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系辞•上传-(明)崔銑撰《讀易餘言》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欽定四庫全書*讀易餘言卷四

明崔銑撰

繫辭輯上

古云:夫子晚而好易,韋編三絶而為之贊。蓋彖、象二傳,畫取象,字解句釋矣。繫辭兩篇,合三聖之文,上通天地而發其嘖。上篇贊伏羲之卦,兼及於辭;下篇贊文王、周公之辭,上本於卦。其稱易者,為類有五:一曰造化,二曰德業,三曰卦,四曰蓍,五曰辭。造化命於人為德業,象以卦,動以策,明以辭,皆發德業之實。古之註者,或失則高虚,或泥則術緯,或混則浮談濫語。惟朱子本義陳理平正,吳澂纂言為訓明切,今多本之。采取衆長,僭列管見,以為精思者之階云爾。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静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吳幼清曰:此贊聖人因天地自然之理而作易也。天陽之輕清,尊而在上;地隂之重濁,卑而在下。乾坤以三畫者言,定其方位,乾上擬天,坤下擬地也。澤山屮木,自卑而高,陳列兩間。貴賤以六位言,自下而上,猶衆植之列也。天運則陽常動,地填則隂常静。剛柔以奇偶二畫言,奇之剛猶陽動之實而一,偶之柔猶隂静之虚而二也。東西南北,其人以類聚;羽毛鱗介,其物以羣分。吉凶以蓍之占言,卦之六位,比應相得而吉,否則凶,猶人物之聚與分,有乖有和也。成形於地者,升而在天,則成日月星辰之象;成象於天者,降而在地,則成水火土石之形。變化以蓍之畫言,或剛變而化柔,或柔變而化剛,猶象與形之升降也。新者漸長曰變,舊者漸盡曰化。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此章乾坤六子用卦之名,贊造化之實,後人拘於卦名,乃謬見也。古註云:相切摩,言隂陽之交感;相浮盪,言運化之推移。是也。摩,謂以一石磑石上;盪,猶以一氣飄水面。雷霆以聲動,氣剛者行;風雨以氣滋,形柔者堅,所以生萬物也。日為暑,夏至日道近極暑之候;月為寒,冬至月道近極寒之候,所以行四時也,皆乾坤之用也。故乾德之健,成其為男而稱父;坤德之順,成其為女而稱母。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吳幼清曰:始者氣,成者質。知者主之而無心,作者為之而有迹。乾之健,其知也,宰物而不勞心,故易。坤之順,其作也,從陽而不造事,故簡。本義曰:承上文而言乾坤之理,陽先隂後,陽施隂受,陽之輕清无形,而隂之重濁有迹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本義曰:此言人體乾坤之道也。人之所行,如乾之易,則其心明白而易知,與之同心者多,故有親。如坤之簡,則其事要約而易從,與之協力者衆,故有功。一於内故可久,兼於外故可大。德得於已,業成於事,至成位乎中,則與天地参矣。

銑曰:易簡非理也,由此以得天下之理也。蓋物各有則,事皆定理,猶乾之必健必成男,坤之必順必成女。人循理依則,不參以偽,甚易甚簡,一以貫之,與物同體。若私已縱欲,伏奸行詐,於人相攻,於行則躓矣。此一章天地也,卑高也,動静也,類羣而形與象也,天地原有之易也。乾坤也,剛柔也,貴賤也,吉與凶而變化也,聖人今作之易也。此十者總為剛柔,分為八卦,八卦統於乾坤,乾坤之道易簡,人而兼體之,則亦天地也。然則易者人有之,成之為聖,失之為愚也。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聖人指文王、周公也。文王之重卦也,皆象二體立名,已乃觀其所肖似作彖。周公又於各爻作詞,皆明占之為吉為凶。上古淳質,觀畫知占,中古多故,得詞方明也。又以剛柔二畫相推,生六爻之變化,柔推剛則剛化柔,剛推柔則柔化剛,即九六之變。剛柔兩盛則為相摩,剛柔迭勝則為相推。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本義曰:吉凶悔吝,易之詞。得失憂虞,事之變。得則吉,失則凶。憂虞亦足以取悔吝。吉凶相對,悔吝居中。悔趨于吉,吝向乎凶。

