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卦-同人䷌天火同人(离下乾上)-[清]任启运撰《周易洗心•卷二》

[清]任启运| 易经注解| 2023-04-24 01:23:19| 0

周易洗心卷二

宗人府府丞任啟運撰

周易上經彖辭傳上大象傳上小象傳上

同人:䷌【离下乾上】

錯師|綜、【上下】易、皆大有|互姤|初九變遯|六二變乾|六三變无妄|九四變家人|九五變離|上九變革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句),君子貞。

其卦下離上乾,乾再索于坤,得中為離。一隂附二陽間,故其德為麗。又中虚則明,故其德為明。麗天而明者莫如日,麗木而明者莫如火,故其象為日為火也。三畫,卦中畫為人,本自坤來,以應乎乾。今全乾在上,則所同益多,且後天之離即先天之乾,本同一氣,故謂之同人。野,乾象。涉川,乾知險象。君子,指二。

○天下之物有所同即有所異,而争易起。今以乾與離合,則自離言,其所同者大有亨之道;自乾言,則知險者易有利之道;而合言之,則有大公之心,行濟難之事,又甚貞也。不言元,坤已交乾,并坤之元不可見也。卦用主二,故以君子言之。

○子曰:大有,衆也。同人,親也。親不能无私,故舉公者以示法】。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以卦體釋卦名。大有,柔亦得中而非其位,若餘一隂皆非中也。應乎乾不止應五,所以為大同也】。

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以卦體、卦德釋卦辭。他卦皆卦名絶句,此獨連下為文,故子明之言同人。卦所云同人于野,亨者何?卦用在二,以一陰而同衆陽,安必无所私者?惟在上者乃恆易之乾,其所行者无不公,故同之者无不公也。且所謂君子貞者,在二固有道焉。惟内明以析大公之理,斯外健以行大公之事。必我自處于中正,而後人以中正應之,未有我不正而能通天下之志者也。然則君子之所以亨,亦惟其正焉耳。卦用在二,而子先推而屬之乾,不欲以隂主之也。且就二而言,亦未必其无私繋也】。

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者,陽之純;日者,陽之精。先天之乾,後天之離,其氣同,其性同也。然天怙冒以為同,火明照以為别,同之中固有異焉。君子法天之同覆以類其族,又法火之昭析以辨其物,使知親疎貴賤,其理一者,其分自殊。審其異,正所以致其同也。

○蘇氏曰:比以无所不比為比,同人以有所不同為同。

李氏灝曰:天水違行,訟地中,冇水師,一上一下也。天與火同人,火入地明夷,一藏一顯也。

又曰:審異以致同,所以不流為兼愛】。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變艮門象。

○卦之五陽皆同于二,初最近,故于門】。

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出門而即同于二,地近故也。而意在出門,則亦非繋于私矣。无私,又誰咎之?】。

六二:同人于宗,吝。

變乾同宗象。乾索于坤,成卦之主,當以于野屬之。而于宗吝者,彖舉全象則无私,析舉一爻則有私也。以乾索于我,而變乾以從之,則以乾為己私矣。乾者,羣物之祖,天下之公也。而私為己宗,豈應于天之道乎?】。

同人于宗,吝道也。

于野則亨,于宗則吝,道固然耳。君子所以通天下之志者,可不念乎?】。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離為甲胄戈兵,戎象。互巽茅,變震蕃,莽象。巽為高,變艮山,高陵象。三離數,互艮止,故不興。

○三四争奪,故不言同人。三亦欲同于二,而二惟與五應,故伏戎于莽。將伺五之至而要之,見五未至,又升高陵以望之。既知五之強,伏莽之兵至,三歲不敢起也】。

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畏敵之剛,故不興。然不興則亦不蹈于危矣。或曰:安行,言終无所往。亦通】。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墉,鄭作庸。墉,城也。離中虚,以三為城,四居三上,乘墉象。

○四亦欲同于二,而乘三之墉,居上臨下,勢必克矣。而知非我正配,終舍之而弗克攻,吉之道也】。

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言此非力之不克,乃義之弗克也。蓋二者五之正應,四者五之同體,彼應于乾之五,則在五猶在我也。總一應乎乾而已,何所用争?始動于欲而争之,旋酌于義而舍之,是有悔于厥心,而反乎天理之則也。

○三之兵不興,四之墉已乘,而于三无與詞。四許以義與則者,三之伏莽,其心險;四之乘墉,其迹著;三之不興,畏勢而濳踪;四之弗克攻,見義而知改也。故君子不必无過而大改過】。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火性善變,倏有倏无,故有號咷與笑象。離為甲胄戈兵,師象。此自乾變,故稱大師。先天之乾,即後天之離,故相遇。餘凡言遇,皆圖二卦相接者。】

五與二正應,為三、四所隔,故先號咷。以正應終合,故後笑。然亦必用大師以勝三,乃能相遇也】。

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二、五皆中,二之一隂方自坤來,五其正應,而諸陽皆欲同之,故先號咷。于二以鳴已之,為中理之甚直,而欲二之專應于已,而見三之伏戎,四之乘墉,又以大師從之,使敵不敢争,而必歸于我,乃相遇而笑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天下之志无不通也。何有于争?何有于師?自二有同人于宗之吝,而後争者紛然。三伏莽,四乘墉,皆此吝致之也。至五以大師乃得相遇,然以師勝,非德勝也。且未得而號咷,既得而笑,大君之度寧若此乎?以視大有,公私迥殊矣】。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野内郊,二、五以宗合,雖絶遠如上,亦不成其為野小之也。但可以无悔,亦不能亨矣】。

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未能通天下之志

○冇,志天下者,豈僅求无悔己哉?大道為公,孔子志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