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巽下坤上)-[清]潘思榘撰《周易浅释•卷三》

【周易下经】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巽下坤上)-[清]潘思榘撰《周易浅释•卷三》

典籍作者:[清]潘思榘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46卦-升卦䷭地风升卦(巽下坤上)

䷭升:䷭時來臨。

【原文】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坤上巽下為升。升,進而上也。卦自臨來,二陽浸長,百物孳萌,生氣上達,漸進而升。故臨初之三,自下而上,有升象焉。四時之氣在春,天地之德在木,下巽上坤,巽以出之,順以承之,由根達幹,以至尋丈。元德亨通,有暢遂而无阻抑,故為元亨。升則小者必大,潛者必見,而方升之時,猶未利見也。惟用升而後自田至天,馴致之而已。德以升聞,位以升進,皆見大人之事。不越次以干進,不行險以自䧟,又奚恤乎?巽位東南,坤位西南,巽坤之中則南。離,午位也。萬物出乎震,齊乎巽,而相見乎離。大人法之,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以是為升,吉之至矣。三上至五為習坎,故曰勿恤。三上至四互離,故曰南征。

彖傳曰:志行則三上交坤。初爻一陰生午中,正南位也。

【原文】彖曰:柔以時升,巽而順,剛中而應,是以大亨;用見大人,勿恤,有慶也;南征吉,志行也。

臨初之三,剛上升也,而曰柔以時升,言地道之能升物也。地道用柔,時動而闢,百物乃升。故二陽在内,天氣之下降也;臨初之三,地氣之上升也。剛不自升,柔以時升之,觀草木之生長,而地道用柔,升物之義著矣。以二體言,下巽而上順;以二五言,九二剛中而五應之。有能升之德,遇可升之時,是以大亨,大者之道亨也。萃大人在上,利見而萃;升大人在下,用見而升。用升之道,以見大人,德位俱升,上下交慶矣。自巽至坤,其行自南,在心為志,成震為行。三升至四,交坤為震,中互南離,故曰志行。地氣升而雷雨作,草木甲拆,地中之木升于地上矣。在天地則生物之心升而不已,在人心則造道之志升而不息,志行之謂也。

【原文】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地中生木,由小以至高大,積而後升,以地道順承,能遂其長也。故升之道莫如積,積之道莫如順。說命曰: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于家邦,終于四海。順其序也。君陳曰:爾克敬典在德,時乃罔不變,允升于大猷。順其機也。君子以孝弟之,順德極之,明天察地,積小以高大,升之義也。

【原文】初六:允升,大吉。

【原文】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初本臨之三,居下成巽,與上二陽同體為木,而下畫坤土,托根于地者也。得氣于地,木乃能升,故為允升。柔以時升,初之力也。陽德方亨,大之吉也。象傳明之曰:上合志。初在巽下,四在巽上,初與四合,志在時升。陽升至四,初志乃行,其斯為南征之吉乎!

【原文】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原文】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二剛中,上與五應,而下比初柔,本宜有咎。三上之四,成坎中實,是為有孚。互見南離。夏祭用禴,雷雨之作,解而愈升,又何咎乎?爻曰无咎,而傳曰有喜,孚而解則咎可无,孚而升則喜亦至,用見大人,惟二當之矣。萃之用禴,五下交二,故引而得吉。升之用禴,二五相應,故孚而无咎。此君子觀變之道也。

【原文】九三:升虛邑。

【原文】象曰:升虛邑,无所疑也。

三本臨初,進而居三,升之主也。升而不己,志在南征,將入坤位,耦畫體虚,其升也順。以巽入為雷行,聲四達而不悖,升之大亨,其在是矣。

象傳申之曰:无所疑,解之謂也。疑則不升,解則无疑,所以為虚邑之升也。

【原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原文】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順事也。

六四得坤之順,當心之位,以柔順居心者也。用此心德,亨于岐山,其柔順可以格神明,對天地,以是而升,吉而无咎之道也。坤位西南岐山之地,王以用亨,用其順也,非四有祭亨之象也。象傳明之曰順事,以順事上。王且用,則无人不宜用矣;亨可用,則无事不可用矣。聖人深言升之貴順也。

【原文】六五:貞吉,升階。

【原文】象曰:貞吉升階,大得志也。

六五居坤之中,下應九二,以順而升之主也。貞而不變則吉,不貞則剛中无應而不升矣。惟三耦如階,使下二陽循序而升,斯柔以時升之道也。在心為志,五有中順之德,遂陽之升,使大居心位而得行,故象傳曰大得志也。

【原文】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原文】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上為天位,高入杳冥,所謂過此以往,莫之或知之地也。无階級可登,无形聲可接,惟以用禴用享之誠,上孚于冥漠之表耳。不息之貞,猶曰於穆不已,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象傳申之曰消不富。《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上天之載,无聲无臭,至矣。九三:升虚邑。至此无邑可升,升虚而已,此之謂冥升。夫德至達天,而貞以不息,猶是順德以積之義也。允升在下,未高未大,則由小以積之;冥升在上,既高既大,則由富以消之。積而富之,升為有形,不如消而不富之升于無形也,微矣哉!

《周易淺釋》卷三

<經部,易類,《周易淺釋》>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