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十》

【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十》

典籍作者:[宋]李杞

著作年代:宋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

【周易下经】第49卦-革卦䷰泽火革卦(离下兑上)-(宋)李杞撰《用易詳解•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用易詳解卷十*宋*李杞*撰

下經四【革至漸】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革,變也。變非聖人之得已也,勢也。傳曰:可則因,否則革。夫事而或有所否,則聖人亦有所不容不革者焉。然樂因循,重改作,天下之常情然也。彼方與之相安於此,而吾驟革之,則亦不能无所拂矣。若拂之而求有以信之,是事之至難者也。故革之為卦,不孚於方革之初,而孚於已日之後者,民可與樂成,不可與慮始,待其久而自定也。故夫革之之難也,非革之為難,而得其當之為難。革之不當,未有不悔者矣。是必有元亨利貞之德,而後可以悔亡。元亨利貞者,革之善焉者也。繫辭曰: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夫革故之舉,本所以拂乎民也,而可以宜民。自非有元亨利貞之德,其孰能之哉?以卦之全體論之,離為火,火盛則竭水;兌為水,水流則滅火。水火相為息,滅而有生息之理,是革之象也。離之中女在下,而兌之少女居上,二女同居,而有内外之異,是革之意也。夫物有所止息而後革,事必有所不相得而後革,則革之世,豈非大有矯拂之時乎?夫人情習於相安之久,而一旦欲使之棄其舊而新是圖,則誠難乎取信矣。故已日乃孚,乃難辭也。善革者,必使人曉然知其所以然而革之,而人无不服。故法度昭明,文理備著,足以當夫人之心,則人心和說而易從,此革之所以為當也。所謂當者,非當乎其事,當其心也。寒暑相易,而四時之功以成,是天地之革也。湯、武革命,亦猶是而已矣。上順乎天,下應乎人,變前日之揖遜,而為今日之征伐,湯、武非容心以為之也,時之革也。天地之革以時,故不忒;湯、武之革以時,故无弊。然則革之時,豈不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四時之變,變之大者也。故治歷明時,為革之要。舜受堯禪,改正朔,易服色,其餘盡循堯之道而已。以舜繼堯,宜无所用其革也,而正朔猶不可不改。然則治歷以明時,獨非革之大者乎?

初九,鞏用黄牛之革。

象曰:鞏用黄牛,不可以有為也。

鞏,固也。黄,色之中者也。牛,畜之順者也。革,物之堅者也。當革之時,在初无應,有未可驟革者矣。正宜守之以中,行之以順,持之以堅,如是而後可。何者?以其不可以有為也。不可以有為而為之,未有不悔者矣。此繼體守文之君,成、康之事也。孝惠遵高祖之業,永平守建武之政,莫不皆然。則事未可以革,其可不固守之哉?

六二,已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已日革之,行有嘉也。

二之德,柔順中正,文明以說,是可以革者也。有革之才,復有其時,宜若无難矣。然猶已日而乃革之,而後可以得吉。有嘉而无咎,信乎革之之難也。周公成洛邑以遷商民,其誥戒之辭,亦可謂至矣。而必待既歷三紀,然後世變風移。然則已日乃革,詎不信哉!

九三,征凶,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剛過乎中,居離之極,躁動以求革者也。躁動以求革,未有不悔者矣,故以往則凶,以貞則厲,所以戒其動也。當此之人,惟能舍已從人,无私以聽天下之公而後可,故曰革言三就。三就者,既順之於天,又應之於人,又度之於己,三者皆從之謂也。三者皆從,則可以取信於人民,於此為革亦足矣,又何用他之以過求也哉?洪範所謂汝則從,龜從,筮從,此革言三就之義也。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臣以從命為信,而曰改命者,何也?九四之革,蓋大臣為伊、周之事變而不失其正者也。伊尹桐宫之營,周公攝政之舉,宜若有悔矣。惟其忠信之德,素有以大服其心,是故雖改命而其悔乃亡,以得志也。然則為伊尹、周公之事,必有伊尹、周公之信而後可哉?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兌為虎。履之六三,兌也,而有履虎尾之象。革之九五,亦兌也,而有虎變之象。此兌之所以為虎也。九五之革,大人之事也。有文明之德以變天下之道,如虎之變,文采炳然可觀,故不待占筮而天下已信之矣。黄帝、堯、舜通其變,使民不倦,垂衣裳而天下治。夫衣裳者,火、龍、黼、黻所以昭其文,其大人虎變之謂乎!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君子小人,非以邪正言之也,以上下言之也。九五之君既已虎變矣,是以為君子者皆蔚然豹變以應之,為小人者亦革面順以從之。上而為臣,下而為民,无有不革者,此革道之成焉者也。武王順天應人以革商命,故其君子實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簞食壺漿以迎其小人。帝王之興,其威靈氣焰有以動人悟物如此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