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刁包撰《易酌》凡例

旧版内容| 2023-02-23| 0

(清)刁包撰《易酌》凡例

凡例

一、朱子集諸儒之大成,故當今。

功令。周易以《本義》為主,尊朱子也。但朱子以聖人作易,所以教人卜筮而開物成務之意,故其言簡括,而其說理不如《程傳》之詳。又每有《程傳》備矣,而不復著解者,在博洽之士,自能怡然以喻,若未見《程傳》者,不亦茫然而無所得乎?是編酌於程、朱之間,反覆推敲,以求至當,又多録《程傳》全文,盖欲使學者展卷了然也。

一、朱子之學本於程子,而義之與傳多有異同者,則以朱子主占,程子主理,其旨趣不同故也。但程子所言之理,皆修齊治平之道,平易精實,有補於學者身心,故是編多所援引。至于宋、元諸儒或說經,雖無全書,而其言之精透易理,可以發明傳義所未及者,槩為收入,以備覽焉。

一、漢晉以來,談易者無慮數十百家,其淫於象數者,既詭僻穿鑿,不可為訓,而掇拾緒餘者,又粗淺鄙陋,亦不足觀。夫易之作,原起於象數,故羲之畫,文之彖,周公之爻,孔子之翼,皆本乎此。今若一槩删除,毋乃逐盜而並從人之不留乎?唯是勉彊牽合者,删之除之,或本卦所有,或十翼所及者,似未可槩以象數斥也。互卦之說,原於繫辭,故是編間一及之。

一、六十四卦,每卦上下二體,凡六爻。其中盈虚消息之理,進退存亡之道,吉凶悔吝之機,無不備焉。學者不得于爻,則求之辭;不得于辭,則求之象。是故全經之文,爛熟于胸中,然後融會貫通,溯流窮源,見其一句一字,莫不各有至理,燦然流露,得其意而神明之。其於四聖人之精微,思過半矣。

一、解易者有其說絶不相同,而不妨並存者。盖羲畫以後,文王有文王之易,周公有周公之易,孔子有孔子之易,其說不必盡同,而其理無不大同也。故无妄曰不利有攸往,爻則曰往吉;歸妹曰征凶无攸利,傳則曰天地之大義是也。然則《本義》其朱子之易乎?《程傳》其程子之易乎?大過上六一爻,一謂殺身成仁之君子,一謂行險僥倖之小人,可謂不同之極致矣。雖之大象,似乎朱子之理長,然而不妨並存者,非騎墻也。盖動于理而過者,君子也,如明之身罹璫禍諸人是已;動于欲而過者,小人也,如明之南宫奪門諸人是已。易不可為典要故也。

一、邵子嘗謂畫前有易,向固茫如也。而今乃知未畫以前,易在天地萬物;既畫以後,易在三百八十四爻;既演既繫,而後易又在彖爻十傳矣,而其實無日不在天地萬物也。試觀天地間,上自朝廷,下至里巷,與夫人之一身日用飲食,何所往而非易乎?學者讀紙上之易,而忘吾身之易與天地萬物之易,非能學易者也。唯即以紙上之易,推而極之天地萬物之易,近而驗之日用飲食之易,融會貫通,夫而後吾身之動静語默,無所往而非易,可以無大過矣。

一、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故苞藴宏深,含蓄靡盡,舉古今來世道人心,上自朝廷,下至街衢里巷,愚夫婦至纎至䙝之事,皆總括於其中,故逐卦逐爻求之,無不得其髣髴者。向嘗疑于暌之六三,既云髠且劓矣,斷者不可復屬,何以有終乎?每讀此爻,輒凝思者踰晷,說者紛紛,於心未有當也。偶焉平明背誦,於心若有感者,思維再四,忽憶昔年所見其人其事,並爾日情形,之此爻,無不脗合如繪,夫乃心曠神怡,嘆易之精妙一至此也。用敢筆於本條之下,以質海内高明,且凡以鄙意附入者,俱加謹二字以别之。

一、潔浄精微之教難言矣,况以余之固陋,又非專經,謂敢輕一置喙哉?獨是心慕是書,六年以來,心維口誦,不啻數十百遍。竊謂聖人韋編三絶以後,既有彖傳、象傳與繫辭矣,而又說之,又序之,又雜之,其故何哉?且雜卦一篇,正當易之結穴,意聖人必有說以處此,于是終日終夜思得其解,幾廢寢食,夫然後乃嘆聖人之教天下後世者,何其深以摯也!夫序卦者,有序而不紊也,始盖懼人之躐等而無節也,故教之以循序漸進。雜卦者,雖雜而不亂也,終又懼人之執滯而不化也,故教之以變化從心。試取而讀之,雖前三十卦,後三十四卦,合上下經之數,而其中交互分合,却有頭有尾,段落分明,故既詳註本講之,後又為横直二圖及考訂諸圖,以附于末云。

标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