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乾卦文言传-[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一》

【周易十翼】乾卦文言传-[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一》

所属分类:乾卦文言

著作年代:

错综复杂:

阅读原文:

软件介绍

【周易十翼】乾卦文言传-[宋]李杞撰《用易詳解•卷一》

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善為道之繼,則元為善之長可知矣。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此所以為善之長也。亨者通也,元降而為亨,百嘉之生,于是和會,雲行雨施,品物流形,此亨所以為嘉之會也。義者宜也,自亨而為利,萬物並作,飛者潛者,大者小者,莫不咸得其宜,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此利所以為義之和也。貞者一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元變而為一,自一而生萬,生生不窮,而復歸于一,歸根復命,凡天下之物,皆歛藏其英華,而各効其成,此貞所以為事之幹也。君子法天之生物,以愛養天下,故體仁足以長人。體仁即體元也,元不可見,故以仁言之也,如堯之其仁如天,舜之无不覆燾是也。觀會通以行典禮,故嘉會足以合禮,如成周太平,而禮樂興,庶事定。利物足以和義,因民所利,而各得其宜,即聖人所以致天下之大利也。貞固足以幹事,事出于貞,无往而不貞,即大人所以正已而物正也。是四者,在乾為元亨利貞,在君子為仁義禮智,其揆一也。君子體此四德,自強不息,以合于乾,故曰:乾,元亨利貞。

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悶,不見是而无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龍德而隱,謂有飛龍之德而隱焉者也。初九有龍飛之德,潛而勿用,故不以世俗趨舍而易其守,不以名位之有无而動其心。遯世无悶,則委而去之,而不以為屈;不見是而无悶,則舉世非之,而不以為愠。樂天知命而不憂,窮理盡性而不疑。其樂也,其憂也,其行也,其違也,一體乎天理之自然,而未嘗用心。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確乎其有不可拔之操。是潛龍之德也,其吾夫子之事乎?夫子有聖人之德,而无聖人之位,歷聘七十二君,而无所鈞用。伐木于宋,削迹于衛,圍于陳、蔡,其困亦甚矣。而飯疏飲水,樂以忘憂,夫豈以窮達而二其心哉?故其言曰: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夫子蓋進乎潛龍之德矣。或曰:前之卦爻,既以為帝舜側微之事,今于文言,又以為夫子之事,是何前後之相違也?是不然。夫道不可執一議也,執一而議之,膠柱鼓瑟之說也。故乾之初九,在舜用之,則為舜之潛;在夫子用之,則為夫子之潛,各當其可而已。當其可之謂時,豈拘一法哉?夫是之謂用矣。

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易之道以中為主,故其用與洪範相為表裏。洪範之疇九,而五之皇極居其中;易之爻六,而二五各居其中。二五之位,即皇極之位也。皇極者,聖人所以總括萬有而約之于中者也。協于極則福,不協于極則咎。曰福曰咎,即易所謂吉凶悔吝之變也,此二五之所以為多吉也。龍德而正中,中而言正,謂喜怒哀樂未發之中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庸者,用也。中見于用,謂喜怒哀樂已發而中節之和也。二有中正之德,而又有言行謹信之用,即中庸所謂自誠而明者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尚何待乎外哉?而二于此方且懼乎外物之或有累于我也,故必閑其在外之邪,以存其在我之誠,雖足以兼善天下,而不自矜伐,故其德極乎大而化之之聖,此又思誠之學也。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兼天人之道,内外進矣,非謂之君德而何哉?舜之命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夫舜所謂允執厥中,即龍德而正中是也;所謂惟精惟一,即庸言庸行是也;去其人心之危,以全其道心之微,即閑邪存誠是也。舜雖以是授禹,意者進修之際,亦常行之素歟?

