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十翼】系辞•上传[清]任启运撰《周易洗心•卷五》

[清]任启运| 易经注解| 2023-04-24 01:35:56| 0

周易洗心卷五

宗人府府丞任啟運撰

繫辭傳上

鄭氏曰:伏羲作十言之教,乾、坤、震、巽、坎、離、艮、兑、消、息,止有圖象,未有文字。胡氏煦曰:伏羲之圖以黑白分隂陽,文王畫而開之,始以奇耦分隂陽。

愚按:伏羲之圖渾然一象而已,未有卦畫文字,亦未有易之名。神農開為卦畫,又易其次,夏人因之,名連山。黄帝又易其次,商人因之,名歸藏。始設六十四畫之名,漸繫以辭,而亦未備。文王兼三聖,總兩經,先天取諸伏羲,後天取諸神農,審定六十四卦之名,錯之綜之以為序,然後隂陽之上下往來可見,乃名之周易,而盡繫以彖辭,統名一卦之大旨。周公又析六爻,各繫以爻辭,明各爻之承乘應變,與其所互,又各有時位之殊,而易乃无餘藴。孔子此篇專以發明文王、周公繫辭之故,故謂之繫辭傳。學者由是而學焉,庶有以得其門而入也。

○分上下篇,篇各十二章】。

第一章

不二注:原文僅在每章後符“右第XX章”為方便今人閱讀,章節目錄加在每章前。下同。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斷,音煆。見,音現。

○天地者,隂陽形氣之實體。卑高、動靜、類羣,則天地間之萬物也。本天者高,本地者卑,而其中又各有高卑,如日高而月卑,山高而澤卑也。本天者動,本地者靜,而其中又各有動靜,如日月動而辰靜,水動而山靜,禽獸動而草木靜也。方,謂所生之地。方本異也,或以善惡之類同,而由異而聚;物本同也,或以善惡之羣異,而由同而分。成形、成象,又總上卑高、貴賤、方物而言。本一氣而有兩在,如日月之精降為水火,水火之氣又升為雲電,凡萬物之類皆成象於天,成形於地也。言人止知乾坤圖,而四象八卦之變化由此而生。六十四卦開而位有貴賤,畫有剛柔,辭有吉凶,其變化尤為无盡。不知圖畫未作以前,盈天天地間皆易也。天尊地卑,而乾坤之象已定,其間萬物有高者、有卑者,非即位之貴賤乎?動者、靜者,非即畫之七八九六乎?善惡之或以類而聚、羣而分,非即卦辭吉凶之所判乎?蓋在天若日月風雷,在地若水火山澤,其變化皆至神。是易未作,而盈天地間皆易,其變化固已見也】。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盪,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摩,一作磨。盪,諸本並作蕩。霆,蜀才作電。運,姚宏作違。今俱從韓康伯本。

○盈天地間皆易,是故伏羲因圖書設黑白二象,名之乾坤,而乾剛坤柔始見。既左白右黑,又上白下黑,則相摩而四象已生。又於四象上各卦一白一黑,名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而八卦已成。又於八卦各加八卦,以驗隂陽消息,則相盪而六十四卦又生。斯時雖未定雷風水火山澤之名,而天地間雷電之鼓,風雨之潤,日月寒暑之運行,其所以為變化者,已具於圖象之八卦中矣。

○雷電震離之合,風雨巽坎之交,日月寒暑坎離之變,不言山澤者,二象有定形,變化難見也。電離雨坎,日離月坎,暑離寒坎,凡三言之。坎離為乾坤之中交,功用尤大,此後天之所以乾坤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

大,王肅作,泰作,姚、虞並作化。能,姚作,從易音異。

○乾坤摩盪,鼓潤運行,物生其間。凡得乾道皆成男也,屬震坎艮者皆是也。凡得坤道皆成女也,屬巽離兑者皆是也。人生萬物之中,尤秀而最靈,則人一生而天地萬物之理盡在人矣。乾陽清,清主知,所知者大始之道。坤隂濁,濁主作,所作者成物之能。乾一始而无乎不始,是所知者以易知之而无所難。乾始而坤即成,是所能者以簡能之而无所擾。人受生於天地,而為天地之心,則天地之易簡,固人所良知良能者也。

○乾男坤女,隂陽所以分。乾始坤終,隂陽所以合。朱子曰:大抵陽先隂後,陽施隂受,陽之輕清未形,隂之重濁有迹也】。

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

天地之理具在於人,所患者人心多私,與天地不相似耳。果其存心如乾之易,則所知者性分之理,我易而人亦易知。如坤之簡,則所為者性分之事,我簡而人亦易從。易知則吾心有貫通之妙,於人情无扞格之艱,而同心者自多。易從則吾身有踐履之安,於人事无紛紜之擾,而恊力者自衆。夫聖人盛德大業,配天地之無疆,人雖未至於此,而有親則悦心之味可以久,有功則推暨所及可以大。聖即未敢知,而賢則固可信矣】。

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成位上,馬融、王肅本竝有易字。

○乾坤之理盡於易簡,則足以冒天下之道,而天成位乎上,地成位乎下,人成位乎其中矣。豈惟賢人之德業已哉,又極言以贊之也】。

右第一章

此明伏羲大小圓圖,見其理原具於天地也。朱子曰:首二節以造化之實明作經之理,後二節見乾坤之理分見於天地,而人兼體之。

愚謂:學易之要,易簡二字盡之。不易不簡,便與天地不相似。孟子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未有聖人而不簡易者也。或曰:然則博學詳說,謹小慎微,皆非歟?

