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瞿昙悉达《唐开元占经》卷六十四

| 其它书籍| 2023-05-29 00:37:55| 0

分野略例

宿次分野一

角、亢,鄭之分野,自軫十二度至氐四度,於辰在辰,為壽星。三月之時,萬物始達於地,春氣布養萬物,各盡於其天性,不罹天天,故曰壽星。

(《爾雅》曰:「壽星,角亢也。鄭玄《注月令》曰:「仲秋者,日月會于壽星,一名庫營。」皇甫謐曰:「壽星,一名天庫,一名天翼,一名天正。」《天官書》曰:「角亢氐兗州。」《淮南子》曰:「角亢,鄭也。」費直《周易分野》曰:「自軫七度至氐十一度,為壽星。」蔡伯喈《月令章句》曰:「自軫六度至亢八度,謂之壽星之次,鄭之分野,曰鄭星,得角亢也。」)

穎川之文城、定陵、襄城、隸陽、穎陰、長社、陽曜、郟,

(八縣,穎川郡,秦置。)

東接汝南,西接弘農,特得新安、宜陽,

(二縣屬弘農郡,漢武帝置。)

皆韓之分野。

(《韓世家》曰:韓氏,姬之苗裔也,韓武子事晉,得封于韓也。)

《詩風》陳鄭之國,與韓同星分也。

(《陳世家》曰:陳本太昊之虛也,周武王克殷,求舜後,得媯滿封之于陳,以奉舜祀,為胡公,淮陽國之陳縣,則其地也。)

鄭國,今河南之新鄭是也,

(新鄭縣也,河南郡,秦三川郡也,漢高帝改名焉。)

本高辛氏之火正,祝融之虛,

(重黎為帝營高辛氏居太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營命曰祝融,祝大也,融明也。)

及成皋、滎陽,

(二縣也,屬河南郡戶也。)

穎川之嵩陽城,

(二縣也)

皆鄭之分也。

(《鄭世家》曰:周宣王封庶弟友于鄭,是為桓公也。)

屬兗州。

(《尚書禹貢》曰:齊河惟兗州,《周官》曰:河東曰兗州,《未央分野》曰:鄭治穎川,從滎陽南至梁山,東至龍山,今為穎川。)

氐、房、心,宋之分野;自氐五度至尾九度;於辰在卯,為大火;東方為木,心星在卯,火出木心,故曰大火。

(《爾雅》曰: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謂之辰也。《語》曰:參辰,亦曰參商,謂參星與心星也,已釋于魏次注中。鄭玄注《禮記月令》曰:季秋者,曰月會於大火,鬥建戍之辰也。《周禮》曰:大火一名味;一名天馬。皇甫謐曰:大火一名天相;一名天府。《天官書》曰:房心豫州。《淮南子》曰:氐房心,宋也。費直曰:自氐十一度至尾八度,為大火。蔡氏曰:自亢八度至尾四度謂之大火之次。《未央分野》曰:家星得房心,今為梁也。)

(泰碭郡,漢高帝改為梁國也。)

(漢高帝置楚周,宣帝以為彭城郡也。)

山陽郡

(漢景帝分梁國置。)

東平

(漢景帝分梁國置濟東國,宣帝改為東平國也。)

濟陰

(漢景帝分梁國為濟陰國。)

東郡之須昌、壽張,

(二縣也,壽張本名壽良,漢光武避叔諱,改為壽張也。)

皆宋之分野。周分微子于宋,今之睢陽是也。

(睢陽縣屬梁國,周成王封紂庶兄微子于宋,以奉殷祀。)

本陶唐火正閼伯之虛也。

(閼伯、高辛氏之長子也,居商丘也。)

濟陰定陶

(定陶縣也,屬濟陰國。)

《詩風》曹國是也。

(周武王封弟叔振鐸于曹,定陶縣是也。)

屬豫州。

(《尚書禹貢》荊河惟豫州,《周官》河南曰豫州,《未央分野》曰:宋治下蔡、淮陽、從南恒至濟、漢水、沛郡、濟陽、太行、東海,今為梁也。)

尾、箕,燕之分野;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於辰在寅,為析木。尾東方木宿之末;鬥、北方水宿之初;次在其間,隔別水木,故曰析木。