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以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三之學,聖學修為之序也。忠以處已,信以待物,惟忠與信,所以為進德之階也。外修其辭,以立其誠,言不妄發,而誠自存,所以為居業之地也。德貴乎不息,故欲其進;業貴乎有守,故欲其居。知至至之,謂進德也;知終終之,謂居業也。知德之可進,而至其所當至,故可以言幾,幾即極深研幾之幾是也。知業之可居,而終其所當終,故可與存義,義即精義入神之義是也。惟其能進德,故居上位而不驕;惟其能居業,故在下位而不憂。九三進修之學,乾乾夕惕,自強若此,尚何咎之有?然則知至至之,其帝舜之所謂兢兢業業者乎?知終終之,其帝舜之所謂安汝止者乎?

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无常,非為邪也;進退无恒,非離羣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

進而或躍,退而在淵。進而或躍,上也;退而在淵,下也。上下雖无常,而非為邪枉之態;進退雖无恒,而非有離羣之患。四之德可以進矣,而不必于進,疑其有咎也。故告之曰: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无咎。夫當可進而進,進之以其道者也,尚何咎之有?三與四均為无咎,然三本有咎者也,故必如是而後能无咎。四本无咎者也,而疑其有咎,故直告之以无咎,其所居之勢異也。

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天下之物莫不各有其類,故有聲者以聲而相求,有氣者以氣而相應,類也。水之流濕,火之就燥,龍飛則雲滃,虎嘯則風生,亦類也。在天成象,故日月星辰麗乎天;在地成形,故百穀草木麗乎土,亦類也。類之所感,不期而動,不約而會,自然而然,是豈有以使之哉?聖人之于民,亦類也。帝王之興,其威靈氣焰足以動物悟人,故萬物莫不咸致争先之覩,夫豈待驅而來之哉?舜受禪之初,天下之民朝覲者、訟獄者、謳歌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此聖人作而萬物覩之象也。

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无位,高而无民,賢人在下位而无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非无位也,滿而必溢,則雖有位而不能守,是无位也;非无民也,高而必危,雖有民而不能親,是无民也;非无輔也,恃勢以陵人,則賢人去而不為用,是无輔也。此紂之所以亡也。紂貴為天子,謂之獨夫,則无位可知;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則无民可知;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則无輔可知。紂方且惸然自立而不知悟,雖欲不亡,得乎?嘗觀夫子于易,二、四、三、五皆有位,而初、上獨无位,何也?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天一,乾之始也;地六,坤之終也。一與六包中八位,艮三、巽四、離五、坎十、兌九、震八。二與七居中而配巽、震,故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形為十位。四位居中,乾、坤、坎、離是也;四位居偏,艮、震、巽、兌是也。故易之六爻,以六位為正,乾一、離五、坎十、坤六,二與七居中是也。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乾无一,以二十四為用;坤无六,亦以二十四為用。二十四氣,所以周歲功之成也。一、六不用者,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氣之本。此所以斡旋造化之妙,以无用為用者也。然則初、上无位,豈非一與六為虚位乎?

潛龍勿用,下也。

見龍在田,時舍也。

二、有君德而猶在田時所舍也。

終日乾乾,行事也。

或躍在淵,自試也。

飛龍在天,上治也。

亢龍有悔,窮之災也。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王弼云:此一章全以人事明之也。元者,一之始也。元變而為一,一而三,三而九。九者,氣之究也,故復變而為一,以元用九。數不至于極,終則有始,此以道用數之妙也。聖人體乾元之妙,以成用九之極,功道无窮,而數亦與之无窮,天下之治,不亦宜乎!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或躍在淵,乾道乃革。

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龍有悔,與時偕極。

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王弼云:此一章全說天氣以明之也。三處下卦之上,陽未至于過,故與時偕行,欲進其所當進也。上處上卦之上,陽已至于亢,故與時偕極,欲止其所當止也。消息盈虚,天道之常也。天則者,有所限極之謂也。陽不可過,故有以為之則。則之為義,有不可踰之戒存焉。文王所謂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其有得於乾元用九之義歟?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