曰:此正聖人所為簡易也。蓋天下之險阻,皆起於人心之多私,不盡去人欲之私,必不能簡易。博學詳說致其精,謹小慎微致其密,謹密之至,斯易簡矣。不然,以學問為支離,禮法為桎梏,必如告子之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始於鹵莾,終於倡狂,與天地之易簡正相反也】。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繋辭焉而明吉凶。

虞下有悔吝字。

○伏羲設十言之教,使人觀象而已。蓋有是象則有是理,卦圖既設,則隨舉一象,而天地萬物統具其中,吉凶隨人自領。後聖開之,以奇耦代黑白,嗣是先天後天,其序不同,其名亦異。至文王恐吉凶未明,民用未著,復審定其卦名而繋以辭,然後吉凶可見。周公又就六爻時位之異,各繋以辭,而後吉凶無不析矣】。

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虞,娯通。

○乾剛坤柔,陽剛隂柔,在圖則白剛黑柔,在畫則奇剛耦柔,在位則初三五剛,二四六柔,在三畫卦則震坎艮剛,巽離兑柔,在六畫卦則復臨泰主剛,姤遯否主柔。相推如往來及乘承應,錯之綜之,互之變之,皆是也。失如初上三四失其位,隂居陽,陽居隂,失其地,否失其時,遯失其勢,或近失其隣,遠失其應。得如二五得其中,隂陽得其正,泰得其時,臨得其勢,或近得其鄰,遠得其應,皆是也。娯見其得而恃其才,恃其時,恃其勢也。憂見其失而改前之為,圖後之效,或情不相得,而藉此以通於彼也。蓋憂之則有悔心,復自凶而反吉,娯之則不戒懼,即未必凶,而已不免於吝矣。至而伸進,反而歸退,隂陽之迭嬗,莫捷於晝夜,而寒暑生死之象亦如之。三極,天地人之至理也。言伏羲立象以立意,而文王、周公之繫辭以明吉凶者,又豈有加於象之外哉?蓋剛柔本一氣而分,既分則性異而本一氣,其用又不能以不相資。自剛柔兩儀之象設,而相推相盪,變化已生。有變化,則或以相異而爭,或以相資而合,於人事必有得失,於人情必有憂娯。文、周繫辭所云吉凶悔吝,凡以明此而已。蓋變化者,即相推而一進一退之象;剛柔者,即天地間隂陽逓嬗而一晝一夜之象。然則繋辭之吉凶悔吝,雖於六爻之動得之,而實即易簡而成位乎中之至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序在畫卦,若乾、兑、離、震;在序卦,若屯、蒙、需、訟;在消、長、苦、復、臨、泰、壯;在卦變,若乾、姤、遯、否;在六爻,若濳、見、惕、躍。繫辭之明吉凶,固由動以占。而未占之時,止辭而已;未動之時,止象而已。其象之次,皆有天理自然之序焉。君子平居統觀全易之象而玩其辭,其所居者既安於天理自然之序,及動而時至事起,乃取爻變之適合於是者,因其動以玩其占,又有以得夫時措之宜,則動見天則,而千變萬化之妙,原不出知能易簡之中。君子希天如是,是以天亦祐之而吉而無不利也】。

右第二章。

此明周易之繋辭,其吉凶原不越羲圖中也。

朱子曰:前二節聖人作易之事,後二節君子用易之事】。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象指全體,變指一節。小大,如乾陽大,坤隂小,用九大,用六小,上經大,下經小。齊,如其事情而竝著之也。介,謂善惡之端。震,惕然警懼之謂也。言文王全卦之彖辭,其吉凶之象已著,而周公每爻惟變所適,或彖吉而爻未必無凶,彖凶而爻未必無吉,且彖於吉凶外惟言無咎,而爻又多悔吝之文,豈公與文有異指哉?蓋得失有定,則言吉凶,若但小疵,則知其疵而悔改,即可趨吉,視為小而吝改,即至終凶,悔固能遷,而吝亦易改,此正文王於吉凶外别言無咎,以善人補過之心也。是故列其貴賤,雖在爻位有上下之異;而齊其小大,究在卦體有善惡之殊。文王辨其吉凶,已著其辭於象;周公憂其悔吝,又别其介於變。蓋人之震而無咎,未有不存乎悔者。是故文王於卦之大小,即辭有險易,而公又以悔指其由險而之易,以吝指其由易而之險之端,使人警懼於其介,而要歸於補過也。周公因彖而别為爻辭,以此

○吝。彖言無咎,上下經各四,蓋咎多在人已之交,而補過必在反己。師容衆,比從王,此大公之道,自無咎也。隨因人,復反已,此補過之道,必以恒為德之固,損為德之修,困為德之辨,乃庶免於憂患也。極於艮之内不見己,外不見人,則無我之至,自無過可補矣】。

右第三章。

此明文王、周公之繋辭,逓進而詳之,故見公爻亦不越文彖中也。彖惟革一言悔亡,餘凡言悔吝,皆公所補,故特明之。以上三章,明三聖作易,逓相因也。朱子曰:此釋卦爻辭之通例】。

