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清]包仪撰《易原就正•卷六》

【周易下经】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清]包仪撰《易原就正•卷六》

典籍作者:[清]包仪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36卦-明夷䷣地火明夷(离下坤上)

明夷:䷣【离下坤上】。

明夷:利艱貞。

晉而繼之以明夷,何也?明夷為晉之綜卦也。所謂反易之卦二十八,此又其一也。夷者,傷也。明出地上,有不入地中者乎?是日行之有晝,必有夜也。然而夜也者,為萬物静息之機也。星辰所以凝光,草木所以著根,於日夫何傷?不見其明,則以為明之夷矣。天地生物之心,惟正日行以成歲序。日行而明夷,不宜乎有艱貞者在耶?故當明夷之占者,亦惟有艱難守正而已矣。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

内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

利艱貞,晦其明也。内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卦名明夷,其義何也?以卦象得名,以卦德取義也。象維何?離日之明,出地上則萬物光昭,入地中則一切冥昧。兹自地上而入地中,不見其為明矣,非明夷耶?德維何?明入地中,雖天地之常序,亦人世之夙夜,猶之乎蒙難也。豈無有内如離德之文明,而外如坤德之柔順者耶?以此而蒙大難,則文王與紂之事也。所謂利艱貞者,亦可知矣。明不自恃,而晦以自養,卦體之坤五離二是也。晦其明也,五應二而二明夷,非内難耶?上近五而五得中,非能正其志耶?則箕子與紂之事也。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衆,用晦而明。

劍必有匣,鏡必有函,韜其光也。不韜其光,則露而易蔽,塵且昏矣。故天地之有日月萬物,惟其照臨,而有晝必有夜,出入暘昧,亦其常序耳。兹離火在下,而坤地居上,非明入地中之象乎?是明明示人以晝暘夜昧之為明夷也,君子觀象而知所以法之矣。坤為衆,而蒞之不可以不明;離為明,而用之惟善晦。蒞衆用晦,而明其究也。作事謀始,

初九,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之謙】。

變火而為山,明止矣。明不夷乎?夷而猶謙也。離為雉,雖有遠舉之志,不敢有高飛之心,不于飛垂其翼乎?然雉不能一飛即遠去也。離為日,其數三,又為龜,可不食。君子有終,三日則夷盡。其于行也,雖變艮為黔喙之屬,非三日不食乎?山高水長,惟有去而已矣。倘更有所欲為而往也,人必有議我者矣。行者客也,不行者主也,主人不有言乎?亦離本乾體,乾為言,初為離主之隂所掩,而有此象也,餓於首陽之下者當之。

象曰: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食之於人大矣。食則生,不食則死,容三日乎?惟君子知有義而已矣。與其不義而生也,寧死明夷而行矣。義之所在,生不大於死,死不大於義,而況食乎?首陽之餓,所以千古獨成其為聖之清。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之泰】。

離以中虚為明之泰,為乾中實矣。而且乾於西北,則為寒為水,非明夷耶?然夷而猶泰也,何夷乎?離為大腹,腹之下為股,乾為天,天左旋則左股也。未及腹而先及股,非夷于左股耶?傷雖未切,既及股,將及腹矣,救之不可以不速。若雉之垂翼而飛則遲矣,必馬之疾馳而壯也,庶幾免禍而得吉,非用拯馬壯吉耶?亦乾為馬之象,泰吉亨之義也。此釋羑里而稱西伯者當之。

象曰: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聖人之處常也,固不恃才以損德;其處變也,亦惟善權以合道。六二之拯夷而吉,可知矣。柔中得正,本自坤來,以為乾循地順,而昭天則。當夷而夷,非其順耶?當拯而拯,不有則耶?順以則,安得不吉?豈特馬壯乎哉!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之復】。

狩者,畋以去害也;南狩者,以明去暗也。離以炎上為明之復,為震息,其上炎矣,非明夷耶?夷之極而明必復,七日之義也。陽剛得正,與上六暗主為應。離居南方,本乾位,乾為首,兹變體,動而以順行,利有攸往,可以向明除害矣,不于南狩得其大首耶?然自復至乾,必漸而及,若以為貞也而疾之,則不可。盖得其大首者,示人君不道之戒;不可疾貞者,嚴人臣不軌之防。武王所以觀兵孟津,諸侯不期來會者八百,而後弔民伐罪也。

象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聖人欲與天下除其害,必先與天下見其心。不然,得不得未可知也。南狩者,不必論其有戡亂之才與勝殘之德,而志在除害以救民,將何所不得乎?乃大得也。

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之豐】。

坤中虚而無碍,有出門庭之象焉。坤為腹,腹有左右,中四於坤體居左,非左腹耶?三為離,炎上之明而居四下,非入于左腹耶?晦明於人所不見不知也,雖無明夷之事,而時切明夷之心。變坤而為震,順而動矣。順而晦明,可以動而遠去矣。勿憂宜日中,不亦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耶?四盖以微罪行,不欲為苟去者也,故微子不失為殷仁。

象曰: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大臣遇暗主而思去國,有其心未能適如其意者,往往有之。四入于左腹矣,吾盡吾心矣,可以如吾意矣。不然,四安能出門庭哉?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貞【之既濟】。

上水下火,明幾息矣。微子明而去,比干夷而死,箕子為之奴,正所謂明夷也。明夷可不貞乎?初吉終亂,於我何加焉?

象曰: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利貞之戒,戒占者也。何戒乎箕子之貞?正如水火之相濟也,水外暗而内明,火内暗而外明,暗者自暗,明者自明,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賁】。

坤之極,是地之上也,豈地中之離猶明乎?不明矣,晦而已矣,非不明晦耶?之賁為山,以坤地而隆其上,乾體之至高者也,非初登于天乎?山高地厚,以離火而伏於下,坤柔之至暗者也,非後入于地乎?夷人之明者,適以自夷其明耳,非紂而何?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明者,君之則也。登天普照,未嘗不明;入地失則,南狩可危。須知弔伐,亦聖人不得已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