(《爾雅》曰: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鄭玄注《月令》曰:孟冬者,日月會於析木,而鬥建,亥之辰也。《周禮》曰:析木之津,一名天昭,一名漢津。皇甫謐曰:析木,一名天丞相;一名天司空,一名天家子;一名天津。《天宮書》曰:尾箕,幽州。《淮南子》曰:尾箕,燕也。費直曰:自尾九度至南斗九度,為析木之津。蔡氏曰:自尾四度至南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未央》曰:燕星得尾箕也。)

周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後三十六世,與六國並稱王。

(王易王也)

東有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西有上穀,代郡,

(六郡、並秦置。)

雁門,

(郡,秦置。)

南得涿郡之易、容城,范陽、北新城,故涿縣良鄉、新昌。

(八縣也,涿郡秦置。)

勃海之安次,

(安次,縣也,勃海漢高帝置。)

皆燕之分也,屬幽州。

(周分翼州、置幽州。《周官》曰:東北曰幽州。《爾雅》曰:燕,幽州,《未央》曰:幽州治薊,南至積石,東至恒山,今為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涿郡也。)

南斗牽牛,吳越之分野;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於辰在世,為星紀;星紀者,言其統紀萬物,十二月之位,萬物之所終始,故曰星紀也。

(《爾雅》曰:星紀,鬥、牽牛也。鄭玄注《月令》曰:仲冬者,日月會于星紀,建子之辰也。皇甫謐《年曆》曰:星紀,一名天津;一名天府;一名天苟;一名天雞。《天官書》曰:鬥,江湖,牽牛,婺女,柳州。《淮南子》曰:鬥,吳越也,高誘注《呂氏春秋》曰:鬥、吳也,牛、越也。費直曰:自南斗十度、至須女五度,為星紀。蔡氏《月令章句》曰:自南斗六度至須女二度,謂之星紀之次。《未央》曰:吳越星、得牛鬥。)

今之會稽、九江、

(二郡,秦置。)

丹陽、

(秦為漳郡、漢武改為丹陽。)

豫章、

(漢高帝置)

廬江、

(漢文帝分淮南置)

廣陵、六安、

(漢武帝改江都國為廣陵國,分衡山,立六安國也。)

臨淮、

(郡、漢武帝置也。)

皆吳之分也。

(《史記、吳世家》曰:吳太伯、周太王之長子也。與弟仲雍讓國于季,乃奔荊蠻之地,斷發文身,荊蠻義而歸之,自號句吳國,武王克殷,求太伯仲雍之後,得仲雍曾孫周章,封之于吳也。)

今之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南海,皆越之分也。

(《越世家》曰:越之先,夏少康之庶子,封會稽,曰無餘,以奉禹祀,十有餘世,微弱為民,禹祀中絕,千有餘載,後有子,生而能言,我無餘之苗裔也,越人尊以為君、號曰無餘王也,至孫允常,越復興焉。)

並屬揚州。

(《禹貢》曰:淮海惟揚州,《周官》曰:東南曰揚州,《未央》曰:吳越北至大江,南至山,東至海,西至洞庭。)

須女、虛,齊之分野;自須女八度至危十五度,於辰在子,為玄枵也;玄者黑,北方之色;枵者,耗也;十一月之時,陽氣在下,陰氣在上、萬物幽死,未有生者,天地空虛,故曰玄枵也。

(鄭玄注《月令》曰:季冬者,日月會于玄枵,鬥建世之辰也。《周禮》曰:玄枵、一名天一,顓頊之虛。皇甫謐曰:玄枵,一名婺女;一名少府;一名河鼓;一名天機。《天官書》曰:虛、危,青州。《淮南子》曰:虛危,齊也。費直曰:自須女六度至危十三度,為玄枵。蔡氏曰,自須女二度至危十度,謂之玄枵之次。《未央》曰:齊星得虛危。)

東有菑川、

(漢文帝分齊國為藩川國)

東萊、

(郡,漢高帝置。)

琅邪、

(郡,秦置。)

高密、

(漢宣帝改膠西國為高密國)

膠東、

(漢高帝分齊為膠東國)

南有太山、

(郡,漢高帝置。)

城陽、

(漢文帝分齊國立城陽國)

北有千乘、

(漢高帝立為國)

得清河以南,勃海之高樂、高城、重合、陽信、西有濟南,

(漢文帝分濟國立濟南國)

平原、

(漢高帝置)

皆齊之分也;

(《齊世家》曰:齊太公望,佐周武王、而王乃封太公于齊,武王崩,成王命齊國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而都營丘也。)