第四章

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天地,釋文作天下。

○準,如其大而與之一也。弓滿彌,絲比綸。彌,言其外充滿而無所餘;綸,言其内比合而無所間。三聖所作,其致一也】。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釋文:察,亦作觀。反,一作及。

○幽明以象言,死生以物言,神以氣言,三者皆天地之道也。天有日月星辰之象,故文;地有高卑山澤之宜,故理。原者,推之前而後可知;反者,要其終而始可復。隂濁有質,故精;陽清無形,故氣。其實陽亦有精,隂亦有氣,精下降謂之游,氣上躋謂之魂。在卦則以位之有定為精,畫之無定為氣,如乾見則坤伏,震見則巽伏,伏其魂而見其游也。動爻必變,動其游而變其魂也。火珠林法八純為精,自下變而上為氣,極於五而反下為游魂,内卦復其故為歸魂也。言天地之幽明必有其故,而故難知。聖人仰察俯觀,畫一陽以象天,一隂以象地,積三畫成乾坤二卦,則知積陽則日明,積隂則日幽,陽外隂内者明,隂外陽内者幽,而幽明之故可知矣。天地之生萬物,死萬物,必有其說,而說難知。聖人原陽之始於復,而極於純陽之乾,反隂之終於姤,而極之於純隂之坤,則知陽反即物生,隂至即物死,而生死之說可知矣。天地以神為功用,而神之情狀難知。聖人立六位之虚,以待六畫之實,而精與氣合,由一卦之實,極六十四卦之變,而游與魂殊,則知物之物也,氣伸而合謂之神,物之變也,氣反而散謂之,而神之情狀可知矣】。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

道,鄭作導。流,京作留。或古作旁行而各正,故不流。樂,虞作變。

○易與天地凖如此,是易誠與天地相似矣,故與天地之道彌綸而不違也。下又以其彌綸者極言之。凡人以一已之知知萬物,則難而易該萬物,是其知足以周之。以一已之道濟天下,則難而易該萬物,是知周而其道又足以濟之,故與天地之道渾合而無失也。且知既周萬物,則可以正行,亦可以旁行。知周而道濟,則正行固不倚,而旁行亦不流。且人之所以多憂,每由於不知天命。易彌綸天道,則知天之命於物者,各有定分,循理則樂,又何所憂?人之所以寡愛,每由於不能居仁。易彌綸地理,則知身之所居,即仁之所在,欲立立人,欲逹逹人,又何不愛?上節言易該天道之自然,此節言易該人事之當然,而人事之所以當然,要即天道之自然也】。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

範圍馬融、王肅、張璠俱作犯違,謂裁成也。今從韓。

○範,鑄金之器。圍,其周郭也。天地若洪罏,鼓鑄萬物,易為模範,即其鑄鼓者而曲肖之。晝夜,即幽明死生神也。言非特與天地相似也已,即夫地之化,亦受其範圍而不過焉。故其於萬物,不惟知周道濟,而且曲成之而罔遺也。非特於幽明死生神有以知之已也,且通之而知幽死與不過一夜,明生與神不過一晝,且即幽即明,即死即生,即即神,通一而無間也。如此,則天地之道,神妙無方,而易與天地準其彌綸者,亦無體也】。

右第四章。

此極言易道之大。首節大意已盡,下皆就其彌綸者極言之。朱子謂次節聖人用易以窮理,三節聖人用易以盡性,四節乃用以至命之事。

愚謂:此下三章,俱明易道之同於天地,但言前聖之所作,其大至於如此,尚未及後聖之用之也】。

第五章

一隂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上二。知,音智。鮮,古作尠。

○太極以上無可言,其可言者,隂陽而已,道由是而之焉。之,謂自著見之始,以逹於無窮也。對待者體之分,流行者用之合,一隂一陽,無有方體,無有止息,是乃所謂道也。從此自天之物,隂陽妙合,即知即仁,一理渾然,其繼之者固無有不善,自物受之而質以成,則謂之性。而氣有偏全者,并理亦有偏全焉。其間有偏於靜者,於天地之道,隨其所見,皆謂之仁;偏於動者,於天地之道,隨其所見,皆謂之知。更有氣禀至濁如百姓者,於道未嘗不日用其中,而不知所謂仁,不知所謂知,則天之降中、人之受中雖同,而君子之道固已少矣。

○朱子謂隂陽迭運者,氣也,其理則所謂道,為孔子補遺。

愚謂:孔子所言隂陽,即氣即理,未嘗判理氣為二物也。且此言一隂一陽之謂道,後言形而上者謂之道,是明以隂陽為形而上矣。且有氣而後有形,則氣乃形而上,不可謂氣即器也。朱子又謂道具乎隂而行乎陽,繼言其發也,蓋謂化育之功,陽之事也。成言其具也,性謂物之所受生而具是道,隂之事也。仁陽知隂,各得是道之一端,隨其所見而目為全體,百姓日用而不知,又其下者也,然莫不有是道焉。

愚謂:聖人言性始此,既繼之者善,成之者性,則性已不得純謂之善,故論語但性相近也。孟子言性善,是以其成者推而上之;荀子言性惡,是由日用不知者更等而下之。但日用不知,亦只是氣質之昏,未可便謂之惡。若生同梟獍,則性惡亦間有之。然萬中之一,未可以是槩性,荀子之言尤蔽也。故論性,語其全以孔子為凖,語其本以孟子為宗】。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

