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元]胡炳文撰《周易本义通释•卷一》

【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元]胡炳文撰《周易本义通释•卷一》

典籍作者:[元]胡炳文

著作年代:元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

【周易上经】第19卦-临卦䷒地泽临卦(兑下坤上)-(元)胡炳文撰《周易本義通釋•卷一》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臨,進而凌逼於物也。二陽浸長以逼於陰,故為臨,十二月之卦也。又其為卦,下兌說,上坤順,九二以剛居中,上應六五,故占者大亨而利於貞。然至于八月,當有凶也。八月謂自復卦一陽之月,至於遯卦二隂之月,陰長陽遯之時也。或曰:八月謂夏正八月,於卦為觀,亦臨之反對也。又因占而戒之,

《通》曰:《本義》解臨字,諸家之所未發。如履訓踐,只見上履下,不見下柔履剛之意。《本義》依履帝武敏之履,謂有躡而進之意,盖以兌柔而躡乾剛之後也。臨字訓近訓大,只見上臨下,亦不見剛臨柔之意。《本義》則依如臨深淵之臨,謂進而逼於淵。此所謂臨者,剛進而逼於柔也。盖謂之復者,七日來復,陰之極而陽初來也。謂之臨者,朋來无咎,二陽皆來而逼於隂也,故復亨而臨大亨。復不言利貞,臨言利貞者,復是初陽之萌,无有不善,臨則二陽浸盛,易至放肆,故戒之曰利貞。或曰:此臨也,而已懼其為遯,何也?遯,去也。剛浸而長,君子之朋來固可喜;隂浸而長,君子之易去尤可憂。長有消之幾,來有去之幾,不可不戒也。陽長至二,未過乎中,即為之戒,戒貴乎早也。若論反對,則觀為八月,聖人於觀不言陰之盛,而於臨言之,易為君子謀也。要之八月有三說,觀八月,一說也。歷臨六位,又至遯初二,二陰凡八位,八於數為陰,於象為月。歷剥六爻至復初,一陽凡七位,七於數為陽,於象為日,又一說也。復下震,震少陽七位於東,為日出之方;臨下兑,兑少陰八位於西,為月出之方,又一說也。

初九,咸臨,貞吉。

卦惟二陽徧臨四隂,故二爻皆有咸臨之象。初九剛而得正,故其占為貞吉,

《通》曰:復曰朋來。初、二兩咸字即朋字之義,兩臨字即來字之義,故復初元吉,臨初亦貞吉。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剛得中而勢上進,故其占吉而无不利也。

《通》曰:初剛得正,未見其勢之進,故曰貞吉。二剛得中,勢可以上進,故不特曰吉,又曰无不利。至六三則曰无攸利,扶陽抑陰之意可見矣。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陰柔不中正而居下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其占固无所利,然能憂而改之,則无咎也。勉人遷善,為教深矣。

《通》曰:彖惟取剛臨柔,爻則初、二外皆上臨下,三兌體在二陽之上,為以甘說臨人之象。節九五以中正為甘則吉,此以不中不正為甘,故无攸利。憂者,說之反,能憂而改,則无咎矣。六三變則為泰,九三能改而自新,則既憂之无咎,即泰之艱貞无咎也。彖以八月有凶警君子,爻以既憂之无咎戒小人,易於君子小人之際,用意深矣㦲。

六四,至臨,无咎。

處得其位,下應初九,相臨之至,宜无咎者也。

《通》曰:六四以陰居陰,處得其正,下應初九之正,相臨之至,所以无咎。又地附澤,澤依地,六四坤、兌之間,地與澤相臨之至者也。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以柔居中,下應九二,不自用而任人,乃知之事,而大君之宜,吉之道也。

《通》曰:六五自是柔暗之主,何為以知稱?盖謂之臨,多是以已臨人。五虚中,下應九二,不任,已而任人,所以為知,所以為大君之宜。中庸曰:聰明睿知,足以有臨。又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其皆出於此歟?周公爻辭,獨於臨之坤體曰知臨。夫子釋乾四德,言仁義禮,不言知。知光大,言於坤五常之德,知藏於内,坤以藏之故也。六五下應九二之剛,自非大知之君,不能下賢,故吉。

上六,敦臨,吉,无咎。

居卦之上,處臨之終,敦厚於臨,吉而无咎之道也,故其象占如此。

《通》曰:坤與艮皆土也,皆有敦厚之象,然皆於終見之。復除上六迷復外,六五為復之終,曰敦復。艮上九艮之終,曰敦艮,吉。此曰敦臨,相與而厚於終者也,故吉且无咎。上六去二陽甚遠,而有下臨之志。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