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清]包仪撰《易原就正•卷四》

【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清]包仪撰《易原就正•卷四》

典籍作者:[清]包仪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

临卦:䷒【兑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蠱而繼之以臨,何也?臨,大也,十二月之卦也。自十一月冬至,一陽來復,漸積而二陽浸長,則大矣。蠱有事而後可大,故臨所以繼蠱也。既臨矣,從此而三陽開泰,以至於六陽為乾。乾,元亨利貞。臨有不元亨利貞者乎?然而消長之理,循環無端。圓圖春分為臨,秋分為遯。自一陽之月,至二隂之月,遯也,八月也。至秋分,亦遯也,八月也。遯則隂長陽消矣,得無凶乎?

彖曰:臨,剛浸而長。

說而順,剛中而應。

大亨以正,天之道也。

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卦何以名臨也?以卦體之剛長也。剛豈遽長耶?漸至而不驟,方來而未艾,有自然而然,不期然而然之妙也。浸而長也,隂符經曰:天地之道浸。言一氣不頓進,一形不頓虧。臨之剛長而陽逼於隂者,其斯之謂乎?則元亨利貞者可知矣。卦德内說而外順,卦體剛中而柔應,自是元亨。而必言利貞者,盖大亨以正,不獨人事當然,亦天道之所必然耳。而况浸長者不能不浸消耶?至于八月有凶,以明其長而至于消也。即至矣,可不戒哉!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以二陽之浸長論之,臨者大也;以兩卦之時義論之,則不行之謂臨也。至於斯而不行,必說而衆順之也。天下有說如兌而衆順如坤者乎?兹坤上地也,兌下澤也,其澤上有地之象乎?是明明示人以說衆不行之為臨也。君子觀象而知所以法之矣。說可以教,衆必能容。教有盡而思无窮,容有限而保无疆。教思容保,其究也遠。小人不惡而嚴。

初九,咸臨,貞吉【之師】。

咸,感也,感而無心曰咸。初備四德而為正,衆之丈人是大公至正之君子,無心感人以為臨,而天下亦以無心化之,故曰咸臨,何其貞也。陽節方長,隂節方消,未至八月,但有吉而無凶。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隂浸長,則思黨小人以害君子;陽浸長,則思正一己以正天下。咸臨貞吉者,是以九居初,本志既正,而行有不正者乎?行之象决,兌澤而下流也。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之復】。

復,剛反而臨剛長,君子得時得位之象也。若得時得位而以有心臨天下,則小人何所容,豈無窮無疆之世哉?故亦曰咸臨。而其占為吉无不利者,何也?是无疾无咎利往之義也,而况剛得中而勢上進耶?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二象未順命,本義云未詳,諸家解者又俱未妥。竊謂否四爻有命无咎,註謂天命。二之復,復其見天地之心,此命字亦應是天命。蓋隂陽消長之理,原是天命,若但聽順天命,而一無人力維持,世何貴乎有君子哉?二之咸臨,得吉而无不利者,固有天命在焉,而實有人力以維持其間,未徒順乎天之命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之泰】。

三為兌主,兌為口,為說。泰然臨人,而徒以口說之,是把好言好語將以籠絡在下之君子,非甘臨耶?咎在是矣。君子終不為之籠絡,何利之有?然而兌之為德也,少女之性,不說則憂。與其甘而无利,何如憂之无咎哉?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澤不可以為天也,小人而可乘君子之器乎?以不中不正之隂柔,下臨浸長之二陽,甘何益哉?位不當也。以是知憂之无咎,亦非本無咎也,咎自此而庶不長也。處泰而有不當,泰者戒之哉!

六四,至臨,无咎【之歸妹】。

征凶,无攸利,而曰至臨无咎,何也?是猶未至於八月也。歸妹有婚媾之義,四應初而各得其正,若婚媾然矣。而况後天卦位,坤、兌之交,恰好地澤緊接,非臨之至乎?至即冬至、夏至之至也,是以兩彖雖凶,何咎之有?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成卦之位不當,不可以為至;應爻之位不當,亦不可以為至。兹卦位適如後天之坤上兌下,而爻位又柔正適應乎?剛正皆當也,寧復有或至或不至之咎乎?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之節】。

坤有國象,五居其中,非大君耶?變坤地而為坎水,水,知也,如是以為臨,非知臨耶?知臨而能節,則不至於苦矣,非大君之宜乎?安得不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以六居五,柔矣,非正也。大君之宜,何謂乎?坤位得中,坎水流行,知臨而吉,無所不宜,行中之謂也。

上六,敦臨,吉,无咎【之損】。

損以為臨而有孚,利往也。天下何損乎?臨而無所損,非敦厚其臨者乎?吉而无咎,善於損而不至,八月有凶者也。敦之象,變艮而坤,土隆其上也。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内也。

内,謂内卦。說萬物者,莫說乎澤。志在内,則教、思、容、保無非厚澤矣,故敦臨而吉也。此志之象,則因教、思、容、保取義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