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白《直方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赵庚白《直方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典籍作者:赵庚白

著作年代:近现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乾】上九 亢

【译】上九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

注释超过;过分;太甚。《康熙字典》又過也,愆也。《易·乾卦》亢龍有悔。《正義》上九,亢陽之至,大而極盛,故曰亢龍。

     可举起来舞动的假龙。《周易·坤·上六文言》:“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称:举。《史记·周本纪》:“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称龙:举龙。)

     发生,呈现,产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遂袭我高鱼,有大雨自其窦入。”

     后悔,悔恨。《国语·晋语二》:“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以至于死,虽死何悔!”

 

【乾】上九 象曰  亢龙有悔,盈也。

【译】象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由于过分大,舞动的时间不能够长久。

注释:过分。《国语·晋语九》:“奸而盈禄,善将若何。”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能够,可以。《左传·庄公十年》:“可以一战。”

     长久,时间久。《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乾】上九 文言曰:亢龙有悔,穷也。

【译】文言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是说事物达到极点就要产生危害了。

注释: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生出,滋长。(产生。)《说文·之部》:“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

      危害。《诗经·大雅·召旻》:“溥斯害矣,职兄斯弘,不灾我躬。”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龙有悔,与

【译】文言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这是和当时同等的龙相比较已经大到了极限

注释: 连词。和,同。《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当时。《汉书·高帝纪》:“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

     齐等(同等。);比并。《诗经·小雅·鱼丽》:“物其旨矣,维其偕矣。”

     ”极限。《孟子·梁惠王上》:“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龙有悔。”何也?子曰:“贵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译】文言 将用于舞动的龙做得过分大,必产生悔恨。”怎么分析判断这句话呢?老师说:“犹如身份显贵却没有职位的人,等级在上可是下面没有民众支持,有才德的人都处在低下地位因而得不到他们辅助,所以行动就会产生悔恨。

注释副词。怎么,哪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

     以为;认为(对某一事物经分析思考后所作的判断。)。《尚书·泰誓中》:“谓己有天命,谓敬不足行。”

     显贵。《荀子·王制》:“无德不贵,无能不官。”

     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作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职位,官爵。《孟子·万章下》:“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

     等级在上。《韩非子·五蠹》:“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

     贤人有才德的人。《史记·太史公自序》:“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贤人,增主之明。”

     下位低下的地位;卑贱的地位。《左传·襄公九年》:“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谓元。”

     助手。《孙子·谋攻》:“夫将者国之辅也。”

     行动。《孟子》:“将终岁勤动。”注:“作也。”

 

【乾】上九 文言又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言“亢”就是说:只知道出仕做官却不知道适时隐退;只知道生存却不知道人总会要死亡的;只知道获取却不知道也可能失去,他们谁会是品德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呢?知道做官、隐退、生存、死亡道理,并且不背离这些道理的官长,他们一定是品德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啊!

此段文言篇幅较长以下将其分段注解。

【原文】亢之为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

【译文】“亢”就是说:只知道出仕做官却不知道适时隐退;只知道生存却不知道人总会要死亡的;

注释: ⑴“”助词。与“之”相配合。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孟子•告子上》:“惟弈秋之为听。”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孟子•告子上》:“《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

     任官,出仕。《礼记·王制》:“升诸司马曰进士。”

     退辞去官职,退隐。《国语·楚语》:“夫子践位而退。”

     生存,存在。《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死。《汉书·李广苏建传》:“存亡不可知。”

【原文】知得而不知丧。其圣人

【译文】只知道获取却不知道也可能失去,他们谁会是品德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呢?

注释: 得到,获得。《孟子·梁惠王上》:“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丧失。《国语·周语》:“宣王既丧南国之师。”

     他,她,它,他们。《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代词。谁,何。《康熙字典》又《集韻》視隹切,音垂。與誰同。何也。

     圣人 标签: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