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下经】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七》

【周易下经】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清]王心敬撰《丰川易说•卷七》

典籍作者:[清]王心敬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38卦-睽卦䷥火泽睽卦(兑下离上)

【周易下经】第38卦-䷥()-[清]王心敬撰《豐川易說•卷七》

鄠縣王心敬撰

下經

睽卦:䷥【兑下离上】

家人而受之以暌,何也?序卦傳曰:家道窮必乖,故受之以暌。暌者,乖也。

暌:,【暌,苦圭反】。

文王之彖暌云云,何也?曰:為卦離火居上,兑澤反下,火澤乖暌,離散之時也。人心乖暌,大事豈能濟乎?則亦僅能吉小事耳。蓋卦才亦有小事吉義也。

彖曰:暌,,,,。,柔進而上行,,。,,。!【上下俱上聲,下同。說,音悦】。

孔子之傳睽彖云云,何也?曰:言睽為火動而炎上,澤動而沉乎下,以離之中女與兑之少女同居而志不同行,是以謂之暌也。然其所以小利貞者,卦才兑說而麗乎離,明非忿恨昏迷之人。六五之柔自家人來,離往居外而當位上行,亦非剛愎不情之主。而且得中下應九二之剛,亦非上下全不相得者。故占象又取小事吉也。然睽之所以僅小事吉者,亦以五以隂之小者居之,故曰小事吉耳。究而論之,天下无睽不合,无合非睽。天地本睽,而化育之事同也。男女本暌,而倡隨之志同也。萬物本睽,而羣聚之事類也。當其睽時,即有合之理。至其為用,无不合之暌。暌之時,用自大矣哉。但視人之用睽何如哉。

象曰:,睽;。

孔子之傳睽大象云云,何也?曰:言水火用相資而不同適。水資火而爨,火資水以烹,此其必同者也。燥濕異質,上下異趣,此其本異者也。君子體此,未嘗不和以處衆,與俗為羣。然和而不流,則同而異在其中;羣而不黨,則同而異在其中。亦如水火之異質而同用也。

理義本无不同,而聖人則先得之,故惟聖人善于用睽。

天地間无事不因異為同,亦无事不以同劑異。同異異同,乃天地間自然之理,亦天地間必然之道,第自睽者視為睽耳。後世學術門戶之爭亦然。苟一旦明乎異同同異之旨,當必有載鬼遇雨、張弧脱矢之吉矣。

初九,悔亡。喪馬勿逐,自復。見惡人,无咎。【喪,去聲】。

周公之象睽初九云云,何也?曰:初九地在睽始,而以剛居說睽,而不見有睽者也。不見有睽,則不疑不憂,而悔自可亡。其占象則為喪馬而勿逐自復,不妨直見惡人以免咎耳。蓋初以陽居剛,自悦其悦,又與四非其正應,故有喪馬勿逐見惡人義。而與四終以陽剛相合,故又有自復无咎之象。蓋无心以待天下,雖始睽必合也,况四又明體知人者乎?

象曰:見惡人,以辟咎也。【辟音避】。

孔子之傳睽初九云云,何也?曰:言見惡人者,初不以辟為辟咎之道,而以見為辟咎之道也。嗚呼!其孔子見陽貨、見南子之義乎?

九二,遇主於巷,无咎。

周公之象睽九二云云,何也?曰:九二悦體得中,與五為正應,而六五當君之位,居離之中,有遇主于巷之象,所謂明良之合,其在此乎?復何咎焉?故占象取於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孔子之傳睽九二云云,何也?曰:言九二之遇主于巷,悦而得中,以應離明之主,遭逢如此,亦未為失道也。古之蕭、曹、鄧、馮,庶幾似之。

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終,【曳,以制反。掣,昌逝反。劓,魚器反】。

周公之象睽六三云云,何也?曰:六三以隂柔不當之位,當睽上下之交,本與上應,而心疑目眩,見若乘輿者,牛曳之而上,其一牛又掣之而下,又其人若天且劓而刑焉者。蓋兑為毁折,而三又以隂柔居之,故其象如此。然有應在外,說而能明,初睽終合者也,故占為无初有終。六三在二四兩陽中,輿曳牛掣象,與上方暌天劓象。

象曰:見輿曳,位不當也;无初有終,遇剛也。

孔子之傳睽六三云云,何也?曰:言見輿曳者,六三之位處不當也。无初有終者,于上九之剛,初雖睽而終必。

九四,暌孤,遇元夫,交孚,厲,。

周公之象暌九四云云,何也?曰:言九四以剛居四,而初非正應,大臣而无應,則无輔而睽孤矣。然以體居離明,尚能知初九元夫之德,而同氣相孕,故初雖非其正應而厲,而陽剛相遇,終必合志同方,而自能无咎耳。

象曰:交孚无咎,。

孔子之傳睽九四云云,何也?曰:言四之交孚无咎者,雖以與初非正應,而孤終以與初交孚而志行耳。蓋求同德以相輔,乃可行志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膚,往何咎。【噬,市制反】。

周公之象暌六五云云,何也?曰:六五居位得中正,所謂柔麗乎中正,悦而上行者也。與二又屬正應,為在巷之遇,故其象為厥宗噬膚。无暌有合,睽而終合,往尚何咎乎?故占取无咎。

象曰:厥宗噬膚,往有慶也。

孔子之傳睽六五云云,何也?曰:言六五之厥宗噬膚,无咎者,明良遇于一時,何睽不合?何事不吉?自然相悦有慶也。

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狐,後說之狐,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狐,音胡。說,吐活反。媾,古豆反】。

周公之象暌上九云云,何也?曰:上九處睽之終,應下不當位之三,始甚相暌,則亦无輔而孤,故其衷疑目眩,亦與三同。而始則見三之兑若豕之負塗泥中,又見三之輿曳牛掣為載鬼一車,且見三之若為我寇讐而先張之弧以射之,又見三之為婚媾而說弧不射,所謂无見不眩,无疑不生也。然終以陽剛居明,與三之兑說為正應,始疑始察,如隂陽既合,得雨自吉耳。蓋以三柔而能應,說而麗,明終有必合之理也。然仔細看來,下三爻說體,原不欲其終睽,而上三爻明體,故雖睽而終能察情求合。總之,睽者所值之位,若見為睽而合者,兩卦之情自有合理也。吁!合觀大象之同而異,六爻之異而同,周公、孔子之大象、小象,總以暢文王之彖辭耳。孰謂周公、孔子之旨與文王各自義也?

象曰:遇雨之吉,羣疑亡也。

孔子之傳睽上九云云,何也?曰:言上九遇雨之吉者,雨則隂陽合,合則羣疑盡解,而睽可合也。然要之皆賴上九之明,能察情知人耳。嗚呼!明固知人,合睽之要義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