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四新《〈周易〉导读——帛书〈易传〉》序言

转载随笔| 2023-10-12| 0

周易涣卦详解_周易涣卦详解易安居_周易涣卦详解六爻解释易安居

20世纪70年代,是简帛发现的重要时期,银雀山汉简、定县汉简、马王堆汉墓竹简帛书、云梦睡虎地秦简和阜阳双古堆汉简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掘出土的,简帛研究也由此进人了繁荣时期。随着江陵张家山汉简、荆门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岳麓书院藏秦简和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等的相继发现或出土,简帛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其中,郭店楚简的出版至为关键,使得简帛学上升为一门国际显学,并掀起了研究的热潮。回顾四十年来简帛文献的发现、整理和研究,马王堆帛书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出土资料之一,而帛书《周易》经传又是其中的亮点。

从汉代以来,出土《周易》类或三《易》类资料约有八次。前三次,发生在西汉宣帝、西晋太康和民国三个时期。第一次,据王充《论衡·正说》篇,是“河内女子发老屋而得逸《易》一篇”。至于此篇逸《易》口什么,王充本人也不清楚,但是《隋书·经籍志》具体指明为今本《易传》之《说卦》《序卦》《杂卦》三篇。这一说法后来得到了戴震、郭沫若、李镜池等人的肯定和继承①。但《隋志》的说法难以成立,那篇逸《易》还是应当推定为《杂卦》。第二次,在魏襄王墓发现了所谓“汲冢竹书”。据《晋书·束皙传》和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这批竹书包含了与今本《易经》相同的本子以及《易繇阴阳卦》(二篇)、《卦下·易经》(一篇)和《公孙段》(二篇)。

其中,《易繇阴阳卦》“与《周易》略同。繇辞则异”;《卦下·易经》即《春秋经传集解后序》所说《阴阳说》,《晋书·束皙传》谓其“似《说卦》而异”;而《公孙段》大概与帛书《缪和》《昭力》的性质相似。此外,汲冢竹书还有“《师春》一篇”,“纯集疏《左氏传》卜筮事”(《春秋经传集解后序》)。对于证明《左传》的早出颇有效力。第三次,在东汉太学遗址发现了熹平石经《周易》残石。熹平石经对于认识《周易》古本和校正今本的文字略有帮助。

后五次发生在近四十多年的时间里。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和六篇《易传》类著作;1977年夏,在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了汉简《周易》;1993年3月,在湖北江陵王家台15号秦墓出土了竹简《归藏》;1995年5月,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楚竹书《周易》;2008年7月,清华大学收藏了楚简《筮法》和《别卦》。此外,记在甲骨文、金文中和战国楚简(包山、天星观、葛陵)上的六位数字组也很重要,是当初提出和讨论“数字卦”概念及其相关问题的基本材料。

