈益謙,以日月隂陽言。變盈流謙,以山谷川澤言。害盈福謙,以災祥禍福言。惡盈好謙,以予奪進退言。

○徐氏曰:貞,天道下濟而光明,下六句是釋謙亨之理。謙尊而光,下二句是釋君子有終之義。謙尊而光,即天道下濟而光明。卑而不可踰,即地道卑而上行。上以天地之道言,下以人道言也。

○丘氏曰:凡卦以一陽為主者,彖傳皆以剛言。復曰剛反,豫曰剛應,師、比曰剛中,剥曰變剛。謙主九三,而彖不言剛者,謙无用於剛也。用剛則不能謙矣。三有剛而不用,此其所以為謙也。然有剛不用,固所以為謙。若柔復用柔,則反為謙之過,而又不服矣。故五侵伐而上行,師又以剛用柔,而救其謙之失也。

○新安胡氏曰:下濟與卑,釋謙義。光明上行,釋亨義。艮一陽居上卦之下,天道下濟而光明也。坤三隂居下卦之上,地道卑而上行也。

第16卦-豫卦䷏彖傳

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

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程子曰:剛應謂四,為羣隂所應也。志行謂陽,志得行也。

○童溪王氏曰:順以動,順天理而動者也。順理而動,所以順人心也。其在人也,又烏有不豫者乎

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

以卦德釋卦辭。

集疏:

○程子曰:天地之道,萬物之理,惟至順而已。大人所以先天後天而不違者,亦順乎理而已。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集疏:

《語録》曰:刑罰不清,民不服。只為舉動不順了,致得民不服,便是徒配了他,亦不服。豫之時義,言豫時㡳道理。

第17卦-随卦䷐彖傳

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

以卦變、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語録》曰:凡卦皆從内說出去,我動彼說,此之謂隨。若說說而動,却是自家說他後動,不成隨了。

○蔡氏曰:剛來而下柔,初也。乾上爻下交坤而為震也。

○泉峰龔氏曰:剛來而下柔,隨自否變也。

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

王肅本時作之,今當從之。釋卦辭,言能如是,則天下之所從也。

隨時之義大矣哉。

王肅本時字在之字下,今當從之。

集疏:

○丘氏曰:隨一卦具數義,卦以物隨為義,爻以隨物為義,彖以隨物而動為義,象以隨物而息為義,其義不同,而隨則一也。

第18卦-蛊卦䷑彖傳

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

以卦體、卦變、卦德釋卦名義。蓋如此,則積弊而至於蠱矣。

集疏:

《語録》曰: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此是言致蠱之由,非治蠱之道。又曰:大凡看易,先看成卦之義。險而健則成訟,巽而止則成蠱。艮剛居上,巽柔居下,上高亢而不下交,下卑巽而不能救,此所以蠱壞也。巽而止,只是巽順便止了,更无所施為,如何治蠱

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釋卦辭治蠱,至於元亨,則亂而復治之象也。亂之終,治之始,天運然也。

集疏:

○《語録》問:蠱是壞亂之象,雖亂極必治,如何便會元亨?曰:亂極必治,天道循環,自是如此。如五胡雲擾,以至於隋,必有唐太宗者出。又如五季,必生太祖皇帝。若不如此,便无天道了。所以彖傳云:蠱,元亨而天下治也。

○泉峰龔氏曰:蠱卦辭言先甲後甲,巽爻辭言先庚後庚,二事相為表裏,合而觀之可也。蓋蠱由泰而變,事之壞者也。事壞而至蠱,則當復始。甲者事之始,故蠱彖傳以先甲後甲為終則有始也。蠱六五變而為巽,事始於蠱,申之以巽,久必有弊,不可以不更。庚者事之變,故巽爻辭以先庚後庚為无初有終也。夫事之壞,至蠱而新之,是謂終則有始。事之弊,至巽而革之,是謂无初有終。終則有始,主甲而言,如創業之君,新一代之法度也。无初有終,主庚而言,如中興之主,革前朝之弊事也。甲庚以十干言之,甲乙丙丁屬陽,是前一截。庚辛壬癸屬隂,是後一截。戊己屬土,居中,過中則當變。庚,過乎中者也。故甲為事之始,庚為事之變。庚者,更其弊而已,非如甲之創始也。蠱由泰變,主全卦言,故於卦辭言甲。巽由蠱變,主九五言,故於爻辭言庚。

