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晏斯盛撰《易翼宗•卷一》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晏斯盛撰《易翼宗•卷一》

典籍作者:[清]晏斯盛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0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2卦-坤卦䷁坤卦为地(坤下坤上)-(清)晏斯盛撰《易翼宗•卷一》

坤卦:䷁【坤下坤上】

坤:(句)元(句)。亨(句)。利牝馬之貞(句)。君子有攸往(句)。先迷(句)。後得主(句)。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句)。安貞吉。

傳: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无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无疆。

大象: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文言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静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

繫辭:坤道成女,坤作成物。坤以簡能效法之謂坤。夫坤,其静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闔戶謂之坤。夫坤,隤然示人簡矣。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

說卦:天地定位,坤以藏之,致役乎坤。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坤,順也。坤為牛,坤為腹。坤,地也,故稱乎母。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衆,為柄,其于地也為黑。

雜卦:坤,柔偶也,陰儀也。

因乾有象,畫之所以偶。地之二,萬象之成也。六畫皆偶,陰之純也,最順,故名坤。筮者十有八變,六爻皆偶,坤之體也。元亨而利且貞,其為利貞也,不先物而悠久无疆,柔順之至也。故有牝馬之義焉,所以著其為坤道也,亦坤之元為之也。何也?坤之元,順德也,君子于此有所往也。先則迷,後則得所主。是以西南陰方,巽、離與兑皆不先物,得其朋類。東北陽方,所主在焉,從一而終,亡有朋儕。此不先迷而俊得所主者,所以為利。盖安順貞固,坤道也,故吉。元亨利貞,坤道實配乎天矣。然著其為牝馬,詳及于先之迷,後之得主,又以見坤之元亨利貞皆順德,而不同乎乾之健也。細繹翼文,則元亨利貞言各有當,與卦為體,無庸從同,僅以大通而利在正固,了之不得也。利牝馬之貞,言利貞之柔順耳,猶書言玄纎縞,古文簡奥語也。先迷後得主,本義因其文之澁,而以先迷後得為句,主利又句,與翼義不合。臨川吳氏以先迷後得主為句,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又句,深得翼義。來氏知德據九家易坤為迷,謂先迷為坤象,如唐武后專政之類。不知此大悖乎坤道者,何得謂坤本有迷象,鑿象者之所以害義也。

初六(句)。履霜(句)。堅冰至。

傳: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文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盖言順也。

筮者三變皆偶,除掛一歸餘,其見存之策凡二十四,四其六也。故純陰之爻稱六霜,凝陰之先見者也。堅冰陰盛,陰在初,故曰履。其曰至,則因履而知之也。

王氏應麟曰:乾言勿用,即復卦閉關之義。坤言堅冰,即姤卦女壯之戒。

:臨、遯之浸而長,義俱相因,盖六卦皆陰陽之限也。然乾、坤以爻見,復、姤、臨、遯于全象見,又大小本末之殊。

說履霜者,多主抑陰。然陰所以配陽,不可相無。臨遯之浸而長,不可相勝也。若得時得正,亦足見順承之功。或又以陰為小人,則六二之直方大,六五之黃中,通理豈盡小人乎?惟偏戾而不得所居,乃失陰之德,斯小人耳。本爻是謹幾意,堅冰則必不能為六二之直方大,六五之黃裳,六三之含章,六四之括囊,而直為上六之龍戰矣。此履霜之所以致謹也。

曰馴,文言曰漸,曰順,皆一意。

陰爻稱六,以所得動爻見存之策,四其六也。若五爻俱動,而别其不動之爻,則一偶二奇,見存之策三十二,是四其八矣,亦可稱八。左傳:晉公子重耳筮返國,得貞屯、悔豫,而曰皆八。穆姜往東宫,筮得艮之隨,而曰艮之八。由此例之,則乾之不變,爻亦得稱七,而專稱九六,何也?變也。七八不變,而九六變,何也?九六,數之盛也。七八,少陽、少陰,陰中陽、陽中陰,未嘗純乎陰陽也,夫何變?

