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清]李光地撰《周易观彖•卷七》

【周易下经】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清]李光地撰《周易观彖•卷七》

典籍作者:[清]李光地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

【下经】第43卦-夬卦:泽天夬卦(乾下兑上)-[清]李光地撰《周易觀彖•卷七》

夬:揚於王庭,孚號有厲;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夬者,決也。決者,如水之漂物,其勢盛大而不可禦,以五陽去一隂,勢不可禦,故曰決也。又其象澤上於天,巨浸浩瀚,至於連天,則必決之勢矣。皆夬之義也。揚於王庭,欲決之而名義之正也。孚號者,盡誠呼號。有厲者,言呼號之際,心懷危厲,方決之而戒備之密也。既決之後,又必勤於自治,務為德化,使根本固而疑貳消,然後利有所往,而正道日行,正氣日盛矣。

彖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健而說,決而和。

剛決柔,釋卦名。健而說,決而和者,言卦之善以起釋辭之意。健,故能決;說,故能和。自揚庭孚號以下,皆所謂決而和也。

掦于王庭,柔乘五剛也。孚號有厲,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窮也。利有攸往,剛長乃終也。

柔乘五剛,其迹著矣,故當揚于王庭,非未形之惡可以默消者比也。盡誠孚號而存危厲之心,則一於敬懼,而其道益光明矣。不自治而尚武,則有時而窮。剛長乃終,言須至陽剛長極,無復隂柔,乃可終耳。

象曰:澤上於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則忌。

位不期驕,禄不期侈,皆潰決之勢也。施禄及下,所以發財;敬忌居德,所以持身,皆防其潰決之道。

初九,壯于前趾,往不勝,為咎。

去隂尚遠,未可決之時也。一陽在下,未能決之勢也。而初有壯趾之象,故嚴為之戒。前者,前進也。

象曰:不勝而往,咎也。

九二,惕號,莫夜有戎,勿恤。

二亦去隂尚遠,然有剛中之德,能憂惕呼號,以豫為戒備,卦之所謂孚號有厲者也。人之防寇戎者,多懈於暮夜,能惕號於暮夜,則雖有戎,亦可無憂矣。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不用其壯,不忘其備,此所謂中道。

九三,壯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獨行遇雨,

若濡,有愠,无咎。三與上相應者也。三以過剛,當夬之時,故與之為敵而用壯。又因相應而有所濡也,故益不勝其憤憤之心,而至剛壯見於面目也。決之道貴和,壯于頄則有凶矣。故聖人解之曰:君子但能存其必決之志,則雖踪跡若為所染,如獨行而遇雨,見濡而可愠,終必无咎也。何必逞一決之氣,以避一日之嫌乎?三應上,五近上,故皆重言夬夬。

象曰:君子夬夬,終无咎也。

九四,臀无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聞言不信。

四與隂同體而相背,有臀之象焉。相背則雖近而勢尚隔也,且可以坐待而不能安,如臀之无膚,不坐而行,又不進也。當此之際,惟無急於前進,而自制其剛壯,則得所處之義矣。牽,制也。羊,剛壯之物也。蓋位近則義所當為,勢隔則幾所當審,而又恐當此時位者,聞言之不信也。或曰:易之卦爻,皆占戒者之辭也,獨於此爻恐其不信,何也?曰:當夬之時,名義正,事勢順,鮮能審已從容以合於所處之道者,故聞言不信,莫此為甚也。此占外之餘意,蓋丁寜深切之至,而反若緩其辭者。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當也;聞言不信,聰不明也。

未當決隂之位,而又不能自止,所以其行次且。

九五,莧陸夬夬,中行无咎。

五近於上而同說,體感於隂者也。近隂而受其感,雖以剛健之質,亦不能不消蝕也。故其象為莧陸,其占必能夬之又夬,而又以中道自治,乃无咎也。蓋決小人於外者,必反而自修於身。苟治已不嚴,失乎中道,雖夬之又夬,而其終豈可保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言所以必中行乃无咎者,由其感於隂邪而中未光,故必反身脩德,尚乎中行,正其本之要也。

上六,无號,終有凶。

陽雖盛而隂雖衰,然警戒之心不可忘也。故卦辭曰孚號,二之爻辭曰惕號,此處決之道也。至於上六,隂既窮矣,然當此之時,猶未可忘戒懼,苟以為隂既盡而无呼號之備,則其終必有凶。蓋慮怠於所安而患生於所忽,故亂本猶在則能復萌,害氣雖䆒而能復生。古之人有去小人而不盡者,王允五王是也。有以外寜致内憂者,唐憲宗、莊宗是也。

象曰:无號之凶,終不可長也。

点校說明

【点校底本】:文渊阁《欽定四庫全書》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丁不二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资料来源】:国学迷http://www.guoxuemi.com/siku/119642epyx/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