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六》

【周易下经】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六》

典籍作者:[清]王心敬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31卦-咸卦䷞泽山咸卦(艮下兑上)

【周易】第31卦-䷞()-[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六》

鄠縣王心敬撰

下經

咸卦:䷞【艮下兑上】

下經之首咸,何也?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蓋天地者,人物之本,上經所以首乾、坤;夫婦者,人倫之始,下經所以首咸、恒也。

咸:亨,利貞,。

文王之彖咸云云,何也?曰:咸之為卦,山澤通氣,感應以无心之謂也。凡物不感則不通,咸則此往彼來,相與偕適,自有亨道,故占有亨象。然利于得正,不然非道之悦,不可亨矣,故占又有利貞象。卦以少男下少女,相得以正,佳耦之合,故象占又為取女吉耳。為卦六爻皆應,有咸和通暢,元氣昕合,自然而然之義。其在人心,則无欲之感應乎?

咸本自亨自正,故象占取于亨以贊之,取于利貞以戒之。然恒為夫婦之常經,不先恒而先咸,何也?男女惟少,則感之真,而為卦二五相得,,尤感之真也。且天地感而萬物生,男女感而子女生,易生道,取其氣通而行變化耳。惟少男女感則生,生則相感于无窮,故首咸,又所以明生生之道,行變化之義也。而取于艮、兑,何也?女應以悦,男止以感,乃能恩義以篤,倡隨以辨,節宣以時,往來以中,雖感而不失其正。不然,悦而不止,即六氣淫而災沴生,非其道矣。聖人取象明義,真是于天道人事,觀會通以行典禮,至矣哉!非明于天地人物之情者,其孰與于斯?

彖曰:咸,。,,,男下女,,。,。,。

孔子之傳咸彖云云,何也?曰:言感者,謂其男女相感也。兑柔上而艮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兑女上乎男,而艮男下乎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而又推之天地感萬物云云者,則孔子觀咸之象,會咸之旨,而見得此以正相感之義。雖天地化生萬物,聖人和平天下,皆不外此。故終之曰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云爾也。

觀咸彖傳,可知霸者驩虞之感,人心係應之感,皆非其正。故王者過化存神,君子大公順應也。

象曰:,咸;。

孔子之傳咸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卦,是山上有澤,澤通氣于山,而山受澤潤,以生物交感為咸耳。君子體此,知人心惟虚,乃能容物受善,于是大公无我,虚以待感,亦如山澤之通氣也。嗚呼!非大舜之舍己從人,樂取為善,孰能當之?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可作咸義底本註脚。廓然大公,物來順應,乃為人心自然之感通。

初六,咸其拇。

周公之象咸初六云云,何也?曰:咸以人身取象,初六感于最下咸拇之象,是感之尚淺,進不由己者也。故卦不言吉凶,以吉凶在人自取耳。

艮為指,拇乃足之大指。初以柔居下,其動甚微,故為咸其拇象。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孔子之傳咸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咸其拇者,拇原非有心,獨以上與四應,而四為心志,乃拇所受命,故曰志在外耳。大扺感以无心為正,初之志在外,亦未合无心虚受之義。但吉凶悔吝生乎動,咸初感志,尚未及動,故吉凶悔吝尚不可見,孔子亦只以志在外釋之耳。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周公之象咸六二云云,何也?曰:人身在下,動莫若足,其不動而動者,惟拇與腓。股二在足上,正腓之地也,自宜聽命于心,以為行止。故徒咸其腓,則感而成凶;能止不動,則吉无不利。蓋爻中原具此義,故象占一一拈出也。

二與五應,故有咸腓之凶;而居正柔中,故亦有居貞之吉。象義多通,俱如此類。總之,教人知所以隨處寡過耳。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孔子之傳咸六二云云,何也?曰:言六二雖凶,居吉者腓順股止,不自專行,故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

周公之象咸九三云云,何也?曰:三于人身當股地,處咸之時,下乘腓拇,故為咸其股象。股不能行,隨足以運,故為執其隨象。又三居止體而為止主,原以靜為正,若往而從人,則吝之道耳,故象占皆取之。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孔子之傳咸九三云云,何也?曰:咸其股者,處感之時,股亦欲動而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者下,所以往而見吝耳。嗚呼!今之不能自立而志在隨人者,吾不知其所執何如也。

九四,貞吉,。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周公之象咸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居股之上,脢之下,又當三陽之中,心之象,咸之主也。然不言心者,心无形,不可以象言耳。心之感物,當正而固,乃得其理。而九四以陽居隂,為失其正,故因設戒,以為能正而固,則吉而悔亡。若憧憧往來,不能正固,而累于私感,則亦徒朋從爾思而至耳。嗚呼!周公之于此爻,既示以得吉免悔之道,又戒以往來朋從之思,聖人之為後世人心計者,真詳且周,而其明于此心貞悔之機者,亦至精且明,幾希之統。信乎!周公接四聖人後學,亦可于此知操心養心之道矣。

孟子養心莫善于寡欲,心之官則思先立其大,則小者不能奪,可作此爻義疏。而虞廷危微精一四語,尤此爻之淵源會合。欲讀易者,要須先明二帝、三王、周公、孔、孟之心傳乃可耳。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孔子之傳咸九四云云,何也?曰:言貞吉悔亡者,以靜正順應,而不以汨亂其本。靜之體雖感,未有感之害也。憧憧往來者,謂以念慮之紛紜,汨其虚靈之宅舍,而不能廓然大公,以遂其光明正大之體,所以為害也。嗚呼!心之為體,豈能不感?亦以靜正順應為光大耳。談心學者,尚其于主靜立極求之。

九五,咸其脢,无悔。

周公之象咸九五云云,何也?曰:九五居心之上,口之下,為喉骨之地,乃動而上行,食息所必由者也。然亦不能為主,而悦體倚成于上,故象取咸脢,而占取无悔耳。然益可知感以无心而善也。

脢,以取于喉骨之在口下心上者,為近實,故從之。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孔子之傳咸九五云云,何也?曰:言咸其脢者,志欲悦而宣乎口,必由脢達于上之末耳,故曰志末也。上于象象末,大過之上云末弱,亦其証也。

上六,咸其輔頰舌,【頰,舌協反】。

周公之象咸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當感之終,居兌之口,有咸其輔頰舌象,是以言感人者也。嗚呼!感人以言,不亦淺乎!象雖不言凶,而悔吝所不免矣。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滕、騰通用】。

孔子之傳咸上六云云,何也?曰:言咸其輔頰舌者,謂感人以言,徒騰口說以悦人。在我為感非其實,在人亦徒聽而心不感也。嗚呼!其末世之文誥,禦人之口給乎?庸何貴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