第19卦-临卦䷒彖傳

臨,剛浸而長。

以卦體釋卦名。

集疏:

徐氏曰:浸,漸也。隂符經曰:天地之道浸。亦用此義。言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二陽長於下而漸進也。

○丘氏曰:浸有向盛之意。夫復、姤一隂一陽,其氣甚微,泰、否三隂三陽,勢已均等,皆不可言浸。惟臨、遯乃隂陽方盛之時,故以浸言之。

說而順,剛中而應。

又以卦德、卦體言卦之善。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當剛長之時,又有此善,故其占如此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言雖天運之當然,然君子宜知所戒。

集疏:

《語録》曰:剛浸而長以下三句解臨字。大亨以正,便是天之道也。解元亨字,須用說。八月有凶者,蓋要反那二陽說。

○徐氏曰:隂陽消長,若循環然。彖、易,聖人深言消長之機,其來甚速,思患豫防,君子所宜深戒也。

○泉峰龔氏曰:臨二陽長,歷三、四、五、上及初、二、三、四,凡八爻為觀,而二陽消,是為至于八月有凶也。

○愚案:八月之說,蓋自臨初爻數至上,遯初爻數至二,為八月。此以臨、遯隂陽消長而言,如泰、否之辭,故臨曰消不久,而遯曰浸而長也。至觀則聖人取義又别,不以消長言也。

第20卦-观卦䷓彖傳

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

以卦體、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潘氏曰:觀,如樓觀之觀,高大而壯觀也。

○徐氏曰:大,剛也;中正,五也。大觀在上,以位言;順巽中正,以德言。有位无德,不足以觀天下;有德无位,亦不足以觀天下。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

釋卦辭。

集疏:

《語録》曰:盥本為薦而不薦,是欲畜其誠意以觀示民。有孚顒若,便是那下觀而化。

○丘氏曰:盥而不薦,則誠意未散;既薦,誠意散矣。顒若,卬首仰望貌。盥而不薦者,上之觀下;有孚顒若,下之觀上也。

○愚案:大觀及中正以觀之,觀去聲,卦名觀字合平聲,所以六爻皆平聲也。盥而不薦,有孚顒若,正下觀上之辭。言方盥而未薦,其誠意顒然可邱也,豈以此觀示於人哉?其為平聲也无疑矣。

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敎而天下服矣。

極言觀之道也。四時不忒,天之所以為觀也;神道設敎,聖人之所以為觀也。

集疏:

《語録》曰:聖人以神道設敎,是聖人不犯手做㡳事,即盥而不薦之意。

第21卦-噬嗑䷔彖傳

頤中有物曰噬嗑。

以卦體釋卦名義。

集疏:

○童溪王氏曰:易之立卦,其命象各有所指,如鼎、井、大過、棟橈、小過、飛鳥,遠取諸物也。如艮之背、頤之頤,噬嗑、頤中有物,近取諸身也。

噬嗑而亨,剛柔分,動而明,雷電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又以卦名、卦體、卦德二象、卦變釋卦辭。

集疏:

○程子曰:明與威並行,用獄之道也。六五以柔居中,為用獄之主。以柔處剛而得中,得用獄之宜也。以柔居剛為利用獄,以剛居柔為利否。曰:剛柔,質也。居,用也。用柔非治獄之宜也。