管氏曰:與,去聲,絶句。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在内,隂也,而顯之則陽;用者,天地生物之功在外,陽也,而藏之則隂。此正一隂一陽之謂道。其顯也,所以鼓萬物之出機,物生而天地不與;其藏也,所以鼓萬物之入機,物成而天地不與。其不與者,以天地固無心也。

○翔曰:用即天地之知,故朱子曰:仁者體之存,知者用之發】。

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同憂即吉凶與民同患也。天地無心,聖人則有心矣。故於見仁見知者,不能不憂其偏;於日用不知者,更不能不憂其昩。率其同憂之心,其仁足以冒天下而德盛;著為同憂之事,其用足以濟天下而業大矣】。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隂陽不測之謂神。

聖人之大業何本?即仁之富有者顯之。聖人之盛德何具?即用之日新者藏之。而其德之至盛,業之至大,則莫如易之作焉。蓋易之作,隂生陽,陽生隂,其生生者,即一隂一陽之道。四營成易,成此生生之象者,猶氣之未定,總謂之乾一繼之之善。三變而爻,著此生生之法者,乃象之既形,斯謂之坤一成之之性。至極七八九六之數,成内卦之三爻,卦即未備而來,在内者已可知,此自内而出。一仁之顯,又通其變,加卦之三爻,則卦已全,可措之事業,而利用安身,此自外而内。一用之藏,而其中有錯有綜,有互有變,其不測也,豈不誠與天地一隂一陽之道同其神妙哉?

○張子曰:富有者,大而無外;日新者,久而無窮。

朱子曰:占,筮也,事未定,屬乎陽。事,行事也,占已決,屬乎隂。

愚謂:此章當玩兩一字,一陽一隂,正張子所云兩在故不測也。若目之為器,必析為二物,則可測而非聖人之意矣】。

右第五章

此以天道明易道,上二節以天道言,下二節乃以作易言也】。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

廣中無所不容,所謂綸也;大外無所不統,所謂彌也。不禦用之逹,靜正體之存,備萬物之理,無不具也。易之廣大如此】。

夫乾,其静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闢,是以廣生焉。

朱子曰:乾坤各有動靜,靜體而動用,靜别而動交。乾一而實,故以質言而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廣。

愚謂:靜而專者,一之體所以立;動而直者,一之用所以行;靜而翕者,二之體以虚而待;動而闢者,二之用遇實而交也。此因上天地之交而言。盈天地之間者,萬物皆天以大生之,地以廣生之也。天地何以生?蓋乾之體靜,固直而動又直;坤之體靜,恆翕而動乃闢。所以乾之直,能施於坤闢之中,而坤受之,而萬物於以生也。天地之廣大固如此】。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隂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易六十四卦皆自乾坤出,非乾索於坤,即坤索於乾。是靜正者,乾坤之别;不禦者,乾坤之交;天地之間皆備者,乾坤之大生、廣生也。是其廣大誠配天地矣。而天地之間有四時焉,是萬物之所恃以生長收藏者也,而易又以變通配之,其推遷於不覺者猶是也。天地之間有日月焉,是萬物之所恃以照臨作息者也,而易又以隂陽配之,其往來而不窮者猶是也。且天地之至德惟易簡,而易之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者,實足以配之,則真足以配乎天地大生、廣生之本矣。而易之廣大更為何如乎?】

右第六章。

此亦以天道明易道。上章先言天後言易,此章先言易後言天,亦互相發也。要皆承前章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而言】。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之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

知,去聲。

○至崇莫如天,至卑莫如地。而天何以崇?蓋惟積陽,故日積而高明者,天之所以自成。地何以廣?蓋唯積隂,故日積而博厚者,地之所以載物也。自成天之德,載物地之業,易與天地準。故聖人以易之睿知自明,知日進於高,則德之崇如天矣。以易之典禮治人,禮日行於天下,則業之廣如地矣】。

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存存,存而又存,久而無息也。道者,天理之自然;義者,人心之裁制。知禮之本然,皆道其當然,則義也。天地定位,知陽禮隂之理,無日不行乎其中,自人受之則為性。但衆人昏昩放逸,則失其性,而無以與天地相參也。聖人以知存心,以禮存心。至於存存不息,則所性之理,居之安,資之深,德之崇者,業亦廣。道義之門,自我闢之,而利用出入,皆由是生矣】。

右第七章。

此以下乃言用易之事。此成性存存,則聖人之用易也。

金氏曰:成性存存,本原之功。下章挺議,乃一言一行之事】。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繋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頤動二字,九家俱作册,鄭俱作頤,京上頤作嘖。許慎謂古無賾字,俱作嘖為是。典禮,京作等。禮,姚作典體。惡,荀作亞。今俱從韓。

○賾,猶煩也。天下之物,有一物必有一物之形,如仰者似震,覆者似艮。有一物必有一物之宜,如車宜於動,機宜於止。會,謂兩卦所值,如水在天上則猶需,日出地上則已。晉,通謂卦情所遷,如坎遇離則由隱而顯,艮見震則止者。又行爻之離合,有得乎典禮,如屯二之不字,蒙二之納婦。背乎典禮,如屯三之即鹿,蒙三之見金夫之類。大約文王之彖辭,於象已著其大槩。周公之爻辭,又因其動而明著其吉凶也。夫太煩則易厭,而無一物之能遺,故不可厭。過動尤易亂,而無一物無定則,故不可亂。文、周繫辭之妙如此】。

