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2卦-恒卦䷟雷风恒卦(巽下震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六》

【周易下经】第32卦-恒卦䷟雷风恒卦(巽下震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六》

典籍作者:[清]王心敬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32卦-恒卦䷟雷风恒卦(巽下震上)

【周易下经】第32卦-䷟()-[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六》

恒卦:䷟【巽下震上】

咸而受之以恒,何也?序卦傳曰:夫婦之道,不可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

恒: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文王之彖恒云云,何也?曰:恒乃常久之義,卦中自具亨通之道,而亦自具无咎,利貞,利有攸往之義。蓋有咎則不亨,而恒則循理无咎;不利安貞則不亨,而恒則自正而固;不利攸往則不亨,而恒則不窮而利有攸往。故恒有亨道,而彖占備取于无咎,利貞,利有攸往也。恒固天下最善之事乎!

彖曰:恒,久也。剛上而柔下,,,,恒。恒利貞,。,。利有攸往,。,,聖人久于其道。,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

孔子之傳恒彖云云,何也?曰:言恒者,久也。震剛以長男居上,巽柔以長女居下,男尊女卑,分得常也。一陽初動乎隂為震,一隂初入于陽為巽,陽動隂入,相與得常也。卦以巽承震,動而能順,爻以柔應剛,倡而有和,感應得常也。兼此數常久之道,故謂之恒也。而其所以亨无咎利貞者,亦只是取義于恒久之得其道耳。蓋雖天地之道,亦不過此恒久之得道,况人而有恆,有不亨通利貞乎?故恒則亨无咎而利貞也。所謂利有攸往者,亦以恒則能隨時變通,終而復始耳。蓋天地間萬物萬事,惟此恒之之道无為不成,故日月得天終始而能久照,四時變化終始而能久成,聖人久于終始之道而天下化成,恒所以利攸往也。觀天地日月聖人所為恒,而知天地萬物惟是屈伸往來,終始相循不已耳。天地萬物之情不可見乎?甚矣,恒之為貴也!

象曰:,恒;。

孔子之傳恒大象云云,何也?曰:言卦乃震雷動而在上,巽風入而在下,二氣得常不易之理,所以謂之恒也。君子體此以常久其德,自立于大中常久之道,而不變其方所,如雷風之有常焉。嗚乎!恒之君子,其即中庸和而不流,中立不倚,有道不變,塞無道至死不變之君子乎?而亦可知易理即中庸之理也。

初六,浚恒,貞凶,无攸利,【浚,荀潤反】。

周公之象恒初六云云,何也?曰:初六巽體,主入初,又居巽最下,而與四正應,所謂不量其淺深而浚恒者乎?以此望人,凶終釁末,所不免矣,故象占取此。

象曰: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孔子之傳恒初六云云,何也?曰:言常久之道,取其寛裕,如天地不能遽春,而必歷秋冬以至春;月魄不能遽盈,而必歷朔弦以至盈;聖人不能遽仁天下,而必世後仁。今初六始即求恒,是乃始即求深,而浚恒之凶,必不免耳。嗚呼!學者之入世交人,亦可推此而知恒之之道矣。

九二,悔亡。

周公之象恒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以陽居隂,本當有悔,而以其得中自得,悔亡,故象占取此。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孔子之傳恒九三云云,何也?曰:言九二悔亡者,以其陽剛居中,是能久于執中者也。執中能久,尚何悔乎?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周公之象恒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位雖得正,而過剛不中,志從乎上,是為不恒其德之象。德而不恒,則人皆得笑之、薄之、慢之,而承之以羞矣。雖居位得正,吝所不免,故象占取于或承之羞,貞吝也。九三在雷風之交,躁極熱中,故為不恒其德之象。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孔子之傳恒九三云云,何也?曰:九三之不恒其德,而或承之羞者,躁極熱中,行,此身无所容于天地之間也。嗚呼!世之不恒其德,而不為人容者,亦无致怨于人可矣。

九四,田无禽。

周公之象恒九四云云,何也?曰:九四以陽居隂,既非正位,又應初六之隂虚,是田而无禽者也。象取于此,而占即可知。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孔子之傳恒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之田无禽者,久非其位,安得禽乎?嗚呼!世之久非其道而欲有求者,其尚鑒于此。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周公之象恒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以柔中應剛中,是亦能恒其德者。然以柔中應人為恒,雖得貞恒之義,却是婦人之道,而非夫子之宜也。故象占為婦人吉,夫子凶。

象取婦人吉,夫子凶者,五以柔中居震男之動體,而下應九二巽女之剛中,于義取不能自立而從婦之象,是恒所不當恒者也。故占為在婦人吉,而在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孔子之傳恒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婦人貞吉者,不自主而從一以終,乃婦人之道也。言夫子凶者,惟義所在者,夫子之道也。而但執柔中以應剛中,是從婦矣。夫子而從婦凶也,何如?嗚呼!唐之高宗,其明鑒也。而凡不能制義,而但以從人得吉者,亦皆婦人之吉耳。夫子制義,制字下得極好。蓋義無常主,惟變所適,惟精義入神者始能制之,猶禮惟達于禮義者始能制之耳。夫子宜以精義制義為道,豈宜執中無權乎?故孔子以無適莫而比義為君子,以硜硜信果為小人,而孟子亦以為大人惟義所在也。嗚呼!孔孟之所謂大人君子,其即易恒之君子;而孔子之所謂小人,其即恒五之婦人乎?學者尚知所以從事哉!

上六,振恒,凶。

周公之象恒上六云云,何也?曰:上六以隂柔居動,終不能以陽剛立不易方,而但以隂柔矜持為恒,是虚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恒者也,終歸于凶耳。故象占如此。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孔子之傳恒上六云云,何也?曰:言以隂柔矜持為恒,豈能有恒乎?徒无功耳,安得不凶?嗚呼!恒固以久于其道而亨,非其道而求恒,皆大无功者耳。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