○徐氏曰:剛柔分,未噬之象。動而明,方噬之象。雷電合而章,已噬之象。猶噬物然,噬則頤分,嗑則頤合。此三句解噬嗑而亨義。

○新安胡氏曰:下體本坤,上體本乾。柔得中而上行,初柔上行而得中也。噬嗑剛柔分而柔得中,節剛柔分而剛得中,故於兩卦發其義。

第22卦-贲卦䷕彖傳

賁,亨,

亨字疑衍。

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

以卦變釋卦辭。剛柔之交,自然之象,故曰天文。先儒說天文上當有剛柔交錯四字,理或然也。

集疏:

蔡氏曰:柔來而文剛,二也。坤下交乾而為離也。分剛上而文柔,上也。乾上交坤而為艮也。剛柔往來,自然之文,故曰天文。

○泉峰龔氏曰:下卦乾體得柔來,文之則剛者亨矣。上卦坤體得剛上,文之則小利有攸往也。

文明以止,人文也。

又以卦德言之,止謂各得其分。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極言賁道之大也。

集疏:

項氏曰:剛上柔下謂之天文,以二爻卦變言也,故曰以察時變。文明以止謂之人文,以離、艮成卦言也,故曰以化成天下。

第23卦-剥卦䷖彖傳

剥,剥也,柔變剛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言柔進于陽,變剛為柔也。

集疏:

○丘氏曰:自一柔變剛而為姤,再變遯,三變否,四變觀,五變剥,更進則盡變而為坤矣。聖人於姤言柔遇剛者,姤相邂逅之謂也。於此言柔變剛,則盡反其所為。君子悉為小人,天下之事有不忍言者矣。

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集疏:

○程子曰:君子當剥之時,知不可有所往,順時而止,存心消息盈虚之理,而能順之,乃合乎天行也。理有消息盈虚,順之則吉,逆之則凶。君子隨時敦尚,所以事天也。

○徐氏曰:彖曰: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復彖亦曰: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言天行者,蓋物極則反,類窮則變,乃天道之循環也。

第24卦-复卦䷗彖傳

復,亨,剛反。

剛反則亨。

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

以卦德而言。

集疏:

《語録》問:剛反當作一句?曰:然。此二字是解復亨,動而以順行是解出入无疾以下。

○潘氏曰:剥以順而止,復以順而行。君子處道消道長之時,无往而不以順也。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隂陽消息,天運然也。

集疏:

《語録》曰:大扺都則是一箇陽氣,只是有消長。上面陽消一分,下面隂長一分。又不是别討箇隂來,只是陽消處便是隂。故陽來謂之復,復是本來物事。隂來謂之姤,姤是偶然相遇。

曰:消息之道,自然如此,故曰天行。處隂之極,亂者復治,往者復還,凶者復吉,危者復安,天地自然之運也。

○項氏曰:反復音覆。復與剥相反,剥卦覆而成復,故曰反復其道。

曰: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此人事之當然也。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此天理之必然也。在天則有必復之理,在人則顧所處如何也。

利有攸往,剛長也。

以卦體而言,既生則漸長矣。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積隂之下,一陽復生,天地生物之心幾於滅息,而至此乃復。可見在人則為靜極而動,惡極而善,本心幾息而復見之端也。程子論之詳矣,而邵子詩亦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玄酒味方淡,大音聲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請問庖犧。至哉言也,學者宜盡心焉。

集疏:

○程子曰: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語録》問:天地生物之心未嘗須臾停,然當氣候肅殺、草木搖落之時,此心何以見?曰:天地此心常在,只是人看不見,故必剥復而後始可見。又曰:要說得見字親切,蓋此時天地之間无物可見天地之心,只一陽初生,淨淨潔潔,見得天地之心在此。若是三陽發生萬物之候,則天地之心盡在萬物,不能見得如此端的。又曰:十月陽氣收歛,一時關防得盡,天地生物之心固未嘗息,但无端倪可見,惟一陽初動,乃始可見端緒也。