銑曰:剛變化,柔象,陽退而隂進。柔變化,剛象,隂退而陽進。剛為柔象,自晝而夜。柔化剛象,自夜而晝。失得憂虞,人事也,吉凶悔吝象之。進退晝夜,天地也,變化剛柔象之。是六爻言人,兼有三極之道也。三才同一至極之理,故曰極。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易之序,依虞翻本作易之象。所居而安,如安土之安。象者,文王名卦之象,卦之體静也。所樂而玩,如樂天之樂。辭者,周公繫爻之詞,爻之用動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无事學易之方;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有作用易之道。如乾之小畜,是變也;或躍在淵,是占也;可以進而遲之,用九四之道也。君子尊奉易象,居身處事,動與吉會,凶咎遠矣。此二章贊聖人繫辭之旨也。吳幼清曰:文王之彖本象,故言象以該詞;周公之爻用辭,故言辭以該象。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象者,兩體之肖,擬其形容也。變者,九六之動,適於時宜也。失得者,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悔吝,有小疵而無大過也。无咎,能善補則無過也。位者,二五功譽,三四凶懼,初始上終,得位者貴,失位者賤也。齊,猶正也。隂卦為小,陽卦為大,各有名義。名則乾、坤大,井、鼎小。義則否、泰大,賁、旅小也。辭者,彖爻之繇,吉有元吉、終吉、貞吉之類,凶有貞凶、征凶、見凶之類也。介者,吉凶之間,早見預處則純吉。悔者,已成之事,能畏速改則為善。張敬夫曰:指其所之,告之險,欲其動心而有懼。告之易,欲其安意而无疑。

銑曰:此三章釋卦爻之旨,文王、周公所作者也。介者,誠於思而豫。悔者,改其為而速。能是二者,吉无不利。作易者,示人以要道也。

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吳幼清曰:易指卦象蓍數,伏羲作者,凖平等也。彌如開弓,愈開愈滿。綸如合繩,漸合漸大。充而廣之,與天地一道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天垂日星,其行交錯,故曰文;地竅山川,其列有條,故曰理。天,陽也,著形於外,故明;地,隂也,具質於内,故幽。程子謂在理為幽,成象為明是也。隂陽交合,物之始也;隂陽分離,物之終也。合則生,離則死。原者,本其所從來;反者,復其所歸往。氣之精者,聚則為物,自无而有為神;魂之游者,散則為變,自有而无為鬼。情言體,狀言用,知鬼神則知生死。

本義曰:此窮理之事也。

李氏曰:形生於精也,氣與精融而生形也。至精湛寂,非氣不作;一氣回旋,非精不凝。相會而物生,魂乘乎一氣,浮游于无窮,其於形也直寄焉。魄,隂物,形之主也;魂,陽物,從神而已。其交物者,魄也;其所與交物者,神也;其守形不離者,魄也。然而有異於此者,特為其滋澤而未稿,且往來而不停也。若人之死,精水耗而就涸,其涸也麗乎土;氣火散而不收,其耗也隨乎風。遊魂為變,與氣同散而已。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與天相似者,道也,所謂先天而天弗違也。知足以周萬物,過之則為鑿;道足以濟天下,過之則為兼愛。聖人用易,故不過也。

本義曰:旁行者,行權之知;不流者,守正之仁。

 

銑曰:樂天安其在我者,知命付之所遇者,夫何憂?安土者不擇地,敦仁者惟廣施,故能愛。樂天知命者,重内輕外;安土敦仁者,約巳厚物。

本義曰:此盡性之事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體。

範,鑄金模也。模範在外圍繞,得天地之化在其中,而莫能越乎此。五十之策行鬼神,八卦之象通神明,消長之定則,盈虧之必數是也。曲,謂一偏。纎息成完,而一物不遺。尚象制器,以生民命。立卦生蓍,以周民用。觀變裁動,以貞民德。趨吉避凶,以保民泰是也。晝夜相代,循環無窮,通貫為一,而能知之。吉凶貞勝,盛衰迭王,否泰之反,姤復之變是也。神无方,天地也,妙萬物。易无體,卦象也,達萬變。上文言聖人身備大道而神知之,用以作易。其貫兩儀,括萬有,知存亡,如此三者,所謂彌綸天地之道而與之凖者也。