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此乃言君子之用易也,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變化者,易之道也。然變化之中,有物宜焉,有典禮焉。夫人言行之失,在拘泥者固多,而矜言變化,不合於宜,不中於禮,則又䧟於猖狂恣肆。故必繋辭之物宜典禮,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則於理無不明,而德亦可崇,事無不當,而業亦可廣,以成變化,亦不異於成性之聖人矣】。

鳴鶴在隂,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况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况其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行、見竝去聲。

○此下雜舉七卦,以明言動不可不擬議之意。居室擬在隂,出言擬鶴鳴,應之擬子和,此就爻辭擬議之也。而中孚大象重離錯坎,下互震動,上互艮止,如門之樞,闢則明,闔則暗。弩之機,審則得,否則失。其動其止,皆由於我。就卦象擬議之,又如此也。動天地,如宋景三言熒惑退舍,王尊當隄,水波却迴之類。變化固無方,而能慎則有主。變化之所以成,成於慎也】。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斷、煆通

○此因上相應而言,出處其行,語默其言也。爻本言始異而終同,今擬議之,又有迹異心同之象。天在上,火炎上,同心象。離火煉乾金,斷金象。上乾互亦乾,乾為言,兩乾同心之言象。下互巽為草,為臭,蘭象。就卦象擬議之,又有如此。二人同心誠於行,同心之言誠於言。惟誠故能動物,而誠意之要在於慎獨,動則未有不慎而能誠者也】。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苟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此下皆因不可不慎而言。茅賤而重,器賴以安,則茅亦重矣。言惟慎,故能無失】。

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德盛擬山高而地又厚之,禮恭擬地卑而山又下之。有功且謙,斯慎之至,况無其功,可不慎乎?】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

謙三致恭以存位,乾上無位矣。謙三勞謙萬民服,乾上無民矣。謙三以其功下人,乾上并無輔矣。龍德而亢且有悔,况非龍德,可不慎乎?】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極言君不慎之害。口者,一身之門戶,擬戶庭象。又兑口,言象。坎寇盗,失害象。兑為密,互震動,不密象。就卦象擬議之又如此】。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宼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宼至。盜之招也。

慢藏,一作謾藏。誨,虞作侮。冶,鄭、陸、虞竝作野,今俱從韓。

○極言行不慎之害。上慢其爵禄,而輕以與人,故小人得乘君子之器,而肆暴虐於民,此盜之招也。奪猶一身之失,伐則延為一國之災矣。慢於藏,耀其富。冶於容,炫其美。不以德華而恃財色,已為小人之負,而又耀之炫之,是且乘矣。則盜之來,乃我教之也。盜、淫皆坎象。解三在正坎互坎之間,上本震體而互坎,是以其身為盜之招,而盜之者遂相因而偕至也】。

右第八章。

此言君子之用易也。上章聖人用易其道宏,此章君子用易其心謹。

○朱子言此明卦爻之用,又云後十一章大有上九節當屬此。胡氏因謂與下篇十一爻皆象傳之文言。來氏因删乾上九,而如上下經序卦分次之,上下繫各九卦。

愚謂:此皆未就本文語脉細玩,誠玩之,則知其有不可易置者矣】。

第九章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奇音基。

○此明蓍卦之法。衍,水行也,水行因地異形而不失其信,筮之道似之,故取以名也。凡數始於參天兩地,參兩合而為五者,衍之小,極於五十則大衍矣。天圓地方,陽奇隂耦,圓者徑一圍三而有餘,此陽之贏。方者徑一圍四而各足,此隂之乏。奇耦形而八卦列,則三其奇兩其耦而七者,八卦所具來。三其七而二十一,四其七而二十八,合三七之贏又得一焉,故五十者數之大全。去奇贏之一不用,則七其七而四十九者,六十四卦所從出,故其用取之也。以四十九分之,左陽天,右隂地,以象兩儀。取右刻一策掛之左指間,天地合而人生,以象三才。揲,數也,揲必四策,以象四時。奇,零也,先揲左刻而歸其零於左無名指間,又揲右刻而歸其零策於左中指間,合一掛兩扐以象閏。蓋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一度為一日,必三百六十五日三時而歲乃周,而歲十二月六大六小,止三百五十四日,其餘者尚十一日三時,合五年共五十六日三時,故得再閏,至十九七閏乃成一章也。

○初筮所零,左三則右必一,左一則右必三,若二與四則左右均,再筮三筮則左右非一與三,即三與四,總之則再扐乃一掛也】。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此以河圖明大衍之數所自起,不言洛書,書有五無十,不足於數也。一三五七九皆天數奇,二四六八十皆地數耦,兩分之則陽數生,隂數成也。相得者一與二,三與四,以陽得隂,六與七,八與九,以隂得陽,相為對待。有合者一與六水,三與八木,陽先而隂合之,二與七火,四與九金,隂先而陽合之,各居其方。惟五十王則居中而相得有合,兼之皆生數内而成數外也。二十五者,五奇之積。三十者,五耦之積。變化,蓍策之隂陽老少。變者,化之始。化者,變之成。鬼神,天地之功用,亦神陽而鬼隂也。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大衍之數既虚其五,用又存其一者,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皆待五而成,其成數皆以生數得五盡用,則既成而不見變化之妙,故惟虚其五,乃所以成變化。又天數本起於一,但一則乘除俱無可用,故又必存其一,乃所以參天兩地而行鬼神也。

