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爻之占辭-[宋]兪琰撰《讀易擧要•卷一》

| 易理书籍| 2023-12-24 17:38:38| 0

元亨利貞,占辭也。乾與屯、隨皆一體。文王本意,盖謂始焉最善而大通,終宜固守以正。孔子釋此四字之義以示人,遂分而為四,盖欲使後世知所以為元、為亨、為利、為貞之義也。

朱子曰:元亨是示所以為卦之意,利貞便因以為戒耳。

又曰:文王只是說大亨利于貞,不以分配四時。孔子見此四字好,始分作四件說。孔子之易與文王之易自不同。

又曰:自屯以下釋元亨利貞,乃用文王本意。

元,始也,善也,大也。元永貞、元吉之元,與元亨之元同。亨,通也,虚庚反。隨之亨于西山,升之亨于岐山,亨音享,許兩反。乃祭享之享,與此不同。

利者,宜也。不利者,不宜也。无攸利者,無所宜也。无不利者,其占無所謂不利,非曰無一事之不利也。

朱子曰:凡易中利字,多為占者設。盖是治人方有利不利,若是卦畫,何不利之有?

貞,正而固也。

朱子曰:正字不能盡貞之義,須是連正固說,其義方全。正字也有固字意,但不分明,終是欠闕。正固,如孟子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知斯是正意,弗去是固意。陳臯曰:貞偕專固之稱,不可獨訓以正。或專一固守而吉,或不知通變,不當固守而守,則凶矣。

安貞,謂貞之安分者也。居貞,謂貞之不動者也。艱貞,謂貞之艱苦者也。可貞,謂當其時之可而貞,非純乎固執也。永貞,謂貞之永久者也。元永貞,謂自始至終,貞而惟一也。貞吉,謂固守以正則吉也。而又言貞吝、貞厲、貞凶,何也?曰:事有可為,有不可為。可為則為之,不必固執而不為;不可為則已,不必固執而強為。不為則吝,強為則厲,甚則凶也。

屯言小貞吉,大貞凶,何為有小大之異也?曰:非謂小正則吉,大正則凶也。貞豈有小大哉?盖謂居屯之時,能以謙小自處,而所守者正則吉。不識時勢,而徒自尊大,是乃固執而自取其凶也。小貞吉,唐德宗近之矣。大貞凶,魏高貴鄉公是也。

吉,善也。中吉,謂中則吉也。初吉,謂始雖吉,未保其往也。終吉,謂要其終則吉也。亦有轉凶而為吉者,如同人之九四是也。厲吉,謂雖危厲而吉也。艱則吉,謂艱苦而後吉也。大吉,謂十分之吉也。

元吉與大吉,同歟?異歟?曰:元吉者,吉之第一最大,而又盡善也。盖其始焉本吉,非轉凶而為吉也。

凶,惡也。有凶,謂其凶自我有以取之也。終凶,謂要其終則凶也。

悔,懊恨也;吝,恨惜也。剛猛者勇于前,而失之太過,則未免懊恨;柔懦者縮于後,而失之不及,則徒爾恨惜耳。悔猶可取,吝不足道也。

朱子曰:悔屬陽,吝屬隂。悔是逞快做出事來,有失後悔,所以屬陽;吝是隈隈衰衰不分明底,所以屬隂。亦猶驕是氣盈,吝是氣歉。

有悔,謂有以取其悔;无悔,謂無以取其悔也。

悔亡者,本有悔也,能自修改,其悔乃亡也。

陳臯曰:有知幾識變,豫能修改而得無悔者,有頑然作非不以為悔者,有獨善其身以免悔者。

吝,嗇也,羞也,鄙也。

陳臯曰:或不能通變,或捨義徇利,或黨比不容,皆曰吝。

小吝者,吝之小者也。貞吝與貞凶之義同,謂固執而不知變,則雖正亦吝也。

厲,危而不安也。厲吉,雖危而吉也。厲无咎,雖危而无咎也。有厲如此,則有厲也。程子曰:凡可以致凶而未至者,則曰厲。

朱子曰:厲多在陽爻言。

艱,難也。利艱,謂宜艱苦,不宜慢易也。艱則无咎,謂艱苦則足以補其過也。

陳臯曰:无咎之義有三:有善補過而无咎者;有過由已作,不可更責咎于人者;有狥節過凶,不可責以咎者。

郭白雲曰:易之言无咎,于有疑之爻多言之。其不言者,明見其无咎,或明知其有咎。如井六四之才,疑于有咎,故明言无咎以别之。

朱子曰:无咎是上不至于吉,下不至于凶,平平恰好處。

无大咎,雖有咎而咎之小者也。何其咎與又誰咎同。匪咎者,非其罪也。

譽,稱舉也。无譽,无得而稱也。

朱子曰:譽者,實之名。孚,信也。孚,信之由衷也。罔孚,不相信也。有孚,謂乘承比應或同體,有上有下有互。同體者,同是一體也。何謂同德?曰:爻之德有剛有柔。同德者,剛遇剛,柔遇柔也。

爻辭凡兩言有孚,盖各有所指。

喜,悦也。慶,賀也。悦謂心自悦,慶謂人賀之也。

福,祐也。祉,福也。

愁,不悦也。憂,慮也,慮其在已者也。勿憂,不必憂也。恤,亦憂也,憂其在彼者也。勿恤,不必恤也。

災,天災也。眚,人眚也。

疾,害也。易言疾者八,豫六五、復彖辭、无妄九五、遯九三、損六四、鼎九二、豐六二、兑九四,皆疾害之疾,非疾速之疾,與明夷不可疾之疾不同。

寇,盜也。易中凡言寇皆指坎,屯初九之寇指六四,蒙上九之寇指六三,需九三之寇、睽上九之寇皆指六四,賁六四、漸九三之寇則皆自謂,盖互坎也。凡言匪寇婚媾,則謂非我之寇盜,乃我之匹配也。

幾,及也,近也。屯六三幾不如舍,小畜上九、歸妹六五月幾望,皆訓近。此乃幾及之幾,非幾微之幾,與幾者動之微之幾不同。

渝,變也。

用者,變動而用事也。乾用六爻,俱動而變為坤也。坤用六爻,俱動而變為乾也。

勿用,不可變動而用事也。

往,謂動而行也。

居,謂不動也。

先儒皆謂自内而往外曰往,愚則曰自此而往彼曰往。如屯六四曰: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謂初來求四,四往應初,豈自内而往外哉?盖自此而往彼也。

征與往同歟?異歟?曰:征之為言正也。征吉,以正道而行則吉也;征凶,雖以正道而行亦凶也。

×关闭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