一隂一陽之謂道。

吳幼清曰:天地間隂陽二氣而已,聖人合卦象蓍數而名曰易者,取隂陽互相更易之義。此專言隂陽二字,見易者此也。一隂一陽,循環无端也。

銑曰:孤陽不成,孤隂不生,二者迭運,化生无窮,故謂之道也。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潘氏曰:一隂一陽,交相為用,所以為道。繼之者道无間斷,善也;成之者渾然天成,性也。李簡曰:性出於繼善,則性豈有不善乎?孟子之論原於此。仁者見其道濟天下,得易之體也;知者見其知周萬物,得易之用也。謂易止於是而已。百姓愚暗,雖日由之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銑曰:此四章贊聖人體道作易,人不能全之也。此章舊解不協者有二:其一曰聖人以易窮理也。夫易之未作,道在天地;易之已作,道在卦畫。聖人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筆之為易。易因聖人作之而立名也,若曰後人用易則可矣。其一曰隂陽氣也,所以一隂一陽道也。夫太極動而生陽,静而生隂,混而言之曰太極,分而言之曰隂陽。以位而言,氣之浮為陽,質之凝為隂;以氣而言,陽伸則煥而明,隂屈則寒而晦。天地由是而運,萬物由是而生死。言其流行謂之道,言其真實謂之誠,言其條達謂之理,言其妙合適可謂之中,言其於穆不已謂之命,言其靈妙謂之神。故曰一隂一陽之謂道,猶曰率性之謂道也。何為乎求道於外耶?

又曰:天之道隂陽,地之道剛柔,人之道仁義,皆氣之中也,一也。說者有見乎愆伏乖戾之氣,以為是隂陽也,不可以為道也,而别為之說,詁訓不通,名實咸謬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隂陽不測之謂神。

顯於仁上,藏在用中。窮冬白地,逢春而物萌芽,可見其仁。自芽之後,形形色色,皆造化也。人但知物之長茂耳,非藏乎?乾坤變化,物受氣而自成,乾坤何心焉?聖人率作興事,屢省乃成,故曰不與聖人同憂。富有者,發育之大,纎息无遺。日新者,發育之功,禪繼无巳。大自外見,故曰業。功由内樞,故曰德。生化蕃鮮,謂之易。象可見者,健也,謂之乾。法是效者,順也,謂之坤。窮過扐之數,因數以知來,謂之占。貫十有八之變,因變以應物,謂之事。隂陽變化不可測之謂神,張子曰兩在故不測是也。夫天地德業者,易也。統於乾坤,周於占事,而妙用曰神。此五章贊天地之易也。舊解不協者二,其一曰藏諸用者,秋冬也。詳經旨,蓋言天地无心之妙,方與聖人不同憂爾。其一曰生生之謂易,謂隂陽相生,理與書皆然。夫陽之氣行乎隂,隂之質含乎陽,然後物從而生。隂陽相依相須則可,天道即人事也。謂已長之男女相生,可乎?一生二以至六十四,邵子用數以測易也,豈混元之實始哉?吳氏穿鑿迂泥,尤為蕪經者乎?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易者,隂陽之變也。廣矣,大矣,贊之也。推而行之謂之通,不禦也。天下之動,貞。夫一静而正也,天地之間則備矣,總言之。

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曰:乾是純陽,德能普被,无所偏二,惟專一而已。若其運動,則剛而得正,不可屈撓。坤是隂柔,閉藏翕歛,動則開生萬物。本義曰:乾坤各有動静,於其四德見之,静體而動用,静别而動交也。乾一而實,故以質言,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廣。天之形雖包乎地之外,其氣常行乎地之中。

銑曰:乾常動而曰静,言其收物也;坤常静而曰動,言其生物也。乾不交為静,坤上交乾為動,氣之謂也,非其形之謂也。聖人論天地,於其生生見之,後人則談虚入誕矣。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配,合也。以此名加之,彼實之謂也。廣大者,是天地也。蓋廣大也,變通也,隂陽之義也,易簡之善也。名也,天地也,日月也,四時也,至德也,實也。張敬夫曰:乾始坤成,廣大配天地也。闔闢往來,終則有始,變通配四時也。