屬青州。

(《禹貢》海岱惟青州,《周官》曰:東曰青州、《爾雅》曰:齊曰營州、則青州也,《未央》曰:齊治營,依于營丘、北至燕、西至九河、南至藺水,東至海。)

危、室、壁,衛之分野,自危十六度至奎四度、於辰在亥,為諏訾,諏訾歎息也。十月之時,陰氣始盛,陽氣伏藏,萬物失歲養育之氣、故哀愁而歡、悲嫌無陽,故曰諏訾。

(諏訾者,古諸侯也,帝嚳娶諏訾氏女,生摯,堯兄也。《爾雅》曰:諏訾曰營室東壁也,一曰豕韋,夏氏之禦龍氏國也,《左傳》曰:萇弘對周景王曰:蔡侯弑其君之歲,歲在豕韋也。鄭玄注《月令》曰:孟春者,日月會於諏訾,而鬥建寅之辰也。《周禮》曰:諏訾:一名豕韋,一名顓頊,一名諏訾,一名天府,一名北陵,一名卿中。《天官書》曰:營室、東壁,並州。《淮南子》曰:營室,東壁也。費直曰:自危十四度至奎一度,為諏訾。蔡氏曰:自危十度至東壁八度,謂之豕韋之次。《未央》曰:衛星得營室東壁也。)

今東郡、

(秦置)

魏郡、

(漢高帝置之)

黎陽河內郡

(漢高帝置,本殷之舊都,周既克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風》鄘鄰,衛國是也。)

野王朝歌、皆衛之分也。衛為翟人所滅,文公徙封楚丘,後三十年,子成公遷於帝丘,今濮陽是也,屬並州。

(周分冀州、置並州,《周官》曰:正北曰並州,今分野無並州所部郡縣,並州凡九郡,悉在燕趙秦次中,未詳也。《未央》曰:衛置濮陽,其地從王水以東至沛,今為東郡也。)

奎、婁,魯之分野,自奎五度至胃六度,於辰在戌,為降婁,降下婁曲也。陰生於午,與陽俱行至八月,陽遂下;九月陽微,剝卦用事,陽淨剝盡;陽在上,萬物枯落,捲縮而死,故曰降婁。

(《爾雅》曰:降婁,奎婁也。鄭玄注《月令》曰:仲春者,日月會于降婁,而鬥建卯之辰也,《周禮》曰:降婁一名清明。皇甫謐曰:降婁一名天官。《天官書》曰:降婁,魯徐州。《淮南子》曰:奎、婁,魯地。費直曰:自奎二度至胃三度,謂之降婁之次。《未央》曰:魯星得奎婁。)

東至東海、

(郡,漢高置)

南有泗水、

(泗水國,漢武帝分東海郡立也)

至淮、得臨淮之下,相睢、陵僮、取慮,皆魯之分也。周成王以少昊之虛曲阜,封周公子伯禽為魯侯,以為周公主也;

(《魯世家》曰:周武王克殷,封弟周公旦于少吳之虛,周公佐武王,不就封,武王崩,成王命周公子伯禽代居國,是為魯公也。)

屬徐州。

(《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爾雅》曰:齊東曰徐州,而周罷徐合青,漢武復置徐州。《未央》曰:東至溫水,西至滎陽,北至代,南至江。)

胃、昴,趙之分野,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於辰在酉,為大樑;梁強也,八月之時,白露始降,萬物於是堅成而強,故曰大樑。

(《爾雅》曰:大樑,昴也。鄭玄注《月令》曰:季春日月會于大樑,鬥建辰之辰也。《注同禮》曰:大樑一名太陽,一名西陵。皇甫謐曰:大樑一名耕田,一名天倉,一名天獄,一名大軍,一名偏將軍。《天官書》曰:昴畢,冀州。《淮南子》曰:昴畢,魏也。費直曰:自胃四度至畢八度,為大樑。蔡氏曰:自胃一度至畢二度,為大樑之次。《未央》曰:趙星得參伐他。)

趙本晉地,分晉得趙國;

(漢高帝以邯鄲郡為趙國)

北有信都、

(漢高帝立)

真定、

(國,漢武帝立)

常山、

(郡、漢高帝置。本因山為名恒山郡,漢文帝諱恒,故改曰常山也。)

又得涿郡之高陽、鄭州鄉,

(二縣也。涿郡,漢高帝立。)

東有廣平、

(國,漢武帝立。)

钜鹿、

(郡,漢高帝置。)