傳曰:爻也者,言乎其變者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

六二(句)。直(句)。方(句)。大(句)。不習无不利。

傳: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文言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内,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直者元德,所謂至哉坤元,萬物資生,至柔而動剛也。方大者亨德,所謂坤厚載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至静而德方,含萬物而化光也。不習无不利,則利牝馬之貞,所謂行地无疆,柔順利貞,承天而時行,安貞之吉也。六二柔順中正,得坤道之純,故其德内直外方,不待強習而自无不利。

敬義立而德不孤,至于不疑,所行方完。六二中正之藴,敬以直内,義以方外,坤道如是,可以達天,可以配天矣。

蔡氏清曰:坤之六二,柔順中正,得坤道之純,是又當得一全坤也。若初則陰之微,上則陰之極,三則不中且不正,四則不中,五則不正,惟六二柔順中正,獨得坤道之至純,地勢之全象。

六三(句)。含章(句)。可貞(句)。或從王事(句)。无成有終。

傳: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文言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終也。

六柔體,三處下卦之上,俯從乎二。二,陰之至美者也,而三從之,内蓄而不以外炫,故曰含章。夫蓄而不炫,則正固之道也,故曰可貞。可貞者,守以待時也。或從王事,則其時矣。夫三居下之上,比二之中正,可有事者也。然以順為正,故不居成功,而能終于所事。終事,貞也。貞則地道光也,故曰知光大。

乾以五為主,坤以二為主。乾仰而進,坤俯而從。乾四近五,坤三近二,故皆曰或。或者,審時之辭也。

六四(句)。括囊(句)。无咎无譽。

傳:括囊无咎,慎不害也。文言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盖言謹也。

陰主翕受,囊象也。四上下之交,有似乎囊口出入之地。四多懼,懼則慎而持之,為括結囊口之象。括囊則慎矣,故无咎而亦无譽。无咎是主,故專釋无咎。无咎无譽,即在括囊上見。

王良曰:龔勝之有名,不如申屠蟠之无譽。其括囊之謂乎?

六五(句)。黃裳(句),元(句),吉(句)。

傳: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發於事業,美之至也。

六五柔中,文飾之盛,故以服色見義。黃中色,裳中服,五得中,故有此象。順德中存,有坤之元,於是乎吉。諸家槩以五為君位,非也。卦有主象,有正位。乾、坤兩卦,陰陽之大者,為六十二卦之宗,與他卦異。乾主象,九五是其正位;坤主象,六二是其正位。是以乾尊九五,坤尊六二,至六五則僅以中取象。黃中色,裳中服,乾天坤地,天尊而地卑。卑者,地之體也。黃之為裳,質雖美,不可以加上體。觀黃裳之象,知聖人繫爻,未嘗予坤五之為君也。

乾卦皆君德,坤卦皆臣道,聖人明陰陽之大分,為易第一義。

上六(句)。龍戰于野(句)。其血玄黃。

傳:龍戰于野,其道窮也。文言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陰極于外,不能承乾,與陽相亢,失坤之道,彼此為敵,兩敗俱傷,故有此象。坤對乾,其極象乾,故亦稱龍焉。亢不相下,故言戰;在卦外,故言野;質本陰,故言血。玄黃,陰亢陽而色雜著也。言象而占之,凶在其中。乾上止言有悔憂悔吝者存乎介,介焉有知,則用九之吉在焉。坤上至于戰傷,則凶不可言,陰禍之烈如此。

來氏知德曰:堅冰至者,所以防龍戰之禍于其始;龍戰野者,所以著堅冰之至于其終。

用六(句)。利永貞。

傳: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因上六之陰亢而著易之用也。六何用?善正其用也。六爻皆動,則坤用而從乾矣。柔而常正,地天成泰,貞不失元,六之所以善其用也。坤道安貞,悠久无疆,則配乎乾而後順得常,故曰大終。

先儒皆謂用九乾全變坤,用六坤全變乾。乾變坤猶可言也,坤變乾則柔竟可為剛,而上六何以有龍戰之戒乎?不知見龍无首,剛濟以柔也;利永貞,陰從乎陽也。陰以從陽為正,戰龍先迷,所以失道也。坤貞失矣,永貞則後順,得常悠久,所以成物也。不失坤道之常,斯乾應而仍有安貞之吉。

陸氏振奇曰:元亨利貞,雖乾坤有同德,然乾重元,以元為統;坤重貞,以貞為安。何氏楷曰:乾道主元,故曰乾元用九;坤道主貞,故言用六永貞。二家得乾坤二用之正理,勝于諸儒。

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諸乾坤。乾坤,其易之門耶!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erphpdown]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