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位多凶之象(失正);变巽错震综兑。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子夏易传;處下之上,從乎剛陽,而訟通矣,食其德矣。乘剛而待之,危也。從上得附,故終吉矣。夫以柔附上,非聽其訟亦,為上忤矣。故至有命,則行之不敢自成也。夫不爭於外者,善矣夫。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虞翻曰:乾为旧德。食谓初。四二已变之正。三动得位,体噬嗑食。四变食乾,故“食旧德”。三变在坎,正危贞厉,得位二,故“终吉”也。乾为王。二变否时,坤为事,故“或从王事”。道无成而代有终,故曰“无成”。坤三同义也。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侯果曰:虽失其位,专心应上,故能保全旧恩,食旧德者也。处两刚之间,而皆近不相得。乘二负四,正之危也。刚不能侵,故“终吉”也。
朱熹:“食”,犹食邑之食,言所享也。六三阴柔,非能讼者,故守旧居正,则虽危而终吉。然或出而从上之事,则亦必无成功,占者守常而不出,则善也。
程传:三虽居刚而应上,然质本阴柔,处险而介二刚之间,危惧非为讼者也。“禄”者,称德而受,食旧德谓处其素分。“贞”,谓坚固自守。“厉终吉”,谓虽处危地,能知危惧,则终必获吉也。守素分而无求,则不讼矣。处危,谓在险而承乘皆刚,与居讼之时也,柔从刚者也,下从上者也。三不为讼而从上九所为,故曰“或从王事”。“无成”,谓从上而成不在己也。讼者刚健之事,故初则不永,三则从上,皆非能讼者也。二爻皆以阴柔不终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渝得吉,讼以能止为善也。
虞翻曰:道无成而代有终,故曰“无成”。坤三同义也。
胡瑗曰:“无成”者,不敢居其成,但从王事,守其本位本禄而已,故获其“吉”也。
徐几曰:圣人于初三两柔爻,皆系之以“终吉”之辞,所以勉人之无《讼》也。苟知柔而不喜讼者终吉,则知刚而好讼者终凶矣。
李简曰:“或从王事无成”者,谓从王事而不以成功自居也。夫讼生于其行之相违,而天下之讼,又起于矜功而伐善。以柔而从刚,以下而从上,有功而不自居,故能不失旧德,而终又获吉也。
胡炳文曰:“食旧德”,与位乎天德语同。位必称德而居,故宁德过其位,毋位过其德。食必称德而食,故宁德浮于食。毋食浮于德,“食”,犹食邑之食。九二“邑人三百户”,食之最约者也。二刚险,本欲讼者,能退处于分之小,仅可“无眚”。三阴柔,本不能讼者,能守其分之常,虽厉犹吉。
杨启新曰:“食旧德”,安其分之所当得,是不与人竞利也。“或从王事”者,分之所不得越,是不与人竞功也。盖不必告讦之风。乃谓之讼,一有争竞之心亦讼也。
附录:徐几曰:“王事”即讼事,“无成”即《彖》之“讼不可成也”。
李光地:《本义》是戒人以不可从王事也,但此爻与《坤》三之文,大同小异,不应其义差殊。故诸家之说,可以与《本义》相参,而杨氏尤为明畅也。徐氏即以“讼不可成”为解,亦可备一说。
食旧德,从上吉也。
朱熹:从上吉,谓随人则吉,明自主事则无成功也。
程传:守其素分,虽从上之所为非由己也,故无成而终得其吉也。
乔中和曰:三“食旧德”,其卒也,斯谋斯猷,皆我后之德。从王事而无成,何以讼为,故“从上吉”。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文]六三,安享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或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指俸禄。厉:危险。)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译文]《象传》说:安享旧有的俸禄,是说六三顺从居上位的阳刚得到吉祥。
[提示]无力争讼者要退让免争。
六三是阴柔之质,本来就不是争讼者。这里谈的是六三当争讼之时如何自处。所以这一爻并没有谈到争讼之事。看来六三只想安享旧有的俸禄,保持既得的利益,这是它的出发点。六三以柔质居于下卦之上(这相当于“士大夫”的位置),有不能争讼、唯食旧德之象。但六三又是以阴爻居阳位,其位不正;更兼处于九二、九四两刚之间,是危厉之境;这里又是上下卦之交,是进退两难的是非之地。六三当争讼之时必然安分守己,与人无争,处危境而知防危虑险,才能保持旧禄不失,获得吉祥。即使从事君王委派之事,取得成绩也不敢自己居功,能这样小心谨慎就差不多了。一般人无不喜欢自我表现,六三能够逃名避功,或见其谨慎之心。《象传》又特别强调的“从上吉”,“上”指上九,它与六三构成了争讼的对立面。上九以刚健之质居于穷极之地,咄咄逼人,要与六三争讼到底,这是很难对付的。但是六三甘居下风,顺从上九,不与它相争。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场讼事终于作罢。六三由于退让不争而获吉,而居高位、好滋事、喜争讼的上九;下面我们可以看到,却得到“终朝三褫”的恶果。争未必得,不争未必失。《老子》中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刚强的上九向柔弱的六三挑战,最后谁赢了呢?看来是退让不争的六三赢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否、泰之彖,歸宿在君子小人之消長,故曰:易以天道明人事。内外釋往來之義。隂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信而任之則為内,踈而遠之則為外。内陽而外隂應,天地交來;内健而外順應,上下交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又專就君子小人
乾卦(乾卦为天)【乾宫上世卦|乾上: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阳|人位:太阳|地位:太阳】【周易上经】第1卦-乾卦䷀乾卦为天(乾下乾上)-(宋)都絜撰《易變體義•卷一》[欽定四庫全書*易變體義卷一*宋*都絜*撰上經一【乾至蒙】䷀【乾下乾上】 乾:初九,潜龍勿用。此乾之姤也,而爻辭云爾者,盖以聖人之道,當潜藏之時,雖小有遇,亦不可有為。盖乾之姤
泰卦(地天泰卦)【坤宫三世卦|坤上:错乾综坤-先天:北方-后天:西南|乾下:错坤综乾|先天:南方|后天:西北|天位:太阴|人位:少阴|地位:太阳】泰卦:䷊【乾下坤上】泰:小往大來,吉,亨。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陽而外隂,内健而外順,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此易言往來之始。否泰反對,可以反對言往來。然就本卦觀之,坤往外,乾來内,便是小往
(清)王宏撰《周易筮述•卷七》-《左傳》《國語》占第十三周易筮述卷七華隂王宏撰撰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坤下巽上】之否。䷋【坤下乾上,否。觀六四爻變而為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