○河圖一陽始,故居子。二隂始,故居午。一三陽穉,居内。七九陽壯,居外。二四隂穉,居内。六八隂壯,居外。五十居中,亦以十環五。吳氏敬齋曰:陽必實其中,而後能著於外,故五居内。隂必堅其外,而後能實其内,故十居中。觀草木之枝葉果實可見。或八卦一二三四六七八九之象,故大衍之數五十,用其中也。或河圖五十有五,洛書四十有五,大衍之數五十,以書之虚劑,圖之實亦用其中也。丁氏曰:一與二倚,二與三倚,以至八與九倚,九與十倚,共九十五。以五十為大衍之整數,以四十九為大衍之用數也,竝通】。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期朞同

○此因上象四時,以明變化之義。合三變之掛扐,共十三策,則過揲以象四時者。凡九共三十六策,為老陽,名(缺字)。掛扐共十七策,則過揲之四。凡八共三十二策,為少隂,名IMG_256 。掛扐共二十一策,則過揲之四。凡七共二十八策,為少陽,名單一。掛扐共二十五策,則過揲之四。凡六共二十四策,為老隂,名交。又乾用九,坤用六,合乾九坤六之策,足以當期之日,而時行者物生。合六十四卦之陽爻,皆自乾出,共六千九百十二策。卦之隂爻,皆自坤出,共四千六百八策。又當萬物之數也】。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四營分一掛二揲三扐四也。一分一掛二揲二扐為六變,乃成一爻,十八變始成内卦,是小成。由是引而伸之,又加外卦,則大成矣。且觸類而長之,觀其所互,觀其所變,或占一爻,或占數爻,或占全體,則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而天下之能事畢矣。大衍之所以成變化如此】。

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

道在天而難顯,大衍成變化以顯之。德行在人而難神,大衍鬼神行以神之。是人處於明,可以與鬼神相酬酢。鬼神處於幽,亦可以祐之,使與人相酬酢也。所以行鬼神又如此】。

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大衍之變化以行鬼神,則於神之所為,其必有以知之矣。夫天生神物,莫先於河圖,而天之數五,地之數五,皆備焉。所為相得者在此,所為有合者在此。此兩在不測者,正神之所為,而大衍之數,實足以知之也。其妙何如哉?】

右第九章。

此言揲蓍求卦之法,聖人制之,君子用之,而衆人亦可與能也。成性存存,固非衆人所能企,而擬議言動,并非衆人所易為,惟教之卜筮,則衆人亦能與鬼神相酬酢,此聖人吉凶與民同患之心,見諸大業之實也。

○天一二十字,鄭本斷屬下章首,韓本在第十二章首,程、朱并天數五節移置本章首,似極明順。但傳所言變化,俱指卦爻上下動靜,未有指河圖者,故從鄭次,而斷章小異耳。蓋書必出重巖複壁,簡編斷爛,乃有錯簡。秦人以易為卜筮之書,未焚亦未藏。尚書伏生手藏之,手出之,素所熟習,即有爛脱,其教授時早正之矣。故援他書錯簡之例,而於易書輕為變易者,皆非愚所敢安也。又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朱子謂水木陽變生隂,化成金火,隂化生陽,變成金火,先化後變,亦似未妥】。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一本無下夫易二字。王、蕭開作闉,成作闔。

○在物為理,開之乃明;當務在人,成之乃立。易能開物,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易能成務,故聖人以定天下之業。而必開物乃成務,蓋天下事疑則怠,決則勉,以易斷天下之疑,則物開而務成矣。易冒天下之道如此】。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

知智通知來之知,如字。易,鄭音異,韓音亦。貢,京、陸、虞竝作工,荀作功,鄒作貞。洗,京、虞、董、張、蜀竝非先。藏,劉瓛作臧。殺,鄭、王、干竝音帥,徐讀試,今皆不從。

○圓神,言未定。方知,謂己形。易以貢,謂明白以告人。韓云變易以告人,亦通。神武,猶大勇,謂以天地之道自任。不殺,謂無私。天理,人所以生;私欲,人所以殺。人不以天理自濯其心而汨於欲,即殺也。言易冒天下之道。是故方其蓍也,尚隱於無形,及其成卦,即形於有象,而六爻之義皆顯,易以告人矣。然其能如此者,何哉?蓋易非徒卜筮,聖人以此易理洗濯其心,無一毫之私欲,退而藏之靜密之中,無思也,無為也,而其心至仁。凡民吉凶之患,皆與同之。故其神也,不待用蓍,而民情吉凶之未定者,皆已知之;其知也,不待成卦,而民情吉凶之已見者,又悉藏之。此其以天地為心,必如古所稱聰明睿知,知之至;神武,勇之至;不殺,仁之至者,始足與於此也。

○崔憬曰:蓍數七七,象陽圓也;卦數八八,象隂方也。

虞翻曰:乾神知來,坤知藏往,坎聰離明。或曰:艮土通睿,兑澤靜知。神武,震之勇;不殺,巽之仁】。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聖人洗心藏密,是以與天合德,而明於天道之吉凶;與民同患,是以與民同情,而察於民之故。顧民不能洗心藏密,則昧於天,而吉凶之故,皆無以自見,必至舍其所吉,蹈其所凶。聖人以同患之心視之,能勿痛哉!思惟蓍龜神明,能紹天明,於是興之,以為民用。開其前,使卜筮時儼然與神明質對,則其齋戒,亦所以神明其德也。則退藏於密,雖非民所能,而以此洗心,亦庶幾與民同之矣】。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見音現。