○李氏曰:窮冬積隂之時,幾於无生意矣,而陽氣已動於窮泉之下,猶之人也。方其物欲之深,幾於无天理矣,而性善之端要不可泯,就其發處而觀之,則天地之心見矣。

○愚案:冬至復管飛灰,是一陽方動處,萬物雖未生,而觀之梅上,生意藹然。於斯時也,豈不可見天地之心乎?以見天地生物之心未嘗息也。

第25卦-无妄䷘彖傳

无妄,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以卦變、卦德、卦體言卦之善如此,故其占當獲大亨而利於正,乃天命之當然也。其有不正,則不利有所往,欲往何哉?蓋其逆天之命,而天不佑之,故不可以有行也。

集疏:

○郭氏曰:剛自外來而為主於内,論卦之所以成主於震也。動而健,動以天也。大亨以正,无妄之道也。无妄之道,天也。止於无妄而不往,明天道常存。不止於无妄而有攸往者,是以人而滅天者也。以人滅天,此天命所以不佑。天非有心來不佑也,其道不與天合,天何由而助之乎?

○愚案:動以天為无妄,動之得其正也。動之不得其正,則不可有所往也。是不合於天理,而動不以天也。

第26卦-大畜䷙彖傳

大畜,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

以卦德釋卦名義。

集疏:

《語録》曰:艮止便能篤實,篤實便有輝光。

○泉峰龔氏曰:剛健,乾也;篤實,艮也。輝光者,篤實之所發;日新者,剛健之所為。剛健而篤實,日新而輝光,則其德之畜也大矣。

剛上而尚賢,能止健,大正也。

以卦變、卦體釋卦辭。

集疏:

《語録》曰:能止健,不說健而止,見得是艮來止乾,是以艮之止止乾之健。

○泉峰龔氏曰:大畜由大壯而變,九四一爻往居於上,以五、上二爻言,則為君能尚賢;以乾、艮二體言,則為能止健。惟其剛上而尚賢,所以能止健,皆正之道也。

不家食,吉,養賢也。

亦取尚賢之象。

集疏:

鄭氏曰:畜有三義,曰:畜,聚也;畜,止也;畜,養也。剛健,篤實,輝光,日新其德,畜聚之大者。乾至健而艮能止之,畜止之大者。養賢而不家食,畜養之大者。畜之大者,莫大於畜德。畜乾畜賢,此其所以為大畜也。

○新安胡氏曰:艮剛畜乾,有養賢之象。尚賢以上九一陽言,養賢以乾三陽言。

利涉大川,應乎天也。

亦以卦體而言。

集疏:

○程子曰:六五應乎乾,乃大畜之君應天而行,所行能應乎天,无艱險之不可濟,況其他乎

第27卦-颐卦䷚彖傳

頤,貞吉,養正則吉也。觀頤,觀其所養也。自求口實,觀其自養也。

釋卦辭。

集疏:

○泉峰龔氏曰:觀其所養,是泛言觀其所養之道如何。觀其自養,是言所養之道在於自養也。二句是解頤。觀頤自求口實,不是對說。下文始言養人之事,蓋必先自養而後有以養人,未有不能自養而能養人者也。

天地養萬物,聖人養賢以及萬民,頤之時大矣哉!

極言養道而贊之。

集疏:

愚案:觀其所養,是言觀其所以養人者如何,必正則吉也。觀其自養,是言觀其所以自養者如何,亦必得正則吉也。觀頤,養人也。自求口實,自養也。天下之理,固有能盡養人之道者,亦有自養者,亦有待人而養者。萬物待天地而後養,萬民待聖人而後養。若天地聖人能盡養物養人之道者,其為頤養之道大矣。

第28卦-大过䷛彖傳

大過,大者過也。

以卦體釋卦名義。

棟橈,本末弱也。

復以卦體釋卦辭。本謂初,末謂上,弱謂隂柔。

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利有攸往,乃亨。

又以卦體、卦德釋卦辭。

集疏:

《語録》曰:棟橈,以本末弱言。卦體自不好了,却因剛過而中,巽而說行如此,所以利有攸往,乃亨也。

○徐氏曰:剛過而中,以二五言。巽而說行,以二德言。處大過之時,用剛而得中,内巽而外說,則雖過而不過矣。以是而往,宜其亨也。

○愚案:初應四為本,上應三為末,本末俱弱,而或隆或橈者,九三上重下輕,九四上輕下重,故不同也。

大過之時大矣哉。

大過之時非有大過人之材,不能濟也,故歎其大。

集疏:

徐氏曰:時字當玩,自是時節當如此。適其時,當其可,雖曰大過,而不悖於道。所謂剛過而中,巽而說行者,如堯、舜禪授而謳歌獄訟之皆歸,湯、武放伐而徯后迎師之恐後,所以能成大功也。苟非其時,則堯、舜傳子而不傳賢矣,湯、武守臣節而不革夏、殷矣。時當其可,聖人所以當天運,立大事,成大業也。否則大亂之道,而謂利且亨,可乎

第29卦-坎卦䷜彖傳

習坎,重險也。

釋卦名義。

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

以卦象釋有孚之義,言内實而行有常也。

集疏:

○潘氏曰:水盈科而後進,方流入坎中,不盈而未能進,所以為坎也。

○《語録》曰:水流不盈,纔一坎滿,便流出去,行險不失其信。是說決定如此。

○丘氏曰:坎為水,流水也。兌為澤,止水也。兌隂卦,以隂為水,隂靜故止。坎陽卦,以陽為水,陽動故流。

○泉峰龔氏曰:坎以一陽居二隂之中,有水在坎中之象。水在坎中,不能盈也,盈則出乎坎矣。故彖傳與九五皆有不盈之說。

○愚案:兌為澤,是塞坎下流,故止而為澤。坎為水,乃是横放水字。水流不盈,以長江大河言之。逝者如斯,來者未己,曷嘗盈哉?所謂天下之至信,惟水而已。行險而不失其信者也。

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以剛在中,心亨之象。如是而往,必有功也。

集疏:

蔡氏曰:水流而不盈,坎體陷也。行險而不失其信,有孚也。往有功,動則出坎也。

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極言之而贊其大也。

集疏:

○丘氏曰:坎之爲卦,四隂陷二陽,四隂坎也,二陽坎中之水也。君子觀二陽中實之象,為有孚維心亨,所以處險也。觀四隂險陷之象,設險固守,所以用險也。自往有功以上,專以水言,明處險之道也。自天險不可升以下,專以險言,明用險之方也。

第30卦-离卦䷝彖傳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釋卦名義。

集疏:

○程子曰:上下皆離,重明也。二五皆處中正,麗乎正也。君臣皆有明德而處中正,可以化天下,成文明之俗也。

○《語録》曰:重明是二五君臣重明之義,與大象說繼世重明之義不同。

○丘氏曰:五為天位,故離上有日月麗乎天之象,此以氣麗氣也。二居地位,故離下有百穀草木麗乎土之象,此以形麗形也。

○愚案:麗為附麗之義,則卦名離字亦當去聲,非離别之離也。

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以卦體釋卦辭。

集疏:

○程子曰:二五以柔順利於中正,所以能亨。人能養其至順以麗,則吉,故曰畜牝牛吉也。

○《語録》曰:六二中正,六五中而不正,本言麗乎正、麗乎中正,次第說六二分數多。六五雖柔麗乎中,而不得其正,特借中字包正字爾。

○項氏曰:牝柔而牛順,皆坤象也。坤之二五麗乎,乾之二五麗乎中正也。五麗乎中,二麗乎中正,如人能附順乎大中至正之道,則其行无所不通,故曰柔麗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加是以二字,以明柔附本非令德,以能附麗乎中正,是以吉也。

周易本義集成卷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