清河,

(國,漢文帝分趙國立。)

又得勃海之東平、舒中、武邑、文安、東州、城平、童武,

(六縣也,漢置河以北也)

南至浮水,

(水名,一作漳水。)

繁陽、內黃、斥丘,

(三縣,屬魏郡,高帝置。)

西有太原、

(郡,秦置。)

定襄、

(郡,漢高置。)

雲中、

(秦置)

五原、

(秦九原郡,漢武帝改。)

朔方、

(漢武帝開置)

上黨、

(秦置)

本韓之別郡,元韓近趙,後卒降趙,皆得之自趙,夙後九世,稱侯四世,敬侯徙都邯鄲,後三世有武靈王,五世為秦所滅。

(《趙世家》曰:趙氏之先,帝顓頊之苗裔,伯益之後也,又虞舜妻子,姚姓之女賜姓贏氏,曆夏殷,世為諸侯,後造父為周穆王禦,而西巡狩,而偃王反繆王,日馳千里,還攻徐,破之,乃賜造父趙城,由此為趙氏。)

屬冀州。

(《禹貢》曰:冀州既載壺口,治梁及歧《周官》曰:河內曰冀州,《未央》曰:趙治邯鄲,北至常山,代郡。)

畢、觜、參,魏之分野,自畢十二度至東井十五度,于辰在申,為實沈;言七月之時,萬物極茂,陰氣沈重,降實,萬物故曰實沈。

(高卒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而不相能,後帝不藏,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故參為唐星,至周武王感靈夢,而生叔虞,成王時唐有亂,周公滅唐,成王因戲而封虞于唐河,汾之東方百里,太原郡之晉陽縣是也,實沈參之辰也,因名次焉。鄭玄注《禮記月令》曰:孟夏者,日月會于實沈,鬥建已之辰。《周禮》曰:實沈一名不疑,皇甫謐曰:實沈一名大唐,一名中尉,一名天路,一名天溝,一名天京,一名旄頭。《天官書》曰:觜觴,參、益州。《淮南子》曰:觜觴、參,趙也。鄭玄注《周禮保章氏》曰:實沈,晉也。費直曰:自畢九度至東井十一度,為實沈。蔡氏曰:自畢六度至東井十度為實沈之次。《未央》曰:魏星得胃,昴、畢也。)

自高陵

(縣也,屬益州。)

以東,盡河東、

(郡,秦置。)

河內、

(漢高帝置)

南有陳留、

(郡,漢武帝置。)

汝南、之邵陵、隱強、新汲,

(秦置)

及西華、長平、穎川、之舞陽、郾許、鄢陵、河南之開封、中牟、陽武、酸棗,

(酸棗、縣,屬陳留,縣,則為重見也。)

皆魏之分也。

(《魏世家》曰:畢公高之兵也,與周同姓,高佐同武王,得封于畢,更為畢氏,後封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從伐霍耿,魏滅之,獻公以魏封萬魏,河東郡之永安縣是也,武子子悼子,徙治霍,霍平陽郡之永安縣是也,悼子子昭子,徙安邑河東之安邑縣,是昭子孫獻子與趙鞅共謀,祁羊舌氏,分其地、獻子曾孫恒子與趙韓滅智伯桓子,孫文侯,時,魏為強大,周烈王賜命為諸侯,文侯子武侯,與趙韓滅晉,分其地,故參為魏之分野也。)

屬益州,

(漢武帝改梁州,為益州,非魏地,益州地盡在秦楚次中,為甚略,未詳其旨,《未央》曰:晉治太原,從魏以西至襄治之,今為河東、河內、上黨、雲中。)

東井、輿鬼、秦之分野,自東井十六度至柳八度,於辰在未,為鶉首,南方七宿,其形象鳥,以井為冠,以柳為口;鶉鳥也,首,頭也,故曰鶉首。

(《爾雅》曰:咮謂之柳,鄭玄注《禮記月令》曰:仲夏者日月會於鶉首,鬥建午之辰也,《周禮》曰:鶉首一名小章,皇甫謐曰:鶉首一名天祿,一名天子市,一名白虎將,一名斧鉞,《天官書》曰:東井輿鬼,雍州,《淮南子》曰:東井、輿鬼,秦也,費直曰:自東井十二度,至柳四度,為鶉首,蔡氏曰:自東井十度,至柳四度,謂之鶉首,《未央》曰:秦星得東井輿鬼也。)