銑曰:日昱晝為陽,月昱夜為隂,代明相易,其義一。易德之健,簡德之承,固有不逆其善也。廣大變通,隂陽遠不可禦。易簡之善,静而正,故曰天地之間備矣。此六章贊天地之易也。乾坤,實體也。四時日月,乾坤之運也。易簡至德,其主宰也。

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智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易字自聖人所履者言,蓋備此四德,故有此聖創也。夫易者何也?聖人德業是也。聖人何如崇德?知而已。知以通,故崇之使高明如天。何如廣業?禮而已。禮以踐,故卑之使平實如地。則與天地並立而三,天上地下,聖人之易行乎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易即理也,性中之固有也。存其固有者,性之成道義由此而出。明道曰:盡天理便是易。一言盡之矣。上章言造化之易,以廣大贊之;此章言聖人之易,以至贊之。蓋探本窮源,道其末流之自,德業實體也。道義之門,其變通之四時,代明之日月也。智禮,其主宰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象,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天下之理,賾而難見,聖人謂空言不能明也。故擬之於有狀可見者,摹倣卦之宜稱,謂之象。以易見之物,比難見之義,則賾者明矣。天下之事,動而難窮,聖人謂遍言有不暇也。故取剛柔兩畫,觀其與人事會通者,以行其典禮,繫之以辭,决其吉凶,謂之爻。以典禮處事,則動者定矣。有理,故至賾不可惡;有要,故至動不可亂。君子擬此爻象而後言,議此爻象而後動,所以成其變化。變化者,人之出處語默也。吳幼清曰:賾,頤中深處形容,如天地、電日、水泉、山澤、雷風、雲雨是也。物,畫也。儀禮畫地置足亦曰物。文王象物之宜稱者名卦,如與雲雷相稱則曰屯,與山泉相稱則曰蒙。或以為龍馬之類,則彖辭中所言之象甚少,不應舍爻名彖,故知此是文王所立卦名也。動,人之作為。會,自彼來者,面面可至;通,自此往者,方方可達。典五典,禮五禮。擬者,比類於物以取義;議者,講度其理以處事。

銑曰:此八章贊文王、周公名卦繫爻之義也。此下釋中孚九二爻,共七節,在此無所繫屬。吳氏取為文言傳,自作一卷,今從之。其他考定複句衍字,並以為定本云。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天地者,即隂陽也。數有名之始,故以天地言之,有形而可稽也。天之氣專直,故數奇而一;地之形翕闢,故數偶而二。自上漸加至天九地十,而數成矣。天數五者,一三五七九;地數五者,二四六八十。天之五數自相得,地之五數自相得。有合者謂奇偶,一與六、二與七之類也。相得如兄弟,同體聚也;相合如夫婦,異體交也。一三五七九,總之為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縂之為三十,共五十有五。聖人因數生蓍,有五十之數,而九六之變化生矣。變生乃以未來之吉凶告人,所謂行鬼神也。人幹事於明,鬼神司其柄於幽,惟蓍知之。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程子曰:數始於一,備於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成五十。

呂氏曰:參天兩地而為五,故十者兩其五也,五十者十其五也。

吳幼清曰:其用四十有九,衍母之一,數之所起,故虚其一不用。所用者七七,一為體,七為用也。

本義曰:兩,天地也。掛,懸其一於左手小指間也。三,三才也。揲,間而數之也。奇,所揲四數之餘也。扐,勒於左手中三指之間也。閏,積月之餘日而成月也。五歲之間,再積日而再成月,故五歲有兩閏,然後别起積分。如一掛之後,左右各一揲而一扐,故五者之中,凡有再扐,然後别起一掛也。

銑曰: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虚其五,蓋數之生者五而已。自五以上為成數,五者數之母也。虚而不用,猶五十之去一也。算法用九不用十,蓍法不用五十而用四十九,蓋參差而後起變。若截然之目,何用計度?天道人事皆然。微哉!微哉!