从重心来看,四十年来的出土易学研究主要表现在数字卦与《周易》卦爻画之来源问题、出土早期《周易》文本、帛书《易传》和楚简《筮法》《别卦》上“数字卦”概念及其问题是由张正粮先生在1978年12月正式提出来的,它是一次重大的学术突破。张先生不仅将这些书写在甲骨文、金文和竹简材料上的六位数字组定性为“易卦”“筮卦”或“数字卦”,而且还由此深入地思考了《周易》卦爻画的性质和来源问题。现在看来,“数字卦”概念的使用仍然是恰当的,但需要作出区分和限定:“数字卦”不讨是“易卦”的一种,它是以“签数”的形式表现(书它)出来的“筮卦”“数字卦”概念虽然古本无之,但是在当代学术中上仍有甘单独命名的意义。由于清华简《筮法》的出土,《周易》卦爻画的构成及其来源问题终于可以得到解决。近二三十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帛书、汉简和楚竹书《周易》的阴阳爻画都分别作“八”“-”两个数字的形状,但是它们为何作此形状,学界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而根据《筮法》则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看到,在《筮法》简所有卦例中,其与阳爻相应的数字“-”一律表示数字“七”,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周易》的阴阳爻画乃是由“八”“七”这两个数字变化而来的。而进一步,我们看到七、八、九、六在《周易》文本中都直接得到了安排:“七”“八”为爻画,而“九”“六”为爻题。而对四象数目作出这样的安排,与大衍筮法(五十数的揲蓍法)是完全吻合的。总之,楚简《筮法》对于彻底解决《周易》卦爻画的数字来源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关于帛书《周易》经传,在笔者看来,学界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帛书《周易》经传的整理和释文。帛书六十四卦的释文公布较早,且质量很好,自1984年首次公布以来改动不大。不过,这个本子不分上下篇,六十四卦的构成原理及卦序与令本调异。学者普遍认为皇本六十四卦的构成和卦序,其原理见于帛书《衷》篇“天地定立(位)’ -段文字(即今本《说卦》第三意)。最近,我们又看到了清华简《别卦》篇,竹简所展示的六十四卦构成及卦序图,其原理与帛本正同。另外,帛书《易传》的释文从20世纪90年代首次发表以来即多次得到订正和改进,最近的一个版本载于《长沙马王堆汉莫简帛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其二,帛书《周易》经传的校释。张政烺、李学勤、韩仲民。张立文、刘大钧、廖名春、邓球柏、赵建伟、连邵名、刘彬、严灵峰、黄佩荣和池田知久等先生在这一方面均有论著出版,鄙人亦曾撰有《汉帛书与楚竹书(周易〉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目前,尽管在校注上学界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今后还需要作总结和提高。其三,帛书《易传》的文本和思相研究。除校释外,对帛书《易传》的文木研究还包括帛书《二三子》的文本构成、今本《系辞》与帛本《系辞》《夷》《要》的文本关系、帛书《衷》是否由两篇合成,帛书《缪和》《昭力》二篇的分合及此二篇之“先生”是否为“孔子”孔子与《周易》经传的关系以及帛书《易传》是否受到了道家的影响和《易传》的儒道性质等问题。

与此同时,学界不但分别研究了帛书《易传》六篇的思想,而且从总体上研究了其哲学、政治及易学所特有的思想。其中,解释观念、阴阳说、乾坤说、卦气说和易例(解易方式)等得到了重点关注。另外,从宏观上来看,比较今、帛本《易传》的文本和思想,这非常有利于梳理今本《易传》的来源,还原此一时期《易传》的多样性,阐明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以上所述,乃出土易学资料及其重要学术问题的概况。这些资料和问题构成了刘震写作《帛书(易传)卦爻辞研究》及相关论文的背景。目前,研究帛书《周易》经传的论著很多,而刘震副教授所著《周易导读——帛书(易传)》一书,即为其中优秀者之一。本书是作者在同名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再作修改和提高,并编人其他相关论文的成果,凝聚着作者多年的心血和心得。该书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第一部分即为作者的博士学位论文,第二部分是作者近十年来已发表之易学研究论文的集结,最后一部分为附录。刘震博士的学位论文,我很早就拜读过了,当时只粗知其善,但是知之不深,知之也不够真切。近年,由于在帛书《周易》经传的研究上稍有论著,鄙人可以略谈一下自己对于这部书稿的读后感了。

就第一部分,我有如下四点浅陋的看法。

第一,该书第一部分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眼光独到,令人耳目一新。该书既不是单独研究帛书《周易》的经文,也不是单独研究帛书《易传》六篇之某个篇目的文本和思想,而是从帛书《易传》中钩稽和归纳出易卦的卦爻辞,然后再作文本比较和思想分析。这种进路不但必要,而且非常新颖,是完全值得赞赏的。而为了更好地展开对帛书《易传》的引经和释经研究,作者又将第一部分分解为《究天人阴阳之变的〈二三子》与《衷)》和《明学聚问辩之道的《缪和》与(昭力)》两节。不过,作者并没有考察帛书《系辞》《要》二篇的引经和释经情况,而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帛书《系辞》引经、释经之例不在少数,总计有十七条之多,但是为何作者在书中没有考察和分析它们呢?依鄙见,其中存在两个彼此相关联的原因:其一·帛书《系辞》已见干今本《易传》。日在文本上没有实质性的不同;其二,作者考察帛书《易传》引经、释经的目的,乃是为了比较其与今本的不同。至于为何作者没有具体考察帛书《要》篇的引经和释经,刘震博士认为此篇帛书大体上“没有实际意义上的解《易》文字”,中间虽然涉及《否》《鼎》等卦,但“与今本《系辞传》的部分内容相一-致”。于是他便将考察和论述的重点放在《二二子》《束》《缪和》和《昭力》这四篇帛书上了。笔者很赞成刘震的这一选择和处理。当然周易涣卦详解,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尽可能地呈现帛书《易传》文本的本来面貌,作者大体上是以帛书原本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第二,该书第一部分在资料的利用和裁剪上颇为恰当,且在本质上是一种比较研究。笔者看到,作者先抄录并对照今本《周易》卦爻辞和帛本《易传》的引经文本,然后一边引述今本《易传》、王弼《注》和帛书《易传》的解释文本,一边作出细致的分析和比较。在此,我们不禁要问,作者为什么要选择王弼《注》作为研究的基本材料呢?刘震对此认为,即王弼《注》是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最完整的本子,且从学派上来讲属于汉代的古文易学,与帛书《易传》能够形成很好的比较。因此,他说:“将帛书、今本与王弼三者作一个综合性的比较,并期望借由这样的方式,对汉代《易》学与帛书《易传》上的诸多疑问,能有一个基本的回答。”这就是该书在资料运用和论证上的目的。

