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為卜筮之書-[宋]兪琰撰《讀易擧要•卷一》

| 易理书籍| 2023-12-24 17:21:39| 0

易為卜筮之書-[]兪琰撰《讀易擧要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讀易舉要卷一**俞琰*

西漢《藝文志》云: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至秦燔書,而易為卜筮之書,傳者不絶。隋經籍志云:秦焚書,易以卜筮得全。愚謂易非卜筮之書,則與諸經同為煨燼矣。

朱子曰:易以卜筮書,故藏於太史、太卜,以占吉凶。今人誠不知易,只見說易為卜筮作,便羣起而爭之。愚謂易之為書,實為卜筮而作。既掌於太史、太卜,非卜筮而何?既言吉凶悔吝,非卜筮之書而何?

又曰:易本為卜筮而作,故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易之大意如此。學者諱言易為卜筮,要說為義理作,何不直述如中庸、大學以義理曉人,須畫八卦作甚?

又曰:聖人要說理,何不就理上直說?何故回護假託,教人不可曉?又何不别作一書?何故假卜筮來說許多吉凶悔吝?

又曰:易至王弼用老、莊解,後人便以為理,不以為卜筮。

又曰:今人未曉得聖人作易之本意,便先要說道理。縱饒說得好,只是與易元不相干。聖人分明說昔者聖人之作易,設卦觀象,繫辭焉以明吉凶,幾多分明。某所以說易只是占筮書,如此類可見。

又曰:聖人作易,教人去占,占得恁地便吉,恁地便凶。所謂通志、定業、斷疑者,此也。今若把作占說,吉凶悔吝便在我看,我把作甚用,皆得。若把作理說時,吉凶悔吝皆斷定在九二、六四等身上矣。

又曰:如彖辭、文言、繫辭,皆是有因而發底,不可一例看。今人只把作占看,便活;若把卦爻來作理看,恐死了。

又曰:易難看,盖緣後世諸儒將易發明天地造化之理,易本不如是。盖易之作,本教人卜筮,如隨之時義,遯之時義,這般底是後來添底。初做卦爻時,本不如此。

又曰:今人讀易,當分為三等:伏羲自是伏羲易,文王自是文王易,孔子自是孔子易。

又曰:易爻辭如籖解。

又曰:易爻只似而今發課卦影相似。常見林艾軒云:世之發六壬課者,朱鳥翾翾,歸于海之湄,吉。這箇只是說水火合得吉爾。若使此語出自聖人之口,則解者必去上面說道理,以為朱鳥如何,海湄如何矣。

又曰:他經先因其事,方有其文。如書之堯舜禹湯伊尹武王周公之事,自有許多事業,方說到這裏;若無是事,亦不說到此。易只是箇空底物事,未有是事,豫先說是理,故包括得許多道理。看人做甚事,皆撞著。

又曰:易之所說,皆是假設,不必有如是事。假設如此則如此,如彼則如彼。設有這般事來,人處這般地位,便當這般應。

又曰:易中也有偶然指定一兩件實事言者:亨于岐山,利用侵伐,利遷國之類是也。亦有兼譬喻言者:如利涉大川,則行船之吉;占而濟大難,大事亦如之。

又曰:易中言語,煞有不可曉者。盖當是時,人言語自與今不同。然其中有至今尚存言語,與今不異者,則尚可曉。

又曰:或有當時俗語,亦有他事後人不知者。

朱子極論易為卜筮之書,其說詳且明矣。愚謂以卜筮觀易,則無所不通;不以卜筮觀易,則多有不通者焉。且如噬嗑一卦,以九四強梗于其中,故諸爻皆言噬,所以噬九四也。而九四本爻亦言噬乾胏,則乾胏乃九四也,噬之者亦九四也,九四其自噬乎?九四不自噬,當為誰噬耶?諸說惟楊誠齋云以大臣噬大臣,大臣盖非止一人,比諸說頗勝,而易之本旨果如是乎?不若從朱子之說,只以卜筮觀易,則所占之事為乾胏,而占者為噬,乃不失易之本旨。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