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宋]耿南仲撰《周易新讲义•卷三》

【周易上经】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宋]耿南仲撰《周易新讲义•卷三》

典籍作者:[宋]耿南仲

著作年代:宋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

【周易上经】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离下艮上)-[宋]耿南仲撰《周易新講義•卷三》

䷕【离下艮上】

【原文】賁亨,小利有攸往。

【原文】彖曰:賁亨。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曰:物相雜,故曰文。卦之所以為賁,以柔來而文剛,分剛上而文柔,物相雜也。夫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隂與陽,天之所以為文也;柔與剛,地之所以為文也;仁與義,人之所以為文也。今賁之成卦,獨以剛柔為言者,剛柔地道,而坤介于西南,於色為章而文。說卦曰:坤為文。然則道其文之著者乎?所以賁有取于剛柔也。雖稱地之剛柔,則與天之文、與人之文舉矣。是以下文稱觀乎天文、觀乎人文也。賁之所以亨,以柔來而文剛也。所以小利有攸往,以分剛上而文柔也。柔來文剛者,本乎剛而又之柔也。在人則是存高明敦大之才,而能自損者也,是以亨也。分剛上而文柔者,不中柔而文之以剛也。在人則是懦弱罷軟之才,而能自強者也,是以小利有攸往而已。柔來而文剛,六二之謂也,六二柔者也。分剛上而文柔,上九之謂也,上九剛過者也。盖本剛而文之過柔,則其柔不必過也,中斯可矣。本乎柔而文之以剛,則剛中不足也,必過而後可也,是以不同也。柔稱來,剛稱上者,何也?往者屈也,來者伸也。柔之文剛也為亨,則是來而信也。故來剛之文柔,雖不足為亨,然亦小利有攸往,非往而屈也,是以變往而稱上也。上六者,所謂抗之以高志也。剛柔相雜,不違乎自然之文,此天文也。至于人文,則于自然之文不能旡違,至或過而滅質者有矣。是以文明以止,然後為人文也。禮之有元酒太第22卦-贲卦䷕山火贲卦-[宋]耿南仲撰《周易新讲义》,樂之有朱弦疏越,盖施止于文明之間也。繫辭曰: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賁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其不同何也?變所以成文,文成而變見,是故通變足以成文,觀文足以察變也。能察時變,然後能觀人文。彼三代之禮不相沿襲,盖察乎時變而然也。人固有自然之文,幼而愛親,長而敬兄,皆是也。因其文而章明之,潤色之,則天下之化旡為而成矣。故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

【原文】象曰: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

政以養民為本,以明為文。以養民為本,有山之象;以明為文,有火之象。故山下有火,則稱庶政焉,而政明之為貴。周以夏掌政,義取明也。庶政明,則物以區處,事以條利,而不至于争。其有争,則是庶政之未明也。是以君子務明庶政也,至于獄,則无敢折也。且賁非以賁也,老氏謂兵若美之,是樂殺人。今獄而施賁,无乃為樂殺人者也?

【原文】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原文】象曰:舍車而徒,義弗乘也。

趾,在下而能行者也。所以自飾,莫若乎義而義路也。由義路而行,賁其趾之象也。苟由義路而行,則義在乎勞,不舍勞而取逸;義在于遠,不舍遠而取近矣。故六二虚中有車之象,欲以載初,而初舍之,弗乘也。

【原文】六二:賁其須。

【原文】象曰:賁其須,與上興也。

以柔飾上者,須也。六二柔不自立,麗九三而飾之,須之象也。然賁以剛柔相雜,義雖不能自立,而飾物亦未有咎也。雖未有咎,與上興而已,吉亦不足道也。

【原文】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原文】象曰:永貞之吉,終莫之陵也。

賁如,自飾也。濡如,二飾之也。凡言濡,皆相與于不足,非相忘于有餘,猶所謂相濡以沬者也,豈若渙其羣者哉!故夬之遇雨若濡,則有愠之者;賁之賁如濡如,則有陵之者。惟能永貞,不至乎勢傾而絶,利窮而散,是吉而莫之陵也。

【原文】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原文】象曰:六四當位,疑也;匪寇婚媾,終无尤也。

自飾以正,故曰賁如。未受飾于物,故曰皤如。能自飾于正,則雖未受飾于物,將有飾之者矣,故曰白馬翰如。初九以剛在下,未受飾于物,而動以趨上,白馬翰如之象也。然六四當位,非知變者,故初九之來,則疑其為寇。然非寇也,婚媾而已。寇相賊也,婚媾相親也,固亦異矣。今疑若是,則疑之眩惑也甚矣。

【原文】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原文】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丘園,生財者也;束帛,用財者也。於生財則致益,于用財則致損,強本而節用者也。盖六五之才,内陽外隂,陽為實也,隂為虚為損,有強本節用之象焉。夫賁,致飾之卦也。致飾則侈靡所由生,故六五有賁于丘園,束帛戔戔之辭焉。然束帛,物以為禮也。將為禮而戔戔,則吝道也。以其能強本而非墨子之私憂,故終吉。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為其非私憂,天下之不足也。

【原文】上九:白賁,无咎。

【原文】象曰:白賁无咎,上得志也。

曰: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焉。五色成于白,故賁之上九為白賁,所謂文明以止也。聖人之於人,所以藩飾之旡所不至,要其歸,使之日用飲食而已,此終于白賁之意也。白者,性之質也。未染于物之時,白賁或賁物之賁而終也。能明白太素,則清淵不迷矣。既彫既琢,還反于朴,即此意也。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