第三,该书仔细辨析了今、帛本《易传》对经文(卦爻辞)的解释,大都比较平实和公允。关于《乾卦》九二的含义,《文言传》说为“君德”,帛书《二三子》说为“君子之德”,刘震认同帛书的解释,并说:“《文言传》中的'君德’是对'君子之德’的转换,而这种转换或者是由于抄写者的笔误与错解,或者是随着诠释对象的变化而作出的改变。”关于《晋卦》的旨意,《象传》《序卦传》说为“进阶”,后世进而说解为“臣子之晋升”,刘震指出,帛书《二三子》的解释主旨则在于“圣王安世”周易涣卦详解,这是很不同的。至于《缪和》对《涣卦》九二的解释,刘震认为。帛书其实将“时”“福”“贲”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体现出孔子对于人生的一种深刻思考,但不是宿命论的。此外,作者还认可《缪和》的“先生”身份为“孔子”的观占。以上这此看法或解释,我都是赞成的。该书的精彩之处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第四,该书有很好的问题意识,有些观点甚至发前人之所未发。其中,刘震博士有一个贯穿全书的核心观点,即他认为,帛书《易传》早于今本而成书。他说:“帛书《易传》极有可能成书于秦代之前,也就是诸侯统治期间,而今本《易传》的成书则要在秦代之后,甚至是在汉初。其依据主要有二:一者,帛书《易传》对于《周易》卦爻辞的解释是比较原始的,保留了先秦时对爻辞的原始解释,其文字较为古朴,内容也比较单一,而今本《易传》则有明显的增删、修订和润饰的痕迹;二者,帛书《易传》很少受到宗法制度或宗法礼仪的影响,喜欢以史释《易》,而令本则有浓重的宗法思想,连阴阳观念也带上了宗法的意义,作者甚至推测《文言传》等今本《易传》篇目“受到汉代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很有可能其在汉代时有一次官方的修订,而这种修订不仅是文字上的,更为重要的是内容与思想上的修改”。我认为,刘震的这一观点颇具创新性,富有启发意义。他的论证深人而具体,反复推阐,的确发人之所未发,值得重视。因为今、帛本《易传》的写作时代是一个重大的基础性问题。

以上,是鄙人对该书第一部分的一些粗浅看法,未必全面,未必得当,但愿能替读者诸君指点一二。至于书稿的第二部分,则汇集了刘震副教授近十年来研究早期易学,特别是出土易学的六篇论文,它们是《孔子与(易传》的文本形成之管见》《谈〈周易》中的“福”》《清华简〈筮法)中的“象”“数”与西汉易学传承》《清华简(筮法〉与〈左传〉(国语)笨例比较研究》《(易传》圣人形象初探》和《帛书(易传》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孔子与《易传》的关系问题既是老问题,也是学术界一直很纠结的问题;而楚简《筮法》乃最新资料,研究难度很大。在这些文章中,刘震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或有启示意义的观点。他认为,西汉易学今文学派有今义和古义之分,帛书《周易》经文属于古义一系,而帛书《易传》属于今义一系;在先秦时代,孔子弟子及后学并没有将《周易》视为儒学的主要经典而加以详究,这一点在孟子和荀子那里可见一斑。关于《筮法》“象”“数”与西汉易学的传承关系问题,刘震说:“清华简《筮法》中的筮法与龟卜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其后则成为了孟喜、京房所传之纳甲筮法。”关于筮数“八”,他说:“在占筮体系取象拟天的过程中,“八’所代表的'阴”与方位之中的东方、季节之中的春季,乃至八卦之中震卦逐渐关联在一起,它的父象表述逐渐被卦象表述所取代。所以才会出现《左传》《国语》筮例之中“八’字难以理解的情况。”关于帛书《易传》的价值和意义。他说:“就学术上而言,帛书易学在时代上弥补了汉代易学的断层,特别是由战国时期到西汉这一时期的易学史周易涣卦详解,使得我们有机会了解易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转化"我非常精成刘需的这一判断。帛书《易传》的学术价值确实在于此处。