李鼎祚曰:大衍之數,減一併五,備設六爻之位。蓍卦兩兼終極,天地五十有五之數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凡揲蓍第三變,九揲得三十六為老陽,八揲得三十二為少隂,七揲得二十八為少陽,六揲得二十四為老隂。周易主變,止用九六,故成卦之策陽以三十六,六之為二百十六,隂以二十四,六之為一百四十四,總之三百有六十。每歲以二十四氣計,則三百六十五日有餘,以十二月朔計,則三百五十四日有餘,折中之為三百六十日也。上下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策百九十二,陽爻之策六千九百一十二,百九十二隂爻之策四千六百八,合之為萬一千五百二十。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本義曰:四營,一分,二掛,三揲,四歸奇也。易一變也,三變成爻,十八變成六爻也。八卦小成,謂九變而成三畫也。郭子和曰:自八卦引伸,類長為六十四卦,卦合三百八十四爻,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策,天地之間備矣。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天道有吉凶禍福,問蓍得卦而能前知,則幽者顯,可用之應酧人事。德行有出處語默,聽神有告而後敢為,則人者神,可謂之助神行事。

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吳幼清曰:自大衍至能事畢,言蓍變之神;顯道佑神,言蓍占之神。凡此神之所為,然變占者惟隂陽二畫而已,即天地隂陽之變化也。故曰知天地之數,變化之道,則知變占之神。

銑曰:此九章贊聖人本天地之數作蓍,而極變占之神,畢天下之事也。舊以五行釋變化者,荒誕无稽;以屈伸釋鬼神者,疎謬无據,且无關於生蓍之義也。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吳幼清曰:言謂謀謨、陳誨、問辯之類。辭,卦爻之繇也。動謂祭田、昏姻、征伐之類。變,蓍策之數也。器謂創物利用,象所擬物之肖似也。卜筮謂叩神决疑,占所斷事之可否也。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以言命,蓍之辭也。君子有為作内事,有行作外事,述其故,往問吉凶。蓍受命報之,如響應聲,遠近幽深,一一告之,遂知來物。非至精,孰能與於此?精者,詞之驗也。故曰:以言者尚其詞,占在其中矣。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參伍,古語更相考核,如言人之等什伯千萬也。錯綜,織絲者交錯去取,綜提其數。揲蓍之法,掛一揲四歸奇者,參伍也。以其數為一變,取第三變所得之數以定卦畫者,錯綜也。貫三變為一爻,遂成奇偶之畫;極十八變為一卦,遂定肖似之象。非至變,孰能與於此?變者,多少之數不常也。故曰:以動者尚其變,象在其中矣。

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蓍枯莖,卦陳編,静則止為一物,動則遂通萬變,其至神如此。神者,妙應知來之名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古注曰:極未形之理,故曰深;適動微之會,故曰幾。朱漢上曰:天下之志,伏於無形,非推見至隱者,其能通乎?易至精也,天下之務,來而无窮,非曲得物先者,其能成乎?易至變也,易至神也,體易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極深研幾,莫知其然而然。

銑曰:末二句重舉起語,結而終之。此十章合詞、象、變、占而並贊之也。

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開物發人所未知,成務全人所已行,冒包裹之。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崔璟曰:蓍之數七七四十九,象陽圓,其為用也,變通不定,因之以知來物。卦之數八八六十四,象隂方,其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事。注曰:貢,告也。六爻變易,以告吉凶。李簡曰:聖人以易道洗滌其心,退藏於密,歸於无思无慮。密者用之源,聖人用易,隨取隨足,在易不在心,心苟留物,焉能應萬變?吳幼清曰:吉凶民之所患,聖人為氏患之,以是心寓於蓍卦,著之神知未至之吉凶於先,卦之知藏已定之吉凶於内,俾民問蓍求卦,自能趨吉避凶。古謂羲皇聰明睿知,生知之知,神武不殺,喻無言之敎。

銑曰:此原聖人作易之心,生萬民也。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龔深甫曰:剛柔變化,天道之幽,故明之;吉凶悔吝,民故之顯,故察之。是以興神物以盡二端之故。蓍植知數,龜灼知象,神物也,得人而後興。有思則與物雜,故欲洗心而齋;有為則與物敵,故欲防患而戒。