自弘農故關以西,

(故關、古函谷關也弘家郡、漢武帝置。)

京兆、扶風、馮翊、

(並秦內史,漢武帝分為三輔。)

北地、上郡、

(二郡,秦置。)

西河、安定、天水、

(三郡,漢武帝置。)

隴西、

(秦置)

南有巴郡、蜀郡、

(二郡,秦置。)

廣漢、

(漢置)

犍為、

(漢武帝置)

武都,西北有金城、

(漢置)

武威、

(本休屠王地也)

張掖、

(本昆耶王地)

酒泉、敦煌、

(敦煌本屬酒泉,漢武帝置。)

又西有牂牁、越巂、益州,皆秦也。

(三郡,並漢武帝開置。)

秦之分也,

(《秦世家》曰:秦之先曰非子,與趙同姓,伯益之十六世孫也,為周孝王養馬,甚息,孝王封為附庸,邑之于秦,號曰秦贏,天水之隴縣,則其地也,秦贏曾孫曰秦仲、周宣王使伐西戎,為戎所殺,宣王復命仲子莊公與四弟伐戎,破之,賜仲大駱之地,於是居大丘,扶風之槐裏縣是也。)

屬雍州。

(《禹貢》曰黑水西河惟雍州,《周官》曰:正西曰雍州,漢武帝改為涼州,《未央》曰:秦治機陽,又治咸陽,今為長安,北地從華山,西至隨神流沙,今為三輔,巴蜀、漢中、隴西,北地,上郡也。)

柳、七星、張,周之分野,自柳九度至張十七度,於辰在午,為鶉火,南方為火,言五月之時,陽氣始隆,火星昏中,在七星朱鳥之處,故曰鶉火。

(《爾雅》曰:柳、鶉火也,柳、七星、張,南方之中宿也,故曰火。《周禮》曰:鳥與七遊,象以鶉大也。鄭玄注《禮記月令》曰:季夏者、日月會於鶉火,鬥建未之辰也。《周禮》曰:天井一名致方。注《天官書》曰:七星、張、三河。《淮南子》曰:七星、張,周也。費直曰:自柳五度至張十二度,為鶉火。蔡氏曰:自柳三度至張二十度,謂之鶉火之次。《未央》曰:周星得注張。)

今之河南雒陽、穀城、平陽、偃師、鞏維氏

(北七縣,屬河南郡。)

並周分也。

(《周世家》曰:周之先曰棄、秦生有神怪,長好稼穡,為舜播植百谷,舜封之于邰,扶風是也,號曰後,稷姓,為姬氏,曾孫公劉、國於分扶風是也,十世孫曰太王,為狄所侵,遷於歧挾風之美陽是也,大王孫,文王有聖德,周室方隆,從都於酆、酆在京兆之杜縣、文王子武王,滅商,徙都於鎬,鎬在京兆之長安縣,武王子成王營雒邑都河南郡之河南縣是也,或云成王居雒邑,六世孫懿王,遷大丘也。)

屬三河。

(河南、河內、河東三郡是也,案周之將亡,惟河南一郡,故以為周分野,其河內河東,乃在魏次中,未詳周分野稱三河之謂矣,《未央》曰:周治洛陽,西至華山。東至榮澤,少室,北至河南。至濮水,今為河東、陳留。)

翼、軫,楚分野,自張十八度至軫十一度,於辰在已,為鶉尾;南方朱雀七宿,以軫為尾,故曰鶉尾。

(鄭玄注《禮記月令》曰:孟秋者,日月會於鶉尾,鬥建申之辰。《周禮》曰:鶉尾一名鳥帑。皇甫謐曰:鶉尾一名鳥注,一名天根,一名旄,一名柳。《天官書》曰:翼軫到。《淮南子》曰:翼楚也。費直曰:自張十三度至軫六度為鶉尾。蔡氏曰:自翼十二度,至軫六度,為鶉尾之次。《未央》曰:楚星得翼軫也。)

今之南郡、

(秦置)

江陵、

(江陵即南郡,所部縣,即重見矣)

江夏、

(漢高帝置)

零陵、

(郡,漢武帝置。)

桂陽、武陵、

(二郡,漢高帝置。)

長沙,

(郡,秦為郡,漢高帝改為國。)

及江中、

(秦置)

汝南,

(漢高帝置)