○聖人明於天道,觸目皆易也。是故見戶之闔,其靜而斂者,即謂之坤。戶之闢,其動而出者,即謂之乾。且此戶之一闔一闢,即一隂一陽,天施地生,無有止息之象,而謂之變。由戶者一往一來,無有窮盡,即萬物生生,變化無窮之象,而謂之通。蓋凡隂陽始著,有端倪可見,皆謂之象。至著而成形,皆謂之器。即其器之可用而制而用之,皆謂之法。用之而利於出,利於入,如刳舟乘馬,耕稼佃漁,民遵用之,以出作入息,無所不利,即謂之神。聖人心目間無往非易,亦無不可制之以前民用也】。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聖人觸目皆易,無物不可制之以前民用,而最大者莫如蓍卦之作焉。蓋伏羲之圖,其渾合者為太極,白左黑右為兩儀,又白上黑下而四象形,又於其上各掛一白一黑而八卦列。大衍之法,用四十九合而執之即太極,分為左右即兩儀,至一畫成而或奇或耦,兩儀定矣。再加一畫而或太隂太陽,或少隂少陽,四象判矣。又加一畫而八卦成,則其性情材德已著。又於八卦上再加八卦,并其所遇之性情材德,或相得,或不相得,而吉凶生焉。物之情與民之故一也。由其卦以觀貴賤遠近之位,又由其爻以相其愛惡誠偽之情,其吉凶確然可定,吉凶定則民之疑斷而事可成。聖人之以盛德發為大業,開天下之物,成天下之務,莫不由此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制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

立下,荀悦有象字。賾,九家作册。亹,說文作斖。下莫大,陸德明作莫善。

○法象變通,隨處皆是,而舉其最大,則莫如天地四時日月。聖人觀象制器,利用皆神,而舉其最大,則亦莫如蓍龜。必言富貴者,非天子不能制度也。聖人作易,而天地四時日月之用皆在易,又用蓍龜以神明變化於其間,而定吉凶者,所以斷疑,成亹亹者,所以通志而定業也。

○大衍之法主於蓍,而此兼言龜者,攷占,洪範薛註謂:卜之法,以蒙霽雨觀兆之氣,以克圛審卦之辭,本卦克,之卦圛。筮之法,以貞悔審卦之辭,本卦貞,之卦悔。是卜龜亦以折兆,合之八卦而玩其辭。故記曰:聖人建隂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卜之時,易抱龜南面也。但大夫以下,有筮無卜,故易之卜法,止藏之王官,非大夫士所。而孔子於易,亦止明易道之通於百姓,故詳言蓍法,而於龜畧言之,後世遂失其傳耳】。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洛王肅作雒。

○蓍龜雖神物,而能用之惟聖人。蓋聖人之神,與天地一也。夫天地以四時為變化,日月為垂象,亦何人不見,而惟聖人能效之象之。然則卦象雖因乎河之出圖,洛之出書,而非聖人亦莫能因之而作易也。詳見卷首】。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繋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卦畫既定,卜筮又興,則筮之而得七八九六之四象,既所以示,再觀文、周之繋辭,又所以告,則觀其象,玩其辭,吉凶定而疑可斷矣】。

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君子所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者,以居則觀象玩辭,動則觀變玩占之故。民由象辭以定吉凶,其吉無不利又有異哉?蓋聖人明於天道,而察於民之故,知天之所助者必順,人之所助者必信,作卜筮以明吉凶。民從卜筮,則於天所示順之,聖所告信之,且能齊戒以神明其德,是不惟順之信之,又以庶幾乎賢也。自天祐之,豈不宜哉?聖人與民同患之心,乃庶慰也。

○朱子移此節置八章末,錢氏移入末章,謂祐助神明默成之人,不如仍此為妥】。

右第十章。

王弼本作十一章,今從鄭氏原本。

○取上章。言蓍卦之法,聖人制之,在聖人則為洗心藏密,而用以前民,亦以神明其德也。然則聖人之意,固已遠矣。洗心乃能成性,藏之密,故顯之也。即為道義之門】。

第十一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象立而變因以生,辭備而占亦以起。在聖人之洗心藏密,其本固同,即用以前,民亦以神明其德,非有異意也。然有象、有變、有辭、有占,而尚之者其所以遂各異矣。尚其辭,平日所樂而玩明其理也;尚其變,臨事所取而裁適其宜也;尚其象,或肖其形,或取其義;尚其占,趨其所吉,避其所凶,隨人自取如此。

○王氏申子曰:辭變象占,備而成易。伊川易傳尚其辭,漢上易說尚其變,康節數學尚其象,朱子本義尚其占,必兼之乃備。

愚按:理不可見,故設之象;象不可拘,故設之變。然後辭以命之,占以決之,辭占因象變生也。管輅、郭璞只是象數,然他較着實。王弼始說理,至程、朱而理極精。此後只是口說,没個把鼻處】。

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嚮,古響通。與,音預。下同。

○此尚辭占而象變在其中者。君子平日熟玩其辭,以得其理。至將有事,或心自問,或卜之神,曰:此事當何如?而易已隨事告之。不論時地之遠近,義理之幽深,早見之甚明。此非易有至精,豈能如此?