銑曰:人心本虚本靈,故神故明。但物入為主,喪其靈,分其明。聖人齋戒,以神明其德。德者,心之良有,即涵天道而應民故者也。一元澄澈,天光昭著,以之問占,所謂受命如響也。前章歷贊聖人窮理盡性,崇德廣業,見作易之備萬;此章特贊聖人洗心齋戒,原作易之致一。明道每舉此二句,敎人思而得之。祭祀以有形感無形,卜筮以有心感無心,故皆曰齋戒。非德積於素,心合於虚,於斯二者,未足與議也。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曰:凡物先藏而後出,故先言坤而後言乾。朱子發曰:坤自夏至,以一隂右行,萬物從之而入,故曰闔戶。乾自冬至,以一陽左行,萬物從之而出,故曰闢戶。坤闔陽變而隂,乾闢隂變而陽,故謂之變。闔者,往也。闢者,來也。其機相感不息,故謂之通。氣聚而有見,故為象。象成而有形,故為器。利於出入之用,而蚩蚩之民,咸日用之,莫知其然,又謂之神也。七者同出而異名。闔闢變通,天之道。利用出入,民之故。夫闔闢以一歲言之,寒暑也。以一日言之,晝夜也。以一身言之,出入之息,死生之變也。

銑曰:禍福無門,惟人所召。吉凶何常,觸機則易。上章言聖人作易濟用,此特舉乾坤闔闢有此七者,以見變通者,易之要道。其義微,其發不可禦。能明乎此,則於成天下之務也,何難之有?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易謂隂陽更換而為四象八卦也。是易也,自其未有之先言之,則太極也。極者屋檩,以其居中而至,故名。蓋天地之初,氣質混淪既分,則清者為天為陽,濁者為地為隂。隂陽各有老少,穉而初成者曰少,久而將退者曰老。乾父坤母,各三索而成六子,則有八卦可用之占,以定吉凶,俾民無所疑,勇於趨事赴功,故曰生大業。此所謂卦之德方以知也。竊詳經旨,反覆推明,蓍卦之原,皆則天地。自宋以來,言太極者,謂隂陽之外,别有一物立乎上,以主張乎是。析道器,表理氣,愈煩而愈支,愈詳而愈踈。夫自其合而言之,太極也;自其分而言之,儀也,象也,卦也。夫極者,脊也;儀者,容也;象者,獸也;卦者,以物附杙也,皆取於物為義。氣者,流形而舉質者也。其合當如是而有條者,理也。如春秋者,氣也;溫與凉者,理也。氣之中正也,溫未能勝冬而寒,凉未能革夏而熱,氣未充也。愆伏乖戾,氣之變也,皆理所必然。於呼!天一匡廓也,乃有理氣二道;人一軀殻也,乃有理氣二性,不亦異哉!生者,皆太極生之而有漸次也,非有三度生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鈎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法象天下為大,變通四時為大,懸象著明日月為大。以此三者起下文,苟无其位,不能利天下富貴。本義謂有天下履帝位是也。朱升曰:古初以來,若鑚燧取火,合土范金,造字制律,作歷創衣,何者非備物致用,立象成器,以利天下乎?聖人亦有不自為而任人代之者,惟生蓍之備物致用,畫卦之立象成器,出於聖人神知之所獨也。疏曰:亹亹,勉勉也。天下萬事悉動而好生,皆勉勉營為此蓍龜,知其好惡得失,人則棄其惡而取其善,背其失而求其得,是亹亹也。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神物,蓍龜也,聖人則之。易有占事之法,變化四時也,聖人效之。易有九六之變,日月五星之象,得度吉,失度凶,聖人象之。易有吉凶之詞,河圖、洛書,聖人則之。易畫八卦,書叙九疇也。洛書之叙,因河圖而遂言之也。夫河圖者,馬背旋毛也;洛書者,龜背坼甲也,具天地之數。伏羲之取象,有八卦在焉,蓋總成數而定奇偶。禹之取類,有九疇在焉,蓋因九數而次治道。此甚明白,先儒求之數與位,多泥而難通,乃肖似於金木,考變於生克,一為相生,一為相克,造化拘於支誕,不得該通。吁,異哉!此十一章贊蓍卦之功用,遂贊聖人創作之旨。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象,羲皇示人者。詞,吉凶,周公、文王所作者。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郭子和曰:意不可以言盡,故立象以盡之。情偽不可偏舉也,故設卦以盡之。言非一句可盡也,故彖爻互為之辭以盡之。三者,聖人作易以盡道也。變通鼓舞,聖人用易盡其道也。變通,即所謂通其變,使民不倦。鼔舞,即所謂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也。朱子發曰:聖人於無形之中立有象,因象得名,因名得義,言之不盡者盡矣。情則相應,偽則相違,聖設卦斷以中正,使人著情去偽,又繫之詞,以吉凶明告之,與象相濟,書之不盡者盡矣。鼔於此,舞於彼,動止應節,莫知其然而然。