刘震副教授勤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他的许多论点具有创新价值。值得鄙人参考和借鉴。他的导师蒙培元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哲学中家,在儒学,特别是在宋明理学研究上贡献巨大。而刘震善于分析问题和提出新见,这大概是受到了蒙先生的影响吧。同时,刘震专心从事易学研究并多有创见,则与其受益于得天独厚的家学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当代易学大家刘大钧先生,刘先生不仅学术成就卓著,而且易学事业发达。而刘震最终选定研究帛书易学,笔者揣测,这不但因为帛书《周易》经传研究乃是近三十年来最为重要的易学课题之一,而且也是深人研究易学的不口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吧。近年,笔者屡闻刘震副教授善于讲学,在中国政法大学弘扬大易和讲授国学,声名远播,我对此感到十分高兴,为之击节赞赏不已。

《周易》为五经之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至深、至远,而在当代,弘扬大易精神、传播《周易》文化的责任十分重大。我衷心希望刘震未来更上一层楼,在《周易》文化的弘扬和《周易》学术的研究上取得辉煌的成绩!

是为序。

丁四新 乙未年仲冬初十

《周易导读——帛书易传》|刘震教授著 |丁四新先生序|转自“周易参考”公众号。

相关推荐

《道德经》问答70章:揭示老子的不宣之秘

这种想法是很复杂的,如果告诉了读者每章缘起于《周易》之卦,囿于看懂《周易》的人很少,自己所阐述的思想就失去了深度和现实性;如果错解了《周易》,必然会连带着错解自己的思想;隐藏了这个秘密,读者又无从知悉每章的主题所在。《道德经》是从《周易》卦

转载随笔 76 2023-10-12

廖名春:《系辞传》论《易经》的基本原理

《彖传》在对泰、否两卦的解释中,开始以阴阳说解其卦象和卦辞。《小象传》在对乾坤两卦爻辞的解释中,也引入了阴阳概念。《系辞传》解释八卦的性质说:《系辞传》对阴阳变易法则作了多方面的论述。第一,它从筮法的角度,通过对卦爻象的解释,论述了《周易》

转载随笔 60 2023-10-12

丁四新《〈周易〉导读——帛书〈易传〉》序言

该书既不是单独研究帛书《周易》的经文,也不是单独研究帛书《易传》六篇之某个篇目的文本和思想,而是从帛书《易传》中钩稽和归纳出易卦的卦爻辞,然后再作文本比较和思想分析。笔者看到,作者先抄录并对照今本《周易》卦爻辞和帛本《易传》的引经文本,然后

转载随笔 107 2023-10-12

风水涣卦巽上坎下风水涣是什么卦(组图)

巽上坎下风水涣是什么卦涣卦卦诀风水涣卦详解爱情冬天的水则成为冰,春风吹过结冰的水面,则将冰花融解风水涣卦巽上坎下风水涣是什么卦(组图),就是这个卦的意思。它是好意头的贞卜《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坎,坎为水。风行水上,是涣卦的

转载随笔 138 2023-08-24

周易涣卦详解(《涣卦》)

周易涣卦详解 周易涣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五十三卦,由坤上震下组成。涣指流动、变化,象征着天地间最基本的运动和变化。涣卦所代表的阴阳交替和万物更新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人生哲学的重要基础。 涣卦图解 涣卦上为坤,下为震,坤为地,震为雷。地面生

转载随笔 0 2023-08-24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