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卦-师卦䷆地水师卦(坎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二》

第7卦-师卦䷆地水师卦(坎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详解•卷二》

典籍作者:[宋]李杞

著作年代:宋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07卦-师卦䷆地水师卦(坎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7卦-师卦䷆地水师卦(坎下坤上)-(宋)李杞撰《用易詳解•卷二》

䷆【坎下坤上】

師: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師,衆也;貞,正也。能以衆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丈人者,師之主也。威譽德業,足以服三軍之心,使敵人聞風而畏。如周之尚父,漢之周勃、衛、霍,蜀之諸葛孔明,晉之羊祜,唐之郭子儀,即其人也。夫用師之道,雖以衆為主,而用衆之道,必以貞為先。正者,衆之所恃以取勝者也。春秋傳曰:師直為壯,曲為老。傳之所謂直,即易之所謂正也。其動也有辭,其出也有名。以至仁伐不仁,以至義伐不義。能以衆正,非湯武之師,而誰為之哉?剛中而應,謂九二也。二以剛居中,上應於五,師之所謂丈人者也。險,坎也;順,坤也。兵,凶器;戰,危事。其險亦可畏矣,而濟之以順,應天順人,王者之舉也。夫兵本所以衛民也,而不免於傷民。以戰止戰,以殺止殺,要在其終而後可見也。譬如以藥而攻疾,雖復暝眩,豈所以毒之哉?此宜若有咎者,而吉且无咎,以其心乎愛也。孟子曰: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死且不怨,而况乎未至於死也哉?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衆。

兵形象水,水之行也,而伏於地中,則其形有不可測者矣。君子觀師之象,故其為兵也,常容之于民,而畜之于衆,使天下見其為民,而不見其為兵,夫孰得而狎之哉?周之井田,齊之内政,漢之材官,唐之府兵,皆寓兵于農,無事而耕,有事而戰,此容民畜衆之義也。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舊說否音鄙,非也。否與不同,謂其不如此也。律即法律之律,謂以衆正也。甘誓曰:左不攻于左,汝不共命;右不攻于右,汝不共命;馭非其馬之正,汝不共命。泰誓曰: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齊焉。此師之所謂律也。出師之道,必以紀律為先,苟出不以律,雖善亦凶。王者之師,以正勝,不以奇勝也。春秋邲之戰,孫林父欲還,彘子以中軍佐濟,知莊子曰:此師殆哉!周易在師之臨曰:師出以律,否臧凶。師之臨,初六之變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

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二以一陽為衆隂之主,師之所謂丈人者也。古之為將者,必先得君於中,故能功成而無後患。苟不得於其中,讒間一開,則雖欲求免,且不可得,而况能承天寵也哉?二之在師中,有六五之應,是以吉且无咎,而獲王三錫命之寵,以其得君于中也。夫賞當其中,則天下咸服,萬邦之懷,不亦宜乎?宣王命召虎平淮夷,召公則固有功矣,而非宣王知之,則未必能安,故釐爾圭瓚,秬鬯一卣,錫山土田。召公之所以承天寵者,以宣王能任之也。樂羊伐中山,非魏文侯之明,則箧書之謗,何以自免?信乎為將者,不可不得君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

象曰:師或輿尸,大无功也。

輿,衆也。尸,主也。任將之權,貴乎專一。權專,則進退在我,而無掣肘之憂。苟不能專執其權,而使或者得以衆人主之,未有不敗者也。晉荀林父不能制先縠、趙同、趙括之專,是以有邲之敗。師或輿尸,豈獨无功也哉?

六四,師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次,止也。左次者,止於无用之地也。四以隂居隂,自知其力之不足,而左次以待之,此宜若有咎者矣。然能審彼已之強弱,不失其常,而免於覆亡之患,此所以能无咎也。春秋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遂伐楚,次于陘。聖人於齊桓之事,皆有以取之。以春秋之所取,則知易之所以无咎,信乎其无咎也哉。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

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長子謂九二也,弟子謂四隂也。任將之道,貴乎專一,任將而不出於一,未有不敗事者。五以隂居柔,為師之主,慮其不能一也,故告之曰:敵之為害,譬如田之有禽,執而取之。辭正言順,尚何咎之有哉?然二以剛中之德,居長子之任,五既與之為應矣,是長子帥師者也。長子帥師,不能專任,而又使弟子之衆主之,以君使臣,雖出乎正,然使之不當,能无凶乎?唐討安慶緒,九節度之師不相統一,以郭子儀之賢,亦可謂長子矣,而無救於大師之潰,以其任之不專也。然則弟子輿尸,豈非任將之大戒也哉?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上六處師之極,師有功而人君錫命之時也。功之大者為諸侯,次者為卿大夫,故有開國承家之象。開國承家,謂裂地以封之也。用兵之初,使智使勇,使愚使貪,惟其才而已,豈暇有所決擇哉?然功成事立之後,而求為久安之計,則當辨正其功,分别君子小人,而使之各安其處,故有小人勿用之戒。所謂勿用者,非謂棄其功而不録也,謂求有以處之,而使之不亂也。高祖捐數千里地以封三將,而不免葅醢之禍。光武退功臣,進文吏,列侯奉朝請,而君臣相安,了无猜忌之隙。韓、彭、英、盧,固非忠順自全之道,然使高祖有以處之,亦何至若是之極也哉?

<經部,易類,用易詳解>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