皆楚之分也。周成王先師鬻熊之曾孫。熊繹,于荊蠻為楚子,居丹陽,後十餘世,至熊通,號武王、浸以強大,後五世,有莊王,並有江漢之間,吞陳蔡縣,申息服隨唐,後十世頃,王徙於東焉。

(《楚世家》曰:鬻熊,祝融之苗裔也,姓芊氏,丹陽,今南郡之枝江縣是也,武子文王,都於郢,江陵是也,莊王曾孫昭王、為吳所破,吳兵入郢,昭王奔隨,楚大夫申句胥求救于秦,秦乃救楚,大敗吳師,闔廬弟夫梁王反,自立為王、闔廬班師,昭王乃得反國,更都于郡南郡,鄭縣是也。)

屬荊州。

(《禹貢》曰:荊及衡陽惟荊州,《周官》曰:正南曰荊州,《未央》曰:楚治,南至九江、北至淮水,東至海、西至魚腹山,今為淮陽、汝陽、廬江、長沙、南海,故楚治南郢也。)

月所主國二

《荊州占》曰:「正月,周;二月,徐;三月,荊;四月,鄭;五月,晉;六月,衛;七月,秦;八月,宋;九月,齊;十月,魯;十一月,吳越;十二月,燕趙。」

日辰占邦三

石氏曰:「甲、為齊;乙、為東海;

(司馬遷、班固並以甲乙日月不占;晉灼注曰:海外遠甲乙日、時,故不占之。)

丙、為楚;丁、為南蠻;

(司馬遷、班固並以丙丁為江淮海岱)

戊、為魏;

(一云戊為韓。司馬遷、班固並以戊已為中州,河濟也。)

已、為韓;

(一云已為魏)

庚、為秦;辛、為西夷;

(司馬遷、班固。並以庚辛為華以西)

壬、為燕;

(司馬遷、班固、並以壬為趙。《淮南子》;壬為衛。)

癸、為北夷。

(司馬遷、班固並以壬癸為常山北。《淮南子》癸為趙。)

石氏曰:「子,為周;丑,為翟;

(一云丑魏翟梁)

寅,為趙;

(《淮南子》荊州並以寅為楚)

卯,為鄭;辰,為晉;

(班固、劉表、韓揚並以辰為邯鄲,一云辰為趙也。)

已,為衛;午,為秦;未,為中山;

(一云宋)

申,為齊;

(一云申為晉魏。《荊州占》申為晉。)

酉,為魯;戌,為趙;

(班固云:戌為趙。《荊州》云:戌為吳。)

亥、為燕。」

災變期應四

巫咸曰:「五星之合,金星以金日,木星以木日,水星以水日,火星以火日,土星以土日。月期十二辰,候其災之變,以其殺時;甲乙日,應在金;丙丁日,應在水;戊已日、應在木;庚辛日、應在火;壬癸日、應在土;五星皆同法也。歲星主木也,日以甲乙;熒惑火也,日以丙丁;填星土也,日以戊已;太白金也,日以庚辛;辰星水也,日以壬癸。二十八舍以十二子,故金應在火,木應在金,水應在土,火應在水,土應在木;故木期十二日、十二月、十二歲;火期四十三日、四十三月、四十三歲;土期二十八日、二十八月、二十八歲;金期八日、八月、八歲;水期十日、十月、十歲;又曰:五星守二十八舍,左為春應,右為秋應;前為夏應;後為秋應;其法隨氣所制前後。」石氏曰:「凡五星行犯列合,前為春應;後為秋應;左為冬應;右為夏應;假令春以東為前,西為後,北為左,南為右;夏以南為前,北為後,東為左,西為右;秋以西為前,東為後,南為左,北為右;冬以北為前,南為後,西為左,東為右。」

宋均曰:「災祥見在正月則應在七月;災祥見在二月,則應在八月;災祥見在三月,則應在九月;災祥見在四月,則應在十月;災祥見在五月,則應在十一月;災祥見在六月,則應在來年四月,災祥見在十一月,則應在來年五月;災祥見在十二月,則應在十二月;災祥見在七月,則應在來年正月;災祥見在八月,則就在來年二月;災祥見在九月,則應在來年三月;災祥見在十月,則應在來年四月;災樣見十一月,則應在來年五月;災祥見在十二月。則應在來年六月。」《荊州占》曰:「甲乙日有變,期百二十日;丙丁日有變,期八十日;戊已日有變,期六十日,庚辛日有變,期四十日;壬癸日有變,期二十日。」