○問以言,不但筮時熟於易者心口自商,此當用之爻便在,便是易啟其心】。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天地之文,虞作天下之爻。

○此尚象變,而辭占在其中。參左右及掛一也,伍一、掛二、揲二、扐也,如是乃為一變。錯老隂老陽,其數迴殊;綜少隂少陽,其數最近。成卦之後,以乾錯坤,離錯坎,上錯、下錯、全錯各有三,震綜艮,巽綜兑,有六畫之綜,有兩體相易之綜,且有四畫五畫之互體,凡五也。由一爻之變通之,而成天地六爻之文;由一爻之數極之,而定上下二體之象。且由一卦而參之、伍之、錯之、綜之,以及極於六十四卦之盡,則變化之妙悉見。此非易原有其至變,豈能如此哉?辭占因象變出,未有不觀象而能玩辭,不觀變而能玩占者也。精謂分析各當,變謂化裁無方,至精固從至變出也】。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有為有行,君子之有為也,而易固無為;通變極數,君子之有思也,而易固無思。乃寂然不動,而隨天下之以言以動以制器,卜筮者感之而各得其意以去,非易有至神,豈能如此哉?變謂動而之物,神則妙於無妙。張子謂一故神,兩故化,至變又從至神出也】。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研,蜀作揅。幾,平聲。

○極,猶窮也。研物而極其細研。易無思無為,而能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者何?蓋易者,聖人之作。天下之理甚深,而聖人能極之;其動萬變,而聖人能研之。以所極所研著之於易,故其深也,其精也,無思而能通天下之志;其幾也,其變也,無為而能成天下之務。而要其至精至變,總出於至神。聖人洗心藏密,實有是無思無為者,故通志成務,其應感之捷至於如此也。

○錢氏曰:參伍錯綜,總涵於太極者,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即物物一太極也。思以無思而思為,以無為而為為,至神至精從此,其至變從此生。人以有思有為撓其寂然之體,而窒其感通之妙,則多物於物而不神矣,况天下之至神也哉!】子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字衍。

○象變辭占,總出於聖,不得其聖,則源遠而流愈分矣】。

右第十一章。

王弼移作十章,今從鄭氏原本。

○承上章,言蓍卦之法,聖人作之而君子用之,其所尚各異也。以言以動,皆擬議以成變化之事,由此亦可入於聖人。所患者,一分而不合,則無以見聖人之意耳。劉氏文龍以此章為綱,下章為尚辭,八卦成列至見乎辭為尚變,天地之大德至像也為尚象,彖者材也至失得之報為尚占。

愚按:十翼,孔子手定,未必如此牽連。唯以鄭本正王氏之違,則甚是耳】。

第十二章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象以示,辭以告,然泥辭者不知象,執卦者不知圖,故聖人深嘆之。謂此書聖人之言耶,而書固不足以盡言;謂言必聖人之意耶,而言固不足以盡意。然則即卦辭以為易,而聖人之意隱矣】。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繋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既嘆之,又正告之,言古伏羲乾坤之圖固無辭也,惟立之象而意已盡矣。後聖既分為卦,又設卦以觀其象,見其遠近愛惡,并得其誠偽之情,夫然後繋以卦辭,又繋以爻辭,而言亦盡矣。人能由辭以審象,則聖人所為變通以盡其自然之利者在此,且鼓舞以盡其不知然而然之神者亦在此,豈有不得其意者哉?】

乾坤,其易之縕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縕,中所包。立象在意之後、辭之先,若衣之有縕,在表裏之間也。伏羲之乾坤圖,其立象始於一隂一陽,而隂陽之變化無窮,於是迭而加之,以明隂陽摩盪之妙,是乾坤成列,而無窮之變化已立其中。若此象毁,則變易不可知,而意何以盡?然今之學易者,執卦象而不通變易之原,則圖雖存,而乾坤之用或幾乎息矣。深明觀象者,貴知其意也。

○張子曰:兩不立,則一不可得而見。

愚謂:一而見,則兩不可得而神】。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易,無形也。有乾坤之二象,則已形矣。故由是形以上言之,則一隂一陽之道,無形者,形之所自生。由是形以下言之,則四象八卦,且形不一形,而器成矣。苟但見形而下者,不泥器而忘道乎?夫惟化於器而裁之,於形無所執,乃可謂之變。推乎器而行之,於形無所囿,乃可謂之通。斯有以盡其利也。且舉此變通者,以措之天下之民,則有以鼓之舞之,而謂之事業,并有以盡夫神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繋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象極天下之賾,則一卦之内,萬象具焉。變而通之,卦象所自有也。辭鼓天下之動,則一爻之内,事業興焉。鼓之舞之,爻辭所自能也。則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在人之變通。而舉而措之天下之民之事業,即在此矣。然事業者,德行之英華。德行者,事業之根本。聖人洗心藏密,而與民同患,大業自盛德出也。學易而不明此形上之道於心,成此形上之道於身,豈易舉而措之事業哉?神無思也,默無為也。神而明之,且不泥於象。默而成之,又何有於辭?如此,則聖人之意在我,而君子用易,亦與聖人藏密一矣】。

右第十二章。

承上章言。由象而辭,百姓之所與能;由象得意,君子之為善學。蓋聖人之作易,原以洗心,君子必神明默成,乃有契於聖人之意也】。

周易洗心卷五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