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孙奇逢撰《读易大旨•卷一》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孙奇逢撰《读易大旨•卷一》

典籍作者:[清]孙奇逢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0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孫奇逢撰《讀易大旨•卷一》

䷁【坤下坤上】

乾,健也;坤,順也。言健而順在其中矣,非健而復濟以順也;言順而健在其中矣,非順而仍加以健也。此固至順至健者之所自有,而无庸補助於其間耳。故乾曰元亨,坤亦曰元亨,但乾曰利貞,而坤則曰利牝馬之貞。夫此牝馬也,視龍之變化飛騰為何如,而坤獨利此者,則以此為坤之貞故也。坤為輿,非乾不運,乾坤並行,其為元亨利貞一氣也。彖有三无疆,所指不同,總以釋坤,全體配乾言也。君子觀坤之象,以厚德載物。地德无疆,无所不載。君子之載物,只不為物所動,則无所不容。一為物動,與物為伍,且將為物所載矣,尚安得而載物乎?君子之厚德,即坤之厚德,有纎毫之異,終不足以言厚德。初六履霜,言五月微隂始起,至十一月而堅冰至。智者於未至之時,而知其必至也,故於念慮之微而謹之。愚者則曰未必至此,故卒罹其禍。君子以此治已,以此治人。六二直方,直者不曲而已,方者如物之方,不可轉移而已。曰直曰方,皆形容道心之言,非有二理也。此道甚大,乃人心之所自有,不假脩習而得。象辭以動為言,惟動乃驗,其實於應酬萬變,而未嘗不直不方者,地道之光如此,人道之光如此。六二正居下卦之中,於是發明坤道之正。六三:含章,臣之盡言於君。含章疑其非道,然臣道當盡其終,不當專其事,耑成犯禮,非易之道也。易每言光,惟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昧淺暗之人。有善惟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也?

東萊曰:大凡人出來做事,多被人疑忌,只為預先多露圭角,不能含章。惟含章然後以時發,初不是兩件事。六三含章,六四括囊,皆取含蓄不露之象。三以柔居陽,猶或可出而從王事。四以柔居隂,惟有括囊之愼,以求无咎无譽。

六五:黄裳,元吉。

程傳曰:坤雖臣道,五實君位,故為之戒云。黄,中色。裳,下服。守中而居下,安其分則元吉,文在中也。於以明君子之黄裳,非作於外者,中心之所為,无纎毫矯飾之意,文不足貴,而在中之文乃足貴也。地道光,知光大,文在中,總之一德輝而已。

上六,

楊敬仲曰:隂至上六,幾不復有陽矣。然陽雖甚微,不可滅也。但當其時,人惟知有上六而已,豈復知有陽哉?聖人惡其无陽也,故特稱龍,以見其猶有龍在。血,隂物,又稱血,以明上六猶未離臣類。隂陽俱傷,不獨陽傷也,聖人故以此折天下无君之心。坤之用六,即乾之用九,其道一也。居九而為九所用,不能用九,故至於亢。居六而為六所用,不能用六,故至於戰。然則易之道,豈可一日不明於天下哉?程沙隨曰:乾以元為本,所以資始。坤以貞為本,所以大終。用九剛能變柔,天德也,天則也。用六柔變剛,剛大終也,地道也,效法也。效法者,法天也。此坤之配天也。止以乾道為天,不知坤道之即乾,不知易者也。文言第一段申彖傳之意。

胡雲峰曰:乾文言釋元亨利貞,自元而亨而利而貞,乾以君之,所主者在元。坤文言則首釋牝馬之貞,自貞而利而亨而元,坤以藏之,所主者在貞。蓋坤代終,成物主貞,故首言之,而後利亨元。坤本配乾,故貞利亨元皆配乾元亨利貞,非有乾元亨利貞,又有坤元亨利貞也。此在乾剛自下而上,坤柔自上而下,木象文王本意,而夫子言之。

下六節申六爻意。積善之家。

張子曰:餘慶餘殃,百祥百殃,與中庸必得之意同。善者有後,不善者无後,理所當然。乾進修,坤直方。進脩曰忠信,脩辭立誠。直方曰敬義,敬配忠信,義配脩辭立誠,體用一原也。

李氏曰:文言字字皆有位置,非苟然也。乾二誠,坤二敬。誠敬者,乾坤之别,先儒誠敬之學起此。乾二仁,坤二義,仁義者,隂陽之别,先儒仁義之用取此。有美含之,謂為臣之道。有大美而不能含藴者,矜也;含而不從王事者,吝也;從而自有其成功者,驕也。故聖人三致意焉。天地一氣也,一數也,一道也。時泰則天地變化,方其變化,雖草木猶蕃;時否則天地閉,及其閉也,雖賢人亦隱。時勢至此,避禍不遑,謹固易之道也。黄中通理,言中德之在中者,感而遂通,一一各有處置。見中德不止在中,居體暢發,正其通理處。正位承中字,居體居字與居之無倦居字同,以存主言也。美在其中,贊中德之妙。

曰:乾九五曰大人,坤六五曰君子,則六五為輔德攝政之象,其伊尹、周公謙恭孚先之道乎?龍戰于野,隂初之敵乎?陽欲變陽玄而為隂黄也,

曰:玄黄者,天地之雜也。然以天陽地隂之定分言,則天自玄,地自黄,終不可以雜也。此雖疑之无益也,所以重戒上六也。

楊龜山曰: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夫盡其誠心而无偽焉,所謂直也。若施之於事,則厚薄隆殺一定而不可易,為有方矣。敬與義本无二,所主者敬,而義則自此出焉,故有内外之辨。其實義亦敬也,故孟子之言義曰:行吾敬而已。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