順逆略例五

巫咸曰:「五星之行,東行為順,西行為逆。」韓公賓注《靈憲》曰:「當東反西,則逆。」石氏曰:「日行五寸、一尺,為平行;日行一寸、二寸,為遲。」甘氏曰:「逆日,遲。」韓公賓注《靈憲》曰:「五星之行,近日則遲。」石氏曰:「日行一度,為疾。」韓公賓曰:「五星之行,遠日則速。」石氏曰:「未應去而去,為出;未當來而來,為入。」甘氏曰:「同形為入。日月五星與宿星同舍,為合。」石氏曰:「芒角相及,同光,為合。」巫咸曰:「諸舍精相遝,為合。」《荊州占》曰:「相去一尺內,為合。」孟康曰:「合,同舍也。」石氏曰:「星光曜相逮,為合。」郗萌曰:「留三日,為合。」孟康曰:「合宿也,入宿度,為舍。」甘氏曰:「共行在一宿,為舍。」石氏曰:「行度所居,為舍。」甘氏曰:「闕為宿。」石氏曰:「留二十日以上,為宿;宿猶守也。」甘氏曰:「行所當至,過二十一日,色潤澤,為居。」石氏曰:「以度至而不去,為居。」石氏曰:「不東不西,為留。」郗萌曰:「住不移,為留。」石氏曰:「居之不去,為守。」甘氏曰:「徘徊不去其度,為守。」《文耀鉤》曰:「留不去,為守。」郗萌曰:「二十日以上,為守;東西正當,為中。」甘氏曰:「在上而下,為乘。」石氏曰:「五星入度,經過宿星,光耀犯之,為犯。」郗萌曰:「五星所犯,木火土水同度,去之七寸,為犯;太白一尺以內,為犯。」韋昭曰:「自下往觸之,為犯。」甘氏曰:「未當入度,經入為侵。」甘氏曰:「在下犯上,為陵。」石氏曰:「在上犯下,為陵。」郗萌曰:「星圍宿,周廻一匝,為環。不周,曰繞。」石氏曰:「東西為勾。」甘氏曰:「去而復還,為勾。」郗萌曰:「星行如勾,為勾。」石氏曰:「南北為已。」甘氏曰:「再勾、為已。」郗萌曰:「星行如已字,為已。」石氏曰:「西入東出,為貫。」甘氏曰:「在下相侵,為貫。在傍,為刺。」郗萌曰:「直至為抵。星相觸而止,為觸。」甘氏曰:「相切為磨。」石氏曰:「相至為磨。」甘氏曰:「去之寸,為靡。星相滅,為抵。」巫咸曰:「兩體相著,為薄。」甘氏曰:「不於晦朔者,為薄。」

(雖非日月同宿,陰氣隆奄者為薄日光也。)

石氏曰:「不交而食,曰薄。」《帝鑒嬉》曰:「赤黃無光,為薄。」孟康曰:「日月無光,曰薄。」京房曰:「日月赤黃為薄。」韋昭曰:「氣往迫之,為薄。」石氏曰:「相陵,為鬥。」甘氏曰:「倚視,離而復合,合復離;為鬥。」韋昭曰:「星相擊,為鬥。」郗萌曰:「邊侵,為食。」京氏曰:「相侵之食,日體三毀三復,行異處,是為相侵食也;三分日取一也。」韋昭曰:「虧毀曰食。」石氏曰:「光五寸以內,為芒。」巫咸曰:「光一尺以內,為角;歲星七寸以上,謂之角。」郗萌曰:「色非其常,為變。光耀搖豔,為動。」甘氏曰:「潤澤和順,為喜。」石氏曰:「五星光芒隆,謂之怒。」郗萌曰:「壯大色強,為怒。」石氏曰:「超舍而前,謂之贏。」《七曜》曰:「超舍而前,過其所當舍之宿,以上一舍、二舍、三舍;謂之贏。」《易萌氣樞》曰:「大進曰贏。」班固曰:「出為贏。」石氏曰:「退舍而復,為縮。」《七曜》曰:「退舍,以下一舍、二舍、三舍;謂之縮。」《易萌氣樞》曰:「大退,曰縮。」班固曰:「晚出為縮。」甘氏曰:「相近,為就聚。」甘氏曰:「相遠,為離徒。」石氏曰:「星月相近,俱隆明,為同光。」巫咸曰:「凡五星入月中,星不見,為月食星;星見,為星食月。」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