元非一也,有一之理而猶未形,故曰始而亨。始而亨者,萬物之所資始,一性本然之妙也。性降于情則為利,利即故者,以利為本之謂也。夫安而行之謂之性,利而行之謂之情。故既利矣,而求有以反乎其初,于是繼之以貞。貞者,順受其正之謂也。自元而至于利,情勝而性隱;自利而至于貞,性復而情滅。故曰利貞者,性情也,謂性其情也。此聖人教天下萬世以復性之學也。夫子論性之說,至于易之乾,其理亦曲盡矣。蓋嘗因是而推之,乾、坤二篇之策,皆有性情之妙,不可不察也。乾再索而得坎,故付正性于坎;坤再索而得離,故付正性于離。坎、離為正性,謂其得中也。乾以偏情付于艮、震,坤以偏情付于巽、兌,艮、震、巽、兌為偏情,謂其不得中也。是故卦之自乾、坤變者為情其性,頤、大過是也;其自坎、離變者為性其情,中孚、小過是也。頤、大過情其性,故不能為中孚、小過;中孚、小過性其情,故能反而為頤、大過。中與不中之所以異也。然則乾、坤之情付于震、艮、巽、兌,而獨正性付于坎、離。乾、坤退藏于不用,以坎、離為用,其利而復貞之說乎?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利而可言,則其及物也淺矣。故不言所利,而後為利之大。莊子:天下有大美而不言。

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雲行雨施,天下平也。

剛、健、中、正、純、粹、精七者,乾之性也。性不可名,凡所以發揮于六爻者,特通其情而已。通其情,是通其性也。是又利貞性情之義也。

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之行,至于日積月累而可見者,是德之成焉者也。德至于成,則无用乎隱矣。初九之潛,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未有可見之德也。德未至于可見,則君子當優游涵養以待其成,而可輕用之哉?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寛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

二、居中得正,在乾則有人君之德,蓋元良毓德之地也,豈與凡為學者同哉?故學以聚之,非貪多務得也;問以辨之,非矜已好勝也;寛以居之,則有容物之量;仁以行之,則有愛人之心。以是為學,非謂之君德而何哉?文王之為世子,進乎是矣。

九三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

九四重剛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九三以陽居陽,謂之重剛,固也。而四亦謂之重剛,蓋四之位在上卦之初,則初亦為剛也。以一卦論之,則上五為上,四三為中,二初為下。以上下體論,則三與四皆非中也。此所以均謂之重剛而不中也。不在天,不在田,則九三純乎在人矣,故稱君子。不在天,不在田,不在人,則四果何所在乎?故或而疑之也。二者皆曰无咎,三本有咎而僅能无咎,四疑其有咎而實无咎也。

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此論九五大人之德也。大人之德與天地合,則夫日月之明,四時之序,鬼神之吉凶,无往而不合矣。蓋合乎其大,則其小者從可知矣。先天者,以天合天之謂;後天者,以人參天之謂。以天合天,則天為所囿,故先天而天弗違;以人參天,則為天所囿,故後天而常奉天時。大人者,有先天之學也。天且弗能違,而况乎人與鬼神也哉?莊子所謂神動而天隨之,此之謂矣。

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有進則有退,有存則有亡,有得則有喪,蓋天道盈虚消息之理是也。而上九之亢龍則昧之,故惟知有進,而不知退之踵乎其後也;惟知有存,而不知亡之伏乎其中也;惟知有得,而不知喪之繼乎其末也。此其所以有悔也。居上九之時而能无悔者,其唯聖人乎!聖人者,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也。天下方以為進,聖人則憂其退;天下方以為存,聖人則慮其亡。又安得過亢之悔哉?再言其唯聖人乎!言之重,辭之復,嘆息而申美之也。舜之授禹曰:四海困窮,天禄永終。夫舜之治,萬邦咸寧,則未必有困窮之患;天其申命用休,則未必有永終之理。而舜之言方以二者為憂,而汲汲然授之于禹,此知進退存亡之道也。吾嘗謂當亢而不亢,宜其悔而无悔,非大舜之聖,其孰能如此乎?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