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清]朱轼《周易传义合订•卷三》

【周易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清]朱轼《周易传义合订•卷三》

典籍作者:[清]朱轼

著作年代:清代

著作阅读:

错综复杂:

正文内容

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

[清]朱軾《周易傳義合訂•卷三》【上经】第12卦-否卦:天地否卦(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隂而外陽,内柔而外剛,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也。

謹按:否之時匪人,用事時也。否時之匪人,豈利君子貞乎?不利君子貞,非君子不利貞也。惟小人不利君子貞,此君子所以不可不貞也。卦辭、彖傳俱與泰反。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禄。

謹按:儉,儉約也。武侯所謂苟全性命,不求聞達是也

初六:拔茅茹,以其彚,貞吉,亨

象曰:拔茅貞吉,志在君也。

謹按:泰初曰征吉,慶其進也。否初曰貞吉,戒勿征也。勿征則小人化為君子矣。貞非忘世,正惟志切忠君,故進必以正。從來小人網羅君子,必以及時行道為辭,陽貨之諷孔子是也。豈知皇皇用世者,未嘗枉道求進邪?初六質雖隂柔,在下无位,未為利欲所染,故聖人以此勉之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亂羣也。

謹按:泰之二曰包荒,否之二亦似欲侈其并包者,小人網羅君子以為重也。不知者方以為下士和衷,是小人之吉也。大人知其然,必嚴以絶之,身雖否而道則亨,豈肯與小人為羣哉?荀彧、蔡邕未識六二之義者也,小人害君子,其禍猶小,至欲用君子,其禍更烈。六二正當否時,故有此象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謹按:羞惡,良心也。羞矣而包之,是欲自死其良心也。其所以包之者,亦大費隱忍矣。然猶幸其知有羞,未必非悔心之萌也。六三,其否轉為泰之時乎?

九四:有命无咎,疇離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謹按:四之時可以有為,九之才又能有為者也。然居近君之位,有威福專擅之嫌,此時小人之伺而窺之者,其黨未散,萬一疑謗紛起,禍且不測,身无足惜,其如國家何?惟凡事稟命于君,則上下同心,小人不得而間之矣。或曰:无命將奈何?曰:此大臣所以貴先格君也。爻曰有命勉臣,亦以勉君也。疇謂衆賢,大臣資羣才以自輔,羣才託大臣以自見,大臣不幸而罹禍,衆賢隨之矣。陳、竇死而黨禍烈,无命故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當也。

《程傳》謂:五以陽剛中正之德居尊位,故能休息天下之否,大人之吉也。大人當位,能以其道休息天下之否,以循致於泰,猶未離於否也,故有其亡之戒。否既休息,漸將反泰,不可便為安肆,當深慮遠戒,常虞否之復來,曰:其亡矣!其亡矣!其繫于苞桑,謂為安固之道,如維繫于苞桑也。桑之為物,其根深固。苞,謂叢生者,其固尤甚。聖人之戒深矣,漢王允、唐李德裕不知此戒,所以致禍敗也。繫辭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本義》,陽剛中正以居尊位,能休時之否,大人之事也。故此爻之占,大人遇之則吉。然又當戒懼,如繫辭傳所云也

謹按:休,暫息也,至上則傾矣。其亡其亡,痛定思痛也。馮異云:願陛下无忘河北之時,臣无忘巾車之恩。庶幾此爻之義矣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象曰:否終則傾,何可長也?

謹按:否倒易為泰,否上即泰初也,故曰傾

【资料录入】:丁不二

【初次点校】:解寶平

【再次点校】:暂无

【负责版主】:待申请

【点校底本】:钦定四库全书第四十七册-經部易类四十一(文渊阁藏本)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