乾坤,其易之緼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吳幼清曰:此申言立象盡意也。乾坤謂奇偶二畫,上云易有四象,此以四象本乎兩儀也。成列謂奇偶相對,易謂奇偶交互相易,兩儀一易成四象,四象再易成八卦。緼如衣有著,言根本乎此也。无二體則不見相易之用,易不見則此一定之體无用矣,故曰或息。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形著於上者,隂陽是也。迭運不已,以生萬物,謂之道。形著於下者,舟車之類是也。尚象而成,以生萬民,謂之器。剛柔六位,因化裁之,著其變之微。剛柔相推,因動成之,通其變之廣。以此措諸天下,謂之事業。夫道者,事事物物各有當然之則,是謂即此有之,非謂别有物綱紀乎?此六經、四書之所同也。老子憤周末之亂,謂聖人所制者啟民機偽,乃思上古之樸曰道,别立冲虚無為之名。先儒囿於其玄,淆我聖典,乃曰:隂陽,形而下也,上有道。惻隱,情之發也,自有性、理、氣之分。紛紜煩複,奚益於敎?易有聖人之道四,制器其一也。此舉其凡,下繫詳其目,安得生異說哉?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南軒曰:象者,示人以賾也;爻者,示人以動也。寓象於卦,以極天下之賾;綴詞於爻,以鼓天下之動。聖人之於天下,何其憂之深、慮之切也!然卦與辭載諸方册,化而裁之,不失其中,必其通其變者乎?推而行之,无有紀極,必其變而通者乎?神而明之,得之於心,存乎其人;默而成之,悟易之理,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大傳。聖人其深慮天下後世,徒泥於簡册言語,而不求聖人之心者乎?

銑曰:此十二章贊蓍卦之象詞變占,歸功於聖人之作易學易之君子。

标签:

相关推荐

系辞易经大义诵读32讲(易经系辞全文及解释带拼音)

系辞易经大义诵读32讲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它不仅是一本占卜书,更是一本哲学书。其中的“系辞”是《易经》中的重要篇章之一,被视为《易经》的总纲和精华。而近年来,《系辞易经大义诵读32讲》成为了备受关注的学习资料。 什么是系辞? “系

转载随笔 11 2023-08-26

系辞易经(易经系辞是谁写的)

引言 《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它以八卦和六十四卦为基础,通过阐述“道”、“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系辞”则是《易经》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它不仅是对于《易经

转载随笔 2 2023-08-26

易经系辞下(《易经》系辞)

易经系辞下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本”和“道家文化之源”。它是我国古代先哲们所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通过对自然界、社会现象等进行观察和总结,提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 易经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篇章,在其中,最具有代

转载随笔 5 2023-08-25

易经系辞孔子(周易系辞是孔子阐释周易基本原理的文字)

易经系辞孔子 易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它是古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的产物。其中,易经系辞孔子是我们了解易经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极之巅易学网(www.taijizhidian.com)是一个专门研究易经的网站,该网站提供

转载随笔 0 2023-08-25

易经系辞诵读(易经系辞汉语拼音版)

易经系辞诵读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典籍,也是人们研究中国文化和哲学的重要参考书。在易经中,系辞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易经系辞的诵读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易经所表达的思想。 什么是易经系辞? 在《周易》中,每一个卦都有相应的“系

转载随笔 2 2023-08-25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